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青老秦

      随着岁月的流逝,知青已经成为一种符号,烙在了那一代青年人的心灵深处。然而,老秦确实一个例外。他依然坚守在当年的农场里,依然过着当年的知青生活,保持着一位知青的本色。

     我认识老秦源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库区移民登记。老秦所在的知青点是一个农场,频临丹江岸边,亦属于搬迁对象。见到老秦第一眼,我马上就想到了当年的知青。因为,老秦身着一套干净的中山装,浑身上下洋溢着一种70年代的知识分子的气息。填表的时候,老秦掏出那支早已经磨秃了的钢笔,一口气填下全场百余号人的基本情况。我疑惑地问:“老秦,你可不要弄错!”老秦操着浓浓的上海口音,笑道:“侬(你)放新(心),俺这百十号人都在俺新(心)中装着呢!”

      老秦是知青农场现存惟一一位真正的知青。老秦是大上海人。知识青年下乡的时候,老秦来到淅川。当时,因丹江大坝蓄水,丹江河畔,几万亩良田变成消落地。时而一片汪洋,时而露出那黑黝黝的沃土。县里随便一圈儿,千余亩消落地便划给了知青点。老秦与他的队友们一起过起了种田耕地的田园生活。后来,队友们都回城了,老秦不。老秦道:“这里山好水好侬(你)回啥子城吆——”

     其实,老秦不回城是因为秀子。那一年,老秦和队友们一起在河地里割麦。由于路远,老秦一人留下绑麦,其余的人往回挑麦。丹江突然涨起了水。老秦是一个“旱鸭子”(不会水),急忙往河洲的高处跑。跑着跑着,便被浪涛卷走了。老秦醒来的时候,躺在了一个高高的瓜棚架上。他的身边坐着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这姑娘便是秀子。正在看瓜的秀子救了老秦的命。

      就这样,老秦娶了秀子,在农场里落了根儿。队友们走后,老秦又招收了10余家移民返迁户。改革开放后,老秦办了冷冻厂,开辟了花草基地、林木繁育基地,工人们的生活状况一天比一天好!

      这次,知青老秦真的要走了。他不是回上海老家,而是要迁到新的移民安置点。离别的时候,老秦望着那波涛滚滚的丹江,禁不住流下了热泪。我看着老秦,禁不住想起了那句诗:“为什么你的眼里贮满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这就是老秦,这就是从上海来的老秦,这就是当了40年知青的老秦,这就是深爱着农场、深爱着丹江的老秦啊!(此文刊发于《大公报》2012年12月24日;《山西工人日报》12月19日;《淮河晨报》12月17日;《河南工人日报》12月12日等)

     作者简介:田野,曾用笔名,渠首田野,田小野,田田,明月,清风,明清,清风明月。汉族,生于1971年。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第五届“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首届签约作家,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级文学刊物及副刊发表文学作品2000余篇,300余万字。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合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第二故乡海丰
云南橄榄坝农场的上海知青...
知青采访手记:返城后的生活
余 杰:知青老了(三)
上世纪知青用照片记录的农场生活
旧影:上世纪知青用照片记录的农场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