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题】让享受音乐变得“安静”,围绕真无线降噪耳机的选购指南(连载上)

在真无线耳机刚兴起的前几年,本刊也曾就此类产品策划过几次专题。不过,那时正值真无线耳机的高速发展时期,相比现在没有太多优秀的降噪耳机选择。恰巧,前些时间我们在小红书后台收到一位网友的求助信息,于是便决定再次拾起这个话题,和大家认真聊聊真无线降噪耳机到底该怎么选。

说实话,本人也算得上是一个真无线耳机的重度使用患者。目前在用的Apple AirPods 2已经陪伴了我接近3年时间,除了续航能力明显变短了之外,其它一切使用都还算正常。虽然内心是对Apple的品控十分满意,但也架不住脑海曾有过换一副降噪耳机的想法。归根结底,主要还是因为在极快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下,需要安静的时刻真的太多了。举个例子,通常我们在写稿时都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但开放式的办公室环境总会避免不了其它事物的干扰;而在日常通勤及差旅的交通路上,更是需要一副拥有良好品质的耳机,陪我们度过这些枯燥时刻。可能会有读者觉得,这些场景一副普通耳机也能应付,但事实上,降噪耳机的好处不仅是有效减少外界噪音对听歌体验的影响,在更深层次上它还能起到保护我们耳朵听力的作用(在噪音大的场景中无需用户调高音量使用,降低长时间大音量聆听音乐的危害)。因此本次专题,我们会对真无线降噪耳机做一次简单探讨,从基本的科普开始,再分析几个在产品选购中的常见问题,这样会更有助于读者了解到个人需求,找寻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



买真无线降噪耳机之前,需要先搞清楚这些问题


降噪耳机有几种类型?不同的类型有什么区别?



尽管本次专题的重心主要围绕真无线耳机为主,但在这里想一同通过介绍市面上不同降噪耳机的区别,方便大家对此类产品有更清晰的认识与了解。

除了真无线耳机之外,目前还有头戴式耳机、挂颈式耳机会加入对降噪功能的支持。其实在真无线耳机还没出现之前,降噪技术会更常见在头戴式耳机上,因为头戴式耳机拥有足够大的腔体空间,方便开发人员在上面发挥无限的“想象”空间。但在室外场景,头戴式耳机也有很多不是那么完美的地方,比如夏天佩戴出门会非常热,特别是在南方城市,戴着这类耳机出门犹如多加了一条中暑警告。另外,头戴式耳机作为配饰是十分显眼的存在,特别是对女士来说,在造型搭配及发型美观性上多少还是会受到影响。

挂颈式耳机就可以更好地解决美观问题,日常携带出门也会更加方便一些。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习惯有东西挂在脖子上的感觉,尤其是戴着耳机躺在床上玩手机也会感觉不舒服。虽然有些厂家会为了突出便携性而尽量把产品重量减轻,但从我本人实际体验过的挂颈式耳机来说,无论耳机设计得有多轻巧,脖子都会感觉到一些压迫感。若是像我一样对配饰异常敏感的读者,就不太建议你们购买此类产品了。

真无线耳机无疑就可以完美解决,头戴式和挂颈式耳机以上存在的问题,然而小腔体也就意味着能在里面投入的零件限制会更多。这也是为什么在真无线耳机刚火起来的那段时候,会经常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对它们的续航、音质、连接稳定性的吐槽。好在经过这几年的技术发展,真无线耳机的质量普遍得到了提升,越来越多大公司加入了赛道,我们可以选择的优质产品变得越来越多了。

什么是主动降噪?什么是被动降噪?



目前降噪耳机主要分为主动降噪和被动降噪两种类型,而真正能称得上正儿八经“技术”的只有前者。被动降噪的原理是通过特殊设计的隔音材料,将耳朵与外部噪音进行隔离。它与普通耳机的区别在于当音乐停下来时,后者传入耳朵的环境噪音会更大一些,一般性能良好的被动降噪耳机,可以把环境噪音降低15-20分贝左右。

主动降噪的原理也很好理解,它主要通过麦克风收集外部噪音,然后通过特定的算法,将内部声音加入反向的噪音信号,从而将噪音中和抵消,以此实现降噪效果。主动降噪隔绝噪音的能力要比被动降噪耳机强许多,像是在办公室的打字键盘声、交谈时的说话声,这些正常低噪音环境里都能抵消得相当彻底。

不过即使两个不同品牌的耳机都采用了主动降噪技术,但最终实现的降噪效果还是会存在一些差别的。这个与厂家在其中的技术投入,以及耳机本身的设计封闭性有关。好比头戴式耳机的设计是得包裹着整个耳朵,因此“天生”就比入耳式(挂颈式和真无线耳机)拥有着更好的隔绝性,对提升降噪效果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些厂家为了追求更好的降噪效果,也会极力提升入耳式耳机的各方面性能。举个例子,B&O的产品就很喜欢主动和被动降噪一起上,支持主动降噪之余,它们还会优化耳机的腔体结构设计及附赠耳套的硅胶材料。还有一些就是像索尼、Bose这样走“黑科技”路线的厂家,它们与普通主动降噪耳机的最大区别是拥有更高性能的处理芯片,这使得即使是在严苛的环境条件下,其产品也能拥有更胜一筹的降噪水平。

ANC、ENC、DSP、CvC


这些降噪技术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相信有购买过降噪耳机的朋友,都曾被商家们的“ANC降噪”、“DSP降噪”、“ENC降噪”和“CvC降噪”这些宣传字眼给混淆过。其实这些降噪技术都能归属于主动降噪的范畴,只不过它们在技术实现及针对功能方面有些区别罢了。

ANC降噪与DSP降噪的实现原理及目的相似,ANC降噪是内部系统多转换一个反向声波,其最终传递到人耳的是环境噪音+反相的环境噪音,两种声波的重叠抵消从而实现降噪;DSP降噪是复制一个与外界环境噪音相近的反向声波,在噪音还未进入到人耳前,它们已经在耳机内部相互抵消掉了。DSP降噪在使用上需要更大功率,会更快消耗耳机的电量,且收集到的噪音还需先经过数字和模拟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多道的处理过程会造成一定的延迟。DSP降噪的续航力和降噪效果相对没有ANC降噪好,因此,市面上常见的降噪耳机使用的都是ANC降噪技术。

ENC降噪和CvC降噪都是针对通话功能的降噪技术,ENC降噪改善的是通话中对环境噪音,它通过双麦克风分别接收用户的说话声以及外在环境声,然后通过算法将两者重叠的部分消除,保证主要的语音信息不会受到环境噪音的干扰;CvC降噪则主要提升的是语音通话质量,它通过在耳机内置的消噪软件及麦克风,来将人说话的声音与环境隔开,可以有效减少环境声对通话的干扰。

除了基本的降噪之外,某些厂家还会针对不同场景做一些功能优化。比如,用户可以根据在室内外不同的环境噪音情况,对效果强度进行相应调节。为了提高用户的使用安全与方便性,有些产品还会制定“环境音模式”,在该模式下用户可以听到一些规律性的环境音,比如旁人的说话声、汽车鸣笛声等。若是只有“单纯”降噪的话,用户在外使用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特色功能很大程度上能改善我们在不同场景,对耳机使用的把控程度。

除了降噪功能之外


我们还需要关注这些选购问题

连接稳定性:毕竟是无线传输,连接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决定我们的使用体验。早期真无线耳机的连接体验普遍不佳,那时许多入门级产品使用了高通TrueWireless Stereo的芯片方案,即分主/副耳机,需要设备先连接耳机中的主机,主机再将信号传输给副耳机。这样的连接方案不但会经常发生断连,以及需要为两只重新配对的情况,而且还会很容易造成延迟的情况。

直到后面,高通推出了新的TrueWireless Stereo Plus芯片方案,这项技术可以让设备直接连接两只耳机,且拥有更低延迟的更好的连接稳定性。再具体一点的说法就是,当耳机和手机经过首次配对成功之后,后面用户直接取出耳机就能自动与手机连接。就算使用单只耳机,后面再拿起另一只耳机也会两只迅速配对,无需用户手动配对,极大改善了用户的使用方便性。

续航:科技时代,没有什么比“电量不足”更让人焦虑的事情了。受限于小体积,真无线耳机基本单次续航可维持在3-5小时之间,但好在配置的充电盒可以提供2~4次充电,若非重度使用患者,日常一周只需充电2~3次即可满足使用。在此基础下,我们重点可以关注产品是否支持快充,这项技术目前在手机、耳机产品里相当常见,它可以十几分钟内提供1~3小时的续航,在应急时刻足以解决短时间的使用需求。患有“电量焦虑症”的朋友,不妨在选购时多关注一下耳机的电池续航解决方案。

音质表现:随着蓝牙5.0版本的普及,真无线耳机的传输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决定最终听感的还要综合耳机本身在设计上的许多因素,包括采用单元、耳机所使用的制作材料、降噪系统对音质造成的影响程度等。

当然,最简单明了的方法是可以参考产品是否支持apt X HD、LDAC、HWA等高清音频传输格式,但这些编码格式主要面向的是安卓用户,对大批Apple用户来说意义不大。

Apple所主导的AAC蓝牙编码技术最高支持的速率仅在 3 20 k bps 左右,对比apt X HD(最高传输速 率 可达 到576kbps)、LDAC(最高传输速率可达到990kbps)这些高规格编码格式实属是“小巫见大巫”。抛开设备支持不谈,在真无线耳机里过分追求无损、高品质的音乐体验,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其实只要在预算范围内,找到能基本满足你对声音质量及偏向需求的产品即可。听感体验是一件个人主观性很强的事情,每个人的喜好与标准不同,很难去制定一条清晰的指引方向。如果你是一位没有明确的品牌信仰,且又极度在意音质表现的买家,建议选择多几款产品做对比和了解,如果能实际试用、试听就最好不过了。在试听时,建议大家可以先挑几段熟悉的音乐进行横向对比,这样会更有利于我们发现不同产品的差异所在。

特色功能/操控:由于无线耳机的市场需求量巨大,加上整个产业上下游的发展已趋向成熟,于是为了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厂家们不得不在一些功能设计上“内卷”。

常见的特色功能包括环境音模式的支持、内置智能语音助手以及专属的APP操控,甚至有些善于技术的厂商,会加入一些手势触控、点头摇头的头部姿态控制的特色功能。在选购时,用户切记勿被这些“花活”蒙蔽了双眼,应从实际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去考虑,此功能是否真的能改善/提高我的使用体验和效率,否则很容易就会为了一时的“新鲜感”而买单。当然,考虑到现代人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性很强,像是支持与APP端联动的功能,确实会更便于我们日常对耳机的操控。

//


未完待续


【影音中国  hdavchina.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耳机降噪功能这么多,说说什么是ANC、ENC、CVC、DSP降噪
cvc 降噪
千元天花板HIFIMAN TWS500胆味音质颜值很能打
三百预算入手降噪真无线,体验HAKII TIME得到的3个结论
这款国产手机卖爆后,下次是耳机?
dyplay ANC Shield降噪盾:主动降噪无线耳机,长续航双高清解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