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答疑】肿瘤患者可以拔牙吗?

肿瘤患者,尤其是即将接受头颈部放疗的患者,口腔健康又有何特别的意义呢?又该如何进行口腔护理?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平时,我们要注意口腔自我保健,定期进行牙齿检查。尤其是头颈部肿瘤(头颈部肿瘤,主要包括鼻咽癌、下咽喉癌、口腔癌、口咽癌、鼻腔鼻窦癌、甲状腺癌等)患者。


一、放疗后3-5年内不要拔牙
放疗时,放射线在杀伤肿瘤的同时,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尤其是骨髓。因此放疗后患者的组织再生能力会有所降低,导致拔牙所致的创面无法愈合。再加上放射线会对唾液腺造成损伤,使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内酸度增加,细菌便于繁殖,更容易出现牙龈红肿、齿槽溢脓等。

如果此时拔牙,上述症状会诱发颌骨骨髓炎。因此建议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放疗后3-5年内不要拔牙。

即使真的必须拔牙,拔牙前也必须告知牙科医生自己曾经接受过的放疗,拔牙前应该清洁口腔和牙齿,拔牙后应该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放疗过程中因射线会损伤唾液腺及粘膜,可食用清凉无刺激性的食物,饭菜的温度也不宜太热,肉要剁细,蔬菜或水果若无法咽下可以榨成汁饮用;另外要禁烟酒,烟酒对人体危害巨大;保持口腔清洁,依医护人员指导清洁牙齿。


二、长期使用抗凝血药物
抗凝血药主要用于防治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栓塞、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液透析中的抗凝、人工心脏瓣膜术后血栓形成的预防等,其多是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或凝血因子的合成及活性发挥抗凝作用。

常用的抗凝血药可分为3类,即肝素类(如肝素、低分子肝素)、口服抗凝血药(如华法林、苯茚二酮)和抗凝血酶类(如抗凝血酶Ⅲ、基因重组水蛭素)。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的主要副反应为出血,拔牙时应注意风险评估及防治。
1

可能存在的风险

①患者因凝血功能受到抑制,在操作中易引起出血及血肿

②对患者行神经阻滞麻醉时,可导致深部组织出血,且止血困难。

③连续应用肝素3~6个月,可引起质疏松,操作不当可导致颌骨骨折。

④如患者在围手术期停药,可引起血栓形成,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⑤围手术期用药可与抗凝血药发生相互作用
2

如何预防拔牙风险?

①嘱患者常规使用抗凝血药,无特殊要求,不必停药

②因甲硝唑、替硝唑或奥硝唑抗菌药物可增强香豆素类抗凝血药物的抗凝血作用,尽量避免预防性服用该类抗菌药物

③行牙周膜麻醉,避免神经阻滞麻醉。

④操作中切忌使用暴,避免造成颌骨骨折。

三、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一类与含钙晶体具有高度亲和力的人工合成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功能,减少破骨细胞数量,从而起到抗骨吸收作用。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膦酸盐类药物分为3代,代表药物分别为依替膦酸钠、帕米膦酸钠和唑来膦酸。

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中,与拔牙密切相关的为颌骨坏死,早期表现为牙周组织肿胀出血、非典型性骨痛、不易愈合的口腔黏膜溃疡等;后期表现为明显疼痛、软组织肿胀和感染、死骨暴露(骨坏死面积大、界限不清、不易分离)、牙齿松动、颌面部瘘管流脓、病理性骨折等。

1

可能存在的风险

①拔牙可诱发下颌骨坏死

不同的给药途径发生下颌骨坏死的风险不同,静脉注射患者拔牙后出现下颌骨坏死的风险最高。

③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操作不当可导致牙槽骨骨折甚至颌骨骨折。
2

如何预防拔牙风险?

①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及用药情况,包括药物名称、给药途径、药物使用时间等。

②患者开始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前应尽可能地完成所有口腔疾病治疗;静脉注射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患者应尽可能地推迟拔牙操作;口服双膦酸盐类药物4年以上或少于4年但同时还服用皮质类固醇的患者,在全身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在术前至少停用双膦酸盐类药物2个月后拔牙,术后待骨组织完全愈合后再重新开始用药;口服双膦酸盐类药物少于4年且无其他临床风险因素的患者可微创拔除单颗牙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③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④微创拔牙,减小创面,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对已有感染灶应当彻底清除后生理盐水冲洗

⑤术后应当继续抗炎治疗3~5d。

四、靶向治疗期间可以拔牙吗?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靶向治疗期间,可能会有骨髓抑制比如白细胞低、血小板低的情况,此时拔牙可能会面临出血感染的风险。因此,建议在治疗前,先去口腔科处理、治疗,会更合适;或者选择康复期请口腔科医生评估后再做治疗。 

总的来说,拔牙一般不会增加复发转移的风险。至于是否要做口腔的有创操作,需要口腔科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评估判断


五、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
免疫抑制剂是一类可抑制机体异常免疫反应的药物,其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防止器官移植时的排斥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慢性活动性肝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免疫抑制剂可通过影响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和免疫病理反应而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常见的免疫抑制剂有糖皮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如硫唑嘌呤、氨甲蝶呤)、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真菌产物(如环孢素)等。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诱发和加重感染,或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等。

1

可能存在的风险

①患者因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可导致术后感染

②部分药物使用后有骨髓抑制、血小板降低的不良反应,可导致

③肝、肾移植患者使用经肝肾代谢的麻醉药物及抗菌药物,由于药物毒性累积作用可增加脏器损害

④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与非甾体抗炎药物合用,可增强抗炎作用,并诱发溃疡形成;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与红霉素、氯霉素等肝药酶抑制剂合用时,可降低糖皮质激素在体内的代谢,使药效增强。

⑤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等肝药酶抑制剂与环孢素合用,可阻断环孢素在肝脏中的代谢,促使药物毒性及感染发生率增高
2

如何预防拔牙风险?

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为减少溃疡形成,围手术期应避免口服洛索洛芬钠等非甾体抗炎药物,并避免服用红霉素等肝药酶抑制剂药物;口服环孢素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

六、拔牙前可以吃东西吗?
拔牙前是需要吃东西的,吃得太少易引起晕厥,因为在打麻药和拔牙过程中,如果血糖过低,容易引起称之为晕厥的症状,轻微时就像是久蹲后突然起身头晕的表现,严重时会出现意识不清等明显的全身不适而需要急救。

但也不宜吃得太多更不应该吃太油腻的食物,还要保证适当的饮水。吃得太少抵抗力则差,吃得太多则可能会在拔牙的过程中感到恶心,而引起呕吐。


七、拔牙后注意事项
拔牙结束并不表示口腔里的问题也随之完结。拔牙后最容易发生出血和感染,因此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
1

2小时内不能漱口、进食

拔牙后2小时内不能漱口不能进食,不要用舌头舔碰伤口,也不要用手指触碰伤口,以免导致再次出血或继发感染。
2

轻咬棉球或纱布球

轻咬棉球或纱布球止血就有讲究。太用力会疼得很厉害;太轻或时间太短不利于止血;时间太长,唾液浸透棉纱后,又容易感染。因此,最好是轻咬30~40分钟后再吐出
3

少说话、多休息

拔牙是创伤手术,术后应注意休息,少说话不要做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不要吸烟、饮酒,以免加重疼痛和延长伤口的痊愈期。
4

拔牙当天避免刷牙

拔牙当天避免刷牙,以免凝固的伤口再次出血,可用温和的漱口水或淡盐水漱口

同时避免食用过烫或过于坚硬、辛辣的食物,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汁或水果泥,以补充营养,促进伤口愈合。

拔牙后24小时内有轻微疼痛,吐出的唾液里混有些粉红色血水或血丝都是正常的,可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适量的消炎镇痛药

但值得注意的是,疼痛和出血应该是越来越轻,越来越少。如果几天后还有持续出血或疼痛,甚至出现明显的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就应立即到医院复诊,查明原因后及时处理。

话题推荐:


话题摘要:
1、胃肠道反应
2、恶心、呕吐
3-4、腹泻
5、腹胀
6-8、便秘、肠梗阻
9-13、口腔不良反应
14-15、肠胃受损
16、痰多
17、腹痛
18、拔牙

End

【重要提示】本公号【家属说】文章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谨遵医嘱


RECOMM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牙疼起来要命”,肿瘤患者治疗期间该怎么治牙?
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拔牙需谨慎
欧盟提出控制双膦酸盐药物导致下颌骨坏死的风险最小化措施
双磷酸盐类药物的使用真没那么简单!
牙医要注意!忽视这个“冷门”拔牙禁忌症,风险可不小
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