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幼崽百戏大赏

点击上方“弘雅书房”→点击右上角“...”→设为★

设置星标后,再也不会错过每一期的精彩文章啦!  

前言

“人类幼崽”一直是网络上较为火热的话题,在这个火热的季节,小编也随便提一嘴。在人类幼崽中,比较调皮的被称之为“熊孩子”、比较好学的呢叫“别人家的孩子”,而小编今天要介绍便是中国古代“儿童”题材绘画中这两者均有,证明在孩子的天性问题上千百年均未改变过。

那人类为什么要创造儿童题材绘画呢?从繁衍的角度来考虑,儿童作为延续人类生命的象征,儿童绘画代表着人类对于繁衍的期望,在当今而言,也是催婚的一种方式。另外,孩童的天真无忧促成了令人憧憬的美好童年。作为均有双重符号的“儿童绘画”自然便不会这么简单。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呢,需要明确“儿童“的定义与范围。对于“儿童”一词古今有着不同的解释:古人对于“儿童”的界定范围比较广,认为男子只要未满二十、女子未满十五都可以称之为儿童,与现代的定义完全不同。

那小编为什么会说儿童题材绘画一点也不简单呢?本期展览便以四个主题来谈论这个问题:为何是宋代、儿童与沙场、童与僮、返璞归真。

想必大家看到这个标题肯定很奇怪,什么为什么是宋代,联想到我们今天的主题是童画题材绘画,小编来补齐这段话,为什么童画发展的第一个高潮点是宋代。大家去博物馆肯定看过宋代白釉婴儿瓷枕吧,而且在宋代这种瓷枕在宋代还比较流行,便能够证明在宋代婴儿题材极受喜爱。于是,又回到了小编最为起初的问题,为什么是宋代?

名称:定窑白瓷婴儿枕

作者:佚名(宋)

材质:陶瓷

大小:全高18.8厘米,底径31x13.2厘米

收藏机构: 台北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宋代

为什么是宋代呢?也许我们在梳理儿童题材艺术品的历史中,会不会能够发现答案?

“猛虎食人玉佩”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早在战国时期,在工艺品中便已经出现了一些儿童形象,例如这枚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猛虎食人玉佩”的左右两方便可有两个形象生动的孩童。而到两汉时期,又有一些帛画、画像石中出现小孩的形象。

名称:孔子见老子图

作者:佚名(汉)

材质:纸本拓本

艺术时期:汉代

项橐

虽然在这一时期,孩童的绘画技巧还没有成熟,但在展现孩童天真可人方面,汉代人已经全力以赴,按照现在的网络语言来说:“技巧不多,全是感情。”

名称:女史箴图(局部)

作者:顾恺之

收藏机构: 大英博物馆

艺术时期:魏晋南北朝

名称:列女仁智图卷(局部

作者:顾恺之

收藏机构: 北京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魏晋南北朝

童画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文人创作的童画便已出现,最著名的便是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与《列女仁智图》中均有孩童形象,可我们仔细观察,便感觉到顾恺之在表现孩童的面部的细微表情,还是略显不足。

名称:戏婴图

作者:周昉

大小:49.3cmx30.3cm

艺术时期:唐代

童画发展至唐代,则进入成熟阶段。童画能够进入成熟阶段,主要受两点影响,一点是此时的人物画家接受了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注重人物精神气质的刻画,而童画也受此影响;另一点则是,唐代之时,儿童的地位慢慢提高,在科举制设立“童子科”,医学上创办了“小儿科”,就连宫廷的庆典活动中也开始出现儿童表演的身影。

名称:虢国夫人游春图(部分)

作者:张萱

收藏机构: 辽宁省博物馆

艺术时期:唐代

在唐代童画画家中最有名的便是张萱,其又影响了周昉与戴重席。因为他们擅长于富贵的宫廷风,所以在其童画作品中几乎也都是些富态的胖宝宝。

名称:竹园婴戏图

作者:苏汉臣

大小:28cmx26cm

收藏机构: 北京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宋代

那宋代又有什么特别的呢?这是宋代苏汉臣的一幅《竹园婴戏图》,在后世的许多仿作中将其称为《百子图》,或者《百子迎春图》。看过《封神榜》的都听过“文王百子”的故事,而百子图就是借这个典故,表达了人们对于繁衍的美好祈求。

宋代官方还设立了类似于当代孤儿院一样的“慈幼院”。在众多城市中的私人医馆、药铺都设有小儿科。儿童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能驱除灾难,以至宋代许多庆典活动都有孩童的参与。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中的赵太丞医馆 

有“理小儿贫不计利“招牌

在如此的环境中,宋代画家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他们拿起手中的画笔,记录下了孩童们天真的面容,同时也寄托了对于美好的期盼。于是,宋代童画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多,同时种类也逐渐丰富起来。在宋代的童画画家中,婴戏有苏汉臣、货郎有李嵩、野牧有李唐,人们在宋代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童画。

名称:货郎图页

作者:李嵩

大小:24.2x25.7cm

收藏机构: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艺术时期:宋代

那么,为何是宋代?小编也总结出了几点:

其一便是经济,这一点在之前的“千古繁华一梦中——《东京梦华录》主题艺术展”文章中,根据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我们具体分析过,这个不过多赘述。

名称:牧牛图

作者:李唐

大小:61cmX63cm

收藏机构: 北京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宋代

其二便是风俗画的兴起,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编也对一些具体的画作进行过解析。商业活动的兴盛必然会带动民众审美的提高,不管是在北宋、还是南宋,民众对于绘画一直都有一定的需求。而民众作为创作的甲方,风俗画兴起自然在情理之中。

名称:骷髅幻戏图

作者:李嵩

大小:27cmx26.3cm

收藏机构: 北京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宋代

其三便是家庭结构的改变,在宋代之前,人口主要以家族制为单位,而宋代则以男女双方家庭为人口单位。加之,宋代之前因为战争,人口缩减。太平盛世自然会遇到人口激增,而古代医术又很难保证婴儿的健康,故在宋初,婴儿的夭折率很高,就连宋代皇家也是如此。于是,人们对于孩童绘画这种吉祥,带着繁衍美好愿景的艺术形式更加感兴趣。

名称:宋人婴戏图轴

作者:佚名(明)

大小:120.3cmx77.2cm

收藏机构: 台北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明代

这一模块比较特殊,小编也是无意间看起一篇文章才对此感兴趣的,本来想着写一篇推文,但正好赶着八一建军节,于是便增加了这一模块。想必大家也很奇怪,儿童绘画与战争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当我们看到一张婴戏图时并没能联想到什么,但如果将这一系列的绘画联系到一起,便能够发现婴戏图中不仅仅是儿童,还有着对于战争的回应。

名称:冬日婴戏图

作者:苏汉臣

大小:196.2cmx107.1cm

收藏机构: 台北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宋代

这是南宋初期苏汉臣的《冬日婴戏图》,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到在女孩子的手里拿着一个旗帜。旗帜顶端有红缨,但细看没有枪头,在这个旗帜上有着明显的米格纹饰。这很明显是姐弟二人的玩具,可鲜艳的格纹与火焰纹注定这把旗帜的不凡。

名称:宋代 萧照 中兴祯应图六段本(局部)

作者:萧照

收藏机构: 龙美术馆西岸馆

艺术时期:宋代

小编在宋代萧照的《中兴祯应图》找到了与之相似的军旗,对于宋代军旗制度的图像记载一直很少,很难知道这支军旗的意义。但作为康王赵构的护卫军的领头军,其地位自然不低,称之为皇家护卫军也不为过。那为何军旗成为了孩子游戏的玩具呢?

名称:百子图

作者:冷枚

大小:40cmx200cm

收藏机构: 北京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清代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玩过扮演类的游戏,我们总是畅想成人的世界,通过角色扮演来达到畅想的目的。这是一幅清代冷枚的《百子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神态各异的童子,他们仿佛在进行一场表演,而这场表演则是他们对于成人世界的模仿。在这幅画的左端我们可以看见两个执旗的孩童,后面还有手上开道的铜锣,再其后便是骑着竹马的孩童,这与《中兴祯应图》中的康王队伍有着相似之处。

孩童的行为必然是对于成人世界的一种投射,而军旗在这一语境中成为了勾连两个世界的桥梁,也许孩童们并不理解沙场的残酷,但他们却极为羡慕征战沙场的豪气。这源于成人世界的引导,但其中另一部分原因就是这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它们正在利用纹饰、道具、绘画一步步将其传承下去。

名称:市担婴戏图页

作者:李嵩

大小:25.8cmx27.6cm

收藏机构: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艺术时期:宋代

《货郎图》中售卖的军旗

如果说军旗是孩子们模仿成人沙场的一种行为的话,那这些军旗以及迷你的武器都是辅助孩子们进行游戏的工具。在宋代李嵩的《货郎图页》中我们清晰地看到货郎已经开始售卖这一类的商品,足见在当时这类游戏已经形成了一种风尚。

名称:货郎图轴

作者:苏汉臣

大小:159.2cmx97cm

收藏机构: 台北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宋代

苏汉臣的这幅《货郎图》从侧面也表现出当时不仅仅出现了武器玩具,而且制作精美,样式齐全。这些玩具的出现也证明了当时的婴戏也就包括了沙场游戏,其中最能够体现这一点的便是竹马游戏。这些道具的出现能够体现宋代商业的发达以及儿童尚武文化的传承。

很奇怪的一点,便是宋代本就是重文轻武的朝代,在乡间货郎的担架中出现了许多儿童兵器玩具,是不是也在表明宋代尚武文化已逐渐趋向于娱乐化。

在之前的两个模块中,小编分别介绍了童画的两点特性。一个就是从战国一直发展到清代的繁衍信仰崇拜,这种崇拜发展至清代到了极致。在许多神仙图中,我们发现许多仙人形象被婴儿化,这部分主要体现在民间纹饰中。另一个便是童画中的尚武文化,其实在这其中还有一点重要体现,便是竹马文化。小编在这里也就挖个坑,等日后来填。

而这个模块,小编希望讲述一些人间真实的内容:童与僮。

名称:高逸图

作者:孙位

大小:45.2cm x 168.7cm

收藏机构: 上海博物馆

艺术时期:唐代

僮与童一个偏旁的差别,在中国古代却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身份。在中国古代书画作品中,我们一般能看见两种"童",一种便是如唐代张宣笔下的胖娃娃,大户人家的子弟。另一种便是如唐代戴嵩笔下的牧童,虽然金银傍身,也得个自然清闲。而"僮"与这两者均没有关系,"僮"的诞生代表着一种契约关系,一种不公平的、霸道无比的,甚至在早期是传承的关系。

我们在许多人物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搭配,一主一僮。而这样的搭配最早可以到魏晋南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绘画可以看作是"一树一主一僮"的开始。

名称:唐代 戴嵩 归牧图扇

作者:戴嵩

艺术时期:唐代

名称:十八学士图轴

作者:刘松年

创作时间:南宋

大小:194x89cm

收藏机构: 台北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宋代

虽然"僮"占据着文人人物画中重要部分,但如今关于僮的研究确实极少的,毕竟一般研究只能从服饰、发髻等角度来进行讨论。"僮"一般以劳作的形象表现,在文人雅集、游玩的场景中出现,在一些仙人罗汉图中也会出现一些。这些"僮"通常梳着发髻,或端茶倒水、或起火沏茶、或手持蒲扇、或身背行囊,或静待身旁……

从“竹林七贤与荣启琪”图开始之后,“僮”便成为了文人人物画的重要部分。从唐代开始,文人也开始关注于“僮”的表现,他们一般专注于服务中心人物,其服饰也会随着中心人物的变化而变化。

名称:元代 陶复初 携琴观瀑图轴

作者:陶复初

大小:106×49cm

收藏机构: 台北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元代

当我们在赞叹高士的品格时,殊不知那一隐世的丹药、香炉都是僮搬运进深山之中,炎炎夏日,他们唯一能做的便是伫立在旁,手摇蒲扇,给主人扇风时,时不时歪一下对着自己,才能偷得这夏日的一丝清凉。

结语

此次展览相较而言,比较简单,是因为小编感觉如果将问题展开,过于宏大,如果拆成一篇篇赏析类的文章会好很多,所以小编也在极力每次将每篇推文联系起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篇幅,同时也可以让对于某些单一问题感兴趣的观众老爷们能够在文章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童画题材其实在第三个模块的开头我们已经基本上总结过了。其中这其中还有许多东西没有涉及到,例如竹马文化、清代神仙人物童化,关于这一系列的问题,小编会在后面的文章中给各位一些详细的解答,毕竟找材料也是需要时间的,希望各位能够理解。

弘雅书房公众号长期接受投稿,
点击此处查看详情!

↑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直达小程序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彦青 ]

投稿邮箱:linjq@artlib.cn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linjiaqi1063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红楼梦》最美汝瓷是如何诞生的?
宋 苏汉臣 杰作八幅赏析
台北故宫博物院古画珍品欣赏 宋代部分(二)
明 计盛《货郎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古代工笔人物画家巡礼20-----苏汉臣
年画里的胖娃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