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视界 | 85新潮:1985年以后的中国艺术家们

这一切都要从这件“前卫”的艺术品说起:

森达达,《死亡的太阳(一车块状蜂窝煤灰)》,1983

当这堆蜂窝煤出现在1983年的一场美术展上的时候,这种“看不懂的艺术”动摇了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来的主流艺术观念。

就像当年把小便池涂上名字的塞尚一样,迫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艺术品究竟是什么”。

当摄影机取代绘画的写实记录功能以后,艺术品的服务对象就变成了“观念”。

也就是说艺术品可以只是为了表达艺术家的观点而存在

这一堆蜂窝煤第一次把中国艺术纳入到国际轰轰烈烈变化的背景之下,中国艺术从此也不可逆转地跨入了另一个时代。

由此,一场名为“85新潮”的艺术运动为中国美术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迄今唯一可被称为“运动”的只有“’85新潮”,从文学、哲学、戏剧,到诗歌、音乐、美术……它未被定义,却已过了30年。

这场著名的运动以《中国美术报》为阵地,在1985年到1989年的四年间,不断介绍欧美现代艺术,并在头版头条上介绍年轻一带的前卫艺术。

刚刚走出“文化荒漠”的艺术家们好像突然清醒了过来,开始如饥似渴地搜集和模仿国外的现代文化。

从印象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到波普、达达,凡此种种,以至于有人调侃地说,中国青年艺术家用极短的时间重演了西方现代艺术近百年来的历程。

如今,在85新潮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艺术家中,许多都成为了当代艺术中的领军人物,在学界和艺术市场中创下了不俗的成绩。

岳敏君:笑出来的天价神话

岳敏君是“玩世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艺术家之一,“85新潮”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以鲜明的大笑形象在中国当代艺术界里占有独特的位置。

自90年代起,岳敏君几乎每年都被邀请到世界各地参与艺术群展或是举办个人展览。自从参加了1999年的48届威尼斯双年展,他更是成为了历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受邀中国当代艺术家,彰显了其不可忽视的艺术贡献,其鲜明的艺术特征更是为中国当代艺术以及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写下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笔。

他的作品能够卖出千万的天价。

代表作:《轰轰》4813万 

            《希阿岛的屠杀》3168万

徐冰:文化的天书

有过上山下乡插队的知青经历,艰苦的生活,对一个艺术家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于,如何用最原始、最便宜、最方便的材料,就地取材完成创作。

以“low”的预算完成“high”的艺术,不仅成为贯穿徐冰创作的看不见的线索,更演化为一种灵活的思维方式。无论是早期的《天书》、《鬼打墙》、还是后来的《地书》、《烟草计划》、《尘埃》、《木·林·森》计划,徐冰的艺术完全无法归类,却又在各种语境中自由转换,并因其完全另类的方式而被评论为“前卫”。

1984年徐冰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此期间读了很多书。

1987年,徐冰开始在中央美院1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以特有的耐心和技艺刻制了4000多个自己创造出来的字。

这些字没有一个是可释读的,也就是说全部都是没有意义的。当这些字通过雕版印刷出来并装帧成线装书的时候,就呈现出它的当代性——严肃、庄重的形式下却没有任何意义,这些特别像样的“伪文字”完全没有交流的功能。

这就是徐冰的成名作《析世鉴——天书》

他说:“到了80年代,我读了很多书,参加了大量的文化讨论,觉得不舒服,就像一个饥饿的人吃了太多,这时对所谓文化就有一种厌恶。文化讨论好像是一个游戏机,上去了以后就没有办法停下来。到最后把本来清楚的事情也给搞乱了,这个叫‘文化’的东西和我们总有一种不合适的关系。当时就觉得要做一本自己的书来表达这种感觉。”

当地时间2013年12月9日,美国纽约,徐冰的《天书》在大都会艺术馆的“当代中国水墨的过去与现在”展览上展出。

徐冰在1993年的作品《文化动物》,他在母猪身上印满被解构的方块汉字,在公猪身上印满不成文的拉丁文单词。

公猪与母猪交配,某种意义上,这种交配被视为是“强奸”的含义,这样强制的交配之后,通过动物性行为后的表现,公猪的形态表现用嘴拱地上的中国文化书籍,而母猪却斯文不动的,似乎是以一种接受的状态呈现。

黄永砯:“厦门达达”

黄永砯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潮流中最为重要的艺术家;登”2017世界最贵重10件现当代艺术品排行榜”。

早期他的创作姿态激进,曾是达达精神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与实践者,发起并组织了艺术团体“厦门达达”。

1985年他采用轮盘来决定色彩选用的次序和图绘的方式,试验一种偶发过程,彻底放弃创作者的主体性,最终得到的是貌似绘画实为“反绘画”的所谓《非表达绘画》。

黄永砯通过空间装置探讨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试图寻找一种可以超越国界以及意识形态冲突的表达方式。

黄永砯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他的作品中透露出来的哲学、文化、政治思考,而不只在于艺术技巧和手法本身。他用自己的创作挑战传统艺术观念、信仰以及逻辑,将中西方的文化观念符号并置,以展现其中的紧张与冲突关系。

谷文达:重新诠释水墨

谷文达195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艺术中国际知名的艺术家之一。英国艺术史家爱德华·露西·史密斯曾经称他为“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期来自中国的新生代前卫艺术家代表人物”。

谷文达也是八五美术新潮运动中的领军者之一。上世纪80年代早期,他把错位、肢解的书法文字做水墨画,借此挑战正统体制,并影响了后来一代艺术家。

王广义:“大批判”

他作为一个起于1980年代的中国新艺术运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而被广泛熟知。他创作的名为《大批判》的系列作品尤其获得了全世界的关注。

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在学术和市场上的迅速成功,让一些批评家认为他就像他之前的艺术家一样,比如达利和沃霍尔,过于专注于已经获得巨大成功的作品的生产。

这些作品使用了文化大革命的宣传画图片以及现代西方商品的标志。王广义于1990年开始了这个系列作品的创作,并于2007年结束;此时,他已经完全觉得这系列的成功会对这个系列的作品的原始含义有所损害,也在这个时候,他开始正式将政治性宣传画和商标视为两种洗脑方式。

耿建翌:“大笑脸”

耿建翌是中国当代艺术之80年代中期以来涌现的很多有开拓精神的艺术家之一。而且,他延续了这种开拓,探索着如何表达自己的体验,他既以此为作品的目的也以此为作品的方式。他的作品有着超出本身的价值和冲击力。

八十年代,他与张培力、王强等杭州艺术家创作了很多讽刺、玩世和有政治寓意的实验作品。

他的著名的大笑脸作品“第二状态”是那个时代的最好作品之一。进入九十年代后,耿建翌好象渐被遗忘。近几年来他不断通过他的摄影、装置和油画作品对当今社会现象和问题提出自身的思考和观点。

1985年离现在好像并没有过去很远。

这场运动的影响力现在依旧明显地展现在中国艺术圈内。

“八五新潮”,这是一股不远于当代的无法阻挡的思维大潮,在一两年时间里,中国美术青年在南北东西共同展开了一场西方百年现代艺术的大操练、大展演, 其前卫性在当时给了艺术家们以巨大的自由,更新了观念。有着真诚的自我表白和对民族、人生命运的深沉反思。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沉鱼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NO12王广义:“乌托邦”和“拜物教”让人洗脑
王广义:艺术本质的理由就是历史
王广义 退出当代生活,做没有立场的旁观者
北京匡时秋拍 | 当代中坚:单纯与壮美
【当代艺术】政治波普:大批判系列
85新潮美术评析(原创 HD)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