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3心理学考研 | 百日打卡 Day.67-幼儿道德认知的发展


心理学考研·Day.67

幼儿道德认知的发展

幼儿道德认知的发展

道德发展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方面。幼儿道德认知主要是指幼儿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与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是幼儿不断将行为准则与规范内化的过程。

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的研究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按顺序分为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和自律道德阶段。

1.前道德阶段(1.5~5岁) 

幼儿对引起事件的原因没有清楚的认识,只接受行为结果的支配,这个阶

段的儿童分不清公正、义务和服从,他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

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能对行为做出一定的判断。

2.他律道德阶段(5~10 岁)

他律道德阶段又称道德实在论阶段,受权威的标准支配,认为规则是不可变的,根据行为的结果判断行为,具有从他性和情境性。幼儿道德的从他性是幼儿认知的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的反映。

3.自律道德阶段(10 岁以后)

自律道德阶段又称道德相对论阶段,认为规则是经过协商制定的,可以怀疑,可以改变;判断行为时,不仅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的动机;能换位思考,判断不再绝对化,惩罚较贴切、温和,带有补偿性,以帮助错误者认识和改正。

幼儿期是为道德发展打基础的时期,处于他律道德阶段。


--23知识精讲P135-137


01

单选】儿童认为规则不是绝对的,可以怀疑,可以改变,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违反。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其道德判断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2010.24)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道德实在论阶段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自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又称道德相对论阶段,认为规则是经过协商制定的,可以怀疑,可以改变;判断行为时,不仅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的动机;能换位思考,判断不再绝对化,惩罚较贴切、温和,带有补偿性,以帮助错误者认识和改正。

02

单选向幼儿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诉幼儿东郭先生让狼藏进了自己的书袋,后来猎人赶来了。这时候向儿童提问“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这一问题考察的是(   )(2017.22)

A.空间认知

B.道德判断

C.自我概念

D.心理理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1.5岁~2岁为电报句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比单词句表达的意思更明确,但仍然简略、断续、不完整。有些看起来更像人们打电报时所用的语言。词汇爆炸是19~21月的儿童掌握新词速度加快的现象;单词句的特点是扩展不足、过度扩展或重叠;规则扩大化是句法爆发期的特点。

03

单选】对儿童脑电变化的研究表明,大脑各区域成熟的顺序为(   )(2007.28)

A.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B颞叶→枕叶→顶叶→额叶

C.顶叶→颞叶→枕叶→额叶

D额叶→颞叶→顶叶→枕叶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同步节律波a波的出现是婴儿脑成熟的标志,各区按“枕叶—颞叶—顶叶—额叶”的顺序成熟。

04

【单选】对于14~22个月大的儿童来说,男孩喜欢玩小汽车类的玩具,女孩喜欢玩娃娃和毛绒玩具。这种对玩具的选择体现了儿童的(   )(2010.22)

A.性别认同

B.性别角色认同

C.性别角色标准

D.性别偏爱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性别偏爱具体表现在儿童对玩具的选择上。

05

【单选】2~3岁儿童尚不能进行道德判断,他们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属于( )

A.前道德判断阶段

B.好孩子定向阶段

C.他律道德判断阶段 

D.自律道德阶段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前道德判断阶段的幼儿对引起事件的原因没有清楚的认识,只接受行为结果的支配,这阶 段的儿童分不清公正、义务和服从,他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能 对行为做出一定的判断。

06

【综合题】根据四篇日记,请任选弗洛伊德、班杜拉、皮亚杰的理论中的两个来说明平平这几年的道德行为发展。(2017.82)

平平出生于2005年8月16日,从他出生起,妈妈一直在为他记成长日记。妈妈发现,这些日记能够很明显地反映平平的成长过程。下面是妈妈记下的四篇日记:

2008年9月12日

晚饭后,带平平在院子里玩,遇到对门的乐乐,乐乐手里拿着一个很漂亮的小汽车,平平看到后,马上过去把小汽车抢了过来,还推倒了乐乐,我告诉平平不能这样做,让他将小汽车还给乐乐。

2009年6月28日

晚饭后,带平平在院子里玩耍,遇到隔壁的丽丽。丽丽正抱着个大石榴吃,平平没有见过大石榴,眼巴巴看着人家,丽丽很大方地把石榴递给平平,平平毫不客气的伸手去接,被我拦住了。最后,丽丽妈把石榴分成两半,一半给了平平,周围人都夸丽丽懂事,我也给平平讲了半天道理,要向丽丽姐姐学习,有好东西要和小朋友分享。

2010年8月21日

晚饭后,带平平到院子里玩滑板,幼儿园同班的大力正在空地上玩遥控车,平平见了很高兴,问大力能否借车给他玩一会儿,并主动将滑板借给大力玩,两个人轮流玩,并且还教对方怎么玩,一起玩得很高兴。

2012年9月20日

晚饭后,平平数着自己平时攒下来的零花钱,准备买玩具给福利院的孩子。我问他:“这些钱不是你留着买变形金刚的吗?”他说:“我是很想要变形金刚,但现在福利院的小朋友更需要玩具。老师跟我们讲了他们的很多不幸的故事,如果用这些钱买玩具能够给他们带来欢乐,我会很开心的!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要点】结合三个人的理论与平平的经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1)弗洛伊德理论:人格理论

①本我:基本机能是寻求能满足机体本能的对象,提供能量或动力。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指向本能需要的直接满足。在材料中,可以看到,平平在2008年时,看到别人的玩具会直接抢过来玩,只是在单纯地满足本我的要求。

②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自我遵循现实性原则,即寻找一种现实的途径来满足本能需要。2011年平平虽然想玩滑板,但并没有像以前那样直接抢过来,而是通过延缓了本能需要,先获得了大力的许可再玩滑板。

③超我:是人格的法官,是人格当中内化了的道德标准,服从于道德原则(完美原则)。2012年,平平捐赠福利院玩具的行为是受到了内部道德标准的要求而做出的行为,可以看出他的超我的力量变得强大了。

(2)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注意过程调节观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与知觉;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变为符号概念,形成内部表征:动作再现过程是以内部表征为指导,做出反应;动机过程则决定所习得的行为中哪一种将被表现出来。

材料可见,平平通过母亲的教导,得知了抢夺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然后在下一次见到丽丽吃石榴时,他也就没有做出任何行为。但是通过观察丽丽的母亲呈现出的亲社会行为(分享),从而学习了这一经验,而这一经验又反过来影响了他之后的行为,所以产生了后面将自己存的零花钱买了玩具,捐给福利院的小朋友这一事件。说明他已经习得了“分享”这一概念。

(3)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识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他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

①在前道德阶段,年幼的儿童对引起事情的原因只有模糊的了解,他们的行为直接受行为的结果所支配,因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平平在看到乐乐玩玩具时直接抢过来玩,说明此年龄阶段的儿童无法判断自己的行为对错,只是受到玩具的吸引而已。

②在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儿童认为规则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是由权威所给予的,而不理解规则可以经过集体协商来制订或改变,儿童的行为具有从他性和情境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在经过了母亲的教导之后,平平意识到不能直接夺取他人的物品,但又没有发展出分享、合作等概念,所以看到丽丽吃石榴并没有做出更多举动。后来丽丽的母亲分了一半给平平,让他意识到规则可以改变,并不是所有的都是绝对一面,所以产生了后面的先请求大力再玩滑板的行为。

③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与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是相对应和平行的。平平最后能够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玩具给福利院的小朋友,说明他已经可以自主地判断行为中的道德,使其拥有自律性。

07

【单选】幼儿园举办了一场家长会。几位母亲就如何塑造或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纷纷发言。(2019.82)

丁丁妈妈:因为6岁左右的孩子还分不清是非善恶,很多时候并不清楚哪些行为是好的行为,哪些行为是坏的行为;我和孩子他爸的做法是,告诉小孩要听父母或幼儿园老师的话,耐心的告诉孩子哪些是正确的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是错误的行为,是不可以做的。

乐乐妈妈:我很少跟孩子讲大道理,我的做法是乐乐表现好的行为我们就表扬和奖励;乐乐不好的行为,我们就采取忽视或惩罚的办法。

甜甜妈妈:我们的做法是家长以身作则,比如训练孩子要诚实守信,我和孩子他爸爸从来不在孩子面前说假话,向孩子许下承诺就一定兑现。

问题:上面的材料体现了哪些发展心理学或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并提出相应教育建议。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要点】

(1)根据丁丁妈妈的发言,可以通过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来解释丁丁的行为。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按顺序分为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和自律道德阶段。前道德阶段的幼儿对引起事件的原因没有清楚的认识,受行为结果的支配,这个阶段的儿童分不清公正、义务和服从。他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能对行为做出一定的判断。丁丁妈妈的做法是对丁丁的行为加以正向引导,告诉他什么是道德行为,什么是不道德的行为,这一做法是符合丁丁的道德发展水平的。

相应的教育建议:尊重幼儿的个性、社会性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引导,而非一味的指责和训斥。

(2)根据乐乐妈妈的发言,可以通过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相关观点来解释妈妈的做法。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及时强化等原则。强化会提高一种行为发生的频率,惩罚则会降低一种行为的发生频率。正强化(积极强化)是一种刺激的加入或增强导致了特定行为出现概率提高的过程;负强化(消极强化)是一种刺激的排除或减弱导致了特定行为出现概率提高的过程。对于乐乐表现好的行为给予表扬和奖励,是一种正强化;对于表现不好的行为进行忽视,是通过不强化来使得不良行为进行消退。

在使用强化原则时,相应的教育建议:①要注意普雷马克原则的使用,即在强化时,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用孩子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孩子不喜欢的活动;②要注意及时反馈。当孩子做出良好行为时,要给与及时强化,否则容易消退;③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并且多运用强化少运用惩罚。

(3)根据甜甜妈妈的发言,可以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来解释妈妈的教育方法。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变化不是只由内在因素决定,也不是只由外在因素决定,而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大部分的学习来自其主动观察或模仿他人的言行。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替代强化是通过对榜样进行强化来增强或提高学习者某种特定行为出现的概率。妈妈和爸爸作为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正是通过替代强化,也就是榜样的作用来为儿童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学习的动机。

相应的教育建议:家长要提供给幼儿良好的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幼儿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为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学习提供榜样,并且要重视替代强化的作用,注重当众表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覃瑞
【家长必读】皮亚杰的经典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
学渣备忘录(7)——发展心理学
2022下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讲义 (2)
教育孩子,什么样的奖惩有效?(一)
如何面对儿童的“残忍”(干货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