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3心理学考研 | 百日打卡 Day.68-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心理学考研·Day.68

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1.侵犯行为

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侵犯行为可以是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也可以是对别人权利的侵犯。

(1)侵犯行为理论。

①本能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我们都被性和攻击本能所驱动;劳伦兹则认为,动物(包括人类)共同享有一种战斗本能;社会生物学家认为,攻击行为导致交配机会的增加,从而增加了个体的基因向下一代传递的可能性。

②新行为主义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与模仿获得的;“挫折-侵犯” 假说认为,攻击性行为与四个因素有关,受挫内驱力的强弱、受挫内驱力的范围、以前遭受挫折的频率、侵犯反应后可能遭受惩罚的程度。

道奇( Dodge)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是指个体在面临特定社会情境时,所进行的特定社会信息加工过程,这一过程由编码、解释、反应搜索、反应评估与抉择以及反应执行五个步骤组成。

①线索编码。寻找线索、感知信息、对情境中的线索进行编码;

②线索解释。解释情境,赋子信息意义,推测他人的行为动机;

③反应搜索。思考可能的反应,形成可能的反应;

④反应评估与抉择。衡量可选择的反应的利弊,选择最佳的反应;

⑤反应执行。搜寻行为技能,作出行为反应。

在这一社会信息加工过程中,个体的原有经验所组成的潜在知识系统将会影响上述的每一个信息加工阶段,使个体在选择线索、解释线索、考虑对策、预期行为结果以及作出行为反应等方面都倾向于选择与原有知识系统-致的信息, 而每一次社会信息加工的过程又会反过来丰富其原有的知识系统。

(2)侵犯行为的发展。

哈特普的研究表明,3-6岁幼儿的侵犯行为随年龄增长,身体攻击在4岁时达到顶点;对受到进攻或生气的报复倾向,3岁时有明显增加;进攻的挑起者和侵犯形式也随年龄变化,身体攻击减少,言语攻击增多。研究表明,男孩比女孩有更多的身体侵犯和言语侵犯。

生物学观点认为,至少有以下四种原因可以解释生物因索在侵犯行为的两性差异上的作用:

①几乎所有男性都比女性富有侵犯性;

②性别差异出现早(约2岁),很难归于社会学习或育儿经验;

③在与人类相近的物种中也存在这种性别差异;

④有证据表明雄性激素与侵犯行为相关。

社会学观点强调了父母与其他社会动因在侵犯行为的性别差异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相互作用论认为,性别差异反映了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的交互影响。但是若考虑社会攻击或关系攻击的话,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也许并没有那么显著。

(3)影响侵犯行为的社会因素。

①儿童的侵犯倾向部分取决于他所生活的文化或亚文化的鼓励和宽容。

②家庭的情绪氛围也影响儿童的侵犯倾向。

③大众传播媒介的暴力内容给儿童提供了侵犯性榜样,臧弱了儿童对侵犯行为的控制。

(4)侵犯行为的控制。

①消除对侵犯行为的奖赏和关注。

②榜样和认知训练策略。

③移情训练。

④创造减少冲突的环境等。

2.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及趋向。

(1)亲社会行为的理论。

社会生物学用“ 族内适宜性”解释了利他行为的进化。弗洛伊德认为,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良好的亲子关系,认同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往往重复

得到强化的行为,而避免重复付出代价和受到惩罚的行为;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随着儿童智力的发展,他们获得了重要的认知技能,这将影响他们对亲社会问题的推理和行为的动机。

(2)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在幼儿期逐渐增加,6~12 岁增长显著。产生年龄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儿童社会信息加工能力( 如设身处地考虑对方)、社会责任感、提供亲社会行为的能力和知识的增加有关。另外,亲社会行为与侵犯行为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3)亲社会行为的训练。

①对儿童进行角色扮演训练。

②行为强化训练和自我概念训练。

③榜样示范。

④良好的社会氛围是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23知识精讲P135-137


01

单选】认为儿童的侵犯行为是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的理论是(   )(2017.24)

A.生态系统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直觉学习理论

D.条件反射学说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其中替代强化是通过榜样进行强化来增强或提高学习者某种特定行为出现的概率。

02

单选个体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假想的观众”和“独特的自我”等现象的时期是(   )(2015.25)

A.幼儿期
B.青少年期
C.成年时期

D.成年中期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少年期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再度出现,具体表现在 “假想的观众”和“独特的自我”这些现象上。所谓“假想的观众”是指青少年认为其他人一直关注、评价他们,并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都很感兴趣。这导致了青少年时刻保持警觉,避免任何导致尴尬、嘲笑和拒绝的行为。所谓“独特的自我”是指青少年总是将思想集中在自己的情感上,常常夸大自己的情绪感受,认为自己的情感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那种极度的痛苦与极度的狂喜,所以常常会感觉到他人无法理解自己的孤独。

03

单选】3岁儿童经常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大人只好依着他。导致该儿童这种行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2015.28)

A.该行为受到了负强化

B.该行为受到了正强化

C.该儿童天生脾气坏

D.该儿童注意力功能有缺陷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不太严谨,其实A和B各有道理。正强化是一种刺激的加入或增强导致了特定行为出现概率提高的过程,负强化指一种刺激的排除或减弱导致了特定行为出现概率提高的过程。如果孩子的哭闹是为了得到愉快刺激(如糖果),大人依着他给予了愉快刺激,是正强化了儿童哭闹的行为概率。但是如果孩子的哭闹是为了躲避厌恶刺激(如吃药),大人依着他撤销了厌恶刺激,是负强化了儿童哭闹的行为概率。此题选择A或者B都合理,不必纠结。

04

【单选】情境线索容易引发侵犯行为,支持这一观点的研究是(   )(2014.07)

A.习性学实验

B.恒河猴实验

C.武器效应实验

D.社会学习实验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社会心理学家伯克威茨1978年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关于侵犯的“武器效应”理论。他认为,人的挫折并不直接导致侵犯,正如考试失败,并不一定会导致侵犯他人。挫折主要导致产生侵犯行为的情绪准备状态——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要依赖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与侵犯有关的刺激倾向于使侵犯行为得到增强,如一把枪的存在,更可能会促进人的侵犯行为。

05

【单选】幼儿记忆发展的显著特征是(   )(2020.23)

A.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发展迅速

B.有意识记为主,无意识记发展迅速

C.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均发展迅速

D.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均发展缓慢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幼儿初期无意识记占优势,让记忆服从于一定目的还有困难。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晚期有意识记和追忆的能力才逐步发展起来,有意识记的出现标志着儿童记忆发展的质变。

06

【综合题】根据四篇日记,请任选弗洛伊德、班杜拉、皮亚杰的理论中的两个来说明平平这几年的道德行为发展。(2017.82)

平平出生于2005年8月16日,从他出生起,妈妈一直在为他记成长日记。妈妈发现,这些日记能够很明显地反映平平的成长过程。下面是妈妈记下的四篇日记:

2008年9月12日

晚饭后,带平平在院子里玩,遇到对门的乐乐,乐乐手里拿着一个很漂亮的小汽车,平平看到后,马上过去把小汽车抢了过来,还推倒了乐乐,我告诉平平不能这样做,让他将小汽车还给乐乐。

2009年6月28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儿童社会性发展(讲稿)
【转】 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
日本幼儿教育的特点与启示
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皮亚杰等
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学渣备忘录(7)——发展心理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