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口号三首》明代祝允明
《口号三首》是明代诗人、书法家祝允明组诗作品。这三首诗是作者真实自我的展露,活脱脱地刻画出了一个外形放浪、内心兀傲的狂士的形象,作品充满了蔑视传统封建礼法的叛逆色彩。
作品名称《口号三首》
创作年代明代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    者祝允明
1作品原文编辑
口号三首⑴
【其一】
枝山老子鬓苍浪⑵,万事遗来剩得狂。
从此日和先友对⑶,十年汉晋十年唐。
【其二】
不裳不袂不梳头⑷,百遍回廊独步游。
步到中庭仰头卧,便如鱼子转瀛洲⑸。
【其三】
蓬头赤脚勘书忙⑹,顶不笼巾腿不裳。
日日饮醇聊弄妇,登床步入大槐乡⑺。[1]
2作品注释编辑
⑴口号:即随口吟成的诗。
⑵枝山老子:长着六根手指头的长者。苍浪:斑白。语出白居易“病来须鬓转苍浪”(《冬至夜》)诗句。
⑶先友:祖先的友人。此处指古人。
⑷不裳不袂:大致是衣冠不整的意思。裳、袂,原意是上衣、衣袖,此处名词作动词用。
⑸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
⑹勘书:研读书籍。
⑺大槐乡:此处运用“南柯一梦”典故。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说:广陵人淳于棼,喝醉了酒,躺在院子里的槐树下面睡着了。梦到自己到了大槐安国,并和公主成了亲,当了二十年的南柯太守,非常荣耀显赫。可是后来因为作战失利,公主也死了,他被遣送回家。然后一觉醒来,看见家人正在打扫庭院,太阳还没落山,酒壶也在身边。他四面一瞧,发现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原来他在梦中做官的大槐安国,就是这个蚂蚁洞。槐树的最南一枝,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2]
3创作背景编辑
17岁中秀才,意气风发的祝允明,满以为通过考试,走上仕途,获取功名,如探囊取物,不料此后竟七试礼部不成。仕途上蹭蹬不进的打击,使他们心灰意冷,从此便由积极人世的儒家观念转向了消极出世的老庄哲学,归向道家。于是,他写下《口号三首》诗,以表明自己当时的心态。[3]
4作品鉴赏编辑
因为是随口吟成的诗,故而不假雕饰,琅琅上口,率性任真。这三首诗,活画出一个狂士形象。三首“口号”,各侧重表现自我的一个方面,连成一体,即见全貌。写法大体相同,皆先行绘其形,再现其神。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枝山老子”,两鬓苍苍,蓬头赤脚,无裳无袂,“万事遗来剩得狂”,充满了蔑视传统封建礼法的叛逆色彩。这和那些衣冠楚楚、口不离圣贤之言、心不忘功名利禄的庸俗士子形成了鲜明的比照。“狂”是其形的显著标志,又是其神的根本特征。形“狂”源于神“狂”。其“狂”之表现有三:一是崇尚汉、晋、唐时代的创造精神,鲜活气息,唾弃当时的万马齐喑、封闭保守。“从此日和先友对”,埋头古籍,博览群书,是其遗世独立的通途,亦是其精神升华的阶梯。二是独立思考、自我感悟。所谓“百遍回廊独步游,步到中庭仰头卧”,就是强调不追踪时尚,不盲从流俗,与窒息人之心性的道学彻底决裂,从而迸入“便如鱼子转瀛洲”的美妙境界。三是提倡人生贵在顺其自然,应有在理性和感官两方面都可获得满足的生活情趣。道学家强调“寡欲”,将求知与情欲对立起来,以求知否定情欲。“勘书”,定要循规蹈矩,绝不可纵情酒色。而“枝山老子”却“蓬头赤脚”忙“勘书”,“顶不笼巾腿不裳”,全然没有一点读书人的“模样”。更令道学先生恼怒的是,他竟然“日日饮醇聊弄妇”,酒色全揽,还酣然进入甜美的梦乡。诗人在这里是用“现身说法”揭示,求知和情欲都是人之本性需求,完全可有兼得之乐。绝不要用道学的教条来扼杀人的自然本性。这是对道学的嘲弄,对人类良知的呼唤,绝不是渲淫纵欲。在那样一个死气沉沉的时代,诗人能有此种见识,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在“口号”的随意吟哦之中,诗人表现的是深刻而严肃的主题思想。活脱脱站在读者面前的狂士,脸上也笼罩着时代的悲凉。此中之味,值得细细品尝。
这组诗无异是祝允明的人生宣言。仕途阻塞,为官不得,静坐家中能干些什么呢?《口号三首》就是明确的答复:祝枝山老子我已到了两鬓斑白的时候,万事忘怀,检点一切,剩下的就只有癫狂了。此后每天博览群籍,与古人为友,沉浸在汉、唐那充满生气的时代。不裳不袂,也不梳头,不需要刻意地装扮自己,过着潇洒无拘,忘怀人事的生活。院中漫步困了,仰头便睡,犹如鱼儿进入大海瀛洲漫游那样畅快。
这是一种内在的、自然的、纯净的乐趣,是“禅”的境界。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祝允明为了探究书中的精义,忙到蓬头赤脚,顾不上穿衣戴帽。“勘书”二字,这也是对礼学的叛逆。为了顺情适性,饮的是醇酒,伴的是美妇,睡的是安稳觉。这就是他后期生活的大体情景。有希望的执著,往往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毫无希望的执著,明知不可为却硬是扭住不放,还炫耀为一种难得的精神,那无异于作茧自缚。这时精神解放至关重要:放弃执著,跳出凡俗,卸去枷锁,就会进入到另一种快乐的境地。[3]
5作者简介编辑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又署枝山老樵,枝脂生,枝指山人。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幼就聪慧过人,五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九岁会作诗。弘治五年(1429)中举,以后便久试不第,正德九年(1514),被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能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和唐寅意气相投,玩世狂放。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为 “吴中四才子”。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书法造诣很深,各体兼能,蜚声艺坛。[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如何发愿?愿力、加持力有什么作用呢?
入世、出世、隐世,不如游世
老子与道学
山东蓬莱三仙山风景区
水木书画工作室张瀛洲老师花鸟班汇报展
仙苑编珠卷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