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若没有这部纪录片,又有谁知每年仅有几千则器官捐献背后的真相?

周末跟几个好友相约小酌,

喝到尽兴的时候聊到话题就是关于生命。

近几年随着我们面对生命的次数实在太多,

对于医院百态也真得是感慨万千。

上周介绍了《生门》的纪录片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和热议,

而类似的纪录片《人间世》凭借着9.6分的逆天高分也引起了小康医生的注意。

在这部只有十集的纪录片当中,

关于重症抢救、救护车、器官捐献以及临终关怀等,

每一集都用一个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医院发生的那些事儿。

这些事件给观众第一感受,那就是真实,但真实对应往往就是残酷。

在第三集中,最让我留下深刻印象莫过于就是器官捐赠。

24岁的焦俞由于重症被宣布脑死亡,

在他身体机能没有完全丧失的情况下,

父母需要快速做出是否有捐赠器官的决定。

但由于中国传统思想,捐或不捐也横在父母心中的一大难题,

最终他们选择了儿子所有的可用器官。

对于焦俞父母而言,

最大的难关就是签署“放弃治疗”协议,

这就相当于亲子宣判了孩子死亡一样。

在一旁母亲少有的果断相劝下,

父亲用颤抖的双手最终签下了名字。

焦俞捐献的器官在最后也让四条生命得以延伸,

让两个人重见光明。

那些被救的人也给焦俞父母寄来的感谢信,

焦俞父母每一次都会在他墓前读给儿子听。

遗体器官捐献,究竟是生命的延续还是对亡者的糟蹋?

在绝大多数文化主流意识中,

逝者的遗体往往是神圣,不容侵犯,

在一个人死后摘取器官往往被视为大不敬的行为。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很多人也开始反思死亡的本质,

如果自己的生命即将终去,

那身上的器官可以拯救另外好几个人的生命,

能够在他人身上获得重生,

这不就是生命的延续吗?

截止2016年3月,

我国已经成功实现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6526例,

已救治器官衰竭患者17646名,

这也意味着有一万多名在死亡线上挣扎的重症患者,

可以得到器官移植求生的机会。

尽管我国自愿器官捐献数不断增加,

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供需缺口依旧很大。

器官捐献,是不是意味着“死无全尸”?

很多人都认为捐献器官是不是会“死无全尸”呢?

其实这是很多人的误解,

遗体捐献一般是捐献者遗体捐给医疗单位或医学院校,

作为科研教学之用,也就是我们俗称说大体老师。

而器官捐献是在人去世后,

摘取可用的器官去救治他人生命。

目前可用于移植的器官有心脏、肺脏、肝脏、肾脏、小肠等,

而且在捐献过程中,

医生会采用严格的外科手术标准,

在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摘取相应的器官。

在手术后还会认真缝合,

维护遗体的外观,让逝者有尊严地往生。

器官可以捐献非指定人士吗?

按照我过的“双盲”政策,

我国规定所有捐献器官必须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来分配。

同时,捐献者以及接受者都互相不知道对方的相关信息,

但在特殊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充当“联络员”,

告知捐献者家属器官移植手术后的相关进展。

器官捐献,

除了是一个利国利民的伟大之举,

同时也是我们对探索生命意义的具体表现。

我们在缅怀往生者的时候,

除了面对冷冰冰的的墓碑以及几束哀思的花朵,

若想到那些逝者的心脏还在这个世界跳动,

生命还在另一个人得到延续,

这难道不是一个莫大的安慰吗?

人终将与这个世界告别,

可是又有几个能够有坦然赴死的洒脱呢?

人生的意义,

在于与命运进行的必定失败的抗争之中,

所展现一个人类品质的光辉。

处世之难,不可不慎,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医患矛盾、遗体捐赠、器官移植…《人间世》,一部评分9.8的现实版心术
解剖学纪念日
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大爱无言|致敬人体器官、角膜、组织和遗体志愿捐献者
龙岩义工发起义工器官与遗体登记倡议书
父亲含泪捐儿器官:能用的全捐 让别的家庭不再痛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