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南岗子教堂——曾经的京东南最大教会建筑群

北京南岗子教堂——曾经的京东南最大教会建筑群

一,明清时期的南岗子一带属荒凉之地

广渠门又称沙窝门,是明清北京城外城东侧的唯一一座城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

早年的广渠门:1900年广渠门箭楼东面

当年皇太极率领八旗军兵临北京城下后首先进攻的就是广渠门,督师袁崇焕率领九千骑兵与清军大战于广渠门外,虽然击退了八旗军,却落个通敌罪名被处死,所以有了袁崇焕祠及安化楼。

1900年八国联军也是从守备较弱的广渠门、东直门进攻,清政府守城队伍都是只吃皇粮养尊处优的双枪兵:一支火枪,一支烟枪,战事未开很多人就落荒而逃。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广渠门了,但这两次战役,也算是让这座有600年历史的独特建筑名垂青史了。

广渠门瓮城内景

除了在两次战事,广渠门内外一直是名不见经传的存在,没有人注意它,磁器口旁有一片胡同,其中有南岗子、北岗子,这一带是旧日的北京乱葬岗。

历史上这一带曾有个别名叫银锭坑,每逢雨季汛期,涨满的高粱河与永定河分别从西北和西面卢沟桥经龙须沟汇聚而来,形成一片芦苇丛生的沼泽地。

这块地儿拿现在的话说就是二环内,但在明朝这里其实很荒凉,虽然嘉靖年间加筑了外城,这里名义上变成了城里,但有钱有势的根本就不会住在这里。

二,1910年建普爱堂——修女们的静修之地

晚清时期在北京服务的修女主要是外籍的仁爱会修女和本籍的若瑟会修女,天主教北京教区若瑟修女会创立于1872年,西什库天主堂大门前东南侧为北京教区若瑟修女会总院。

早期的北京若瑟会修女

仁爱会修女负责若瑟会修女建会初期的培育,她们原来的住所因为要创建学校和医院,所以修女们计划新建一处疗养、避静的会所,经过反复考察,她们把地址选在了南岗子。

在北京服务的仁爱会修女

之所以把会所地址选在这里,是因为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当时这里幽静的环境适宜修女们的静修,还有就是这里已经有了很多教友,信仰氛围比较好,三块基地就是由当时住在附近的教徒捐赠,这片还未开发的“偏远”地区地皮很便宜,有很大发展空间。

会所建于1910年,原称作普爱堂,由两栋双层楼及一些平房组成,修女们在静修之余陆续在位于玉清观东街建房作学堂、托儿所,在南极庙前建成南北两院,南院为诊所药房,北院为女学堂,收容女童学习刺绣。

后增设缝纫班,义务为穷人和大龄孤儿及社会上贫困的女孩子提供服务。

广渠门外护城河旁

当年普爱堂的旁边有一座法华寺,是北京南城大寺之一。当年有山门,三层大殿和东、西配殿,占地面积庞大。

法华寺已经看不见原来的模样

据记载寺庙“钟鼓楼为歇山筒瓦调大脊,大雄宝殿为五间庑殿顶,内有藻井三个。东西配殿包括伽蓝殿、祖师殿及磨心、穿堂各六间,硬山筒瓦箍头脊……”可以想象当年宏大的规模,可惜经过岁月无情的侵蚀,已淹没在历史的记忆里。


三,南岗子教堂——外城占地最广的天主教堂

到了清乾隆时期,南岗子一带只有一条土路,居住着一些穷苦百姓,河水汇聚附近形成许多水塘、苇坑,所以人们就收集芦苇、蒲草、以编制芦席为生。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广渠门一带

因为有法华寺的存在,以前有许多社会名流喜欢在烧香拜佛的同时,体恤苍生,积德行善,他们买来鱼到这里放生,所以现在的永生巷之前的名字叫放生池。

民国初年在这里居住的百姓也是北京社会的边缘群体,他们辛苦又不挣钱,不过勉强糊口而已,很多人住的地方都是芦席搭的破旧苇草屋棚。穷人去世后芦席一卷在野地挖个浅坑一埋就算入土为安了。

但北京的天主教会却看好这片不毛之地,从1923年开始收购永生巷一带荒地42亩,募集资金再次对这里的教会设施进行改、扩建。

民国时期的东交民巷天主教堂

现在的南岗子天主教堂就是那时候建成的,主持建造的三方负责人是东交民巷天主教堂的法国神父柯来孟、弥厄尔教堂仁爱会法国修女依搦斯和若瑟会修女夏大姑。

南岗子教堂(即今日的教堂),堂身长32.5米,宽13.8米,钟楼高15米,占地448.5平方米,是外城占地最广的天主教堂,后来成为北京东南地区天主教友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四,北京东南地区最大天主教会建筑群

天主教会的大规模建设改变了这里的面貌,当年的南岗子教堂是一个附属设施齐全的综合教会建筑群。

当年的教会建筑院落分东、西两部分。

东部主要是修女们居住的地方,专门为有病或年老体衰的老修女建楼房37间,是修女们养病养老的地方,其他的平房20余间除了诊疗所、职工宿舍,还有提供牛奶的奶牛棚等。

1987年若瑟修女初学院,也在南岗子小德肋撒堂院内建立。

西部主要是神父们生活工作的所在,包括圣堂、神父院、厨房院等,除此之外另建学校1所,也就是后来的惠我第四分校,地址就在永生小学所在地。

当年的南岗子教会建筑群是一个多功能、占地面积很大的所在,就连今天的天坛饭店和光明小学所在地原本都是教堂的地方。

据称CHURCH教堂·酒吧也是南岗子天主教堂的附属建筑保育院改建而成的,著名国民护肤品“大宝SOD蜜”的部分厂房也曾是当年教堂附属建筑的一部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这里过去的样子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岗子天主教堂
崇文消失的第十一个年头,你是否还记得法华寺、安化楼…… | 这里是东城区,但这里叫崇文
你所不知道的抚顺
武汉老建筑的故事:第1篇 低徊的圣歌
徐永泉||庙宇百年天主教堂纪事
贵港文化遗产之122 三板桥天主堂建筑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