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传教士为桥梁,明末战场出现了红夷大炮与葡军炮队,首开欧洲军人为中国效命的历史一页

以传教士为桥梁,明末战场出现了红夷大炮与葡军炮队,首开欧洲军人为中国效命的历史一页。

1619年以后,明朝与后金进行数次大战,明军屡屡败北。明朝官员徐光启意识到必须借欧洲先进武器来改造明军。

徐光启由于与传教士的交流学习,开扩了眼界,一贯重视军事科学技术的研究。

徐光启大力宣扬管仲“八无敌“(材料、工艺、武器、选兵、军队的政教素质、练兵、情报、指挥),徐光启尤其注重对士兵的选练,他提出了“选需实选,练需实练“的主张。

徐光启有先见之明,特别重视火炮的制造。是他最先提出火炮在近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并进行系统研究,丰富了火炮的应用理论。

1621年,努尔哈赤又占领了辽阳沈阳等东北重镇,直接威胁北京的安全。徐光启根据与传教士交往多年的经验,向皇上建议多造西洋大炮,并组织欧洲外籍军团参加战斗。

他的建议得到批准,1620年,他便利用与关系,派人与当时澳门葡萄牙的军火商人联系,从那里进口了先进的红夷大炮。

澳门当局也非常响应,在以往的作战中,他们曾经缴获了22门英吉利制造的当时最先进的加农炮,还把23名葡萄牙驻扎在澳门防守的炮兵全部交给明朝的钦差大臣。

从此,诞生了葡萄牙炮兵为中国效命的创举,欧洲军人在中国战争史上写下了历史的一页,第一次正式被纳入中国政府的编制。明政府又多次添购大炮,增强了战斗力,后来有11门西洋大炮被调往山海关,18门留在京城。

1,宁远前线首立功,红夷炮从此威名远扬

运往山海关的大炮后来又转运至宁远前线 , 随后出任辽东经略的孙承宗,还将经过葡萄牙炮师训练的明管炮官彭簪古调至宁远,训练明军炮手,大大增强了明军的作战能力。

孙承宗,河北人。明末军事家、教育家、学者和诗人。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明末的文坛领袖 。曾任兵部尚书、辽东督师、东阁大学士等。

明熹宗实录 》云 : “(正月 )二十四、五两日 ,虏众五六万人 ,力攻宁远 ,城中用红夷大炮 ,奋勇焚击 ,前后伤虏数千 ,内有头目数人 ,酋子一人 ”。

此战是后金发动侵明战争以来遭到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彭簪古因此受到嘉奖,红夷炮也从此威名远扬。23名葡籍炮手的作用受到肯定。

2,葡军31人炮队携带大炮抵达涿州,保护北京威名远扬

1629年,徐光启又一次得到朝廷命令,到澳门通过关系寻找聘请葡萄牙技师,用有作战经验的军官组建中葡混合外籍军团。

当年11月,以耶稣会士陆若汉葡萄牙军官贡萨洛·德谢拉为首的31人炮队携带10门大炮抵达北京附近的涿州,至涿州,队伍在此遭遇了后金军。

当时,州城内外士民已经乱成一团,都打算弃城逃避,德谢拉陆若汉把大炮装上火药和开花弹,推车登城拒守,并在四门点放试演,声似轰雷,后金军在以往的作战过程中,对红夷大炮的威力心有余悸,闻声因而不敢南下,随后即北退。

3, 配备几十名葡藉专业炮手,皮岛战役败后金

鉴于明末作战方式变革的趋势,徐光启等人决心用现代化理念,将当时的明军在各个方面建设成一支,完全使用先进武装的作战部队。明朝将山东登莱作为培训新军的基地。当时,精通炮术的登莱巡抚孙元化和葡萄牙炮兵云集在此。

孙元化(1581~1632)字初阳,号火东,上海川沙县高桥镇人,是西洋火炮专家。天启间举人。从徐光启学西洋火器法,孙承宗荐为兵部司务,孙元化力主以广宁为抗金前沿阵地,逐步向前推进。明廷未采纳其正确主张。

当时在孙元华领导下,已经配备几十名葡藉专业炮手,好钢用在刀刃上,他精心编制,让他们成为一支优秀炮队,充当明军教官, 外籍军团很快就直接参与战事。1631年5月,后金大汗皇太极借道朝鲜,企图夺取明军反攻基地皮岛,孙元化部奉命驰援。

战斗中,德谢拉的外籍军团操作娴熟,将大炮架设在有利位置,命令明军士兵用鸟枪专打靠近的后金兵和马匹,而大炮则专打后金军的营盘和土墙,后金兵先后被打垮了四次,皇太极也险些丧命。

此次运用西式火器的海陆攻战“战舰蔽海 ,连日进战 ,炮烟四塞 ,声震天地” 。战斗中能发挥主要作用的,当然就是当仁不让的外籍炮手。

《火攻挈要》亦载“崇祯四年,某中丞令西洋十三人,救援皮岛 ,歼敌万余,是其(指西洋大铳)猛烈无敌,著奇捷之效者此也”。文中某中丞即指张焘,13名西班牙军队就可以歼敌万人 。

4 ,孔有德反叛,葡萄牙炮队伤亡惨重但坚守不退。

1631年底,明军悍将孔有德因军中缺食,一怒之下起兵反明。

叛军拥有很多仿制的火炮,许多人刚接受过葡萄牙教官的操炮瞄放训练,因此一路上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很快打回登莱基地。城里陷入一片混战。

而此时此刻的葡萄牙炮兵们,却表现出了雇佣军的职业操守,固守炮位与叛军作战。在最后城陷时刻共有12名葡萄牙人战死,炮队统领德谢拉也被乱兵砍死,另有15人重伤被俘。

曾经受教与他们的叛军感念师徒之情,也敬佩他们的勇敢作战,活下来的葡萄牙人并没有被他们赶尽杀绝,有一部分没有战死的军士在传教士陆若汉带领下,离开战场返回澳门。陆若汉也在这一晚受了伤,后来就因伤死在了广州。

5, 配备大炮的火枪队,西洋兵最后的战斗

1646年,桂王朱由榔被拥立为帝,建立永历政权,永历帝的贴身服侍太监庞天寿向永历帝引见意大利传教士毕方济。1647年1月,毕方济奉命前往澳门借兵购炮,澳门葡人迅速响应,很短时间内便组成了一支配备好几门大炮的火枪队,由尼古拉·费雷拉担任统帅,以耶稣会士瞿纱微为随军翻译。

当年2月,这支装备精良葡萄牙外籍军团跋山涉水抵达桂林,正赶上清军李成栋部突袭广西,永历小朝廷照例一逃了之,只留下瞿式耜等文官困守桂林。3月11日,几百名清军一路无阻地杀进桂林北门,惊恐万状时刻,外籍军团立即投入战斗,在城头用他们的先进武器将这些耀武扬威的清军全部歼灭。

5月25日,清军主力由湖南再次强攻桂林,瞿式耜指挥费雷拉和其他明军将领分守各城门,一直以来清军骑兵没有遇到有组织的有效抵抗,所以气焰嚣张,更没想到南明军队配备了有效射程很远的火炮,士气大挫。葡萄牙火枪队趁势杀到城外,他们摆出欧洲流行的“摩里斯步兵方阵”,把清军骑兵打得落花流水。

虽然这只是南明朝廷夕阳西下的最后一抹余晖,但却在明末清初的历史上留下了丰富而重要的一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明清之交中国的葡萄牙雇佣兵
红衣大炮之殇——从天启到崇祯, 西洋火炮是如何落入清军之手的
澳门炮队:险些为明朝北伐满洲的葡萄牙雇佣军
靠大炮取胜,又败在大炮下,历史的吊诡令人唏嘘
明朝末年皇太极险命丧于明军葡萄牙雇佣兵炮口(2)
谁灭亡了大明王朝?科学家徐光启跑不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