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共享电单车:一边被骂,一边成长

一个被认为颇有前景的新事物一旦产生,无论现状如何窘迫,总有人为其买单。

自去年一月份国内首家共享电单车--“7号电单车”诞生以来,瞬间引起各方关注。虽然上线一天就此夭折,然丝毫没有阻止其继续成长的脚步。

至今不到2年的时间里,入局的创业公司已高达30多家,背后支撑的财团不少于20家,合计资本不低于40亿。

各路资本纷纷进军共享电单车市场

各路资本纷纷闪亮登场。

辉煌不在的想重振雄风,风头正劲的则意欲开疆拓土。

曾经风靡一时的永久出行,目前已专注于共享电踏车领域,近期也完成了1亿天使轮融资,并计划于2018年进入100+个城市,投放200万辆电踏车,覆盖1亿用户。

去年半年时间里,永久出行在上海、扬州两地共计投放了10000辆共享电踏车做项目模式论证。永久出行CEO周文明表示,"按每10分钟1元的收费,目前这批投放的电踏车基本能实现收支平衡。"

永久都来掺和了,摩拜、ofo和滴滴岂能袖手旁观。

ofo搞出一个叫自由GO共享电单车项目,这种电单车感觉像是在坐垫下方加了一个放电池的地方,其他的没什么大变化。难道在打感情牌?

目前这些电单车被投放在学校和工业园区里实验,这也是ofo发家的地方。估计是想沾沾喜气吧!

摩拜电动车则没有采用单独的品牌,在样式上也和摩拜单车大同小异。设计上采取的是能量芯驱动的一种方式,插上一个类似于移动电池的东西之后,不但可以用来驱动单车,而且可以给手机充电,相当于共享电单车+共享充电宝的结合体。

摩拜这个创意不错,万一没电了,也可以借此充充电。

而与摩拜和ofo的“低调”相比,滴滴则显得更为激进。

近日标注“街兔”的电单车大多被投放在杭州淘宝城附近,车辆大概在本月10日已经开始投放,车辆外观上和共享单车相似,只是在座椅下面多了一块电池。

看来滴滴还是很在意用户的 “单车情结”。

费用方面,押金为99元,押金是作为用户使用“街兔”电单车的保证金,不可用作预存车费,可随时退。

失去了共享单车领域的话语权后,滴滴更为迫切想在共享电单车占据一定的主动权,就显得很让人理解了。

这些业界大佬们吃肉,小弟们怎么也的喝点汤吧!

这不,北京、上海等地还陆续出现了“小蜜单车”“电斑马”“7号电单车”等共享电单车,使用方法与共享单车相似。

小蜜单车

电斑马

7号电单车

虽然这些共享单车但曾因未上牌照,没有脚蹬,存在安全隐患等原因,被禁止或查处过。但仍然没有挡住他们争夺市场份额的步伐。

也是,面对这么看似很有前景的市场,谁不想为之放手一搏,正所谓“有钱大家一起赚”嘛。

共享电单车遭遇的问题

资本的强势介入,是否意味着共享电单车市场就此红红火火,繁荣似锦呢? 然则“人红是非多”,共享电单车也遭遇到各问题的困扰。

安全问题

很多用户对于这一新生事物都显得有些犹豫,最让他们担心的是安全问题。之前在北京的小蜜蜂、电斑马等多家企业投放的产品都不符合“国标”。

而且去年九月份,南京还发生了共享电动车自燃现象,一时间关于其安全的问题,让人们对这个新生事物“踌躇不前”。

虽说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如电子开关失效诊断,保险丝短路保护,BMS温度保护,充电器温度保护等,可以大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但毕竟关系到用户的人身安全,其顾虑还是一时难以消除。

不过也有很多所谓的专业人士认为,共享电单车产生不安全因素,主要是因为使用者,而不是电单车本身。

事实如此吗?自燃也是人为的?开玩笑

不管如何,反正直接把你拉入黑名单,省事又省力,哪凉快哪呆着去吧。

费用问题

与纯单车相比,电单车的成本更高,无论是前期研发制造成本,还是换电池的成本都要比共享单车高。

电车,车架、电机、蓄电池、仪表系统等等,一下来就是好几千,还是特么普通的那种。而电单车要想实现单车那种百万级的扩散,造价就是个无底洞。

再有,鉴于电车构造的复杂性,后期对车辆的维修等维护,成本也是极高。

还有电桩网和电桩的搭建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这还不算后期的维护,就资本而言,很容易让其望而却步。

基于纯单车的押金标准,客户已经习惯了低价出行,因此在押金和费用方面却又不能订得太高。滴滴的共享电单车的押金就只要99元,就是这个道理。

而且押金可以随时退,你说会不会被拆成零件卖?

定价低,成本高,如何弥补两者之间的差价呢?会不会向单车那样,再出现所谓的费用问题呢?这些问题又将如何解决?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用户体验

电单车,体验上远不及单车。

首先取车麻烦,有2个取车点,一个是充电桩处停车,另一个取还车地点为酒店门口,此处地点没有充电桩,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充电。

再有就是定位就可能不准,如果有3个定位点,可能就1个准确享车。

而且充电也不便,一般充电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在马厩充电,一个在指定区域,由服务人员专门充电。电车,一般续航能力无法保障,充电就是个大难题。

此外性价比也低,就比如7号电单车,它的收费标准是5公里内2元,大于5公里的话,每超出1公里加收1元。

根据这个价格,行程小于5KM,电车明显没共享单车方便;而大于5KM,电单车既不省钱也不省时,还是地铁加共享单车来得实惠。

而且,电车要达到固定的点,才算结束服务,期间无论使用与否全部收费,与单车的实惠背离非常。

再加上电单车的属性,决定其不可能像单车那样,随停随放,体验度大打折扣。

政策问题

电单车,远不及单车受宠。

搞牌照估计累得慌,据《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速应不大于20公里/时,整车质量(重量)应不大于40公斤。

比如,小蜜和电斑马,就因时速超标、车重超标等问题,牌照相当不顺利,没牌照就会市场被约谈,欲哭无泪。

国家不鼓励,2017年9月交通运输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

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电单车发展就很被动,这不,众多企业将2017年的目标由“进入多少个城市”修改为2018年的“与多少个城市合作”。

政府不答应,这些企业的腰杆也没那么硬气了!

毕竟给当地城市带来了许多不便。因为停放位置受限,很多城市不允许电车停放到街边。速度快、操作要求高、笨重等问题,政府也很头痛啊。

这还是次要的,要是发生车毁人亡的事故,那就更糟心了。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电动自行车肇事致人伤亡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你说电单车面临这么多的问题,政府能袖手旁观吗?

如果安全问题、费用问题、政策风险等问题悬而未决,就犹如悬在共享电车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有着致命一击。

共享电单车的市场前景

一边被骂,一边成长。

以杭州为例,早在2017年9月份,《杭州市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指导意见(试行)》就完成了网上听证程序,其中明确规定杭州暂时禁止发展互联网电动自行车。

马云很听话,一天后就宣布不再提供共享电单车服务。

有钱就是任性,说不干就不干。

可实力较弱的滴滴等一批电单车却顶风而行,毕竟有钱景嘛。

于是乎, “街兔”、 “小红车”等一批电单车,仍然在市场上坚挺着,谁不想赚钱呢?

这还不算,北京、上海、西安等地也曾明确提出共享电单车“退市”,结果呢?

直到现在这些车辆仍然可见,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反正就是不走。

这么有底气?

用户有需求啊!方便好用就是他们选择共享电单车的最主要原因。

西安市场中,某电动自行车平台自去年9月进入以来,注册用户近38万。公司负责人李文选介绍,虽然最近使用量有所减少,但由于用户基数大,每天用户也不在少数。

“现在日均在一次以上,每天活跃的车辆是三到四次。”

这么好的生意,谁舍得放弃。

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共享电单车”的城市骑行空间仍然可能保留。

新事物嘛,要想让其成长,总的给其留足“闪转腾挪”的空间吧。

不然国家为什么只是不鼓励,而没有明确表示禁止呢?

看来还是有市场需求的。

虽然目前电单车有些“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感觉,但资本的敏锐嗅觉还是让其有着为之一搏的勇气和底气。

可以说电单车的前途是光明的,只是道路曲折了些。然则谁不是一边被骂,一边成长的呢?。

只是宏观大势,永远是留给有眼光的人去把握的。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单车不行玩电车,充电宝明年竟成骑车必备
摩拜领头新电单车汹涌而来,80%电动车经销商将消失!
共享单车们美好的愿景背后正在遭遇厄运?
共享电单车又来了!速度碾压自行车,成ofo摩拜最大威胁
欠薪、倒闭,摩拜、ofo也不好过,因一纸限投令,纷纷瞄向电踏车
带“电”的ofo来了! 但它恐怕开不进北上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