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三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三

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失败原因

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的思想旗帜?

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的思想旗帜、走上马克思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1.新文化运动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的暴露出来,先进分子中的一些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

2.先进分子在民主科学思想传播中经常遭遇挫折,联想过去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各种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逐渐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3.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使先进分子从中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4.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加强大的力量,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希望。

这样,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就分成了两股潮流,一部分人沿着资产阶级的着重点继续走下去,一部分人则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对新文化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加以改造。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气的是李大钊,他在五四运动前就已经成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更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加入到马克思主义的队伍中。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时间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入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更重要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理论体系,满足了当时中国革命的要求。另外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某种契合。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月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如何形成的?有何重要意义?

1935年华北事变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于同年12月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对国民党的政策也由反蒋抗日逐步调整为逼蒋抗日、国民党当局子华北事变后也开始调整内外政策,并为抗战做了一定准备,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极大的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形成。1937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基本上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确定了联共抗日的方针,这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促成了全民族的抗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社会各界鞥的人们团级在一起,把全国的民心凝聚起来,这是抗战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和决定性因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25个大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八年级历史上册1——18课)
2010年北京理工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28个重点整合
国史简读系列之救亡:解析世纪性“方程”——109年的斗争和探索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简答/论述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