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年第21次处罚,这辈子都不会整改的豆瓣大起底!

这些年来豆瓣到底犯了什么事情,有些朋友们很好奇,其实说来说去还是因为个人信息、水军那点事,本来打算找个时间从别的角度写得详细些满足大家的好奇心,结果昨天一则“豆瓣等106款APP被下架”的新闻直接把sir这篇文章的日程提前。

粗略看了看下架名单,认识的APP没多少个,但这106款APP涉及问题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超范围收集/违规个人信息(此时刷手机的你有没有暗呼一声卧槽)

略随便一截,清一色和个人信息有关
说起来可能你们不信,在此之前,今年豆瓣已经被罚了20次了,而且多次顶格处罚,上新闻次数之多,以至于让网友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今天,sir就给大家解”毒“豆瓣的那些事儿,看完全文,你就知道豆瓣被下架,一点也不突然。


01 

中文互联网最好的电影社区

曾经的豆瓣电影,是中文互联网最好的电影社区,即使现在被下架,之前被罚,它的用户基数在那,也依然是中文互联网最好的电影社区(只是这个“好”字要打个问号了)。而最开始的时候,豆瓣可以说是包容各种小圈子的聚集地,也是文艺青年的网络精神家园。

数据显示,全国主流媒体的电影资料、评分、评价有80%都引自豆瓣电影。而现在正看着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曾经多多少少在看一部电影前都会习惯性地去看看豆瓣评分,因为那时候所有人都觉得——豆瓣的评分相对公正。豆瓣最开始太纯粹了,就是一个单纯的书、影、音交流平台,因此这里面的氛围、打分、影评都能被大多数认可,甚至出了圈。

“豆瓣帮助你通过你喜爱的东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通过他们找到更多的好东西”,这可是豆瓣的官方简介。

02 

一星差评没关系,还能一起恶作剧

你很难现象,尽管过去的用户和现在的用户一样,鉴赏水平和审美偏好各有不同,但基本都能在评论区理性讨论,在同样的电影里,你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影评——观后感、文本分析、科普、花絮翻译....,即使是一星差评,也没有被喷,反而是引起了用户们的讨论。

而这样好的一个影评生态也捧出了不少影评人、导演,甚至会诞生一些有温度大型“行为艺术”,之前有豆友(豆瓣用户)给一部不存在的电影《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创建了条目,他搞怪地拿同事的英文名愣是搞了一份演职员表。

好家伙,这界面一点都不含糊

后来,这部不存在的电影,在豆瓣收获了2457人想看,207人看过,以及若干脑洞大开的评论,这种恶作剧,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如今的电影网站,都不可能发生。



03 

豆瓣小组,最神奇的产物

曾经的豆瓣小组也是体现豆瓣多元化和包容的产物,最令毒sir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些稀奇古怪的小组,什么哲学人小组、嫁个物理学家小组、史上最沉默小组....还有这样的:

像之前一段时间,引发很多人关注和争议的“5年内抠出两套房”的奇闻,里面的主人公也是来自豆瓣里的“抠门女性联合会小组”。

可以说,当年的豆瓣就犹如当年良心的B站一样,聚集了一堆有趣的灵魂,并被大众所认可。


04 

不知何时,开分标准飘忽不定

没有人能准确说出豆瓣具体是哪个时间段开始变了,豆友们有很多种答案,但没法统一,但有那么一个时间点开始,大众没有像以前那样相信豆瓣评分了,大量的新用户涌入豆瓣后,有的人说:“这就是各个粉圈大战的场地,没有其他意义了。”

主要在豆瓣电影评分上的变化太明显了,原本评分是要到达一定评价量后才开,结果豆瓣给大家表演一出“你猜我猜”,有的三千多评价就开分了:

而有的都1万多评价了,迟迟不开分:

而过一些细心的网友发现,那些一上线就在各大平台口碑扑街的国产剧,往往开分最晚,热播的时候更狠,直接处于锁分状态。

这还没完,短平区还进行了部分隐藏,没办法像以前一样看到所有人的评价了,而当时平台的回应是“为了防治水军”

最骚的是什么呢?就是没人知道这个折叠标准是什么!就是“你爱信不信反正我是为了搞水军”的样子,而这一点引起了很多用户的不满,不仅有悖平台秉持公平的初衷,也有可能是片方为屏蔽负面观点,动了手脚,这资本一参与,就变了味儿了。



05 

饭圈入驻,恶意打分泛滥成灾

要说饭圈互撕最猛烈的,毒sir第一印象应该还是微博,而豆瓣也未能幸免于难,饭圈的各种明争暗斗严重乱了豆瓣以往的评分生态。有的粉丝为了账号的权重(大V什么的),还特意养号,为没有看过的作品打分,再加上官方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屏蔽制度,直接就乱套了。

2020年末的时候,一本新书就因此突然涌进大量评论。结果被图书编辑发现,这些评论都驴头不对马嘴,他极为不满地控诉了这一行为。

而更为严重的是,水军刷分这种灰色产业链出现了,不少用户发出有人私聊自己“收钱打差评”的聊天截图。

而那种宣泄情绪恶意刷分的更不用说,东京奥运会期间,因为日本裁判的迷惑行为,不少人把豆瓣里的不少抗日神剧全打了五星好评,而把日本的纪录片统统打一星差评。

大家都知道,豆瓣最被公认的最有权威的,就是公正客观的电影评分,而当这些分可以随着涌入网民的情绪下肆意跳动的时候,它的公信力就已经收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回不去了。而豆瓣此时也在不断被罚,被整改,你很难不把这些事串联起来,认为豆瓣做了些“见不得人的事”。

06 

娱乐八卦小组,

压垮口碑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所有豆瓣小组里,最为出名的就是鹅组,这是一个以“消解明星光环”为主张的小组,内容都很毒辣,一点情面不留,所以经常出圈,影响力很大,这一出圈,直接引起粉丝、明星团队甚至是明星本人的关注。

原本可以说是个博个眼球,乐呵乐呵的事情,结果公关团队为了维护形象,难免又要用资本参与,而粉丝自然要维持“哥哥姐姐”们的声誉,于是鹅组的账号被明码标价倒卖:

时间一长,甚至出现了造谣、诬陷的帖子,然后豆瓣就被连带着被明星本人给告了,即使过去的娱乐小组存在未社会不公发声的正能量,但不良影响实在是太多,以至于前段时间鹅组被关闭了,但只要不与娱乐割席,也许还会有下一个“鹅组”诞生。

结语 

流量与初心,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2009年7月,豆瓣关闭小组回复、日记回复、签名修改、小组设置修改、我说、留言板等功能。部分小组被私密化。

2009年底,豆瓣获得挚信资本和联创策源总额近千万美元的第二轮投资。

2011年9月,豆瓣确认已完成第三轮5000万美元融资,资金已于早些时候全部到账。本轮融资,投资方分别为挚信资本、红杉资本和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
这都是百度词条的信息,而毒sir去查了下红杉资本挚信资本,两家都是典型的国际资本,这或许不能说明什么,但当有网民自己把这三个时间的事,与上面豆瓣的“腐化”过程结合在一起,那就自有他们的一种观点了。

十年前,豆瓣创始人阿北写下——“豆瓣是想帮人发现真实生活里的好东西。”,而曾经,它确实做到了,即便是现在,它的用户基数依然很大,中文互联网依然需要“豆瓣”这样的存在,豆友们的心里,包括毒sir,依然希望“豆瓣”可以活下去,但是,怎么做,才是它最大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豆瓣被封杀,你就满意了吗
告别水军和标题党!这个 App 帮你挑最优质的电影 - Mark #iOS #Android
没人能拒绝饭圈的诱惑,包括豆瓣
豆瓣会不会倒掉
从豆瓣6.7跌到5.4,两天2亿票房的《诛仙》,口碑真的崩了?
刘亦菲票房五连扑了!大写的票房毒药+烂片女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