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飞天,永远的神
昨天,浩渺的太空又一次见证了我国航天员“凌波微步”全过程。中国“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在舱内的航天员汤洪波配合下成功执行第二次出舱任务,三人高效配合、稳稳操作,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


据了解,本次出舱的第一个任务是安装舱外热控扩展泵组,保障“中央空调”长期稳定运行;第二个任务是抬升全景相机D。

其实,此次出舱活动,不仅是天上舱内外三人的默契合作,更是天地间大力协同、密切配合,这次行动进一步彰显了我国航天团队的强大科技能力与团结协作精神。

 
载人航天是世界高新科技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勤劳智慧,不甘落后的中华民族仅用20多年就敲开了建设空间站的大门。这不仅是航天技术茁壮发展的骄人成绩,更依赖于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载人航天精神。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天,从“北斗指路”到“嫦娥揽月”,从“天问探火”到天宫建站,一代代优秀的航天员们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精神。锚定一个又一个瞩目的成就,向着星辰大海一步步阔步前进,一次次惊艳世界。

此时此刻,回首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走过的道路,其中的艰辛,总令人心潮久久不能平静。
1992年9月21日,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学生,59岁的戚发轫被任命为神舟飞船总设计师。

他曾经说过:“我们白天做晚上做,星期天星期六也做,过年过节也做。”背后的艰辛不言而喻。

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说:“我们要横空出世,一起步就要赶超到位。”透露出航天人的雄心壮志和坚定信念。

199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连友所在班组需要在10天内完成飞船金属壳体的组合加工。外方技术人员认为中国工人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加工大型复杂产品。然而,王连友和工友们24小时吃住在机床边,硬是抢在节点前完成了加工任务,令外国人瞠目结舌,连连赞叹。

面对一系列全新领域和尖端课题,航天人啃下一个个硬骨头,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使我国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勇于跨越的航天人创造这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

——“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中华飞天,永远的神!他们体现出来的这种精神和意志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十四乘组首次出舱官方预告
航天服的工业设计是湘潭大学的,3000万元的舱外服有哪些特点?
一套造价3000万,为何用5次就扔太空了?舱内/舱外航天服是怎么回事?舱外航天服又是如何工作的?
【广西】梁意梓《一步一脚印 走向星辰大海》指导教师:苏鲜金
航天新征程丨183天!追寻神舟十四号乘组的飞天足迹
中国航天员即将出舱太空行走!揭秘中国新型“飞天”舱外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