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上985大学,奖励8万”,儿子冷笑:你的承诺何时兑现过?

为提升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家长们可谓是想尽办法。其中用得最多的方式还是物质激励法或金钱激励法。
1)
老金儿子今年高三,学习成绩不算顶尖,却也算上等,在班上属于“第二梯队”的种子选手,老师给他定的目标是“考上一所中等档次的211大学”。
但老金的野心更大,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考上985大学,最好能考上实力相对较强的985大学。然而现在仅剩下五个月左右的时间,想把儿子的水平提升一个层级,是非常难的。可是老金想出的招数却很简单,用金钱激励。

“考上985大学,奖励你8万”,老金对儿子说。在老金看来,8是一个吉祥数字,若儿子能考上985高校,用8万元作为奖励,预示着未来会“大富大贵”。
不过老金的儿子似乎不为所动,他先是冷笑着回了一句:你的承诺何时兑现过?然后把之前承诺的但没有兑现的事情一一列出来:中考考上重点高中,答应送一台PS游戏机,结果不仅没送,还被教育一番,说上了高中不能再玩游戏了;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分班考试),考前承诺进入理科重点班就奖励“出国游”,结果以“高一升高二很关键,出国游时间太长,影响学习”为由,推迟出游计划……
儿子怼得有理有据,老金也不好讲什么,但他不觉得自己有错,在他看来,用金钱或物质激励,只要能取得一些效果,就够了,至于没有兑现承诺,是因为客观条件不允许;而在他儿子看来,父亲就是一个“骗子”。
2)
父母用金钱或物质激励孩子,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普遍做法,不过有两点需要强调。
第一,家长用金钱或物质激励孩子不是不可以,但要注意分寸
我们承认,金钱或物质激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孩子的学习潜力,可是任何事都要有个度,超出这个度,味道就变了。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庭财富越来越多,有能力高标准奖励孩子。部分家长还会相互攀比,孩子考出了理想的成绩,别人家奖励100元,我就奖励200元。

既然是奖励,就不要搞得太浮夸,给孩子奖励8万,有什么意义呢?难道就是为了以后跟朋友相聚时能吹嘘一下?再者,这样大手笔的奖励,是在向孩子传递错误的价值观,让他们变得俗气和功利。
孩子是未成年人,分辨事物的能力不强,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没有建立起来,家长不要给孩子错误的引导。家长应该要让孩子知道,之所以勤奋学习,是为了能为社会做一些贡献,为了自己将来有更好的生活,不是为了从自己那里获得金钱。
父母在对孩子使用物质激励的方式时,千万不要忽视精神激励的作用。物质对孩子的刺激通常是短暂的,而精神对孩子的影响则是持久的。通过精神激励,可以让孩子了解学习的意义,进而发自内心地认为学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值得为之付出汗水的事。不过,因为精神激励需要家长花心思、动脑子,费时费力,且效果缓慢,没有物质激励来得快,导致很多家长故意“视而不见”。
4
第二,父母对孩子做出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父母在孩子面前做出承诺,不要张口就来,什么“奖励8万现金”,是很幼稚的表态。而既然做出了承诺,就应该兑现,否则就是欺骗、耍无赖,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也就会随之崩塌。

儿子能对父亲讲出“你何时兑现过承诺”这句话,说明对父亲非常失望。可以想象,当父亲第一次做出承诺时,他是满怀期望的,然而随着承诺的一次次落空;随着他一次次被父亲“放鸽子”,他不再相信父母,对父亲的人格和品行也产生了怀疑。如果父亲不采取一些措施,努力挽回孩子的信任,父亲将不再有任何权威,父亲的话也基本会被儿子当成“废话”或“笑话”。
另外,父母不执行承诺,给了孩子一个很不好的示范,孩子很有可能受父亲“爱说大话”的影响而随意对别人夸下海口。这对孩子构建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非常不利,也会对孩子今后的人际交往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中小学学生认知有限,他们长期生活在一个信息相对闭塞的环境里;他们以父母为榜样,接受父母的观念和做法;他们的行为与父母很相像。虽然在某个阶段,他们有些叛逆,喜欢站在父母的对立面,但父母的言行已经深深印入他们的心底,成为了他们的“参考数据”。
简而言之,父母不想让孩子成为没有诚信、没有朋友的人,首先父母自己就一定要是个守信之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培养最棒的男孩:最科学最实用的男孩培养手册
家长课堂:如何奖励孩子效果最好
父母该不该给孩子物质奖励 ?
家庭教育应当慎用“金钱鼓励法”
对孩子教育,家长千万不要发泄!
爱,不是有求必应----对孩子不能百依百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