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件事若成真,教师“铁饭碗”不保!

今年年初的时候,不少网友“爆料”:未来教师编制可能会取消。这样的消息如今还在广泛传播。社会上也出现不少争论的声音。

支持取消教师编制的人们认为,取消了编制,就打破了教师的“铁饭碗”,他们就会有“危机感”,工作积极性会高些。然后优化考核机制,淘汰一批“不合格”的教师,再吸引一批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从事教师工作。这样教师队伍就会有“勃勃生机”。

反对取消教师编制的人们认为,教师队伍的稳定至关重要。教师工资待遇不高,一些优秀的人才选择教师行业就是看中了这个职业的稳定性。若取消教师编制,不但无法招徕隽拔之人,队伍中优秀人才也可能留不下来。如此一来,教师队伍“人心涣散”,最后的苦果还是由学生和整个社会买单。

关于这则“教师编制即将取消”的消息,并没有官方的确切报道。更多的是一些人对相关政策进行揣测、“理解”后,释放出来的讯息。其可靠性大打折扣!

教师的身份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全国专任教师人数接近1600万,群体庞大。依所在学校的层级,教师被划分为幼教老师、九年义务教育段教师、高中教师、中职中专教师和高校教师。早前,中央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中简称“指导意见”)中有关于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分类的描述:

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

由此可见,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学校、公立高中,还是公立高等院校,都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同时,“指导意见”中提出“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也就是说,公立学校的“事业单位身份”会保留,并且要提高其公益服务能力。既然学校是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教师,自然具有“事业编制”。

在现实社会中,有编制不仅代表着稳定的工作,也是一种身份认同。教师因为有编制,所以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若编制被取消,这种社会认同的基础就消失了,恐怕会有更多的人不再尊敬教师。

而取消“教师编制”,涉及整个事业单位改革大盘,岂是随便说说。“牵一发而动全身”,相关部门会根据现实情况和改革目标,适时的对现行教育体制做一些调整。稳中求进、稳中求变。

当然,有些地区已经在尝试“新入职教师不入编制”的做法。早在几年前,合肥市面向社会公开招录的新教师,都不再有事业编制。这些新教师与所在学校签订合同,合同期内享受与“在编”教师同等工资待遇。

新教师不入编制,目的是为了让教师招聘不再受到编制的束缚。某些发展较快的城市和地区,人口增长迅速,教师的需求量也随之大增,但编制却非常有限。教育部门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招聘新教师,既能给学校补充大量教师,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又能保障新入职教师的经济利益。

其实,社会上一直有“打破教师‘铁饭碗’”的声音,这是一种对“体制变革”的期待。可能很多人不清楚,无论取不取消“教师编制”,教师的“饭碗”都已经不是铁的了。有些地区为了实现教师“能进能出”,盘活教师用人机制,已出台了相关政策。

以安徽为例,从2016年开始,施行教师资格“5年一注册”制度,尤其强调,注册过程中严格执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若注册不合格,意味着不再具备教师资格,自然也就失去了教师身份。

当然,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以公立学校取消行政级别为例,喊了这么多年,也还在摸索阶段。所以,取消教师编制这件事,短期内很难有进展。

换句话说,只要自己能认真工作、恪尽职守,把教师职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好好呵护。不管什么样的改革,都无所畏惧。

扫码关注,有更精彩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小学教师会不会取消编制?
事关1000万人的“铁饭碗”要没了?—微上海V
热点|三门峡人,咱的“铁饭碗”说没就没了
教师编制改革与推行合同制的矛盾,教师还是铁饭碗吗?
事业单位收回编制,未来将有多少“铁饭碗”被打破?
打破铁饭碗,天地更宽广|时事话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