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封面故事 | 进入何多苓的世界
userphoto

2022.08.22 四川

关注

(封面拍摄:迟阿娟

何多苓,1948年生于成都,1977年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学习,1979年入油画研究班,毕业后在四川成都画院从事油画创作。上世纪80年代初即以《春风已经苏醒》、《青春》、连环画《雪雁》等作品轰动。获得过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铜奖,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摩纳哥政府奖等,作品被多个美术馆收藏。多年来艺术创作从未停滞,每个时期的变化有着不同的主题与绘画性的探讨,唯一不变的是属于神秘忧郁的审美气质。


以美育人

2011年,画家何多苓出版了随笔集《天生是个审美的人》。

这本随笔集的名字来自他和一位诗人对话中的灵感闪现,描述了其个人特征。天赋和审美能力,始终贯穿在何多苓的作品和绘画生涯中。那么,审美是什么,美是什么?审美如果是一种能力,如何进入我们的基础教育?

有感于现在社会对审美和审美教育的迫切需要,我们试着去寻找线索,通过进入何多苓的世界,去探索美育的多种可能,通过教育领域的一些声音,去寻找答案。因为审美和审美教育,始终离不开审美对象,审美对象的创造者和教育者。

画家何多苓,1948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80年前后,油画作品《春风已经苏醒》《乌鸦是美丽的》《彝人系列》,1990年后《第三代人》《青春》《蓝鸟》,这些美丽的艺术形象在经历动荡后的当时社会,产生极大影响。艺术评论界由此定义何多苓为“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画家代表”,“伤痕美术代表人物”。

但何多苓自己,并不以之为然。他说,他有自己对创作的要求。

在画家身份外,何多苓有很深的人文修养,诗歌、小说、音乐、建筑、科学,都深度阅读,这些不仅滋养他的审美能力,也滋养他的创造力。

通常对技艺高超的画家来说,画形易,画意难。在绘画上,何多苓是在以东西方文化为土壤,去生长自己的绘画作品,最终在画布上融古典和当代,叙事和抒情,画出了道的无为之美。用西式材料和创作方式,画东方情感,东方意境。有当代感,但又和时代无关。这些形象,这些表现方式和绘画语言,是对油画艺术的大贡献,比他的前辈画家林风眠,潘玉良他们走得更远。

创作之外,何多苓也教学,绘画过程对学生完全打开。他告诉学生,艺术没法教,但审美力的提提升可以言传身教。所以,他的学生会描述说,“跟在他身边,一点一点接触更高级的'美’,才最终找到了更好的自己。”

潘黎冰

何多苓美术馆,位于成都市三圣乡蓝顶艺术区,主体是一栋白色通透的小楼。

离美术馆不远是何多苓画室,那个传说中的“带花园的房子”,已经绿树成荫、杂花满径。

两处建筑,都是何多苓自己设计的,是他最常待的地方。

不知因为天气炎热,还是离成都主城区太远,艺术区游人不多。相比几年前,建筑倒是越来越多,大都关门闭户,透出一股“边缘”“孤独”的气质。让人难以想象多年前成都文人、艺术家往来频繁、彻夜阔谈的景象。

2021年,成都的文化地标“白夜”酒吧重回玉林路,轰动一时,现在又以白夜花神诗空间的新样子出现。

周遭都在变化:远去,或者回归。何多苓似乎是变化最不明显的那一个,依然是招牌式的卷发,依然保持着每天作画的习惯,依然爱吃火锅。

本刊记者_周春伦发自成都

一片野草地的价值

“下乡那几年经历,完全可以让我的一生忽略不计。”

——何多苓何以成为何多苓?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尝试去探寻他身上的受教育逻辑时,他告诉我们说。

那段经历,何多苓无数次说起过,因为它太重要了。大凉山是他艺术生命的起点,或者说,是他整个生命自觉的起点,直接改写了他的命运。

“那个地方一点都不像四川,更像云南。每天大风,蓝天白云,能见度极好,四周群山环绕,一山比一山高,山上连棵树都没有,那么辽阔、荒凉。山前一条大河奔流。”

1969年,高中未毕业,何多苓就跟随上山下乡的队伍辗转四天四夜到达了西昌冕宁县。这里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对所有远道而来的人来说,都超出了已有的人生经验。

有人觉得糟透了,何多苓却觉得好极了。当然,这种好,不是指客观生活。相反,生活是异常艰苦的。但是,“年轻哪里怕艰苦,只要有口饭吃,只要能活下来,一切都无所畏惧。”或者说,他的注意力不在吃穿住行——周遭自然界的一切,更引起他的兴趣。

“当时我最惬意的事之一,是带本书在太阳坝里躺着看,一会儿睡着了,一会儿醒来又接着看。我们那里产梨,我拿个书包,装一书包梨就跑到山上睡着听风涛,有点像在终南山修行的那种感觉。”

大部分人都在为回城做努力,何多苓却完全不为所动。一年以后,同时下乡的同学通过各种方式相继离开。再过一年,二十几个人走完了,只剩何多苓一个。

不想当工人,也不急于回城,他继续呆下去,一个人。

没有人管他,周围常常看不见人,两三天也不见人。后来连工也不出了,白天出去晃荡,爬完了大部分山,晚上屋外狂风大作,何多苓就点一盏煤油灯,看看书、画点画、唱歌、学音乐。要么就爬上山,躺在即使在严寒的季节也不凋零的枯草地上,仰望星空,恍如只有一个人在这人世间。

“那时比现在还待得住,好像真正有一点境界,不假,不是做给谁看的。我好像天生就是这种人。”

那片草地,后来被画入他的成名作《春风已经苏醒》。也是在这片草地上,何多苓遇到了对他个人生命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彗星,一颗肉眼看也非常壮观的彗星。

这颗彗星从出现到消失,在天空中停留了至少半个月。何多苓每天凌晨三点钟准时从小屋里爬起来看。四周一片深沉的黑,找个好地方,仰面躺在草地上,他的眼里就只剩星光了。

“人这一辈子有多少机会能看见彗星啊?现在连星空都看不见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们为什么都不抬头,都不感到惊奇呢?”

青年时期的何多苓,内心充满疑惑。这个疑惑,他至今没有找到答案。

文学的、艺术的世界

何多苓在大凉山所受的生命影响,几乎完全是以一种自我教育的形式完成的。

大凉山的自然万物,以最直接、粗糙甚至凌厉的方式,给何多苓带去洗礼。

在自然之外,还有一部分教育,来自阅读——何多苓全部的重要的阅读,都是在下乡这几年中完成的。

总之,在这个贫瘠的地方,何多苓的感官被完完全全地打开了。

当时,他的周围全是电子科大、四川大学的子弟。很多人都把家里的书带到乡村。何多苓带去的,是母亲收藏的古董版本唐诗宋词。这些文革前出版的图书,在那个遥远闭塞的地方相互流传,雨果、巴尔扎克、狄更斯、契诃夫、托尔斯泰……

读古诗词,何多苓最喜王摩诘;读文学著作,则喜欢契诃夫,尤其《带阁楼的房子》。走上绘画道路之后,何多苓画过两组连环画,其中之一就是《带阁楼的房子》。

除了文学类书籍,何多苓还遇到了一些非常专业的音乐书籍,李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配器法》、该丘斯的《曲式学》、杜鸣心的《红色娘子军》总谱,以及一些很老的音乐学教科书。何多苓对音乐的研究,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如果没有走上绘画道路,或许,他会成为一名音乐家。

绘画,天赋仿佛与生俱来。何多苓说,“我好像天生就会画画,手拿着笔就画。”

同龄儿童还在画飞鸟、草地、太阳,他选择的素材已经不一样了,他画人,画打仗,画《成阿公路通车了》,画《大炼钢铁》,一出手就带有创作性质。7岁发表作品,10岁的时候获得了亚洲儿童绘画比赛奖。

《青春》,1984,布面油画

《蓝鸟》,1985

(因原作损坏,2009年重作)

《乌鸦是美丽的》1988年

《小翟》,1987,布面油画

《生命》1988年

雕塑家朱成说何多苓:“真正的艺术家是没有幼稚阶段的,我们两个画画都没有幼稚阶段。”

何多苓走上绘画道路,跟朱成倒有很大的关系。

朱成曾跟何多苓在同一时间下乡,地方也在冕宁县,离何多苓大概三四十里路。“当时我们生产队里,搞音乐、文学的人都有,但基本上还是喜欢绘画的多。有很多画册,外文原版的,美国的、英国的、俄罗斯的、东欧的,像个图书馆,在当时那种条件下太珍贵了。”

对“新世界”的向往,驱使何多苓隔三岔五就往朱成那里跑。当时还没有公路,要翻一座山,走一天。有时候还没走到,天就黑了,何多苓敲开路边彝族人家的门,累得倒头就睡,完全把自己当野人。

朱成回忆,“有一次他来找我,我还在另一个生产队,他就在屋子里一直等我。半夜我终于从山上回来,当时我有一本美国人体画像的画册,把画册拿给他我就睡觉了。第二天早上起来,我发现他还在翻这本书,一整夜都在看,激动惨了。”

“那些东西对我影响很大,慢慢就走上了画画这条路。”

多年后,何多苓在四川音乐学院做老师,带研究生。他也常常给他们开书单。开的是很多美术老师不会开的文学书单。

他认为,学生们应该更多地接纳文学和诗歌,应该增强自身修养,吸纳更广泛的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创作艺术作品。

“他更像一个诗人”

终于,何多苓还是告别大凉山,回到成都。

但那个世界并没有从他心中消失,而是反复地出现在他的画中——从80年代到90年代,十余年时间,何多苓全都在画大凉山和彝族题材。

自然与阅读对他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

那是一种深层的影响,是精神与审美上的影响。

1982年的《春风已经苏醒》,是他第一幅为人熟知的、以大凉山为背景的油画作品。此后他又画了《青春》《1970彗星与火把节之夜》《有刺的土地》《冬》《蓝鸟》《乌鸦是美丽的》《冬日的男孩》……

当年一起下乡的很多人,后来都以各种方式表现过那段生活,彝族的葬礼、婚礼、火把节,很多具体的生活场景。何多苓也与彝族紧密地一起生活过,但他的画从来没有表现他们的生活场景,也没有具体表现自己与他们的关系。

《春风已经苏醒》,画了一片枯草地、一个坐在草地上表情茫然的女孩、一头牛、一只狗;《青春》里,彝族具有代表性的土地、倾斜的地平线、翱翔的鹰,穿着时代烙印的服饰、坦然摊开双手朝向天空、将自己暴露在阳光下的女孩,不远处投下阴影的犁;《蓝鸟》,少女与疾飞的鸟;《乌鸦是美丽的》,彝族少女的形象更加远离现实,平视的目光带有波提切利式的虔诚,少女头顶大片留白,一只黑色乌鸦掠过,仿佛悬挂在空中。乌鸦是凉山州常见的一种鸟,原始,具有破坏性,象征神秘与死亡。

大凉山的人、事、物在何多苓的笔下是真实的,又是抽象的。在写实主义的外表之下,他的画永远超越现实生活,传达出朦胧的、忧郁的、神秘的,甚至是庄严的情绪。

诗人翟永明说,“他的创作里,汲取得比较多的是文学和建筑,还有音乐,他艺术养分的来源,是比较有个性和多元的。音乐和诗歌,完全是一种精神性的、一种气质性的影响。他跟别的画家不太一样,这也导致他在精神认同上,更靠近诗人,而不是艺术家。”

相对文学、音乐、电影,绘画是静止的。很多人认为,静止是绘画最大的缺陷。何多苓不认同:

“静止为什么不能成为最大的优点呢?屹立在荒漠中的一块巨石是不动的,但它占有了空间与时间,它有权成为自然变迁的纪念碑。”

在简洁到抽象的构图背后,何多苓像一个精雕细琢的工匠,对光线、色彩、环境、动作展开精密设计——他使彝族少女的头在自己的想象中转动,使她的表情在细微中发生变化,直到一个最和谐、最恒定、最有力度的瞬间来临,于是他把这一瞬固定下来。

何多苓永远在为这永恒的一瞬做努力。

有人批评何多苓的画作不表现时代。他说,我的画面上没有自然的“人化”显赫的痕迹,但它并不是“非人”的。

“我画一个彝族少女站在雪原上,我需要表现出她与这个原野之间的来自同一本源的不可分割性。除此之外,我什么也不知道。她为什么站在那里,也许在等待,我无须知道。”

何多苓喜欢彝族人的形象,喜欢他们自发表现出来的处事态度。

他说,“他们很原始,刀耕火种式的生存方式。他们的生活态度就是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是一种静态和听天命的状态。在自然面前,生命的形式是平等的、和谐的、非对抗的。艺术的使命是首先重建起这和谐,哪怕只存在于理想之中。”

激进与永恒

1994,迷楼系列 布面油画

1995,庭院方案 布面油画

何多苓似乎始终在执着地寻找一种超越时代的永恒。

他的画室挂着一幅母亲的画像,那是在母亲去世前一段时间画的。

下乡期间,母亲曾独自从成都到大凉山看他。那时候她已经五十多岁了,何多苓带她到各个生产队走了一下,住了一两天。母亲要回去了,他送母亲去泸沽火车站乘车。

“等火车,去得早了。我妈就喊我先回去,怕我赶不回去,因为我若搭不到车,就要走三十里路。我就先走了,我妈一个人坐在那儿。西昌荒山到处都是枯草,火车站是个小站,来火车的时候才有点人,没有车子就一个人都没有。我妈就坐在那里唯一的一把候车椅上,一个人坐在那儿……”

这么多年,这个画面一直在何多苓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他感慨,“我父母这一辈子,几乎没有为自己活过,都是在各种'运动’中度过的。我爸是经济学家,年轻的时候太要强了,完全是弓起个背,拼命地做。当时下放到江油,背煤炭,他都熬过去了,但是身体说垮就垮,七十多岁一下子就垮了。”

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艺术也同样狂飙突进、不受自己主张。

80年代,何多苓在一篇文章里慨叹:“与自然的逐渐隔离,拥塞的物质环境、疯狂的速度与节奏,使人变得过分敏感、脆弱、多疑与自我怀疑。这是每天都有一种物种悄然灭绝的时代,也是每天'喧哗’诞生一种艺术的时代……” 

80年代末90年代初,很多中国艺术家带着对西方的向往走出了国门。何多苓也去了,他去的是美国,住在纽约。

一大批中国艺术家汇聚在这个城市,一个商业化的世界在何多苓面前展开——他们跟画廊合作,跟肖像公司合作,靠商业绘画生活。有人专门画火车,因为美国人喜欢在家里挂一列火车,有人专门画美国的房子、树,有人上街为人画肖像。收益不错。他们多数有了绿卡,过起了中产的生活。但在何多苓看来“悲壮”的是,所有中国人,都只能算商业画家,没有一个人被接纳进入美国 “严肃艺术”的圈子。

画廊的人看了何多苓的作品,邀他谈合作,前提是要改题材,画动物或印第安人。“他说我的画好得很,但美国人不懂。要改题材,保证我一年100多万,是美元。”

结果当然被何多苓拒绝了。

拒绝了肖像公司,拒绝了画廊,何多苓租住在狭窄的房子里,每天画画,自己做饭,不敢去吃馆子,因为贵。

1991年,他在写给周春芽的信中说,“听说你最近画得多,很受刺激,我就是这么一个人。听别人每天画肖像挣几百不受刺激,听谁有几百万不受刺激,单听你画了一大批画就背上出汗,心跳加快。”

在美国呆了一年,何多苓收拾起行囊,逆流回国。听说他要走,很多人惊讶:到了美国还要走?他还是坚持走了。

《远雷》,布面油画,2014(左)

《樱魂》,布面油画,2014(右)

《梦中奔跑的女孩》,布面油画(下)

80年代到90年代,何多苓前后回到大凉山十多次。彝族题材反反复复出现在他的画中,他仿佛用这种努力在挽留着些什么。但是,大凉山终究逐渐离他远去了。

自然的远去已成为必然。谈到城市对人的异化,他自嘲般哈哈一笑,“你现在再让我回到当年下乡的地方一个人呆一年,我肯定也呆不住了。”

“最后我终于放弃了这种题材。我觉得我不可能再画下去了,已经没有那种气味了,彝族、凉山的那种气味完全闻不到了,只是构成了对它的一种演绎而已,我觉得很苍白。”

诚实一些,更诚实一些

无论当年远离主流叙事,还是如今对潮流保持审慎和距离,何多苓在绘画上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忠于自己的。

“我从来不在绘画上撒谎,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过去的看法,我所有真实的东西都会在画中得到体现。”

这样当然也有弊端,他既不属于主流,又不属于潮流,“一头都不沾”,他不管这些。

没有“包袱”,何多苓对绘画本身的探索比任何人都走得坚决、走得彻底。

放下彝族题材之后,他把原先成熟的技巧、已经确立市场地位的风格通通抛弃,从《迷楼》,到“春宫”系列,再到《后窗》,开始了全新的探索,加入了更多中国传统绘画元素,包括意境。这个探索,持续了整个90年代。

何多苓因此处于半隐状态,淡出了艺术圈子。“很多人说认不出我的画了,认为我整个90年代都浪费了,建议我继续将'写实’的风格延续下去,会有更大影响。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成熟,但它很真实。”

年龄增长,何多苓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在发生变化:“我过去对人性的判断比较具体,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缺乏灰色和不确定性。现实是由一片灰色构成,有非常复杂、含混和暧昧的成分在里面。我就表现这个东西,不把绝对主义作为出发点。”

他开始主动舍弃掉一些东西——一些确定性的、引导性的东西,一些非黑即白的东西,包括一些文学因素:苍凉的、迷茫的、忧郁的、抒情的、浪漫的——他抗拒和回避任何滥情的可能性,尽量客观地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2017,杂花写生 布面油画(左)

2020,杂花写生 布面油画(右)

很多细节被弱化掉,很多情绪被隐藏起来,画面更加含混、暧昧。

“何多的画越来越灰,越来越薄,越来越透明。”何多苓的好友、成都本土作家洁尘说。

他笔下的女性也在发生变化。何多苓画过很多女性,女性是他最喜欢的题材之一。何多笔下的女性总是细腻的、敏感的、优雅的、忧郁的。总之,能打动人。“观众一看就放心了,觉得他看懂这幅画了。但是现在,观众会觉得很茫然。”

很多人认为他丢掉了最动人的东西。何多苓说,确实丢掉了——他将自己赋予女性的那些打动人的东西去掉了。她们的眼神似乎变得茫然、空洞、冷清。

“我知道丢掉滥情可能会失掉很多观众,但我觉得并不可惜。更'冷’地看这个世界,或者更 '冷’地表现它,也许更符合我现在的想法。去掉多余的东西,留下更纯粹的东西。”

曾经有位农民看了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评论说:“一条牛,一只狗,一个放牛娃。”那是他的第一位观众。何多苓觉得很好,他时不时想起这位老农民,提醒自己:诚实一些,更诚实一些。

俄罗斯森林-流浪列夫·托尔斯泰 布面油画(上)

俄罗斯森林—阿赫马托娃(局部

俄罗斯森林—白银时代 布面油画(局部)

台湾收藏家林明哲先生曾是何多苓的伯乐,追随何多苓多年。对何多苓,他有一句评价,他说, “他总是很诚恳地在画他的东西,他的生活和他的作品,他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知行合一的。”

什么都不“主义”了

2022年初,在许知远的节目《十三邀》里,何多苓站在美术馆的天台上,指着不远处的一排树:

什么都好,就那几棵树啊,都挺有意思,都说明问题。它们先于人而形成,到处都有。

何多苓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规律、简单,“两三点睡觉,中午起床、吃饭,然后到画室,晚上回家。晚上就不想画画的事情了,否则会失眠,一般弄弄音乐、建筑,看看电影。”



画室新作,拍摄于采访当天

他依然保持着每天画画的习惯,最近有两个系列正在画,一个是院子里的杂花系列,另一个没有命名,灵感更多来自古典诗词。

洁尘说他:“中年以后的何多苓,随和好玩,他早年那种带有俄国贵族范儿的酷和清冷的味道已经褪去,他放松、自在,与自己的本性和这个城市彻底地融合在一起。”朱成则玩笑他:“越老越谦虚。”

《带阁楼的房子》中,男主角(画家)的一段心理独白,形容现在何多苓的状态,大概十分贴切——

“我满腔的温情,心里平静,满意自己。我满意的是我还能够入迷,能够爱人……

(画作由何多苓美术馆供图)

审 | 潘黎冰

排 | 彭运康

2022年/第74期2022/8月刊



发现教育价值  记录教育改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何多苓《带阁楼的房子》:致予你我永不消逝,却再不回来的青春
何多苓 | 天生随性
油画名人佳作何多苓之《人物画》
何多苓:我的线条和笔触源于徐渭,段远文油画有石涛的影子
何多苓:潮流让人兴奋,但艺术家永远是孤独的
何多苓:人生和艺术是两条并行的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