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毕业即分流?德国职教“双元制”的启示
userphoto

2023.06.06 四川

关注

职业教育是中德两国教育合作的一张「靓丽名片」,深化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是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

重视教育培养,提高员工能力,培养人才是德国实现「工业4.0」最为重要的环节。提到德国的职业教育,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宝马、奔驰等国际知名企业,联想到「双元制」的教育模式等。

互联网上碎片化的信息接收让许多人对德国的职业教育结构有了零星的了解,大家都知道德国职业教育「好」,但又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认知。

带着同样的疑问,我们来到位于成都高新区欧洲中心的德国IB教育集团(简称IB),IB的中国公司总经理赵蕾女士和远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讲述德国双元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小学毕业即分流

1945年,德国无条件投降。大量的青年人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家园被摧毁,家庭也支离破碎。

1949年,时任德国副总统的卡尔·施米特(Carl Schmitt)成立了IB,为手足无措的青年人提供职业教育培训,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德国的军工业在战后迅速转型民用工业,为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1949年起,德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一直不亚于文理教育。大多数小学生在四年级小学毕业时就要面临分流,这一分流并不通过考试决定学生接下来的就读情况,而是校长通过学生的成绩、表现能力和发展潜力以及孩子的自我意愿为他们即将去往的学校写一封推荐信。

小学毕业后有三类学校可供选择,第一类是十二年制的文理中学,在文理中学毕业后可以申请就读综合制大学;第二类是七年制的实科中学,毕业后进行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培训;第三类是普通中学,通过6至8年的学习后进入到双元制职教体系中。(德国教育属联邦州自治,因此各州学制有细微差别)

小学考试分为五个档次,1分为优,5分为次。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考过1分的优异成绩。」

赵蕾告诉记者,如果一个孩子的考试成绩为2.5分,校长往往会推荐他就读实科中学。但这一过程会尊重孩子自身意愿,如果孩子的确想要进入文理中学,校长会在推荐信中写明学生的情况,文理中学接纳学生后会为他设立一年的观察期,并指派专人观察。

赵蕾 德国IB教育集团中国公司总经理

一年后,如果学生的表现不达标,便会分流到实科中学就读。而在实科中学或普通中学就读的学生如果成绩优异,同样可以申请转至文理中学就读。

在国内,家长往往对初三分流感到焦虑,都期待孩子能够进入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在他们眼中往往是「学困生」的归宿,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和未来发展并不被看好。

这样的焦虑在德国很少见。

在德国慕尼黑的卫星城,有许多来自宝马总部的技师购房定居。他们的税前收入大约在七千欧元,远超当地三千欧元的平均收入。

记者询问了综合制大学的金融、法律毕业生的收入情况,刚毕业几年,在当地也只能达到税前五千欧元的水平。

许多学生的家长都接受过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培训,他们的工作足以支付每月的账单和娱乐。他们靠一技之长收获了美满生活,并不会因孩子进入实科中学而沮丧。

双元制是怎样的模式

餐厅的后厨里,一个中国小伙正在处理餐厅当天需要用到的食材。他先将制作沙拉和鱼的原料备齐,依据当日餐厅的预订情况提前做好餐后甜点,用餐时间到后,再按照要求制作鱼和沙拉。

小伙名叫李可明(Herr Li),今年28岁,来自云南昆明。今年是他来德国学习西餐师专业的第二年。作为一名在双元制下的学生,他还有一个身份是餐厅的西餐师。

虽然所在的小镇不如昆明繁华,但他更能静下心来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同事都非常友善,对菜品制作有疑问时会耐心地教他。老板也很亲和,一次他在准备回学校时约不到顺风车,老板亲自开车送他。

我在这里第一年时税前有750欧元的津贴,这个津贴每年都会递增,今年税前津贴已经有850欧元了。」李可明告诉记者。

赵蕾解释了双元制的具体情况和保障机制。

「与国内现有的职教体系不同,国内的校企联合培养,主要以企业的标准为主,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该企业就职。

但德国双元制建立在行业标准之下,每个企业都按照行业协会制定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前往同类企业工作。」

在我们听来这有些不可思议,学生在企业实践,企业不仅要进行教学,还要为学生发津贴。如果学生毕业后没有继续在这里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岂不是一种损失?

似乎看出了记者的疑惑,赵蕾继续说:

「这些津贴并不由企业支付,而是德国联邦政府以专项资金的名义拨款到企业,并由企业发放到学生手中。」


德国政府不仅会让企业代发学生津贴,还会给培养学生的企业予以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企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几乎没有成本,只需要考虑如何让即将毕业的优秀学生选择留下。

21岁的李圣哲来自湖北武汉,在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下就读电气工程专业,他告诉记者,在国内他一直属于「不擅长读书」的学生。

「虽然不擅长读书,但我动手能力一直很不错,加上从小就喜欢德国,又有德语基础,所以选择来到德国接受双元制教育。」李圣哲说。

双元制教育下的第一年,李圣哲每周有两天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剩余三天他会在公司同事的教导下进行工作。第二年,去学校的时间缩短至一天,剩余四天都会在工作中度过。
「经历了两年的双元制教育后,我发现,工作和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工作会帮助你理解理论的含义,学习会告诉你如何更好地投入工作。」
作为学生,李圣哲在学校学习电气工程相关的理论电路、逻辑电路等课程,学习的内容除了基础理论外还涉及德国的电器安装标准和安全需求。

作为学徒,他本以为自己会参与到枯燥乏味的工作之中。实际上,因为他的学徒身份,同事们都会将比较独特的,或是李圣哲没有实操过的工作交给他。
「我工作的企业是一家为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提供护理服务的公益性企业,我的工作是为有需求的家庭解决电路电器的故障问题。」
李圣哲每月税前能够得到1000欧元的津贴,除去交税和住宿、交通、餐费后他还能留下200欧元左右。对于他而言这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基本可以满足他在德国独立生活。

李可明和李圣哲的例子,诠释了双元制教育下,政府、企业和学生三者之间的联系。

「德国双元制的培养目标便是如此,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再到工作岗位上工作和学习。但要注意的是,理论总是在更新,所以学校的教学方式也很有特色。」赵蕾补充道。

德国的教材可以说是'活页教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在行业协会制定的标准下对学生进行培养。赵蕾说,这些教材并非一定要形成统一的书本,在德国的大学里教授给学生上课基本是没有教材的。

在IB和重庆一所大学的合作中,学校方一直催促IB提供教材。但是德国没有教材,老师们会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保持领先行业的能力。

但为了适应国内的教学模式,IB还是将当年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将大纲交给了学校,学校很快就根据大纲做好了教案。

双元制教育与德国经济

在1871年德国统一以前,以普鲁士为代表的德国工业实力远非欧洲魁首。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而彼时德国还处于分裂割据和农奴制统治之下,是一个标准的传统农业国。

19世纪30年代,英法等国的轻工业制品开始传入德国,德国也开始派遣技术工人到英国「偷师」,回国后率先在轻工业,比如纺织业,仿制英国机器。

那时候的「德国制造」还无法与英国媲美。

近二十年来,德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直保持在26%上下。仅在2009年和2019年有两次小幅回落。工业占GDP比重稳定说明国民抗经济风险能力强,而这些都离不开德国的工业。

赵蕾介绍,德国有1400多家企业富有全球竞争力,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比和专利数量都高于大型企业,这些中小企业撑起了德国90%的经济增长,其中又有6%的小企业是在全球都没有竞争对手的「隐形冠军」。

巴斯夫、宝马、梅赛德斯、卡尔蔡司等企业的大名无人不知,但「隐形冠军」与光鲜亮丽的世界500强不同,他们鲜为人知,但却在一些零部件上有着极高的全球市场占有率。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双元制教学下的学生来到世界500强工作学习,或是来到这些'隐形冠军’企业工作学习,这样的经历对他们而言是极其珍贵的。

即便是没有来到这样的企业学习,但行业标准就在那里,一间大型化工厂所需要的技术工人和小型化工厂是相同的,每位毕业的学生都具备去向往的企业就业的能力,这就是双元制为经济发展注入的活力。」

这些毕业生不仅可以直接就业,也能够通过升学途径继续在本科学习相关专业或是继续提升技能考取大师证,升学与认证等渠道给即将毕业的学生带来了多种选择。

政府让利企业——企业培养学生——学生就业反哺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在德国各行业协会的标准制定下,在活页教材的培养下,一个个拥有丰富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正在为德国工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END

2023年/第169期2023/5月刊

排 | 阎家珲

审 | 周春伦

图 | 网   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来!让IB课程告诉你什么是教育界真正的高大上!
教育的底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揭秘——IB课程究竟是什么
所有的工业传奇都来自教育
国际司: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介绍
中国职校校长考察德国后,写下万字长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