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2年12人特别策划丨王嘉毅:落后地区的学校更要先一步发展互联网教育
userphoto

2024.01.02 四川

关注

王嘉毅

甘肃省教育厅原厅长

现任教育部党组成员

副部长、总督学

全国少工委常务副主任

回顾:2016年7月刊

2016年7月,本刊封面故事报道甘肃省举全省之力,构建互联网教育体系,给农村、偏远地区和教育相对滞后区域的教育开创出一条新出路的教育现象。

时任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的王嘉毅认识到:互联网代表中国教育的未来,学校一定要发展互联网教育,落后地区的学校更要先一步发展互联网教育。

这是观念上的突破。想清楚这一点之后,在甘肃省领导的支持下,甘肃教育人举全省之力推行互联网教育,给全国互联网教育贡献了甘肃方案。 

笔者在甘肃省驱车1000多公里,见证并记录了7年前甘肃省互联网教育的样子。在此,我们先回顾一下当年报道的一些文字:

2016年7月,王嘉毅接受本刊记者时说:时代变了。互联网发展,使得获取资源更加容易,适应这一信息技术发展,并熟练掌握应用,成为所有领域的共识。这是一个潮流,不进则退。在体制机制上,甘肃教育厅注重顶层设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这几年,国家搞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项目,甘肃就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其中,借力“全面改薄”资金,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把信息化作为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优先发展领域,此举可提高质量,促进均衡,是保证农村教育质量、公平的一把利器。

王嘉毅反复讲,改善农村教育,不能停留在过去的农民思维,总追求盖房子,而应把打造信息化、注重内涵、以人为本、服务学生作为重点。

笔者走访了甘肃的好几个县,参观了六七所学校,乡村学校几乎都是瓦房。在经费投入上,甘肃省优先倾斜信息化建设。(基本的)课桌凳齐备后,就抓信息化。按照规划,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三通两平台”,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在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已建成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持续免费向全省中小学师生开展基于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为支撑的教育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把科大讯飞、中教启星、天仕博等多家教育教学资源和应用整合到一起,师生只需要一个账号,就可以免费访问。通过举办各种赛事、活动发动教师自主建设资源,充实了平台。2015年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取得了全国注册率第一、晒课数第三的好成绩。

甘肃教育的信息化技术里面,关键的是“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由甘肃省教育厅组织建设,在全省推广应用。该平台最常用的功能是网络集体备课和查找教学资源。

在天祝县民族师范附属小学,数学老师俞英存演示了这个平台的辅助教学功能。进入平台的“教研中心”,可以建立协作组或者参与其他老师组建立的协作组。这种网络备课模式可以简单总结为16个字:一人主备、集体撰写、个性完善、最终定稿。不过,这个集群体智慧而成的“最终”版本不一定适合每个班的学情,老师还可以自行修改。不仅减轻了负担,且结合了集体的智慧。

平台上还有专门的“资源中心”。资源中心有丰富的资源供老师们下载,所有资源经由专家甄选。资源按年级、学科分门别类,便于检索。备课组的教师们还可以在本地资源中上传一些文章、视频、音频等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互补。

该平台的特点之一是具备强大的包容性,对优质教学资源从来是“来者不拒”。平台集成了很多的实用软件,功能很多,老师们还在摸索中,这种摸索带领他们走向未来。

2014年4月开始,天师附小开展了网络集体备课的试点工作,期末时,试点班级学生考试成绩提升明显,合格率由原来的89.4%提高到97.6%,优良率由80%提高到92%。

2015年5月,中国教育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在青岛召开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大会的主题是“信息技术与未来教育变革”,俞英存老师在甘肃馆展厅介绍了天师附小在网络集备中的尝试,引发了全国关注。

甘肃省还投入2500万元建成了甘肃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完成了国家要求的学籍管理、教师信息、学生资助、学前等系统的部署。在此基础上,建成了甘肃省教育数据监测服务系统,集学生、教师、学校数据动态统计和分析于一体,可分析学校、学生、班额、控辍保学、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等数据变化情况及原因,为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层决策服务。

▲时任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的王嘉毅正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

回  访

如果说7年前王嘉毅带领甘肃的教育人种下了一棵互联网教育之树,那么后来甘肃的教育人并没有满足于在这棵树下乘凉,而是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种树,种出一片森林,森林又演化成一个生态——互联网教育生态。我们看到这个生态系统还在演进,它必将走向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教育。

2023年11月底,甘肃召开全省的智慧教育示范区和标杆校现场推进会,同时,《创建数字化战略行动助推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实施方案》文件中出现了一个关键词:“变轨超车”,这个轨就是互联网之轨,大数据之轨、人工智能之轨。

现任甘肃省教育厅厅长张国珍说,“甘肃省的互联网教育是几代教育人坚持的成果,前人种树,后人接着种树。拥抱人工智能是甘肃省教育人的信念。实现变轨超车是甘肃教育人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离不开机制、硬件、技术(平台)、教育资源和人。四者相互作用,形成智慧教育生态。这个教育新生态,会加速建成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甘肃高质量教育体系”。

教育专网建设是甘肃省的建设重点。甘肃省力争2024年建成甘肃省教育专网,覆盖全省,做到数据的安全性、稳定性、可控性。大数据融通,是智慧教育的关键。甘肃省力求“数出一源”打通系统壁垒,真正的智慧教育必须建立在大数据背景下,就像智能驾驶,没有大数据是不可想象的,只有打通数据,才能共享数据,在共享的基础上建立“领导数据驾驶舱”,做到智慧管理。

人工智能的加持下,计算机可以在一秒钟之内对一个学生、一个班级的学情画像,在几秒钟之内,为一个学校、一个区域的学情画像,并制定个性化的改进方案。打通数据是为“建成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甘肃高质量教育体系”打下基础。

在机制上,甘肃省提出“需求牵引,应用为王”,建立健全教师有偿在线教学服务机制,激发教师智力资源的供给活力。将教师参加有组织的在线教学服务、网络支教、资源共享等作为评优评先的重点参考,激发教师参与在线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今后,优秀教师,尤其是积极参与互联网教学的教师在个人成长上将和普通教师拉开距离。这是未来的大趋势,我们必须拥抱这个趋势。

甘肃省还将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数字图书馆、智慧教室等,推动学校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一体化,建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无纸化、自动化、智能化测评体系,全面推进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

▲现任甘肃省教育厅厅长张国珍正在观摩信息化教学

甘肃省将由原来关注“教师在个人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提高”向关注“如何在教育教学实境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和甘肃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纳入日常教学体系,推进“基础教育精品课”“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高等教育线上一流课程”建设,让大数据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甘肃省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

甘肃智慧教育平台正在由低版本向高版本迭代——基于管理的“高考综合改革信息管理系统,支撑全省普通高中学校师生综合素质评价、选课走班、学生发展指导、考务、成绩管理和教师评价”体系,正在升级为基于“全方位的将建设集教学资源、教学应用、教育管理等功能齐全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以陇南市第一中学为例,2013年,陇南市第一中学深入成都七中考察学习,引进了成都七中网校直播教学,全面启动运行“双师协同”育人模式,变革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经过10年蝶变,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自2022年以来,结合课程设计,将优质数字资源纳入课程体系常态化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积极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优势,有效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助力“双减”落地;

而甘肃省自2019年实施并持续推进的“互联网+支教”项目,由省内8所师范院校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持续对口支教临夏县、东乡县等18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设美术、音乐、英语等12个科目,解决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和师资结构性短缺矛盾,同时结合短期实地支教线下授课的方式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实施“互联网+支教”项目四年以来,已覆盖331所中小学,已选派249名指导教师和1282名优秀师范生,支教班级1098个,合计授课5.27万学时,上课学生总数达到45.3万人(次),有效促进了师范生、乡村教师和乡村留守儿童的发展与成长,助推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凌宗伟:放大资源与稀释资源
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落地见效
功课没做足的支教行动是有毒的
去山区教学,虽然条件很差,但小李老师认为跟孩子们在一起非常开心幸福,你怎么认为?
甘肃创新发展 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 -hc360慧聪网
乡村教育建设现状:修建大量学校成“空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