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年前有关排队的记忆


《鼓楼静语》邮箱1225077169@qq.com
欢迎老街坊们投稿。

排队,是人们维持正常生活秩序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且从古至今延续了许多年。时至今日,虽然我们还在很多时候、为很多事项排队,但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涉及排队的事项乃至排队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比如,原来许多需要到银行排队办理的事情,在家拿手机就可以搞定了。即使去银行,且还需要排队,也可以取号坐等而不需要站在柜台前排成一列、乃至多列长队了。

而大约就在十几、二十年前,以及倒推到老汉我刚有记忆的时候,去银行存取款就是要排队的。在各储蓄营业网点,办理居民业务的无论有几个柜台或是窗口,每个营业员对面都排着一队顾客。时间长的时候,真能站上一两个小时。一般顾客总会根据几条队伍的长短粗细,来选择自己站哪条队。但每个人办的业务不一样,每个营业员的业务熟练程度也不一样,所以排队时间的长短与排队人数的多少也不完全成正比,以致常有顾客感叹“站错队了”。

如今,这种现象虽然在银行看不到了,但在其他地方确未必没有。如虽然很多医院都实行预约挂号、自助机交费、听广播取药,但挂号、交费、取药排队的情景,依然是一部分医院的常态。看来,这些医院的管理和运营水平确需改进和提升。否则,病人真是太难了。

而时间再久远一些,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质供应和文化产品相对短缺,并流行着“购物难、吃饭难、理发难、洗澡难”等几难现象,也由此形成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排队场景,且这些景象今天的年轻人是难以想象的。

买菜排队。当年,虽然我住的胡同东西口都不止一个菜店,但常常有店无菜。一有消息说48店或是其他的店家要来菜了,消息往往不胫而走,居民们迅速排起长队。有时,有走街串巷的售菜车推进胡同,也会立刻被街坊四邻围了起来。但因为菜少人多,有时排到最后,却难免空手而归。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买回了绿色的黄瓜、红色的西红柿等等,还真是充满了成就感。

吃饭排队。与现在有些热门餐馆码上一排椅子、甚至机器排号的做法不同,那时候的饭馆里,即使是吃正餐,常常也是一张桌子围坐着几位互不相识的顾客。当所有的凳子上都坐满顾客之后,一些没有座位的顾客就开始站到某些正在吃饭的顾客身后等待了。有时候,放眼望过去,几乎那些看上去快吃完的顾客身后,都会站着等位的顾客。有些时候,站着的还要先问问坐着的“您快吃完了吗”?

理发排队。想当年,我们胡同周边的理发馆是真不少,步行十分钟的路程内有四五家。但因为胡同、院落里的人口密度很高,所以理发几乎总是要排队的。如怡乐也这样的大理发馆,理发总是要先拿号的。而如中山这样的中型理发馆和唯一这样的小理发店,一般都会放上一排或是几把椅子,顾客进来都先问一句“哪位最后”?因为坐在最后面的未必是最后一位,所以真得需要把人盯准了。

洗澡排队。当年北京东、西、崇、宣四个核心区内,居民不仅以住平房为主,且家中大多不具备洗澡条件。所以同理发店相比,澡堂的配置就显得有些少了。记得当年鼓楼前很大一片居民区,只有鑫园一家浴池。远一点儿,就要到交道口、新街口或是西四了。因此,去浴池洗澡总是要排一阵子队。女部咱不知道,反正男部每走一位顾客,服务员就冲着门外大喊一声“让一位”。

看电影排队。准确说,是买电影票排队。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数百部国产影片被打入冷宫,只剩下6、7部老片在影院里撑场子。直到1973年,才开始有新的故事片问世。以致每逢国产或几个友好国家的新片上映,电影院门口都会排起买票的长队。虽然排着队,但人们还在挤,一不留神就可能被挤出队外。记得当年在交道口电影院排队买《艳阳天》的票,排了一上午,才买到次日5:50最早场的票。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虽然排队的情景还在延续,但其内容和形式的变化,确也折射出了时代的变迁和发展。

  作者:潘 璠
(载于2022年1月2日《中国电视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记忆里的西安道
胡同里的百年理发店--程功
复原东四街景-北晚
“一块钱”推瓢儿——胡同里的老北京理发馆
能帮餐厅赚钱的小细节-今日头条
4名90后大学毕业卖包子,日营业额过万,父母却选择断绝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