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志愿军:雄兵出击》的不好与不赖

国庆假期开始,国庆档影片也开始了一轮鏖战。

昨晚我先看了《志愿军:雄兵出击》(下文简称为《雄兵出击》),这是一部没有什么惊喜的“行活”,能看,却没多少可讲的,因此下面就随便聊聊感受吧。

这部电影比较好的地方,是它做出了(或者说努力做了)“复古式”的全景史诗电影,不再像近些年流行的战争片那样主要聚焦于战场上的表现,而是把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前前后后、上上下下的参与人物和历史节点都关照到了。

这其中,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片刻静好、朝鲜战场先期的简单经过,以及中国决意参战前,国内多数人认为“以卵击石”的激烈反对,比如吴本正不断拿国力数据和“现代战争”表达悲观的说法。

最令我意外的是,《雄兵出击》居然连斯大林对于援朝的暧昧态度都有正面描写,苏联背后的政治博弈与小算盘也不回避了,这在以前的作品里可没有过,算是很大的进步。

之后志愿军入朝作战的部分,整体上算是散而不乱,着重描写的两场重头戏,一个是38军113师的极限奔袭,另一个则是松骨峰狙击战。

我个人对最后这场高潮戏比较满意,影片把三连在松骨峰的战斗与伍修权在联合国会议上的画面结合到了一起,用具象化的画面,生动阐释了“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别想得到”的真理。

该片拍得不好的地方的也有不少,最大的问题,还是和多数主旋律电影一样:太范式、太板正,太像一篇面面俱到、用词精美的通稿了,有很多棒读的地方,会让观众觉得有距离感。

细节方面的一些毛病也没完全规避,比如中美军队的第一次大规模交火,硬是拍出了冷兵器时代冲锋的味道,免不了又要被人扣“人海战术”的帽子,反不如各种穿插以及运动歼灭战的部分拍得好,至少不露短……

还有,导演陈凯歌在《雄兵出击》里没什么个性化的发挥,像《长津湖》中“伍万里打开火车门看见祖国大好河山”那种浪漫的灵光一闪的镜头没有了,全片缺乏作者向的表达,无论好的还是坏的——当然,对有些观众来说,这可能算个好消息。

综合来说,这部《雄兵出击》相比起《长津湖》算是各有优劣,但谈不上比后者更好。

最后再讲几句可能会惹人不高兴,但还是想发的一点牢骚吧。

《志愿军:雄兵出击》在目前的市场上已经不再是“当红一哥”了,主要是因为主流观众们的审美疲劳,但还有两种超过电影之外的唱衰、反对声音存在,这是该片注定会受到的非议。

一种是导演水平不行,陈凯歌人不行,连带着他儿子陈飞宇都不行,所以他拍《志愿军》这种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肯定也不行,属于消费历史、有辱先辈……

对这点我我只能说,现在国内做战争电影的人才都已经“断档”好久了,这些年拍战争片的基本全是二把刀,鲜有专业人士,许多经验尤其是符合当下观众口味的“新经验”都需重新积累,总要有一个试错和成长的过程,你得有《金刚川》、有《长津湖》、有《能文能武李延年》、有《跨过鸭绿江》、有《1950他们正年轻》、有《冬与狮》、有《志愿军》等众多作品,观众们才能分出好赖来,相关题材的作品才能在这种比较和批评之中去进步。

再退一步讲,电影也只不过是电影而已,一个片子拍好拍烂都影响不了我们的历史。

另一种则是从根子上反对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觉得这些片子都是红色宣传,要搞民粹主义,应该少拍、最好别拍。

这种说法更是无稽之谈了,咱多拍点关于自己立国之战的影视作品怎么了?如今是自由市场,那就讲市场规则,大家普遍审美疲劳了,去捧场的人自然就少,可还是有些人是想看、爱看的,既然有市场需求,那就有产品供给,在商言商总没错吧?

就在前几天,美日韩还在家门口搞联合军演呢(然后草草收场了)……至少对我而言,能在荧幕上看到美军和韩军被痛揍,心里还是很爽的。

好了,想说的话都说差不多了,主观上我不是特别推荐这部《志愿军:雄兵出击》,相信接下去影片的票房成绩也会反映观众们的选择……但有兴趣的朋友还是可以去看看,同时也希望我们能有更多更优秀的同类题材作品涌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志愿军:雄兵出击》:致敬最可爱的人,全景展现抗美援朝战争
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影评:英雄和祖国是创作的永恒主题
《志愿军:雄兵出击》:铭记历史,传承抗美援朝精神
《长津湖》:那些想说又永远说不尽的
13亿投资,15位明星领衔,7万群演,才换来华语年度第一大片
总票房破2亿,《志愿军:雄兵出击》致敬“最可爱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