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科院报告称总体社会信任降到“不信任”水平 2013年01月12日 07:50:22 (3)

  给社会心态注入“正能量”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当前民众的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化,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消除社会日益泛滥的负向心态。

  首先,民生工作既要满足民众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也要重视其社会性需求。

  北京市社会心理研究所陈珊副研究员认为,以下方面工作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一是有效控制通胀发展,控制物价水平,减轻居民基本生活费用支出。二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督,让居民吃得放心。三是控制房价及通过其他措施,让住房支出不再成为生活的沉重负担,切实可行地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四是提高家庭收入水平。

  其次,保障中低社会阶层的权益,关注弱势群体,用社会公平淡化阶层意识。

  杨宜音建议,政府部门要关注社会阶层意识,关注社会中低层认同群体的心态和处境,切实保障他们的权益。

  “关注不同群体、身份、民族、阶层等的认同问题,研究化解群体矛盾、民族矛盾、阶层矛盾和身份地位矛盾的有效策略,避免群体和社会冲突的发生,避免社会的割裂。”杨宜音说。

  第三,建立制度层面的社会信任机制,摆脱社会信任困境。

  王俊秀说,“公共权力是建立社会信任机制的核心。社会信任能否重建关键在于公权力信任的重建。”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社会信任水平。”王俊秀建议,“其一,消除公共权力执行者权力的滥用,提高公共权力的诚信度;其二,鼓励民众的公共参与和社会监督,让权力在监督下运行,通过信任民众获得民众的信任;其三,打击背信、失信的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健全相关法律,确立政府公信力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中立、公正地位,形成信任良性运行机制。”

  第四,关注社会情绪,消解负向情绪,积聚情感正能量。

  王俊秀建议,要消解负向的社会情绪,就要依靠对正向情绪的激励,靠切实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建立公平有序的社会秩序,提高民众对社会的满意度。发挥社会情绪的动力机制,实现社会团结,努力创造一种鼓励社会成员正向情绪能量释放的氛围。”

  第五,从建立共享的价值观开始,逐步建立社会共识。

  王俊秀说,就目前的社会心态来看,民众的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在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下,社会在学习形成基本的价值判断。应该鼓励提倡和正向激励那些对社会有利的基本价值观念,引导它们逐渐固化为全体成员的核心价值,成为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记者李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心理取向与引导
心理学问答:“依法”就能给普通民众带来安全感吗?
社会治理也是社会情感治理
老马观点|当弱者有点小权之后,总喜欢欺凌更弱者
更值得警惕的是阶层对立情绪
谈谈北欧:这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