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区“三点半课堂”青少年校外照顾平台建设 | 社工课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唐嘉

    单位 | 郑州市金水区华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案例背景

孩子放学以后无人看管,是该社区上班族家庭的难题。在该社区里,大多数父母是双职工家庭,很大一部分家长为了孩子的安全,在工作时间脱离岗位去接孩子放学,对工作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除此之外,有一部分是外来务工子女和生活条件较困难家庭的孩子,回家后无人照料所占比较高,该部分的孩子课后基本上一人或与爷爷奶奶们待于家中没有丰富的课外兴趣生活,家长在孩子的学业辅导方面无法给予相对应的辅导、课外生活较单一,孩子的自身成长与安全无法得到一定程度地保证。该社区居委会现有一个综合活动室,有相关合适的场地,可以为放学后出现“管理真空”的孩子提供学习、娱乐以及自我成长的场地。

二、案例分析

社区内主要以老旧小区为主,社区内的外来人口占有一定比例。社区内有一托管班,据了解主要为居住在该社区内的本地居民提供资金进行儿童青少年的托管,该托管班的地理位置远离其他小区居民,所辐射的范围较窄。本社区内的外地居民对于该资源基本无了解,并不愿承担相应的经济负担来送孩子们进入经营性托管班。

社工采用了访谈、社区座谈会等方式进一步了解社区与居民的相关需求,社区内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可供青少年进行使用,部分本地居民与外地居民急需一个时间与空间弥补课后无人照看的空缺,并希望提供更多的关于儿童青少年的活动丰富他们的课后业余生活,使其对他们进行一个积极正向的引导。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搭建社区青少年校外照顾平台,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学习与活动空间;

2.丰富儿童青少年的课外业余生活;

3.提高儿童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社区责任感。

(二)服务策

通过搭建青少年校外照顾平台为社区内的青少年提供课外的一些课程,使其课外生活得到丰富,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在搭建平台的过程中,提供青少年不同系列的课程支持,比如主题绘画、主题手工、主题歌唱等等,使其在一种较为放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娱乐,打破常规的课堂学习。提升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意识,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将主题系列课程与志愿服务相结合,使青少年不仅受到他人的服务也提升服务他人的意识。

(三)服务程序

招募成员—建立关系—链接资源—开展主题课程—参与志愿服务

四、实施过程

(一)需求调研

社工对服务对象进行需求评估。社工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对于该社区内的青少年进行基本情况的了解以及该群体基本需求的调研,社区内主要的人群为老年人,社区内的小区类型主要为老旧小区,唯一有物业的小区为拆迁安置小区,该社区内的外来入住人口较多,随着父母迁入本地就近入学的学生占有一定比例,双职工父母无法及时给予课后的学业辅导与课后照料,社区方面拥有较好的空间设施与相关软件设施可供使用。

(二)确定需求

根据服务对象的多种需求进行排序,确定主要需求。服务对象所提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服务对象所提出的需求也具有差异性,如何最终确定该服务的主要需求,则是需要将服务对象的多种需求进行排序,确定其主要需求,解决最主要最急迫的需求。

(三)链接资源

从确定的需求出发,链接社区内相对应的志愿者资源。结合社区周边的资源,最先从社区内部的自身资源进行链接,再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资源的链接。根据项目内容的设计链接相关的专项性志愿资源。

(四)增能培训

对志愿者提供系列性的增能培训。志愿者作为该平台的主要执行者需要一系列的增能培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志愿服务能力,由于志愿者自身的条件与水平存在着差异性,提供服务的成效也呈现出不同的水平,因此对他们提供系列性的增能培训存在着必要性。比如:活动开展中的注意事项、活动中语言与行为的使用、方案的策划与复盘等等。

(五)活动常态化

使其该平台内的活动具有固定性与周期性。由于该平台内的课程主要为主题系列课程,因此在正常的运营过程中需要将其常态化的开展,使其活动具有固定性与周期性,该运营方式有利于活动成效的更好呈现。

五、案例评估

(一)前期评估:“从无到有”

“三点半课堂”的开展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项目前期,社工需要与利益相关方进行多次的沟通以及对社区的人群分布进行调研确定其需求。选择多种宣传方式让居民了解该活动的内容与目的,让其前来参加与报名,成为“三点半课堂”的一员,使其该成员不断地增长,服务于更多的青少年。

(二)中期评估:“从有到优”

在该平台试运营的前期,所提供的服务仅有学业辅导,提供服务的内容比较单一化,社工作为该服务的主要负责人来开展此类的服务。而在试运营的中后期,社工与多个高校志愿者组织进行交流与洽谈,达成共同的目标,愿意为该平台注入新的力量,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该平台里的服务内容也由单一的学业辅导变为学业辅导、手工制作、主题绘画、音乐课堂等丰富多样的课程,丰富了青少年的课外业余生活。

六、专业反思

(一)成员稳定性

在“三点半课堂”开展期间,并非每一期服务对象的数量都固定不变而是会呈现上下波动。对于该情况进行调研发现,活动内容、人员的自律性占了大多数,因此社工需要在该方面进行一些调整与加强,活动内容的多样性与趣味性以及人员管理的纪律性都要有所改善,这样才能更好保持一定范围内的人员稳定。

(二)身份多重性

“三点半课堂”并非只是单一的学业辅导内容,该平台更多的是链接社区内多方资源为其建设美好社区提供一个平台。虽然目前服务对象是活动的受益者来参与活动中,但在中后期通过内容的多样化开发使其具有更多的才能或技能,使服务对象既是受益方又是服务者,参与社区活动提供一些志愿服务,而这一角色的转换需要社工去思考其途径。

(三)服务专业性

该平台中有一运营方为志愿者,因此他们作为该平台的运营者之一需要进行更加专业化的提升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社工在这过程中需要思考如何将志愿者自身的专业化技能与服务对象的需求服务进行有效地结合。通过该过程的训练,既能提升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又能促进服务对象的个人成长,善于利用志愿者资源能够更好地推动该平台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四点半课堂”撬动社区参与
“爱之家”四点半课堂项目召开总结表彰会
【乐益行十周年·精选案例】小志愿大力量,社区“四点半”青少年情系空巢老人让幸福不再孤单
二月 二剃龙头,爱心义剪进社区
怎样开展好四点半课堂,这篇文章告诉你
【益分享】何谓社工?一个一线社工的思维导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