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疗愈儿童童年创伤 |社工案例计划
userphoto

2022.05.04 广东

关注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韩京彩 曾嘉怡

    单位 | 广州市黄埔区普爱社会工作服务社

摘要: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的创伤往往都会被埋在受伤害人的心灵深处,等到成年后,一旦遇到挫折,行为就会被内在的那个“小孩”指挥,沉浸在痛苦中,造成人们在关系中的挣扎和痛苦。时间不会倒流,人生不会重来,童年创伤很难自愈,人生过往的一切不会改变。只能在自我的感悟或他人或疏导下,回到过去,疗愈创伤,放下心中“刺”,解开心结。

关键词:童年创伤  疗愈  家庭关系

一、服务背景分析

(一)案主基本信息及求助背景

案主1966年生于湖北一偏远山村,父亲是一名木匠,母亲是农民。母亲带着大姐三婚嫁给了家境贫穷的大龄剩男--案主父亲,并再生育两男一女。案主兄弟姊妹四个,她排行老三。

父亲脾气暴躁,案主童年长期遭受父亲的殴打责骂,也经常看到父亲殴打母亲和兄姐。案主父亲于今年6月份过世,去世前瘫痪卧床近三年均由案主大姐在老家照顾,案主每月支付大姐2500元,案主的大嫂每年支付10000元做为父亲的零用钱给大姐。

案主退休金较高,且配偶仍在职,女儿就读于中国一流大学,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原生家庭和兄弟姐家中很多事情需要用钱时,案主都会主动给予支持。长期以来案主像个大家长一样操持着原生家庭和兄弟姐家里的事务。

然而,案主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家人的肯定和认可,反而导致家里乱成一锅粥,兄弟姐妹关系紧张,弟弟和弟媳更是把案主电话和微信拉黑,更严重的是案主为母亲的照顾问题和兄弟姐妹的关系冲突导致非常痛苦、焦虑,身体出现头痛、腰痛的症状。

案主在看到社区中有心灵驿站后便到居委询问是否有社区心理咨询师可以为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在居委的指引下案主来到了南岗街社工服务站。案主略带憔悴地来到南岗社工站,见到普爱社工就说:“我要找心理咨询师。”恰巧韩社工路过,便指引案主到个案室坐下来慢慢说,想先了解情况再安排适合的同工跟进。

(二)案主的家庭结构图

二、问题预估/需求评估

(一)服务对象问题分析

1.母亲照顾问题:精神紧绷、挫败迷茫

父亲过世后案主把85岁的老母亲接到了广州,希望母亲在广州安度晚年,但母亲不适应广州闷热潮湿的环境,一直想回老家。案主母亲因案主父亲的照顾问题曾与案主姐姐发生激烈矛盾,如果案主母亲回老家,案主需要跟着回老家照顾母亲,可案主回想起在老家多次看到鬼怪就非常恐惧,其他家庭成员也不可能回老家照顾母亲。

案主与母亲的相处也并不和睦,母亲经常讲述自己的童年往事让案主非常痛苦,常常焕起案主的童年创伤--被父亲凶残地打骂的场景。对于母亲的照顾问题,案主表示:“现在母亲在广州住不习惯闹着要回老家,姐姐又不肯再照顾母亲了,我好着急,不知道要怎么办,睡都睡不好。”

2.童年创伤问题:怨恨父亲、童年恶梦、恐惧无助

案主讲述父亲很残暴,加上家里贫穷,当年他30多岁还讨不到老婆,母亲带着大姐三婚嫁给了父亲。外婆跟父亲一样是个很残暴的人,所以母亲能跟残暴的父亲相处的来,自己从小一直遭受父亲的殴打、责骂,4岁开始就经常看到鬼怪。现在还记得小时候在家里的厨房看到过“鬼”,每天晚上父亲都要求案主到厨房烧柴煮一大锅热水给家里人洗澡用,不去就会被父亲打死,去的话又怕再次看到鬼,总是提心吊胆地把柴火点着就赶紧跑。

父亲的残暴让案主一想起父亲都是负面的评价,且案主至今一想起老家的事就非常恐惧,也不敢自己一个人待在老家的房子,总觉得会看到“鬼”。

3.家人关系问题:关系紧张、家人的不理解、侄子心理的困扰

案主表示自己非常痛苦,在网上学了很久的心理学课程也没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运用自己学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家人们,没想到让兄弟姐妹的关系变得很糟糕,现在自己和大姐吵架不说话,哥哥也不认同自己,且因案主双胞胎侄子跟他们的父母关系不好,他们一遇到问题就会问案主,案主经济上也经常支持他们,他们放假也都会去案主家。

因为两个侄子案主会经常批评弟弟和弟媳,弟弟和弟媳便把案主的电话和微信拉黑了。长期以来案主像个大家长一样操持着原生家庭和兄弟姐家里的事务。然而,案主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家人的肯定和认可,反而导致家里乱成一锅粥,兄弟姐妹关系紧张;且案主非常担忧侄子的心理问题。

(二)需求分析

1.精神压力缓解,协助解决母亲照顾问题的需求

对于案主母亲的照顾问题,案主非常焦虑,原来案主母亲一直由姐姐照顾,案主和哥哥每个月给姐姐一定的费用,案主父亲过世后案主见母亲和姐姐经常争吵,案主便把母亲接到广州生活,案主母亲生活不适应,案主姐姐也失去了经济收入,案主母亲和案主姐姐都很不满。需要协助案主解决母亲照顾问题,且给予情绪支持,缓解案主精神压力。

2.童年创伤的疗愈

案主童年长期遭受和目睹家庭暴力,父亲常常无缘无故殴打责骂家庭任一成员;案主在老家多次看见“鬼”,现在仍旧害怕回老家,在其他地方没有看到过“鬼”。需要进行童年创伤评估和辅导。

3.缓解家庭关系的需求

案主与母亲、兄姐弟的关系紧张,经常争吵,甚至断绝联络,案主觉得自己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家人的肯定和认可,反而导致家里乱成一锅粥,非常痛苦。需要协助案主看清家庭结构,厘清家庭问题,缓解家庭关系。

(三)社工介入回应案主需求的优先次序

对于母亲的照顾问题,案主极度焦虑,加上母亲年纪较大,案主也担心母亲的身体情况,社工优先协助案主处理母亲的照顾问题,其次,协助案主看清楚家庭结构,代际传递等,学会倾听、理解家庭,不固执去拯救家人和改变家人;再次,社工作为治疗者,通过精神分析、空椅子等技术,引导案主正视童年创伤,重新定义自己的童年,放下对父亲的怨恨,从心理层面修复案主和父亲的关系。最后,社工作为支持者,尊重案主的选择,在案主执行辅导行为时,必要时给予案主提醒和改善的建议,鼓励案主坚持并保持个案经验。

三、理论依据


认知行为治疗理论

认知行为治疗聚焦于改变伴随行为的想法和感觉的一套治疗程序,但并不把这两者看作改变行为前的准备。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人的特性不仅仅是协调的、平等的、人性的和合作的,人的本质更是竞争的。强调爱和伙伴在人生和生命中的重要性,倡导人是有创意的,并可以选择如何过一生,特别是运用思考选择人生目标和采取行动,借以改变自己和周遭的环境。

许多人类情绪是人们思考、自我告知、假定或相信他们自己本身及其所处情况的直接结果。只要改变此类错误或不理性的想法,即可改变他们失能的情绪和行为。错误或不理性想法来自于“自动化思考”。改变之道--回归理性和深思熟虑的意识层次,加以省思与检讨。

案主在与社工的交谈中存在以偏盖全、全或无等不合理认知,但案主本身经济条件较好,给予家庭成员较多经济上的支持,因而案主在家庭中的地位较高,家庭成员没有人敢说案主,案主自身难以认识到自身问题,社工在个案跟进过程中运用认知行为治疗理论促使案主改变认知和行为,从而达到个案目标。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认为个人的问题都源于内在的精神冲突,这些冲突与早期经验有关,并且隐藏于潜意识之中,非理性思考可以觉察这些问题的根源。因此精神分析的目标在于揭开内在冲突及其根源所在,使个人获得自我了解并得以洞察或顿悟。

案主童年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父亲的残暴让案主一想起父亲都是负面的评价,且案主至今一想起老家的事就非常恐惧,也不敢自己一个人待在老家的房子,总觉得会看到“鬼”。社工引导案主正视童年创伤,重新定义自己的童年,放下对父亲的怨恨,从心理层面修复案主和父亲的关系。

四、服务目标


1.解决案主在母亲生活照顾问题上的困扰,缓解其精神压力。

2.案主与母亲、兄姐弟的关系紧张,经常争吵,甚至断绝联络,希望通过社工的辅导能跟家人的关系得以和解。

3.案主童年创伤的辅导,疗愈案主和父亲的关系。

五、服务计划


(一)服务策略

1.接案,收集个案基本信息,了解案主的需求。

2.预估,与案主共同协商制定个案目标和计划。

3.个案干预,针对案主的目标展开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4.评估个案情况和目标达成情况。

5.结案,与案主回顾个案过程、总结,巩固个案成效,处理离别情绪。

(二)服务程序

1.进入阶段

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收集其家庭和相关背景资料。

2.评估阶段

识别案主及其家庭现有的问题,并进行评估,与案主聚焦服务需求,作为陪伴者,耐心倾听,给予案主情绪支持;便于后期社工围绕目标进行持续的跟进,并将案主纳入到解决问题的系统中来;与案主一同协商,根据案主意愿,订立服务目标和跟进计划。

3.介入阶段

(1)社工一方面作为陪伴者,疏导案主的情绪,鼓励帮助案主,与其一同面对困难,社工与案主一起画家谱图,让案主看清楚家庭结构,代际传递等,引导案主意识到自己在与家庭关系和家人相处中的问题;

(2)另一方面社工作为沟通者、指导者和治疗者,协助案主梳理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分享思想,交换意见,同时遵循案主自决的原则,与案主共同分析问题解决的几种方法。案主结合自身实际对问题进行解决。

(3)通过精神分析、空椅子等技术,协助案主正视童年创伤,重新定义自己的童年,放下父亲的怨恨,从心理层面修复案主和父亲的关系。

4.巩固阶段

(1)社工不断给予案主鼓励,与案主一起回顾服务过程,并回顾这段时期的成长和进步,给予案主支持与力量。

(2)鼓励和肯定案主已有的成效,并持续强化个案跟进的成功经验,引导案主更好地调整自我,鼓励案主保持个案成功经验,持续强化其潜在能力。

5.结案阶段

(1)案主的自主解决问题能力有所提升,解决问题的行动力有所增强,对母亲照顾的规划有更加明确的方向。

(2)案主与家人关系有所缓解。

(3)案主走出童年的创伤,放下对父亲的怨恨。

六、服务过程


(一)建立关系阶段

1.初步接触案主,给予温暖与尊重,为其提供情绪宣泄的机会,建立专业良好专业关系

在第一次的面谈中,社工先向案主介绍社工站和社工服务,再运用尊重、积极倾听、共情、情感反应等方法了解案主的问题,给予案主温暖与尊重,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在讲述原生家庭带来的童年创伤时案主痛苦得面部扭曲,并多次讲到小时候认为父亲真的会打死自己;讲述到从4岁开始在老家和老家周边经常看到鬼的时候,案主流露出恐惧的表情。社工给予案主充足的时间进行情绪宣泄,社工作为陪伴者、倾听者,不批判、给予案主情绪支持。

2.深入收集案主的资料,识别和评估案主现有问题,并界定介入跟进服务目标

案主有较高的退休工资,配偶现在仍在高校任系主任,女儿在国内一流大学就读,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案主配偶对案主原生家庭中的事情也较理解、支持。社工观察到案主对原生家庭和兄弟姐姐的付出较多,且会主动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加上案主自视在大城市生活、工作、学习而见多识广对家人们的一些思想和处事方法会居高临下地指手画脚。在案主的原生家庭中,案主承担了大部分经济责任,固而像是一个家族的族长似的,家里父母、兄弟姐如果有做的不好的地方都会被案主批评。

更严重的是案主为母亲的照顾问题和兄弟姐妹的关系冲突导致非常痛苦、焦虑,身体出现头痛、腰痛的症状。而且案主总是想起童年被父亲打骂的场景。

社工在收集资料时,案主的状态是十分混乱,社工通过倾听、澄清和同理等技巧,协助案主稳定情绪、厘清现状,更准确收集到案主的相关信息。社工根据案主的现实情况及需求,与案主聚焦根据初步评估可介入的个案服务内容,并达成服务契约。

(二)介入阶段

1.初解母亲照顾难题

案主父亲在湖北老家去世后,案主便将85岁的老母亲接到了广州,希望母亲在广州安度晚年,但母亲不适应广州闷热潮湿的环境,一直想回老家。可是案主和兄弟都不可能回老家照顾母亲,如果母亲一定要回去,就只能靠还在老家的姐姐。案主焦急跟社工说:“我昨天刚跟姐姐说了不再聘请她照顾妈妈了,让她回她自己家,姐姐非常生气地骂我们没良心,说以前就说好会请她照顾母亲到百年归老的,最后姐姐说她要外出打工以后不会再照顾妈妈了。现在妈妈在广州住不习惯闹着要回老家,姐姐又不肯再照顾妈妈了,我好着急,不知道要怎么办,睡都睡不好……”

社工耐心地听完案主倾诉后,说明了问题的“错综复杂”,建议案主先安抚姐姐的情绪,跟姐姐缓和下紧张的关系,不要让姐姐急着从老家搬走。

2.巧用“家谱图”,协助案主厘清家庭结构,看到问题根源

案主表示自己非常痛苦,在网上学了很久的心理学课程也没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运用自己学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家人们,没想到让兄弟姐妹的关系变得很糟糕,现在自己和大姐吵架不说话,哥哥也不认同自己,弟弟和弟媳是把自己的电话和微信拉黑了。

社工与案主一起完成家谱图,案主一边说,社工一边画,画完之后与案主一起看家谱图,引导案主思考家庭的边界、代际传递等问题,案主看到了原生家庭问题的根源,并感到豁然开朗。

对于侄子的问题,引导案主看到每个人家庭角色责任,把握分寸,更好处理家庭关系。

3.打破案主不合理认知,缓和家庭关系,再解母亲照顾问题

案主表示大姐跟母亲有矛盾,现在大姐跟自己的关系已经好一点了,但是母亲还是依然对大姐不满,不愿意大姐照顾自己。案主想当母亲的“心理咨询师”,觉得母亲之前也总是受到父亲的打骂,觉得母亲也是存在创伤的,想疗愈母亲的创伤,而且案主强硬地想改变母亲的思维,导致母亲绝食反抗。

社工作为沟通者、指导者,协助案主梳理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分享思想,交换意见。通过引导案主思考和观察、建议等协助案主意识到自己想法是需要改变的。建议案主尝试去倾听、理解、接纳家里的一切,不要想着如何“拯救”家人,而是通过提升自我的沟通能力去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引导案主运用理解、倾听和陪伴母亲,尊重母亲的意愿,不要试图改变母亲,且意识到母亲跟姐姐有自己的相处方式,不干涉别人的相处方式。

4.正视童年创伤,重新定义童年,驱走案主心中的“鬼”

案主在面谈过程中,案主分享了一个她父亲埋葬当天的一个梦,称梦里自己拿着扁担叫姐姐一起去打父亲,这个梦的内容让自己一直对已经过世的了父亲感到很内疚、自责,觉得自己大逆不道,也不敢跟人说。

社工结合案主的童年经历,从心理学的角度与其一起分析做这个梦的原因,案主意识到梦只是自己潜意识中压抑情绪的一种表达和呈现后,受梦境困扰多时的她终于如释重负,并表示“不再有内疚自责的感觉了。”

案主多次向社工提到现在仍然总是想起以前父亲打人的场景,特别是当听到母亲提到童年的事情,案主表示会很愤怒,想撞墙。社工同理案主,并让案主先发泄情绪,等案主情绪平缓之后,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协助案主面对和直视童年的创伤,通过家庭作业的方式,让案主回家好好想想小时候家庭对今天的你有什么帮助?好的地方(或者是爸爸做得好的地方),重新看到童年美好的方面,发掘经历的意义。

社工一同与案主回忆童年中美好的一面,引导案主看到父亲的付出,以及自己经历的意义,从而让案主重新定义自己的童年。接着,社工通过空椅子技术,让案主与父亲对话,理解父亲,尝试放下对父亲的怨恨。

(三)中后期阶段

1.案主母亲生活照顾问题得到解决

最后,案主带着母亲回到老家,由案主陪伴一段时间,后期姐姐继续照顾母亲的生活。

2.掌握人际沟通方法,懂得处理家庭关系冲突

案主学会倾听、理解家庭,不固执去拯救家人和改变家人,开始懂得如何处理好母亲与姐姐的矛盾冲突,改善母亲和姐姐、自己和家人的关系。

3.驱散心中“鬼”,走出童年创伤

案主表示这次回老家之后,没再看到“鬼”,而且表示慢慢也感受到父亲的不易,出生之后被他的父母送给别人养,3-4岁时父亲才被接回来。爷爷娶了小老婆后被奶奶赶出家,因为父亲跟爷爷长得像,奶奶非常不喜欢父亲,对父亲很不好。社工引导案主意识到父亲小时候被抛弃,可能也有童年创伤,父亲可能会缺乏安全感,觉得世界是危险的。社工建议案主趁着在老家的这段时间,重新感受父亲在老家的成长环境所经历的艰苦。

去理解在那个年代父亲的不容易,学着接纳父亲,多从别人那里认识父亲。社工建议案主和姐姐到父亲坟上去祭拜。案主和姐姐在父亲的坟上把积压在内心几十年的愤怒全部说了一遍,姐妹俩抱头痛哭、情绪充分宣泄后跪下向父亲磕头感恩养育之情。案主也从长辈处了解到父亲的一些真实故事,使案主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父亲,从而改变其一直以来认为父亲是一个非常残暴的一个人的认知。

4.回顾与总结,肯定案主成长

社工作为支持者,尊重案主的选择,在案主执行辅导行为时,必要时给予案主提醒和改善的建议,鼓励案主坚持并保持个案经验。案主表示自己一次比一次收获大,感谢社工解决其困扰十几年的“疑难杂症”。

服务成效


(一)经过社工的介入和引导,案主母亲生活照顾问题得到解决,案主母亲回到老家,由案主陪伴一段时间,后期姐姐继续照顾母亲的生活。

(二)驱散心中“鬼”,走出童年创伤: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社工引导案主正视童年创伤,重新定义自己的童年,从心理层面疗愈案主和父亲的关系,使案主放下对父亲的怨恨。以前案主每次回到老家都会看到“鬼”,而她现在回到老家后,没有再看到“鬼”。

(三)案主家庭关系有所缓解,家庭沟通互动模式有所改善:案主看清楚自身家庭结构,学会倾听、理解家庭,不固执去拯救家人和改变家人。而是通过提升自我的沟通能力去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四)案主对社工的肯定:案主非常感谢社工的引导和协助,让自己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感谢社工让其走出童年创伤,对社工十分接纳和认同,并且非常支持社工的工作,并将这份“收获”的喜悦和对社工的肯定写进了《感谢信》。

八、总结反思


(一)心路历程的分享

童年没有小事,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的创伤往往都会被埋在受伤害人的心灵深处,隐秘且敏感,稍微一碰触就会引气内心强烈的抵触和尖锐的刺痛。

随着时间的流逝,心墙会越来越难打破,黑暗中的创伤也变得更加难以治愈。社工在接触童年创伤个案,需要循序渐进,与案主感同身受,不批判,尊重案主,慢慢打开案主禁闭已久的心门,发泄心中的痛,给予案主支持。引导案主看到心中的“刺”,正视童年创伤,重新定义自己的童年。

(二)精神分析“童年创伤”

童年,是人们心理发育和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需要的“心理营养”(爱、温暖、自尊等)得不到满足,心理发育不良的孩子,在内心的某个部分就停止了长大。等到成年后,一旦遇到挫折,行为就会被内在的那个“小孩”指挥,沉浸在痛苦中,造成人们在关系中的挣扎和痛苦。

父母由于自身成长经历与文化的因素,很少能够完全懂得并满足孩子的需求,每个人都承载着家庭的创伤,文化的创伤。通过精神分析方法,协助案主回到过去,修复创伤,改变以往的生活模式。

九、督导点评


整个个案很好的体现了运用认知行为治疗理论,尤其体现在人的情绪是人们思考、自我告知、假定或相信他们自己本身及其所处情况的直接结果。只要改变此类错误或不理性的想法,即可改变他们失能的情绪和行为。

案主鉴于在原生家庭中,童年遭受到父亲的暴力等影响,会做恶梦、会在老家多次看见“鬼”,内心极度恐惧与自责,在现实生活中对扮演着“大家长”“拯救者”的角色,原生家庭里面所有人的困难她都有责任去解决并且表现出“讨好型”人格。

社工能够协助案主看清楚家庭结构,代际传递等,学会倾听、理解家庭,不固执去拯救家人和改变家人并通过精神分析、空椅子等技术,引导案主正视童年创伤,重新定义自己的童年,放下对父亲的怨恨,从心理层面修复案主和父亲的关系,协助案主能够更好接纳过去,解放了“自我”。整个个案跟进成效明显。

需要有更高的专业敏感度?

如何高效开展督导工作?

在做团队管理时

需要怎么运用督导的知识和技巧?

有督导实践,但缺乏系统的学习?

《社会工作督导系列课程》

《督导实务知识与技巧》上线了!!

资深实务督导,实景案例教学

让您一看就懂,轻松掌握!

扫码拿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吵架的父母让我一生痛苦
解除家庭创伤的魔咒,唯有爱
让爱开启失亲未成年新人生 | 创伤性应激障碍危机介入
越忙越穷 越穷越忙
父母畸形婚姻让我一辈子痛不欲生
写给父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