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网瘾少年”的自我觉醒 | 社工案例计划
userphoto

2022.06.23 广东

关注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梁俊刚  梁珊

    单位 | 广州市尚丙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案例背景

1、基本资料

案主小豪(化名),男,17岁,初中文化,因沉迷网络游戏不听家人管教,产生矛盾而离家出走。

2、背景资料    

案主有三兄妹,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亲生父母在四岁时离异,姐姐和案主归父亲抚养,其后父亲再婚又生育一个妹妹。案主因沉迷网络游戏与家人发生矛盾离家出走到了广州之后报警求助,因案主为未成年人,广州警方联系上案主父母,但他们不愿来广州接回,于是转介尚丙辉工作室跟进。

因为案主家庭暂时不肯重新接纳案主,案主本人也不愿意回去,工作室决定首先保证案主基本生活和生命安全,提供临时住宿及食物并联系一家汽车修理企业让案主暂时当学徒体验生活,通过接触社会纠正案主错误行为认知,再慢慢两边做思想工作,提供情感支持,心理疏导,解开双方的心结,最终实现回归家庭。         

二、需求评估

社工通过案主的主诉和社工的专业分析观察梳理出的主要需求:

(一)问题评估

1、认知问题:案主存在着行为偏差,属于青春期叛逆少年,因为沉迷网络游戏不服从家庭管教而产生负面情绪和错误认识,从而选择离家出走。

2、生存问题:尚丙辉工作室收到广州警方的转介个案时,案主父母不愿来广州接回案主,属于监护缺失,案主也无法解决日常温饱问题。

3、家庭支持问题:案主因沉迷网络游戏与家人发生矛盾离家出走,家庭支持网络不完整,缺乏来自家庭的关爱,没有安全感及归属感。

(二)需求评估

1、案主需要改变行为偏差和以往的非理性信念与错误认知,从而自愿回归家庭。

2、案主需要解决生活问题,培养自身抗逆力,增强案主在社会的生存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感,提高自信心。

3、案主的家庭支持网络缺失,需要帮助案主重构家庭支持网络,增强案主回归家庭的信心。

(三)理论基础

1、认知行为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人在不断处理从本身内部和环境外部所获得的讯息,并将其读解为如何适应社会环境和追求个人生存意义的行动依据。认知和行动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两者,通过改变个人的认知可改变其行为。

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

2、社会支持理论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

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后者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以社会支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特别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的个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3、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基本原理,是指“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

这一视角强调人类精神的内在智慧,强调即便是最可怜的、被社会所遗弃的人都具有内在的转变能力”。概括地说,“优势视角”就是着眼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三、服务目标

(一)总目标

纠正案主行为偏差,教育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改善案主与家庭关系,促使案主成功回归家庭。

(二)分目标

1、满足案主基本的生活需求,保障其人身安全;

2、帮助案主通过接触社会纠正案主错误行为认知;

3、帮助案主改善与家庭成员的关系,让其早日回归家庭,完善其家庭支持系统。

四、服务计划

(一)为案主提供水和食物等生活必需品,提供临时住所,保障其人身安全。

(二)为案主提供就业支持接触社会,增强其生存能力,并在过程中培养案主抗逆力。

(三)为案主与家庭双方搭建沟通的桥梁、为双方提供心理疏导服务,使彼此可以更好地接纳。

五、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主动接触案主,建立信任关系

案主向社工倾诉了自己离家出走的经过。通过案主的表述知晓案主因沉迷网络游戏不服从家庭管教而离家出走。社工通过运用同理心、倾听等社工技巧让案主感受到社工的接纳、尊重、理解、真诚,引导案主正确的去看待自身存在问题,案主慢慢的开始信任社工并初步建立专业关系。

(二)通过危机介入,解决生存问题

通过危机介入模式,积极开展对案主的个案服务工作。社工先把案主带回广州市尚丙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简单地安顿了下来,购买了新衣服、床单、被子等生活用品并送案主到一家汽车修理企业做学徒。

社工引导案主释放自己内心的情绪,以及引导案主去独立思考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并向其告知社工将是本人的坚强后盾。

(三)支持鼓励案主,重新认识社会

社工运用专注、倾听、同理等社工技巧去引导案主自我反思在工作上所遇的苦闷和不解,给予案主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继续坚持的决心。

朋友之间的支持和鼓励,不仅仅能满足案主对现阶段人际关系的需求,同时通过彼此之间的分享,让案主感受到来自别人的温暖和关心,达成相互鼓励和支持的效果,极大的增强案主的自信心,促进自我改变和自我完善的希望和态度。

另一方面协调案主与家庭和社会环境之间的良好状况,恢复和增强本人和家庭的社会功能。由于案主年龄较小,叛逆心理比较重,个性比较古怪,加之非本地人,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欠佳,社会工作者只有通过与其进行多次会谈,又多次跟其亲属电话沟通,才得以解决具体问题。

案主一开始对社会工作者持怀疑态度,在初次会谈时比较沉默。社会工作者以专业精神和实际努力获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帮助案主转变了心理和态度,并配合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沟通也逐渐深入,最终达成一致,圆满完成既定目标。

(四)运用ABC认知行为疗法,理清错误认知

分别对案主与案主父母运用ABC认知行为疗法,理清事件A、想法B、情绪与行为C三者之间的关系:

站在父母的角度的想法:这小子就是沉迷网络,只能扔掉手机,不然改不了!

站在案主的角度的想法:别人还不是一样玩手机,父母就是不爱我!

正确的认知和想法:

1、手机是一个社交媒体,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全面了解社会,通过浏览里面的内容,可以实现娱乐、社交功能。

2.使用手机不能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工作、学习场景不能使用手机,而且使用手机过长会影响身体健康。

3、如果使用手机的时间影响工作、学习计划的,需要缩减时间去先完成工作和学习计划。

通过认识正确的想法,父母与子女可以就使用手机时间、日常工作、学习计划完成效率等事项充分沟通达成一致,互相监督。

(五)引导案主自决,培养正确认知

经过一个星期的工作实践,案主认识到不是任何时间都可以玩手机,玩手机的时长也不能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和作息,终于同意回归家庭,与家人协商好使用手机的时间;案主家人经过我们的沟通,也认识到尽监护人的教育任务是家长的义务,愿意解开心结,重新接纳孩子,最终工作室为案主购买车票送回家与亲人团聚,本个案圆满结案。

六、成效评估

(一)过程评估

在面向案主开展个案的过程中,社工首先运用危机介入模式解决案主生存问题,一直在引导案主自觉去思考,让案主学会自决自己的打算。在跟进阶段,社工会运用倾听、同理心、沟通等面谈技巧让案主处于一个被理解、放松、舒适的环境中接受社工服务,帮助双方专业关系的建立,以便更好的去收集和掌握案主的资料和情况。

同时运用认知行为理论去改变案主和父母双方对自己过去行为的错误认识,重新对自己有一个明晰的认识,进而改变案主对以往想法的执念,利于后续社工的介入和案主的改变。

(二)效果评估

个案服务开展以来,案主通过认知行为疗法重新认识社会规则,慢慢的转变成为学会自主的思考自己接下来的人生以及规划。

在社交上,案主可以与他人进行人际交往,学会了通过自我调节去释放自己的压力和负面情绪。

在生存能力上,案主逐渐适应正常工作生活节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生存条件。

在家庭关系上,案主与父母通过认识到自己过往行为的错误与不足,建立正确认知和沟通方式,实现回归家庭。

七、专业反思

(一)未成年人离家出走外出流浪的主要诱因

1、家庭教育和监护失当。流浪未成年人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爱的特殊弱势群体,加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事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安定,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举措,是维护流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

我们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流浪未成年人多数是由于家庭教育和监护缺失。除本案中的情况以外,还有因父母离异,双方不肯抚养子女或遭继父母虐待的问题;有的因为父母双方或一方死亡,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这些类型的家庭教育和监护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造成未成年人离家出走;也有的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造成隔代教育无力,农村留守儿童外出;还有的流浪儿童是随打工父母流动生活,父母忙于生计对子女不闻不问造成流浪。

2、社会环境不良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利用流浪未成年人、甚至伤残未成年人进行乞讨、偷、抢、骗,更有严重者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形成拐骗或控制流浪未成年人乞讨的一条龙式产业链,致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受到摧残,被迫流浪街头,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3、未成年人自身因素。未成年人好奇心强,好模仿,逆反心理强,且不具备分辨是非和解决生活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一旦家长的教育方式失当,就会导致一些性格偏激的未成年人负气离家出走。

还有一些未成年人,特别是农村未成年人,看到很多同村的人外出打工,也就萌发了外出打工的念头,但是他们受谋生能力所限,往往难以得到安定就业,反因衣食无着而四处漂泊,由于未成年人的识别能力还不健全,很容易被诱导和欺骗。本个案的小豪就是这种情况。

(二)工作建议

1、建立和完善联合救助工作机制,全力保障流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要建立健全由公安、民政、城管、卫生、教育、交通等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救助组织,在核对受助人员真实身份,对流浪未成年人进行救治,妥善解决流浪未成年人返校教育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要明确工作职责,强化工作措施,避免因管理不力而导致的未成年人流浪或犯罪现象。坚决打击操控、教唆、引诱、威逼未成年人乞讨或犯罪的不法分子,切实保障流浪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及合法权益,保障他们健康成长。

2、加强源头治理,采取多种帮扶措施。要通过建立生活、医疗、教育、就业等多角度帮扶机制,从源头上制止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的行为。流浪未成年人多数是因为家庭或社会原因而外出流浪,因此,让流浪未成年人回归家庭和学校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让他们尽快重新融入家庭人际关系,重新融入社区和学校生活,恢复与同伴、老师及邻里的关系。二是加强对监护人的监督,防止监护缺失或无人监护。无监护人的未成年人,应由当地社区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全力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防止其外出流浪。

本书的11项操练是为那些奋斗向上的
新任社工督导准备的
书里的每一项操练
都是为了帮助重视专业修炼的督导者
解决疑惑和困难而设计
了解一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减少校园暴力,仅靠教育远远不够
每年,有30万未成年在伤害他人和被伤害
“好孩子”误入歧途警示家庭教育
少女网聊受害案低龄化倾向突出 部分“甘心被骗”
许晴晴: 90后社工小白的故事
未成年人家庭保护的八个要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