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情满4号楼”退休职工安置小区的楼栋自治探索,以合肥市湖畔家园小区为例
userphoto

2023.01.04 广东

关注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钱坤

    单位 | 合肥市庐阳区实创公益发展中心

一、案例背景

湖畔家园小区为当地皖能发电厂的退休职工安置小区,小区为2006年建成,同年居民正式搬入居住。

小区内80%的住户都是老年夫妇独自居住,空巢、独居、老龄化问题严重,其中大部分住户为皖能发电厂的退休职工,人生轨迹高度重合,是典型的“业缘群体”,但因长久脱离了高度组织化的“单位”,邻里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疏远。

皖能发电厂的退休福利较好,物质生活并不短缺。因小区建设和职工入住比较仓促,小区的各项设施和组织尚不完善,主要表现为群众活动水平不充分、娱乐休闲区域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全面、与社区基层居民自治组织联系不密切等问题。

本案例中楼栋自治的主角为湖畔家园小区中的第4栋,其中住有原皖能发电厂党支部书记卢书记、副书记刘书记,两位书记热心社区公共事务,在楼栋中围绕两位书记初步形成了一支五人左右的小团队,其中有4名党员,1名群众,这支队伍平时主动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具有强烈的自治意愿,他们迫切的希望能通过自治行动,打破楼栋目前的僵局。



二、分析预估

(一)问题

1.楼栋缺乏自治机制,难以汇集力量开展持续性的自治活动;

2.楼栋居民具有自治意愿,但缺乏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

3.楼栋中公共环境、基础设施有待改善,便民服务和群众集体活动缺乏,业缘关系被打破,楼栋中人际关系原子化趋势明显。

(二)需求

1.在党建引领的背景下,发动社区楼栋内各项资源,建立长效的自治机制,开展楼栋自治活动;

2.开展丰富多样的楼栋活动,包括楼栋环境清理、便民服务活动、休闲娱乐活动、基础设施完善等,形成楼栋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良好局面。

(三)优势

1.人:湖畔家园4栋住有原皖能发电厂党支部书记卢书记和副书记刘书记,还有其他几名退休老党员,几位都比较热心社区公共事务,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与社区、楼栋内各组织、居民关系较好,在居民内部号召力较强,希望在楼栋工作中做出些成效,更好的发挥余热为楼栋居民服务。

2.组织:在卢书记的带头下,楼栋中已经初步形成一支志愿者队伍,并在社区居委会的协助下完成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备案。这支组织的成员为楼栋中的党员和居民,在卢书记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凝聚力较强。

3.资金:在专业力量的协助下,成功为楼栋申请了合肥市公益创投项目资金,有公益资金的支持,楼栋自治将在社工专业力量的托举下,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开启楼栋自治新局面。

4.社会关系:不同于城市中其他小区松散的邻里关系网络,本楼栋中大部分居民为皖能发电厂的退休职工,年轻时长期高度组织化的“集体生活”使得彼此之间较为熟悉,关系也较为密切,业缘群体之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同质性较高,为楼栋自治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行动计划

(一)理论依据

地区发展模式是由美国学者罗斯曼根据社区发展以及社区建设的相关经验所提出的社区工作实务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强调社区居民自下而上的参与、合作,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求,增强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推动社区发展。

在地区发展模式的理论假设中,经济的发展使得现代社会中居民对于社区公共事务缺乏关心,但因为在同一社区共同生活的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所以可以以此为契机让居民参与到社区的公共性议题中来,实现社区发展的目标和理想。

在此过程中社工作为专业人士,可以提供专业指导、关系协调和社区教育,提升居民改造社区的能力和责任感,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

1.总目标:发动楼栋中的人力、物力,以党建引领系列自治活动,发展出一套楼栋自治机制,打造人人积极参与的楼栋自治新局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2.分目标:

目标一:针对楼栋自治主体缺乏的问题,以楼栋中党员带头,建立起“暖心灯”志愿者服务队作为楼栋自治的主体队伍,带领楼栋居民开展相关自治活动,培育楼栋自治力量。项目最后产出一支不少于十人的楼栋自治队伍;

目标二:针对楼栋中便民服务和娱乐活动缺失的现状,组织居民开展系列活动,如上门理发、楼栋生日会、便民医疗入户等。在此过程中达成楼栋居民自治意识的启蒙;

目标三:在楼栋中营造居民自治的良好氛围,共建新时代和谐邻里关系。

(三)行动策略

针对以上的分析,本楼栋自治分四步走:

1.扫楼栋:协助居民骨干,走访楼栋居民,摸排楼栋信息,同时深入浅出的向楼栋居民介绍楼栋自治的基本情况,收集楼栋居民对于楼栋自治的需求,明确楼栋自治的方向;走访社区居委会和其他组织,了解社区资源,获得外部支持;

2.开活动:前期以暖心灯志愿服务队为主体,在做好楼栋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开展系列楼栋自治活动,例如楼栋装扮、棋牌、便民医疗活动。

3.挖掘人:在自治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和吸引更多的楼栋居民参与到自治过程中来,保证楼栋自治的长效运行。

4.建机制:以党建为引领,在楼栋中建立“1+2+3”的自治机制,即以党建引领为一个中心,“暖心灯志愿服务队”和社工两支队伍,达成楼栋自治力量培育、居民自治意识启蒙、系列自治活动开展的三项成效。

四、行动过程

(一)楼栋摸排,需求调研

为摸清楼栋中居民情况,了解居民需求,社工和卢书记带领楼栋中党员组成摸排小组开展楼栋摸排活动,通过敲门行动,挨家挨户收集居民信息。

通过为期一周的走访,了解到目前4号楼中目前共有102名住户,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9名,党员9名。

在收集基本信息的同时,社工和卢书记也向居民传达了楼栋自治的情况,获得了楼栋居民的支持,将楼栋居民的意见分类整理,填充完善初期的项目计划。

(二)挖掘居民力量,培育自治队伍

按照地区发展理论,在楼栋自治行动中,社工要发挥使能者的作用,鼓励居民通过自下而上的行动来推动楼栋的发展。对于从未开展过楼栋自治的本楼栋来说,首先需要发掘出一支志愿者队伍作为自治主体,带动其他居民行动起来。

通过前期的走访,社工和卢书记拜访了楼栋中的其他退休老党员。为了提高老党员的参与性和责任感,社工联合社区党支部,申请为九名党员挂上了党员之家的门牌标志,将他们纳入楼栋自治队伍中来,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党员带头作用。

这支队伍的主体是党员,其中还有两名群众,即这支十一人组成的楼栋自治队伍是以党员+群众的形式,取名“暖心灯志愿服务队”,充分调动楼栋内部力量。

(三)凝聚共同意识,开展集体行动

在前期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社工鼓励暖心灯志愿服务队成员依据楼栋居民的需求带头开展各类楼栋自治行动。为达成对于自治活动的共同意见,暖心灯志愿服务队组织居民开展了楼栋第一次议事协商会,在会上就楼栋自治项目展开了讨论。

在会议的最后,社工将会上议事成果进行了汇总。总共有一下四项:

第一,对于楼栋中缺失的便民服务活动,可以由楼栋居民充分调动身边资源,开展各项便民服务。例如,有位居民主动提出自己可以帮忙给楼栋中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费的入户理发服务,可以链接辖区的牙科、眼科、胆囊医院定期开展便民义诊活动;

第二,对于楼栋中娱乐活动缺失的问题,可以结合居民需求开展一些文娱活动,例如在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组织集体过节活动,由楼栋居民一起制作粽子、月饼等食物。定期组织读书会、歌唱、掼蛋、集体生日会等活动,丰富楼栋居民的休闲需求,拉近邻里关系;

第三,对于楼栋环境和设施问题,楼栋居民需共同合作,社区也应提供相应的帮助。例如组织队伍定期清理楼道卫生,宣传环保知识,在楼道中张贴环保知识、法制知识、睦邻友好公约等,完善基础设施。组织开展最美阳台评选等楼栋绿化活动,打造美丽楼栋;

最后,暖心灯志愿服务队应发挥好作用,带动居民开展各项自治活动。社工需提供各项帮助,例如开展志愿者培训和招募活动,保证自治的方向。

(四)建立自治机制,保证行动成效

在楼栋自治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4号楼的党员隶属于龙灯社区湖畔退休五支部,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发挥社工队伍的专业力量,孵化出暖心灯志愿者服务队这支自治主体,开展楼栋议事协商会裁决楼栋中各项公共事务。

在楼栋自治活动的开展中,始终尊重居民的意见,相信居民的智慧,在此过程中逐渐达致自治意识的启蒙和自治习惯的加深,例如楼栋的美化,居民们集体购买绿植,并且在楼栋中进行分发认领,待一段时间的养育后,开展最美阳台评选活动,相对于单纯的在楼栋中种植绿植来说,这样的活动设计更加能够体现自治的本质,居民在协商互动中迸发自治灵感,提升参与的乐趣。

在楼栋中,因为有主体带领,各项便民服务和娱乐活动常态化开展,楼道内也悬挂了活动剪影墙、法制知识、环保标语、睦邻公约,通过集体参与营造了自治氛围。

在本楼栋自治中,逐渐形成以党建引领为一个中心,“暖心灯志愿服务队”和社工两支队伍,达成楼栋自治力量培育、居民自治意识启蒙、系列自治活动开展的三项成效的“1+2+3”的长效机制。

五、总结与反思

要想使楼栋自治长久的运行下去,楼栋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自治习惯的培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出真正的“自治行动共同体”,此共同体与普通的自治力量不同,强调的是楼栋中的共同意识。

在楼栋自治的过程中,更多存在的是“自治意愿共同体”,即大家是想要通过自治来改造楼栋,但还不明白如何通过实践去改造,或者在行动的过程中,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导致自治行动半途而废。

在本楼栋自治中,确实存在着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的行动研究模式,最开始想要通过培育暖心灯志愿服务队作为自治主体,带动整个楼栋的行动,但在后期,发现自治主体有脱离其他居民的趋向。

在处理楼栋事务中,其他居民下意识的会依赖卢书记等个别骨干的带动,“主动”将自己边缘化,这样不仅会加重楼栋中个别居民的负担,也会淡化“共同体”这个核心概念。

通过反思和修正,我们发现以议事协商会的方式来达成共识,比起单纯依赖少数人效果要更好,群众的积极性更强。

例如通过议事会,楼栋居民们达成共识,之后又与社区协商,解决了独居老人的配餐问题,不仅有益于楼栋本身,自治成果也惠及了整个社区。

社区治理何以有效?

具体怎么做?

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的营造成果

《社区治理的十八般武艺》

社区治理实务派著作

超好评!快拿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媒体看金水】邻里守望情暖通信花园社区
如何激发社区活力?培育社区自组织的详细案例分析
“五小五大” 工作法 凝聚社区治理共同体合力
社区要探索居民自治新模式
农展南里社区:这个老小区楼道为何漂亮如客厅
【城区新闻】江夏区纸坊街9603厂社区:社企联动聚合力,共同缔造暖民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