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神障碍”伙伴辅助性就业辅导个案 | 社工案例计划
userphoto

2023.01.07 广东

关注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吕卓熙  陈兆珊

    督导 | 陈仲宝

    单位 | 江门市蓬江区恒爱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

一、个案背景介绍

服务对象阿班(化名),男,47岁,未婚,精神障碍一级,目前精神稳定,沟通能力较好,是社区康园中心的学员。目前与二姐及母亲同住,是家庭的主要照顾者,二姐同样是精神障碍一级,平日依赖家人的照顾;母亲有多种慢性病,几乎不出门,每月医疗负担较重。

服务对象在高中读书时因受到校园欺凌患上精神分裂症在院治疗,出院后在社区及亲戚的推荐下尝试从事过门卫、工厂普工的岗位,但工作时间都很短,无法适应工作岗位,后于2010年进入社区康园中心。

在康园中心,因为性格较为沉稳,做事负责认真,阿班在康园两年后“晋升”为康园导师助手,协助导师处理康园大小事务,多年来工作表现出色。

在康园期间,社工曾多次向其咨询是否有外出就业意愿,服务对象都表示拒绝,此前失败的就职经历的挫败打击了他对外就职的自信,固执认为自己只能在康园做做手工,同时长时间在康园环境中,也让案主不想离开舒适区。

服务对象的主要支持来源于康园中心及所属社区,服务对象此前多保持“家-康园中心”两点一线的生活,较少参与社会活动;

经济来源主要为各种政策补贴,包括康园津贴、重度残疾人居家护理补贴等,2022年因受疫情影响,位于养老院内的康园中心长时间暂停了线下开放,康园津贴也暂停发放,学员家庭收入锐减,作为主要照顾者的他对于拮据的家庭经济现状束手无策,非常焦虑;服务对象母亲也忐忑不安有心无力,担心受疫情影响服务对象再也回不到康园中心,更加缺乏朋辈支持。


二、个案需求分析

就服务对象及其家庭进行信息收集、与服务对象的访谈、社工观察等方式,对服务对象及家庭需求分析如下:

(1)逐步建立就业自信及提升就业能力的需要。服务对象对自身职业能力缺乏正确认识,对目前就业环境陌生,对社会就业也存在害怕被拒绝的心理,对外出就业存在无力感,同时由于多年来于康园以从事简单手工为主,缺乏过硬的社会就业技能。

(2)生活受疫情冲击后的支持及情绪疏导需要。多年来服务对象已适应康园生活,照顾压力较小,因疫情原因康园停园,被动赋闲家中,经济收入减少,其稳定的生活受到较大改变,服务对象一家忧心忡忡,一时难以适应。

(3)家庭经济收入提升的需要。由于停园的冲击,目前服务对象家庭经济收入不稳定,手工兼职也由于货源不稳定,不足以弥补目前的经济缺口,需要寻求新的经济来源,由于服务对象各项能力较好,目前对外就业受阻主要是由于个人负面评价以及对于康园及政策补贴的依赖,可通过辅助性就业服务帮助服务对象逐步走出康园舒适区的同时提高家庭收入,减少对政策补贴的依赖,保证收入稳定。

(4)社会融入适应和社会支持需要。服务对象多年来保持两点一线生活,与现有环境存在一定脱节,同时,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也较为单一,需要帮助服务对象在就业道路上建立新的社会支持。

三、个案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与服务对象共同回顾及分析此前就职及职业康复经历,完成职业能力评估,改变自我负向评价,帮助服务对象走出康园,确定通过就业实现提高经济收入的目标,参与到辅助性就业服务,掌握专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

(2)通过为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提供陪伴支持和情绪疏导等服务,缓解服务对象家庭的照顾压力和焦虑情绪。

(3)通过资源链接适宜的辅助性就业机构的资源,保证服务对象从康园过渡至就业期间,在适宜的环境下提升就业能力的同时,保持稳定收入,满足家庭经济收入提升的需要。

(4)帮助服务对象更好地认识现有社会环境,强化服务对象资源和支持网络的运用能力,促进服务对象加强社会融入。

(二)介入理论

(1)介入原则和方法:社工在增能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个案管理模式,采取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的方式,协调和链接服务对象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满足服务对象多重的问题和需求。

(2)介入理论和模式

增能理论的基本假设认为个人的无力感和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环境对人的排挤和压迫造成的,受压迫个体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以及自我负向评价,使个体无法有效在社会中行动。这一理念的贯穿和实践可通过能力培训、资源链接、自我探索等方式来挖掘和培养服务对象的各项能力。

个案管理模式以面临多重问题或需要的个人或家庭为服务对象,通过协调、链接及整合资源的方法,为具有多重困境与需要的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困境,同时增强服务对象的职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在个人层次中造成服务对象无力感的根源,首先来自服务对象的自我负向评价,服务对象此前有过两段失败的就业经历,加上多年来的康园生活,导致其认为自己除了康园的工作外,其余岗位都不能胜任其次,与外界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也使服务对象不敢把“脚步”迈出康园,需要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到自身能力并着手解决所面临问题。

同时较少企业愿意为精神障碍学员提供就职机会,也是使残障伙伴较难在外就职的原因之一,服务对象会把所听闻的其余精神障碍伙伴求职失败的经历内化,进一步放大对外求职的困难,考虑到服务对象过渡的必要性,需要链接到辅助性就业机构为服务对象提供社会支持支持,在包容及专业的职训环境下满足服务对象在人际及环境层面的增能。

(三)介入计划

一是通过发挥社工服务提供者及使能者的角色,先是走进服务对象家中,了解和评估服务对象的情况,其次通过回顾及评析过往就职经历以及近年来在导师助手岗位中的出色工作表现,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自我负向评价,逐步建立就业自信,提供情感支持。

二是发挥社工资源链接者及协调者的角色,链接荷塘周边地区的辅助性就业机构,并帮助服务对象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四、服务实施过程

(一)改变自身负面评价,资源链接培训平台。社工通过结合节日慰问、入户探访等方式与服务对象母亲建立关系,了解到学员的服务对象情况及需求,同时社工通过链接手工货源帮补收入,申请居家改造,增强了服务对象母亲对社工的信任。

随后社工在服务对象母亲的协助下,与服务对象共同回顾了此前水塔保安及流水线普工两次就业经历,分析了造成就职失败的客观外部障碍,并从中肯定了服务对象在岗位中的就职亮点及提炼出在两次就职中服务对象出现的专注力高、态度认真等职业能力优势,回顾了近年在导师助手岗位中的巨大进步,在两次访谈后,服务对象能较此前更客观地认识自身,并肯定了通过就业提升收入的方案。

社工借助专业评估表,为服务对象进行了职业能力评估,帮助服务对象及母亲从身体、心理、职业经历、职业能力以及职业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的职业评估。最后定立目标岗位为餐饮制作及服务、保洁员、快递站管理员等服务性岗位。

后续社工链接到周边的一家即将开业的咖啡馆,能为残障伙伴提供餐饮培训及辅助性就业岗位支持。

阿班在社工的带领下进行了实地走访,在店长的耐心引导下对适应咖啡馆的工作环境有了一定自信。服务对象母亲也在社工的介绍和后续每周的跟进反馈中逐步改变了此前抗拒服务对象对外就业的态度;阿班也得到母亲的支持与鼓励,并在得知其余3名康园学员也会参与其中阿班主动向社工了解培训内容、岗位安排和津贴待遇,并决定勇敢尝试。


(二)逐步掌握专业技能,建立岗位就职自信。社工与店长共同沟通阿班的培训计划,先从来访登记、接待礼仪、点餐、出餐等较为简单的餐饮服务开始,对服务对象进行教学。

培训初期,阿班有些紧张,点餐的时候会按错餐品,但在社工鼓励下逐步跟得上店长的节奏,能很好完成所布置的培训任务;

社工通过对服务对象进行每日回顾及培训总结,让服务对象对于自身职业能力逐渐有了更客观的认识,同时在每日培训之余,店长会为服务对象设置额外的课后挑战任务(如本周额外记熟2个饮料配方等),服务对象认真积极的培训态度也使他能顺利完成课后的挑战任务。

服务对象在培训逐渐产生了自我胜任感。这种自我胜任感加大了服务对象对岗位就业的自信心。在往后的培训过程中,服务对象更加诚恳地向店长虚心学习,不断储备咖啡馆店员所需的技能,提升岗位职业能力。

与其他障碍伙伴相比,服务对象各项培训成效更为出色,针对此情况社工与店长商议后,发挥服务对象的“康园大哥哥”的角色优势,确定了服务对象将成为餐饮培训的助教。服务对象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工作人员及障碍同伴的尊重,感受到他人对自我的正向评价,大大增加了对培训和后期岗位就业的自信心。

服务对象母亲在家访中持续了解到服务对象的培训表现,对于服务对象取得目前的进步非常欣慰,对服务对象就岗非常支持。


(三)输入希望,保持稳定、正向、积极的增能氛围,为下一个阶段迈进做准备。

服务对象在店长和社工的指导、自己的努力、家人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了30天的餐饮服务及制作职业技能培训并顺利通过培训考核,由于服务对象培训表现出色,在获得培训津贴的同时取得了咖啡馆300元的额外嘉奖。


培训结束后,社工与服务对象进行了整个培训过程的回顾,肯定了服务对象在当中的职业能力及个人自信的进步,服务对象也主动向社工表示他对该工作的展望,期待有机会能成功申请到门店的辅助性就业岗位,社工在了解阿班的意愿后与咖啡馆进行了交涉。

店长在与社工探讨后,结合服务对象的考核表现和未来的咖啡馆岗位需求,向服务对象发出店长助理的岗位邀请,服务对象对于自己外出就业的想法被肯定感到非常兴奋,欣然接受了店长的邀请,并期望咖啡馆的试业日子尽快来临,运用自己学习到的专业技能服务更多的人,自力更生,帮助家庭获取更多经济收入。



五、服务成效

(一)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1)在本次个案中,通过社工的系列服务,服务对象目前已对对外就业不再抗拒,已逐渐建立就业自信,并能在辅助就业岗位中稳步提升个人职业能力。

(2)个案服务过程中,社工通过为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提供了通过链接手工货源帮补收入、申请居家改造、每周家访等情绪疏导及家访等服务,缓解了其生活压力及焦虑情绪,间接促进了服务对象需要的满足。

(3)通过资源链接及适岗服务的提供,服务对象目前已能在咖啡馆的辅助就业岗位稳定就业,在康园停园期间也能获得每月约800元的岗位收入,促进家庭收入稳定,同时与咖啡馆的工作人员及伙伴建立了稳定的支持关系。

(二)服务对象改变分析



六、社工总结与反思

在本次个案服务中,社工初步探索运用个案管理模式开展服务,起到了服务提供者、资源链接者、协调者、使能者等角色和作用;

通过资源链接、自我探索、能力培训等方式,帮助服务对象在个人、人际关系及环境层面实现个人增能,建立支持,实现本个案的顺利开展

(一)依托辅助性就业服务,帮助服务对象勇敢走出康园,迈出就业第一步

由于社会公众包容度较低,对精神障碍学员就业,大部分康园学员受到过歧视也害怕外界异样的眼光,形成康园中心较其他社会单位更为封闭的情况。

长时间在康园中心接受职业康复的服务对象,会更希望安于熟悉的康园环境,难以有足够的勇气直面社会及个人能力的对于对外就职阻碍,走出康园舒适区。

以辅助性就业岗位培训打开服务对象的就业之路是一个既切合服务对象职业发展又能解决其经济收入稳定问题的适宜方法。

一方面,辅助性就业环境能打破康园封闭就业模式,又存在一定过渡性;在工作上更具有包容性和接纳度,专业带教人员的设置也更能使参与者获得成长,更加适合像服务对象以往较少就业经历、长时间在康园内训练的障碍人士,跨越了残障人士社会融入的屏障,正确认识自我,实现个人增能的改变。

(二)加强社会支持网络,助力服务对象融入社会

社工在链接到辅助性就业机构的同时,通过招募与服务对象同康园的学员,共同参与到辅助性就业培训中,以服务对象的“康园老大哥”形象作为切入点,鼓励服务对象以身作则,带领学员们一同参与到培训当中,为服务对象提供同辈陪伴支持,促进服务对象做出改变;

并在培训过程中社工保持及时跟进,与咖啡馆店长共同提供适岗支持,让服务对象更好地了解社会,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专业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
【乐益行·钦州】钦南区镇(场)社工站:能力提升培训,助力社工成长!
郑平:一位惠州本土社工的成长之路
宿迁市残联工作创新呈现亮点
【“有解思维”暨“共同富裕”案例⑬】建设“如康家园” 让共富路上不落一人
【益快讯】乐益行社工宣传周系列活动之六:乐益行社工钦州开讲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