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复元理论”在严重精神康复者个案服务中的应用 | 社工案例计划
userphoto

2023.07.27 广东

关注

 单位 | 深圳市新现代社工服务中心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1.服务对象

小肖(化名),男,26岁,未婚。

2.与服务对象同住的人


母亲(每天同住),父亲(周末节假日同住)。

3.基本情况


小肖是福田区户籍持证精神残疾人,2021年确诊双相情感障碍三级。

确诊后到福田区精神服务对象家属资源中心(以下均称“中心”)成为会员,不定期参加中心日常康复训练和前台指导工作。

(二)个案背景资料

1.引发事件


2022年下半年因疫情原因,服务对象社交范围有所缩小,只跟父母沟通交流。

2023年1月,服务对象产生了“只有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才能让自己生活变得正常”的想法,并且定下了“春节前找到工作”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服务对象在网络大量搜集招聘信息并投放个人简历。

连续几天情绪高涨,无法正常入睡,生活作息完全紊乱,服务对象开始意识到病情发作,遂向中心工作员进行求助。

2.曾做出的调试及成效


服务对象告知父母自己病情的变化,和父母共同商量后按照以往经验,在安全范围内增加药物剂量以强制个人入睡,但效果甚微;

服务对象通过网络大量搜集行政、社会工作、编程这三方面的招聘信息,投递个人简历,但至今均未收到回复;

服务对象通过购买线上编程课程学习程序编程,购买助理社工师考试书籍了解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但由于注意力无法集中,获取信息进程缓慢。

3.精神病记录


服务对象是双相情感障碍二级患者,是福田区户籍持证精神残疾人,一直遵照医嘱定时服药,当下处于发病的躁狂期。

4.情绪状况


服务对象情绪亢奋激动,思维飘逸且混乱;

睡眠时间锐减,生活作息紊乱,脸色苍白憔悴,身形消瘦,但看起来个人精神依然充沛;

过度乐观与焦虑不安并存,偶尔伴随轻微妄想症状。

5.行为表现

服务对象按时服药期间,如正常人无异,但手部和脚步不受控制颤抖。

6.经济状况


服务对象经济状况良好,家庭拥有回迁房,其经济来源于残疾人各项政策补贴和父母的资金支持。

7.人际支持


服务对象为家中独子,生活起居由母亲负责,父亲因工作原因只有周末节假日居家,亲子关系良好,但母子关系明显强于父子关系。

当服务对象病情有变化时,服务对象第一时间与母亲进行沟通,获取父母支持理解;

服务对象因病情缘故,极少和朋友联系,同时和其他会员互动交流少,同辈支持薄弱;

服务对象对中心认同感比较高,遇到问题主动向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求助,有调整药物控制病情的想法,自我主动性较强,能够在自我“资源环境”里面积极寻求支持。

8.行动系统


工作员以“服务对象+照顾者+工作员+督导+区残联工作人员+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为服务对象构建行动系统;

不同层次的行动系统协调各行动系统的工作步调,在服务对象全人层面发挥作用,具体行动系统如下图所示。

二、问题分析

(一)分析预估

1.控制自身病情需求


服务对象因病情复发处于发病躁狂期,个人身、心、行受病情影响大。

需要让服务对象认识个人责任,重视生命安全,保证治疗的依从性,及时就医问诊,积极参与康复过程。

2.建构自我认同需求

服务对象经常用负向语言否定自我,对自我缺乏自信心,对未来不抱希望。

需要鼓励服务对象在逆境之下振作,进行“生命意义”疗法看到自我优势,增加自我正向评价。

3.提供就业支持服务


服务对象因病长期居家,对“找工作”存在错误认知,无业、无同事、无工资收入导致个人效能感低,存在严重的无力感,按需为其提供就业服务。

(二)理论运用

复原为本概念的逻辑是把精神病患者当作一个完整的人在对待,重视他们的价值和有尊严的生活,强调需求本位;

它的目标是促进精神服务对象的全人健康,通过积极的、支持性的和增权的外部环境重整健康、能动的自我的过程,并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工作员运用复元理论开展服务,可以对服务对象进行直接辅导。

首先让服务对象提高责任意识,重视生命安全,及时进行就医问诊,积极参与康复过程;

尊重个人选择和决定,重视运用个人优势,帮助服务对象挖掘身边的资源;

鼓励其带动家人参与,学会寻求朋辈支持;

鼓励服务对象在逆境之下振作,不因患有疾病为耻,不轻视自己;

让服务对象看到改变的希望,根据个人化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复元计划,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身、心、社、灵整全性的复元。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总目标


在服务中关注自我培育、人际互动与社会融入,协助服务对象实现身、心、社、灵整全性的复元,让服务对象更好的回归日常生活。

2.具体目标

(1)督促服务对象在家长陪同下,及时就医以获取医疗支持。

(2)增进服务对象的自我接纳和自我认同,提供心理支持服务,恢复日常生活水平。

(3)调动服务对象积极性,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按需为其提供就业支持服务。

(二)服务策略

1.建立服务信任关系

工作员通过查阅以往服务资料,向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咨询,和服务对象及家属进行谈话沟通,全面了解服务对象个人情况和家庭情况;

遵守“生命安全”原则,工作员和服务对象一起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督促家属及时陪同服务对象进行就医,将病情复发的伤害降至最低程度,让服务对象学习承担生命责任;

秉承个别化和共同参与原则,工作员和服务对象对其面临的问题和需求进行评估分析,在回应需求的前提下,由服务对象对服务目标进行先后顺序排序,建立服务的信任关系。

2.调动主动关注力

工作员通过尊重、接纳及高层次同理等方式鼓励服务对象倾诉内心真实想法,宣泄个人负面情绪,练习“蝴蝶拍”放松法;

工作员适当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想法,强调服务对象着重当下自己的问题和需求,学会摆脱虚无缥缈的“设想”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创造环境和机会带动服务对象参与和行动,将个人注意力从“未来”转移到“当下”;

一起对面临的困境进行优劣势分析,运用“生命意义”的工作方法使服务对象发现自身优势,重新看待生活,寻求社会支持,重拾生活信心,提升自我价值感。

3.发挥行为掌控力

服务对象存在的自我、家庭、朋辈、社会四个层次的需求是整合性的,需要内部能量与外部力量的共同支持。

在服务的全流程计划中,工作员协助服务对象调动各类资源,形成一个行动系统,发挥服务的影响力。

工作员通过督促家属定期陪同服务对象就医,生活中密切关注服务对象病情发展,获取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正式支持;

工作员依据服务对象个人优势、兴趣和意愿,结合中心现有服务,为服务对象创造和提供参与中心训练的机会;

让服务对象与中心工作人员和中心会员之间的沟通互动明显增加,扩展增强服务对象除了家庭系统之外的社会支持系统;

如中心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正式系统,中心会员同辈群体非正式系统;

工作员联合残联工作人员为服务对象提供就业支持服务,开展就业指导服务,链接就业资源,分享就业政策,科学调整个人就业目标,减轻就业压力。

四、介入服务

(一)督促及时就医,控制病情进展

  工作员了解关心服务对象个人和家庭情况,建立个案关系,对及时就医的紧急事项进行首要处理。

首次见面,工作员按需为其链接福田区残联幸福乐园心理咨询师资源,协助其梳理心理咨询预约方法和流程,并预约心理服务,以缓解其心理压力;

工作员在面谈过程中遵循专注、接纳、不评判等技巧,和服务对象共同梳理和确定其当下面临问题;

对服务目标进行排序,让服务对象意识到“情绪稳定”是成功就业的主要条件之一,需要通过医学手段进行辅助。

工作员快速对康复对象病情进行紧急评估,协助服务对线上查询就医挂号信息,和家属确定就医时间,及时督促家属陪同就医,遵照医嘱进行药物调增,预约定期的心理支持服务对病情及时进行干预。

(二)促进社会适应,增强自我效能

工作员运用任务中心模式,引导服务对象参与中心的康复训练和担任前台指导员。

通过任务清单的完成程度,服务对象行为依从性得到提高,自我复元也得到发展。

1.情绪层面

工作员邀请服务对象浇灌和整理中心摆放的绿植,并带动其每天进行有氧运动和“蝴蝶拍”打卡,让其通过规律的现实行动摆脱因想象带来的焦虑不安情绪。

2.技能层面

工作员邀请服务对象承担前台值班任务,锻炼其沟通技能;利用服务对象电脑技能,让其协助中心进行系统名单录入,锻炼其行为能力;

依据服务对象作息时间和兴趣爱好,带动其每周两次参与中心日常康复训练,锻炼其自我管理能力。

3.态度层面

工作员在日常面谈相处过程中,使用“生命意义”疗法,与服务对象回顾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认识自我价值;

鼓励服务对象积极分享个人绘画作品,个人线上Excel表格学习收获和心得,总结个人正向改变。

工作员从情绪、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设置任务清单,通过为服务对象创造鼓励支持的环境,提供参与中心日常事务、日常训练的机会,将服务对象的“想法”转化成“行动”落地发芽,觉察自我改变,提升自我效能感。

(三)提供就业支持,实现就业目标

工作员为服务对象提供职业康复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多方支持,实现就业目标。

1.和服务对象确定就业方向


社工运用Wood的生涯选择配合论从人格、兴趣、能力、需求与价值观四大方面,结合服务对象实际情况进行探讨,确定前台行政类、社会工作类、电脑编程类作为就业方向。

2.做好实现就业的前期准备


鼓励服务对象积极参与日常康复训练,获取考勤补贴减轻经济压力;

通过中心训练、正常作息、日常锻炼恢复正常生活,调整其情绪状态;

借助中心会员朋辈辅导加强服务对象沟通能力,促使其学会适应社会交往和沟通。

3.和服务对象探讨就业方法


在个人方面,运用SMART原则制定实现就业的目标。


通过专业书籍和网络课程学习专业技能,提高专业能力;协助服务对象制作、修改个人简历,练习面试技巧,鼓励其投送求职简历进行面试;

工作员及时分享最新就业有关资讯提供支持,协助服务对象报名民爱组织的《2023年度深圳残疾人职业康复及职业培训服务的“数码印画职业培训》;

链接政策资源,协助服务对象成功申请安置就业,实现就业目标。

五、评估

1.在个案服务过程中,工作员及时跟进了解服务对象个人情况和家庭情况;

为其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提供心理和生理上的关怀,及时对其负面情绪进行排解,承诺为其实现就业提供支持,让其看到生活的希望和方向,服务对象的情绪困扰得到缓解。

2.服务对象因长期无业深陷焦虑,伴随病情复发。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及时进行就医,缓解焦虑情绪。

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创造机会和条件让服务对象积极参与现实活动,让服务对象从“幻想”中抽离落实到“现实”;

看到自己优势和长处,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当前的问题,发挥自我能动性进行日常训练、投送简历进行面试、积极寻求政策支持,让服务对象提升自我效能。

3.工作员在跟进的过程中给予服务对象陪伴和支持,注重服务对象需求,及时协助服务对象链接整合各项社会资源。

工作员直接协助就业面试和安置就业政策申请,间接协助了解掌握就业资讯和就业培训资讯。

5月底,服务对象成功申请安置就业,月收入水平提高。

六、结案

服务对象经过及时就医,控制稳定病情后,积极参与各项训练活动,挖掘个人优势和特长,勇于尝试进行面试多次,面试技能有明显进步。

同时能够及时获取培训资源和就业资源,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就业规划进行调整,最终实现就业。

服务对象向工作员反馈压力得到缓解,实现安置就业,自己将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由于个案目标已经实现,服务对象没有产生新的需求,双方协商正式结束个案服务。

七、专业反思

精神障碍者的服务应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社会组织协同参与为支持主体系统;

以收入来源的拓展、心理支持的提供、社区互助支持力量的培育为支持内容,以专业社会工作嵌入作为其支持实现形式;

总体而言,在精神康复社会工作的建设中,需要各个系统持续性的相互支持。

个案中,服务对象所有的担心和焦虑都是来源于无业无收入,保证其能够实现就业有稳定的月收入是重中之重,而这需要实现就业。

本案中,工作员以“服务对象+照顾者+工作员+督导+区残联工作人员+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为服务对象构建行动系统;

除了对服务对象进行陪伴、关怀和心理辅导,绝大部分的服务内容落实在各项社会资源的了解、筛选上。

从刚开始工作员主动提供服务,到协同服务对象积极挖掘资源,再到服务对象自行挖掘资源,服务对象逐渐实现了自主独立链接社会各项资源,重新获得对生活的信心和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工分享计划”案例:因病失能老人心理减压历程
案例 | 情绪治疗模式在个案管理中的应用
如何做好青春期叛逆行为个案 | 实务案例
社工说 | 让爱回家——医务社工助力叛逆青年回家
一路有“你”—医务领域工伤个案的社工介入
第九章 禁毒社会工作方法内容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