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塑生命,绽放光彩”重病困境妇女救助个案 | 社工案例计划
userphoto

2023.08.12 广东

关注

 单位 | 合肥市庐阳区实创公益发展中心

一、背景介绍

(一)个案来源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F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社工在常态化走访居民区的过程中,经工作人员转介;


初步了解到服务对象小满(化名)的情况:“我们小区有一户家庭,大人之前离异了,还做过癌症手术,现在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家庭挺困难的,希望你们能帮帮她。”


随后,社工在入户探访中与服务对象进行了初次接触。“小美女,你来了,快请进”,一声热情的招呼声和满面的笑容由此开启了社工与服务对象为期四个月的个案服务。

(二)基本情况

小满(化名),女,41岁,一年半前查出乳腺癌,后积极进行治疗。经过手术以及六个疗程的化疗,目前处于康复阶段,需每日用药,定期复查。

5年前,小满与丈夫离婚,后与女儿两人共同生活。

手术前小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手术后由于身体虚弱、经常性疼痛,加上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无法正常参加工作。

失去收入来源后,小满主要靠向亲戚朋友借钱生活,每月除康复治疗费用外,还需支出一笔女儿上学的生活费,家庭一度陷入困境。

二、问题与需求分析


社会工作者经过多方面收集信息,对服务对象的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估后,发现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需求如下:

(一)个人层面

1.生理不良反应和对疾病的担忧心理影响后续康复治疗

服务对象处于乳腺癌化疗后的康复期,尚未度过术后五年的风险期,加上因听说身边有病友癌症复发不久离世,担心自己也有复发的风险。

同时,长期服用激素调节类药物导致身体出现不良反应,包括:身体易疲惫,胃部常有灼热感,情绪波动时会引起身体大面积疼痛等,进一步加剧了服务对象的担忧心理。

另外,服务对象还经常出现入睡困难和睡眠过程中惊醒的状况,不仅不利于身体恢复健康,还影响其日常生活质量。

需要社会工作者协助其减轻对疾病的担忧。

2.多重情绪交织和压力无处宣泄导致情绪低落

服务对象因近几年个人及家庭生活发生剧烈变化,原有生活节奏被打乱,心理落差过大,一时无所适从。

据此,服务对象产生以下一系列情绪:因手术治疗失去乳房,产生自卑感和病耻感;

因家庭破碎导致女儿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和情绪敏感问题,产生愧疚和不安;又因自己治病花费大额钱财导致家庭留有外债,产生心理负担。

多种负面情绪长期积压在心中无处宣泄,导致服务对象情绪低落,开始自我否定,需要社会工作者协助其进行情绪疏导和心理调适。

(二)家庭层面

1.家庭经济负担沉重

服务对象离异后,家庭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工作收入和前夫的赡养费。后因患病无法从事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和重活,失去收入来源

除曾因治疗疾病向亲戚朋友借款十余万元外,家庭每月还有两笔大额开销,包括康复治疗费用及女儿在校生活费。

两周前,服务对象因家庭生活困难向社区提交了低保申请,因当前低保金还未到账,看病的大额报销尚未生效,家庭经济入不敷出。

需要社会工作者链接救助政策和资源,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2.家庭成员关系紧张

服务对象前夫再婚后,不愿继续支付女儿的在校开支和抚养费。

服务对象与前夫经常因经济问题产生口角和矛盾,给服务对象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一定伤害,也让服务对象生活境况雪上加霜。

此外,服务对象因离异对女儿怀有愧疚感,不想为女儿增添心理负担,女儿平时也很少主动与母亲沟通,家庭中母女关系逐渐疏远。

尽管服务对象面对外人经常保持满面笑容,但内心苦闷无人诉说,无法及时倾诉内心的真实想法,默默承受着情绪负担。

(三)社会层面

1.服务对象社会适应不良,出现自我认同危机

服务对象患病前曾在工厂生产线工作十余年,工作时间规律,工资收入稳定。

化疗结束后,之前的工作单位曾邀请服务对象重返工作岗位,但因工作环境需要接触油漆,加上不能长时间工作,因此无法继续从事之前的工作。

离开工作岗位,不仅让服务对象失去了收入来源,还让其内心产生一种“无能感”,认为自己失去了赚钱的能力,无法为家庭做出贡献,也无法发挥社会价值,出现自我认同危机。

需要社会工作者协助其恢复自我价值感。

2.服务对象缺乏社会交往,社会支持系统薄弱

服务对象一方面因身体原因担心受到他人的议论,出于对自身的保护,在日常生活中主动避免与他人的交往;

另一方面因治疗疾病和身体康复需长期保持居家的生活状态,导致与外界的社交途径被切断,与原来的同事和朋友联系渐少,逐渐脱离社区和社会。

另外,加上服务对象缺乏识别资源的渠道,社会支持网络薄弱。

基于服务对象的现状,需要社会工作者协助其搭建社交渠道,增进社会交往,增强社会支持网络,助力其重新融入社会。

三、服务理论,方法和目标


(一)服务理论与方法

1.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重视个人对周围环境中的资源的利用,认为个人通过对社会资源的广泛利用可以改善目前的生活状况。

该理论假设人的一生中都会遭遇一些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事件发生。当人们遭遇事件处于压力之下时,社会支持网络能缓解负面的压力。

社会中的困难群体需要强化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社会支持功能。

本案例中,社工协助服务对象提高利用社会资源的意识,通过梳理拥有的资源和链接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不断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

2.叙事疗法

叙事疗法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模式,在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提供着有效的经验借鉴。

叙事疗法认为人的生活是由不同的结果组成的,因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处理所遇到的问题,通过叙事形成故事,从而帮助人们建立起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联系。

叙事疗法在关注服务对象问题之外,还注重从积极的视角探索服务对象以往的人生经历、体验和感受。

通过聚焦生命故事,不断提出问题,引导服务对象思考不一样的可能性,和服务对象积极探索一个有意义的世界,促进服务对象潜能的发挥,解决面临的问题。

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积极叙事,把服务对象看作拥有改变自身能力的人,重点引导服务对象发现积极因素,转变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协助其寻找正向改变的机会。

(二)服务目标

1.服务总目标 

协助服务对象调适心理状态,挖掘自身优势,重构自我认同,树立起积极的生活目标,并不断增强社会支持网络,使其能够重新融入社会。

2.服务具体目标

(1)进行心理调适,引导服务对象宣泄不良情绪,积极调整心理状态;

(2)整合社会资源,缓解服务对象生活压力,逐渐恢复社会功能;

(3)挖掘服务对象优势,增强自我认同感,提升自信心;

(4)增加服务对象社会交往频次,增强社会支持网络系统。

四、服务计划

社会工作者针对服务对象的现实需求,围绕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与服务对象共同制定三个阶段的服务计划,引导服务对象积极面对未来生活。

(一)针对个人层面的服务计划

引导服务对象由消极叙事向积极叙事视角转变。

社会工作者计划运用叙事疗法,围绕服务对象治疗乳腺癌前后的生命故事,运用提问、外化对话和重塑对话的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倾诉与表达的空间,帮助服务对象及时排解负面情绪,并通过寻找正面事件和积极因素,引导服务对象将问题与自身进行分离。

同时,从服务对象性格特征和以往生命历程中,挖掘服务对象内在优势和潜能,使服务对象意识到自己有能力面对并解决目前正面临的困难,重塑自我认同,积极面对未来生活。

(二)针对家庭层面的服务计划

1.链接社会救助资源,提供政策咨询

社会工作者计划跟进服务对象低保政策落实情况,协助服务对象解决生活来源和看病报销问题,同时寻找合适的社会救助政策,协助服务对象整理相关材料并积极申请相关救助,以此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维持家庭日常生活。

2.链接专业心理和法律资源,提供家庭支持

社会工作者一方面通过链接心理咨询资源,围绕僵化的亲子关系开展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畅通亲子沟通渠道,以此增进母女间的互相理解和支持,使服务对象重获母女温情;

另一方面通过链接法律咨询资源,协助服务对象借助法律途径合法合理争取女儿的抚养费,保障个人权益。

(三)针对社会层面的服务计划

1.链接就业帮扶资源,恢复自我价值感

社会工作者计划协助服务对象参加就业培训课程,使服务对象在学习和掌握新技能的过程中重新发掘自己价值,并根据需求为其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助力其重返社会。

2.对接志愿服务团队,搭建社交平台

社会工作者计划协助服务对象加入社区志愿服务团队,为服务对象搭建起参与社区生活的平台,扩大服务对象的社会交往范围,增进社会交往,以此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

五、实施过程

在个案开展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的不同阶段,协助服务对象逐步实现目标。

服务前期,通过情绪疏导,促进服务对象自省,重拾生活信心;服务中期,通过整合社会资源,逐步恢复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并进一步发掘自身优势,实现自我认同;

服务后期,通过增进社会交往,协助服务对象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促使其积极面对未来生活。

(一)建立专业关系,挖掘现实需求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沟通,了解服务对象生活近况,鼓励服务对象表达内心感受,及时回应服务对象关于自身困境的描述,从中挖掘服务对象当前最迫切的需求;

同时向服务对象介绍社会工作服务,在沟通中拉近与服务对象的距离,建立起专业关系和信任感,并与服务对象签订《个案工作服务协议》,与其共同制定可行的阶段性服务目标。


(二)疏导负面情绪,重拾生活信心

社会工作者运用叙事疗法,通过提问和外化对话,引导服务对象转变消极心理,重拾生活信心。

首先通过提问,引导服务对象进行故事述说,以平等、尊重的视角与服务对象回溯治疗乳腺癌前后的生命故事,为服务对象提供倾诉与表达的空间,引导其展露患病后内心的真情实感,释放长久压抑的负面情绪。

同时,通过服务对象对生活多重变化的表述,了解服务对象对自身的认可以及他人看法的态度,了解服务对象当下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其次,通过外化对话,对疾病与人进行分离,引导服务对象从其他角度看待既往病史,将患病阶段视作人生中的插曲,而不是决定未来生活的全部;

让服务对象逐渐转变癌症将终身伴随的想法,并借助抗癌的正面事例激励服务对象重拾生活信心,减轻对疾病的担忧,意识到生命仍有变好的可能。

另外,通过链接心理咨询资源,对服务对象进行进一步情绪疏导,并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亲子沟通的技巧与方法,通过家庭中母女关系的改善,进一步化解服务对象不良情绪。

(三)整合社会资源,恢复社会功能

社会工作者通过整合社会救助资源、法律援助资源和就业帮扶资源,在满足服务对象迫切需求的基础上,逐步恢复其社会功能。

为满足服务对象当前最迫切的寻求社会救助和法律援助的需求,缓解服务对象家庭压力,社会工作者一方面通过提供社会救助政策咨询服务,对接社区救助相关工作人员;

咨询社区低保政策的执行流程、低保金到账时间和低保重病人员医疗报销情况,梳理服务对象可申请的救助政策,协助服务对象整理以往治疗费用等材料,申请社区临时救助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通过链接社区法律援助资源,为服务对象寻求解决女儿抚养费的有效途径。

在满足以上需求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希望成为育婴师和家政人员的就业需求,对接社区学院和居民区工作人员,为其链接免费的育婴师课程和面点培训课程。

服务对象经过集中理论课程和实务考试,顺利通过初级育婴师课程且取得了培训证书,也掌握了新的面点烹饪技巧。

通过就业技能培训,不仅为服务对象生活设定了新的目标,让服务对象有了前进的动力,也让服务对象做好了重新走入社会生活的准备。

(四)挖掘优势潜能,重塑自我认同

社会工作者运用叙事疗法的寻找支线故事和重塑对话,帮助服务对象认识自己的优势和能力,重塑自我认同。

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回溯在治疗疾病和康复过程中获得的支持和暖心事件,从医院的有效治疗、多年好友相伴、社区主动提供一系列服务等角度,觉察生活中受到的多重支持。

之后,运用重塑对话,引导服务对象重现生命中的美好历程,从中发掘自身的优良品质和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如待人友好、厨艺精湛、能够耐心陪伴的特质,通过就业培训拥有掌握新技能的能力,患病后因自己曾经的孝顺和热心,换来父母、亲戚朋友等的主动帮忙和接济支持等;

让服务对象意识到自己确实是有价值和值得被帮助的,达到重塑自我认同的目的。


(五)增进社会交往,构建支持网络

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意愿,链接社区志愿服务团队资源,引导服务对象定期参与社区开展的探访关爱类志愿服务。

通过志愿者团队成员间的沟通和定期参与志愿服务,服务对象逐渐走出原有的封闭社交圈,并且在服务过程中找到了发挥自身价值的途径。

同时,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所在居民区工作人员对接,通过邀请服务对象参与主题节日类居民活动,不断拓宽社交渠道。

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及时为服务对象寻找灵活的就业机会,如核酸采样兼职、参与社区微治理项目等。通过多方力量支持,协助服务对象增强社会支持网络。

六、服务总结

通过为期四个月的个案服务,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在服务之初共同制定的服务目标已基本实现,服务具体成效如下:

(一)个人层面

服务对象目前身体恢复良好,积极接受治疗,对疾病担忧的心理状态有所缓解,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近一个月睡眠过程中惊醒次数减少到2次以下。

经过对不良情绪的宣泄和对生命中重要他人的回顾,服务对象不再将患病归因于自身,而是能够正视疾病带来的生活变化,从中感受到了身边家人和好友对自己的关心与支持,心态更加积极向上。

据服务对象自述,自己近期在饮食方面更加注重补充营养,希望身体能够尽快恢复,还给自己树立了新的生活目标,希望等到身体进一步恢复之后成名一名育儿嫂,并且期待未来能够继续陪伴女儿成长,看到女儿成家立业。

(二)家庭层面

服务对象家庭经济负担减轻,由之前需要借钱维持生活,到目前每月不仅有三千余元的低保金按时到账,通过低保渠道还能够大额报销医疗费用,治疗费也由以往的每月自付八百余元到现在报销后仅需支付几十元。

经过与丈夫的协商,服务对象女儿得到了新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

另外,在支付家庭日常开销和女儿学校花费之外,服务对象家庭每月还有将近一千余元用于提升生活质量和偿还外债。

在亲子关系方面,服务对象与女儿的交流频次增加。

女儿在校期间每周会与服务对象通话一次,周末回家之后经常帮忙一起准备餐食,做决定时也主动与服务对象沟通;

如服务对象向社会工作者反映,近期女儿向其寻求继续专升本考学的意见,自己非常支持,现在努力为自己和女儿营造幸福温馨的家庭氛围。

(三)社会层面

服务对象通过参加集中的就业技能培训课程,掌握了新的育儿知识,取得了初级育婴师合格证书,通过参与兼职工作实现灵活就业;

不仅意识到自己仍有工作赚钱的能力,能够继续对家庭做出贡献,还从中找到了生活动力,对未来身体进一步恢复后走上长期的工作岗位充满期待。

另外,服务对象通过每月跟随社区志愿者团队开展志愿服务,接触到社区不同人群,提高了社会交往频次,获得了来自团队成员的情感支持;

逐渐走出原有的封闭社交圈,也找到了发挥自身价值的途径,获得了精神层面的满足,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不断增强。

七、服务反思

在社会救助社会工作领域,针对存在多重需求的服务对象,需要社会工作者整合社会资源,将物质救助和服务救助相结合,积极开展多元化、精准化帮扶。

在社区现有的救助工作中,单一的物质救助能够在短期内改变服务对象的家庭生活,但往往难以满足其多样化需求,而服务救助作为物质救助外的有效补充,能够给服务对象带来持续性的心理、精神层面的支持。

本案例中,服务对象因患病陷入困境,低保补贴和大额报销能够解决燃眉之急,为家庭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但服务对象个人因疾病产生的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状态,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则需要引入积极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源加以改善,最终续写出不一样的生命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社会工作者在参与社会救助服务中能够发挥五个功能作用
2020年社工服务机构和社工将广泛参与社会救助
唐钧:“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 之解读
信息时代专业化的社区矫正工作
考前加油!中级实务万能答题模板,都是精华,吐血推荐!
小社工的大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