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年男子肩上沉重的石头不见了!ABC情绪辅导个案 | 社工案例计划
userphoto

2023.09.18 广东

关注

 单位 | 玉环市楚门天宜社会工作服务社


一、案例介绍


服务对象Z某(化名),男,1985年出生,中专文化程度,身体健康,早年离异。

与前妻生育一女,目前读初中的女儿与服务对象父母亲在老家共同生活。

服务对象打工赚来的钱用于家人生活开支。

2023年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入罪,被判缓刑5个月。

服务对象Z某自述:近期因厂里要求,工作时间调整为早上7点-中午11点,下午1点-晚上7点,回家基本8点多,已连续2个月,身体比较劳累。

白天因为干活充实了时间,但是到了晚上入睡前会不由自主想到家里的一些事情导致失眠。

父亲在老家与村里人闹矛盾,因服务对象在社区矫正无法回到老家,村里人需要服务对象线上调解,但是父亲对服务对象的调解不理不睬。

跟在老家生活的女儿打电话时多次出现争执情况,担心女儿暑期长期沉迷手机,开学后学业出现下滑情况,以后找不到好的工作影响未来人生。

7月心理测评时,显示服务对象焦虑水平高度、抑郁水平中度、躯体症状中度。

二、社工观察


社工观察到的情况:服务对象身穿工作服,较为整洁,主动招呼社工入座,问答较为自如,善于言谈。

在聊天过程中,提及工作问题情绪稳定,语气轻缓,身体处于放松状态。

提及与父亲以及女儿的相处事件时,服务对象身体往前倾,眉头紧皱,语气加重。

三、评估与诊断


服务对象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由现实生活中亲子关系矛盾引起,为近期发生,消极情绪持续2个月不到,反应内容未泛化,有自知力,有求助意愿,根据服务对象自述无器质性疾病,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四、案例分析


(一)服务对象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

近2个月工作量增加,身体劳累。

2、社会因素

与父亲、女儿近期存在负面生活事件。

3、心理因素

存在明显的绝对化要求、以偏概全、糟糕至极等认知偏差思维方式。

(二)服务对象服务目标的确定

经与服务对象协商,目前最想解决的是改善与女儿的亲子关系,初步确定如下目标:

1、行为目标

认真倾听女儿的表达,学会与女儿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

2、情绪目标

降低焦虑情绪,降低因亲子关系中因无法很好解决时产生的郁闷。

3、认知目标(必须予以纠正的靶目标)

(1)我说的话女儿就应该要听进去。

(2)女儿长时间玩手机学习成绩就会下降。

(3)女儿学习成绩差了以后的人生就会出现不好的情况。

五、服务计划


合理情绪疗法理论: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是帮助来访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属于认知行为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基于这样的假设:非理性或错误的思想、信念是情感障碍或异常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

对此,埃利斯提出了“ABC”理论。

在“ABC”中,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激发事件;B指信念,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激发事件和信念有关系的情感反应结果。

通常认为,激发事件A直接引起反应C。事实上并非如此,在A与C之间有B的中介因素。

A对于个体的意义或是否引起反应受B的影响,即受人们的认知态度,信念决定。

认知评估或信念对情绪反应或行为的重要影响,非理性或错误认知是导致异常情感或行为的重要因素。

本案例服务对象的心理问题表面上因为女儿暑期玩手机,亲子沟通中出现冲突矛盾,导致了服务对象产生焦虑以及失眠等情况。

实际上,是服务对象本身对事件的不合理认知引起的;

比如:“我说的话女儿就应该要听进去”(绝对化要求),“女儿长时间玩手机学习成绩就会下降”(以偏概全),“女儿学习成绩差了以后的人生就会出现不好的情况”(糟糕至极)。

因此,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促使服务对象认清自身的非理性信念,引导服务对象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女儿角度看待“父亲”对其的沟通方式,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重新梳理正确的亲子沟通方式,从而减少或消除服务对象的情绪困扰。

六、实施过程


本次服务中,通过反映感受、辩论、角色扮演、示范多方面服务介入技巧帮助服务对象以理性的思维方式,代替非理性的思维方式,理性的信念代替非理性的信念,以此减少或消除服务对象的情绪困扰。

(一)反映感受

社工在与服务对象聊天中引导其反映自己与女儿亲子关系出现冲突时、冲突后的情绪、行为等各种感受。

服务对象表示一想到女儿暑假经常玩手机,自己作为父亲也没有在身边,平时只能依靠手机线上去教育她,生气女儿不听自己说的让她不要玩手机,还跟自己吵架。

又担心女儿沉迷网络影响学习,以后找不到好工作,未来人生过得不如意。

一直在想这些事觉得自己无法很好的去解决,也不知道自己如何解决,导致自己睡不着觉,心里沉甸甸,很焦虑。

(二)辩论

在识别服务对象非理性信念之后,帮助服务对象用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使其认识到非理性信念的不合理性并逐步建立理性信念。

1、社工:女儿现在成绩出现下降了吗?

服务对象:没有,现在是暑假还没开学,之前的学习成绩都还不错。

社工:那现在学习下降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对吗?

服务对象:恩恩,是的

2、社工:您对沉迷网络的判断依据是?

服务对象:经常玩游戏吧?

社工:我刚有听到您经常也会靠玩游戏打发时间,您觉得自己这样算沉迷游戏吗?

服务对象:不算吧。

社工:那为什么女儿就算沉迷游戏了呢?

服务对象:(沉默)

3、社工:什么才是好的人生?

服务对象:有高工资的工作

社工:您的学历是中专毕业,但是您的工资现在有8000左右,您觉得您的学历影响了您有好的人生吗?

服务对象:好像并没有。

通过辩论,服务对象开始动摇自身非理性信念,同时社工明确告知服务对象出现的非理性信念,以及非理性信念与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

(三)角色扮演

在角色扮演中扮演角色的人更加容易肯定他们扮演的角色所持的观点,更能表现出对所扮演角色的支持,并且扮演过程中反思自己,作出自我认知上和行为上的调整。

社工让服务对象扮演亲子冲突关系中的女儿角色。假设是自己放暑假的时候,父亲知道自己玩游戏,没有多问其他缘由,一直在责备自己,教育自己不要沉迷手机会影响学习,想跟父亲说说自己日常发生的小故事,但是得不到理解的回应。

服务对象反思后表示自己刚刚代入了以后觉得心理很难受,还向社工展示了自己与女儿的聊天记录。

“她一直都在跟我分享她的快乐跟生气,但我除了'嗯’、'这样啊’之类的回应,都没有很好的去深入了解她当下遇到的事情,没有很好的给出陪伴跟理解”。

服务对象逐渐认识到女儿“不听话”与自己处理亲子关系的行为有关。

(四)示范

在服务对象开始清晰亲子关系中的问题时,社工为其示范亲职教育内容。比如家长应该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适当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通过与孩子交流、听取孩子的意见和建议来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七、服务成效


(一)服务对象反馈

经过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一系列工作技巧,服务对象的情绪明显有所好转,并告知社工“原本好像有石头一直压着我,心情沉重,但是经过这些交流,我突然就觉得肩膀轻松了很多!”。

(二)目标达成情况

1、行为目标:认真倾听女儿的表达,学会与女儿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

通过社工的示范,服务对象复盘之前角色扮演过程:

父亲可以及时向女儿表达她跟自己讲述生活故事时,父亲感觉很高兴女儿会与自己分享,去挖掘女儿当下的情绪问题,并与女儿好好交流,促进亲子关系。

2、情绪及认知目标:认识非理性信念,降低焦虑情绪

反映感受让服务对象回顾焦虑情绪出现时的事件以及当时的信念,并通过辩论,让服务对象了解到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并加以转变,减轻服务对象心理压力,情绪逐渐平缓。

八、专业反思


本案例中的服务对象看似在同一时期遭遇多种事件,导致其情绪、行为上出现偏差。

但在与服务对象交流过程中,社工发现服务对象在与女儿的亲子矛盾事件中有明显的不合理信念,并引发服务对象近期的情绪、行为问题。

改善与女儿的亲子关系是服务对象目前最为迫切想解决的,于是社工将“如何改善亲子关系”作为服务对象改变不合理情绪的动力,再结合合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一系列工作技巧开展,使服务对象的情绪得到一定的缓解。

目前服务对象因亲子冲突事件,产生不合理信念引发的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效果,但人依旧在情境中,容易受到环境以及周边人的影响,导致再次出现不合理信念也有可能。

所以在下一步工作中,社工将巩固前期工作的辅导效果,引导服务对象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能意识到不合理信念,及时调整为理性信念,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它关注如何解决问题
而不是发现问题的原因
强调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基本理论
应用方法与技巧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巧与运用》
扫码拿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案例 | 情绪治疗模式在个案管理中的应用
社工方法:理性情绪治疗/任务中心模式/危机介入模式 | 社工考研
改变
合理情绪治疗驳斥非理性信念的方法
“社工分享计划”案例:因病失能老人心理减压历程
杨小云:社工助力“迷途”退休老师重拾生活信心 | 案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