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书/和谷朗读方言版《照金往事》第4章 主力北上

(点 击 收 听 音 频)

第四章

主 力 北 上

寺坪村后的山峰为照金山,因每年春天悬崖上开满山桃花,当地人也称之为桃堡。环照金山有两条几公里长的深沟——寨子沟和老君庵沟,沟顶直通兔儿梁。沟里有的两股小溪,环照金山流出,汇入了清澈的田峪河。西面的沟,通向山梁,在沟底形成了一个天然山寨,被称为后沟寨子,仅有一条小道通向山外,距后沟村约十里。

后沟寨子始建于明清时期,是大户豪绅和老百姓为防御战乱修建的。民国时期,成为防御马鸿逵武装烧杀抢掠的避难所。张彦宁统领的照金民团,在这里夯筑寨墙,设置天堑,修筑暗堡,寨内可容纳四百余人,可囤积充裕的粮食,并有溪流供饮水之用。

陕甘游击队攻占照金后,趁乱逃脱的张彦宁聚集民团散勇龟缩于寨中,与国民党正规军和反动民团遥相呼应,伺机反扑。

张彦宁是民国时期照金地区一个出了名的人物。他出生在照金坟滩村一个较为富裕的大户人家,生性暴烈,稍通文墨的父亲也管不住他。张彦宁不爱读书,喜好舞拳弄棒,练就了一身武艺,整日游手好闲,横行乡里。

1912年后,照金各县乡发展民团和联保,县里称民团,乡里的协同组织称联,头目称联头,主要任务是防御马鸿逵骑兵、军阀和土匪对百姓的劫掠。张彦宁武艺高强,能双手握枪,而且几近百发百中,被县民团团总看中,当了照金联的联头。年轻气盛的张彦宁,也曾率领联保痛击了军阀刘镇华部张治功带领的二百人的劫掠,也杀死过几个打家劫舍的土匪,还抗击过马家军的多次烧杀抢掠,保护了当地百姓免遭涂炭。耀县保卫团成立后,照金成立地方民团,属小丘区团,张彦宁当上了团长。凭借曾经的战绩,他在照金自然成了呼风唤雨的人物,为国民党反动派效劳。

张彦宁极力维护保甲体系,和国民党第八十六师第五一一团紧密配合,与耀县保卫团遥相呼应,为反动派通风报信,与陕甘游击队为敌,在陕甘游击队和国民党部队的多次交锋中,见缝插针,充当帮凶。这支顽固不化的反动武装,利用后沟寨子的险要地势,与照金根据地军民长期对峙,俨然成了地主豪绅的保护神。当地的地主豪绅在紧迫时,便携粮食及贵重物品潜入寨中,在松懈时又逍遥家中。陕甘游击队几次想拔掉这个楔入照金苏区的钉子,却因其地势险固,寨内有吃有喝有住,无法破袭。

陕甘游击队主力撤离照金后北上,准备袭击三合镇,但后来因走错路导致战斗失利。

这一时期,中共陕西省委密切关注着陕甘游击队的革命活动,并多次发出具体指示,指导这支新生革命武装力量的成长。

1932年3月4日,中共陕西省委《关于红军陕甘游击队决议》认为:陕甘游击队目前在政治上犯了许多严重的错误,执行了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必须加紧两条战线的斗争,与右倾机会主义,“左”倾立三路线和口是心非的两面派做坚决斗争。目前最明显的右倾机会主义的表现为不执行土地革命政策,不扩大红军苏维埃运动,对客观形势估计不足,关住门整顿改造。只执行部分的游击战争纲领,不利用一切机会向敌人进攻,只是退守让步。实际工作消极怠工,散漫不紧张,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右倾机会主义,实是目前最严重的敌人,必须集中火力去反对。

随后,中共陕西省委在《关于游击队新胜利与冲破敌人“围剿”的主要策略决议》中提出:游击队必须坚决地执行进攻的路线,必须坚决执行省委对游击队的决议,进行彻底改造,加强游击队在政治上与战斗上的力量。

3月21日,中共陕西省委在向中共中央汇报陕甘游击队情况的信中提出:陕甘游击队应迅速回三原发展,配合三千农民武装、城市中的革命兵变、广大贫民,夺取陕西政治经济最中心的三原,马上建立苏维埃政权。为执行这个迫切的任务,省委决定组织渭北特委,负全责去领导,派励君(杜衡)任书记。

信中还提出要成立正式红军,请中央规定编制和番号。

4月5日,中共陕西省委给陕甘游击队发来指示信,继续批判游击队“现在还坠在右倾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对于你们的错误还没有根本了解”。

与此同时,在当地赤卫队和农民一千余人的配合下,陕甘游击队再袭三合镇,驻西峰之敌前来增援。谢子长指挥陕甘游击队集中力量打退敌援兵,歼敌二百余人。

旬邑县地下党组织向陕甘游击队报告,旬邑城内只有敌警卫团两个连及民团一部驻防,谢子长决定突袭旬邑。

在攻打阳坡头、三合镇、旬邑县城等战斗期间,陕甘游击队政委李杰夫与总指挥谢子长发生了严重意见分歧。中共陕西省委决定派李杰夫去渭北巡视,由省委常委李艮接任陕甘游击队政委兼队委会书记。然而,李艮因故并未到职,陕西省委书记杜衡以省委特派员的名义前来部队视察。

1932年4月中旬,杜衡代表陕西省委,和刘志丹,黄子文一道,来到陕甘游击队的驻地旬邑马家堡。

在当晚召开的队委会上,杜衡宣布了省委的决定:撤销陕甘游击队总指挥部,谢子长调往甘肃从事兵运工作。将游击队原来的四个大队编为第三、第五两个支队,并独立开展活动。刘志丹任第三支队支队长、李杰夫任政委、吴岱峰任参谋长,阎红彦任第五支队支队长、黄子文任政委、杨重远任参谋长。

刘志丹率第三支队二百余人,从寺村原出发,次日拂晓全歼守敌,打下旬邑县城,处决了反动县长。之后兵分两路西进,一路骑兵四五十人,从彬县过泾河,直驱永寿地区,一举攻克永寿县城监军镇,歼敌二十余人,继续向五峰山前进。另一路步兵一百四十余人,从彬县骞家河渡口过泾河直至五峰山,与骑兵会合,袭击了永寿县常宁镇民团,缴枪五十余支。

阎红彦率领的第五支队从旬邑马家堡出发,到达三原县武字区,在文龙堡火烧庙召开群众大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共陕西省委代表和五支队干部战士以及各界群众,与会者达三千余人。大会决定成立武字区革命委员会,颁布苏维埃政府法令和决议,在接近照金的耀县西原和三原心字区开展分粮斗争。为避敌重兵袭击,第五支队随后转移到照金与旬邑交界地带。

接着,第三支队分兵出击礼泉县北山南坊和叱干镇,步兵迂回到五峰山南麓攻打南坊和乾县民团及土匪;骑兵由刘志丹率领攻打叱干镇民团。

1932年5月,刘志丹任陕甘游击队总指挥,杨重远协助刘志丹指挥游击队,在半个月内挺进数百里,经过大小九次战役,八次获胜,歼敌一千四百余人,缴获长短枪一千二百余支,粉碎了敌人对陕甘游击队发动的“进剿”。

部队在永寿时,刘志丹曾奉陕西省委之命执行一项重要任务:迎接并掩护由刘林圃、习仲勋率领的两当起义部队。因起义部队中途被土匪武装袭击打散而失败,刘志丹随之转入礼泉、乾县,而后北上。

相关阅读

作家和谷长篇纪实文学《照金往事》出版

听书/和谷朗读方言版《照金往事》后记

听书/和谷朗读方言版《照金往事》引言

听书/和谷朗读方言版《照金往事》第1章 腥风血雨

听书/和谷朗读方言版《照金往事》第2章 陕甘游击队

听书/和谷朗读方言版《照金往事》第3章 奇袭照金

来源: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1月版


 和 谷

和谷,1952年生,陕西铜川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顾问,黄堡书院院长。《市长张铁民》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著作《和谷文集》14卷、《柳公权传》、舞剧《白鹿原》等多部。作品译为英文、法文。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查看

和谷代表作 | 书籍 l 网上购书 | 孔夫子旧书网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谢子长
陕甘游击队短短十个月历史,屡遭挫折、四易总指挥,多次打破进剿
红色三秦之谢子长与清涧起义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忆述(上)
刘志丹建立陕北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的归属地,建立的过程多难啊
西北往事(二)孤勇者刘志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