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注黄堡书院,走近和谷老师/宋文


关注黄堡书院,走近和谷老师

宋 文

八十年代初,我就是和谷老师的粉丝。那时候,他的名字和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作家的名字一样,频繁出现在全国各大刊物和报纸上,我因为爱好文学,喜欢读书看报,不知不觉中老师的名字就记在了心里,我觉得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心里充满了钦佩。只是那时候我不知道他是我们铜川人。

对老师有印象,除了他的作品,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的姓氏。他的姓很特别,我在生活中很少听到,书里好像见过的也不多。而他的姓和名连在一起,两个字,读起来却朗朗上口,很容易记住。每当我看到它,总会联想到:“温和敦厚,虚怀若谷”几个字。我想象不出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前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社会进入自媒体时代,文学借助网络,铺天盖地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就像八十年代初文学热一样,文学也繁荣了起来。家乡一些文学爱好者,和我当初的热情一样,在文学的百花园里,尽情吮吸采撷。大家自发组织各类文学艺术协会和微信群,因为志趣相投,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用手中的笔,书写家乡,宣传家乡。用笔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生活的酸甜苦辣。那些文学大家,也成了仰慕学习的楷模,尤其家乡的一些作家,就成了大家的榜样。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大作家和谷老师就是我们铜川黄堡人啊!

从和谷老师在公众号上发表文章后的作者简介里,我才知道了和谷老师出生于五十年代初,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他是国家一级作家,现任陕西省作协顾问,黄堡书院院长。他曾经的报告文学《市长张铁民》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著作有《和谷文集》14卷、《柳公权传》、舞剧《白鹿原》等多部,作品译为英文、法文。我打开百度,关于老师各方面成就的详细介绍,更是一大串,硕果累累,看得我对老师更是肃然起敬,他和他的名字一样,表面看起来温和敦厚, 虚怀若谷 ,低调内敛,实则多才多艺,成就巨大,声名赫赫。

本来老师已经功成名就,著作等身,可以安享幸福的晚年,可是他却不恋大都市的繁华,情系家乡文化事业,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黄堡,为宣传家乡文化,促进铜川转型发展,创办黄堡书院,传播地域文化,提携文学新人,为家乡发展做贡献。黄堡书院每月定期召开月末读书会,召集文学爱好者,齐聚一堂,对家乡作家中的优秀作品,进行学习点评,相互切磋 ,共同进步。如今已经进行了十四期了,赵建铜老师的那期月末读书会我还去参加了。平时经常有全国文化艺术界人士,奔着他的声望,慕名来参观黄堡书院。他借此宣传家乡文化,大力支持铜川转型发展,2018年被授予“铜川市建市60周年杰出文化贡献奖”。前不久,他又当选时代人物2019“魅力艺术家”。可以说,他就是我们铜川市文化界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建立了黄堡书院,也要借助网络宣传,于是就推出“黄堡书院”微信公众号。我因为爱好文学,一开始就关注了这个公众号,有时在文章后面也留言。非常幸运,在黄堡书院和谷文学馆成立的那一天,我作为十个读者代表之一,被邀请去参加开馆仪式。当时我非常高兴,充满了新奇,说实话我对黄堡是很不熟悉的,对和谷老师也是不太熟悉的。听说届时陕西文化界的名人要来捧场助兴,特别是著名作家贾平凹老师也要来,他们可都是我仰慕的大家啊,能近距离接触,是多好的机会啊!

记得那是深冬时节,大雪过后的一个礼拜六,天气非常寒冷,我一个人坐着公交车,第一次去黄堡书院。从黄堡镇下车后,又坐三轮车来到书院,老远就看见一个巨大的石牌楼在寒风中伫立着,通往书院的道路两边,田地里还是没有融化的厚厚积雪。我进了大门以后,看见书院不小,听说这里以前是铜川卫校。天气虽然很冷,可是来的人却不少,许多都是我不认识的人。好在邀请的读者中有几个我认识的文友,我们好奇地参观文学馆,文学馆建在卫校以前的实验室里,面积不大也不小。通过简介和参观,我知道了它是以研究和谷文学、影视、舞剧及书画艺术、成长经历为主旨,并举办各种艺术类活动的公益文化馆。主展厅通过详实的图片、文学作品和影像著作及实物资料分“童年古槐”“求学黄堡”“知青回乡”“大学时代”“青年记者”海南岛客”“重返故城”等十几个板块,基本全景呈现和叙述了和谷文学艺术创作的生命历程与文化成就。我们认真观看墙上的照片和一些旧物件,仿佛时光回流,从那里我们了解了和谷老师的成长历程和文化成就,很敬佩他的才华与勤奋,高兴地和他墙上的巨幅照片合影留念。

一百多人到齐后,仪式正式开始,有领导讲话,嘉宾讲话,特别是贾平凹老师老师讲话时,人挤得满满当当的 ,大家都很热情激动,上前围住了他,都想见一下大作家的风采,亲耳聆听他的讲话。他高度评价了和谷老师的文学成就和开文学馆的意义,他说,这是陕西文化界的大事,他作为和谷老师的老同学、老朋友、老同事,在一起有大半辈子了,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意,他对和谷老师送上祝福和祝贺。和谷老师也表达了他开设文学馆的初衷,他说,黄堡书院暨和谷文学馆的建设是响应各方愿望与众志成城的结果,它的文化价值在于收集、继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地域历史文脉。必将成为渭北一带的一个文化高地,和铜川市内集文学、书画、民俗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研究、展示、交流、传播的平台。将主要采取公益化和服务性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向各界提供休闲度假和精神消费的配套设施。从而促进乡村文化旅游的多元发展,造就一方文化事业。
两位老师的讲话,赢得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接着是书院给来宾发放纪念品,各人的礼品大致相同,但还有区别,我得到了和谷老师亲自签名的赠书《还乡》,因为人多,名都是提前签好的,还有一个用蓝色牛仔布制作的,印有“和谷文学馆”的挎包,口上还有拉链,看起来古朴典雅,而又结实耐用。另外还有盒装的两枚精致的木质书签,每个书签上都印有和谷文学馆字样,最上穿着丝线做的樱子,非常漂亮。后来大家就争着和两位老师照相了,他们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不厌其烦地和大家拍照留念。我也一样,第一次和自己的偶像近距离接触,拍照合影,感觉内心很幸福快乐,如同做梦一样。尽管天气很冷,但大家的心是热的,为了心中共同的文学梦想,为了大力宣传家乡,大家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回到家,我把赠品珍藏了起来,舍不得用,但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勾起我的美好回忆。他的书放在我的床头,没事就翻看。书的封面很朴素,色泽也不艳丽,文字朴实无华,含蓄深沉,耐人寻味。书写语气平和,如同面对面和读者述说, 拉家常,不疾不徐,娓娓道来,读起来很舒服,心情很宁静。透过字面能感觉到他对家乡、对亲人、对生他养他的黄土地,深沉的热爱和历经人生沧桑后的成熟睿智,淡定从容,以及对现实幸福生活的满足,淡泊宁静。今年我在遭遇意外,最艰难无助的时候,我不是像以前一样找人诉说寻求安慰,也没有心思出门见人,更没有心情看电视玩手机,而是拿起了老师的书,静静地看了起来,我用他亲切平和的文字,平复我翻江倒海的心情,缓解我内心的压力,汲取精神的力量。过后,我惊诧于当时的下意识行为,我很感谢和谷老师,是他的文字抚慰了我。这大概就是文学的力量吧。
前几天,在《铜川文苑》三周年年会上,和谷老师作为特邀嘉宾也来参加,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讲话中他那么多作品都没有提,正好提到了作品《还乡》,这不由勾起我看这本书时的情景,内心非常激动,我多想把我的敬意和感谢表达啊。

吃完饭后,我因为要给同学买安黎老师的书,让安黎老师签名,安黎老师说印章没带在客房,我就跟随他来到楼上的客房,签字盖章,完了就和安黎老师,边喝茶边聊了起来。这时和谷老师也进来了,他们两个谈论着,下午还要去参加什么活动,商量着咋样回去。我看他们谈话就要走,和谷老师和蔼地说,没事你坐你的。这时我仔细看了他一眼,虽然快七十岁的人了,头发花白了,可他的气色很好,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安黎老师也是本次参会的特邀嘉宾,两位老师都是我们铜川的骄傲,是我敬仰的大作家,他们辛苦奔波,为的就是家乡的文化宣传,提携扶持家乡文学新人,他们不遗余力,全力以赴,让人心生钦佩。人说,文学就是人学,一个人连人都做不好,他的作品写得再好,也不过是一堆废话、骗人的假话。我们敬仰他们,不仅仅是他们的文学才华,还有他们正直善良的人品。他们像灯塔一样,引领着我们前进。我和老师面对面了,这本来是个表达感谢很好的机会,可内心想说的话,却一句都没有说出来,在两位大作家面前,我还是感到拘谨自卑,只有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他们。

作家路遥说过,写作是心灵的需要。是的,他说得很好,心里面有话想说,无论如何是一定要说出来的,不吐不快嘛。于是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篇文字,表达心中的感谢。虽然写得啰啰嗦嗦,可那是我内心最真诚的表达。我会继续关注黄堡书院,愿黄堡书院越办越好!

来源:黄堡书院

宋 文

宋文,原名宋栓荣,耀州人,北街小学教师。陕西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一级语文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爱好文学,善于用文字描写生活的酸甜苦辣,用文字倾诉宣泄自己的喜怒哀乐,抚慰心灵,安暖岁月静好。近年有多篇诗文在多个网络公众号平台上发表。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吸引力法则:你是什么人,早就命中注定
自从断舍离后,我顿悟了这3个人生真相
人没出息的5大根源,字字戳心!
三等夫妻各自管钱,二等夫妻一起管钱,一等夫妻……
潘长宏归纳人生主要历程(从年龄角度分)
一个人最大的远见,是做好这5件事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