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个人都应该读的一本书《人类简史》(中)
认知提升读书会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MTA/MBA教育中心主任骆欣庆教授组织成立,成员主要来自企业总裁,总经理,高级管理人员等。读书会以提升认知为宗旨,通过社群每周组织读书会成员共同阅读一本书,帮助大家互相促进,互相鼓励,一起读书,提升认知。2021年3月16日,认知提升读书会第八期分享会在线上开展,研读书目为《人类简史》。上期回顾每个人都应该读的一本书《人类简史》(上)
骆老师讲解
2. 人类简史重要观点
有了第一部分的主线,第二部分我们再看细节。在众多的细节当中,我提炼了两条,我的感触比较深,给大家重点说一下。
第一条,150人的组织上线。这是这本书里提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对今天听课的做企业的书友有极大的帮助。你一定要知道你的企业在一个什么水平上,150人的企业规模是企业的一个坎,在150人以内的时候,基本上不需要很严格的规章制度,靠一些感情,一些潜规则或者一些兄弟情义就能把组织维持下去,而且还可以做的不错。因为150人,你基本上都能认得差不多,八九不离十。但是当组织上限到150人以上的时候,你基本上不能和每一个人都有接触了,这个时候必须要用规章制度来完成。所以说150人的时候是公司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你看现在的军队,他的建制在150人以下的时候就会非常的灵活,到150人以上就必须严格的按照军队的一些规章制度去办事。这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第二个就是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回报之间的一种权衡。为什么会有这个概念,人类在进化的时候,一个普通60公斤重的哺乳动物,它的脑容量大概只有200~400立方厘米,但人能达到1400~1600立方厘米,人实际上是顶着个大脑袋的。大脑是人进化的一种选择,如果从短时间去看这个进化的话,你会发现实际上这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大脑袋意味着人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在静止的时候,我们的大脑要消耗人体20%到25%的能量,它占的重量只有2%~3%,却消耗掉我们20%~25%的能量。所以说,大脑是一个非常耗能的器官,我们摄取来的绝大多数的能量营养都供给到我们大脑,供到大脑以后,你的四肢就会变的孱弱。而四肢孱弱就会导致你在和一些强有力的大型野兽搏斗的时候,甚至和我们的类似的猩猩搏斗的时候,远不及它们。因此,短期利益是发展肌肉,因为肌肉强大可以有效的可以获取食物(能量)。而长期回报,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从250万年前到10万年以前,认知革命是10万年到1万年之间发生的),在10万到1万年之间,我们发展了250万年的大脑终于理解了虚拟,因此我们学会了讲虚拟故事。由于我们学会了这一点,人类一下子跃到了整个生物链的顶端,把所有的动物都藐视的踩在脚底下。
该原理对我们企业是有很大启发意义的。什么是长期利益,什么是短期利益?对企业来说,道理是一模一样的。很多时候,你要追求的是一个长期利益,前期的一些研发就相当于发展一个大脑,是看不见回报的。如果你要想企业在将来的整个竞争态势中占到顶端的位置的话,你一定要做长期的打算,就像发展大脑一样。你不能老发展肌肉,总想着今年投点钱,明年我尽快就把钱赚回来,这个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个大脑袋的思维,就是要做长期的打算。当然,大脑的进化也产生一些后遗症,这本书里提到一个重要的后遗症,就是因为人类脑袋太大了,所以我们颈椎的负担很严重。你会发现我们几乎所有的人类都会有这种颈椎不舒服的现象,实际上是大脑袋的原因。另外,人类的幼仔,由于脑袋太大生不出来就导致早产。因此,在原始社会中,我们的人类的婴儿的夭折率特别高。在原始社会采集时期,实际上人的寿命是很长的,能达到五六十岁,但是你平均下来只有大概不到30岁,很多婴儿都夭折了。因此大脑袋使得人的这种夭折死亡率大大提升了。但是即使有这么多的短期的不利,看上去非常不好,但是作为整个物种从长期来看,发展大脑袋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好了,前面是我给大家强调的两个重点,值得我们去思考。当然还有第三个可以说的,就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我想看完这本书大家都能知道为什么我们企业文化这么重要,因为大家只有通过讲好一个故事,让所有的员工都相信,才能够把所有人拧在一起做事情。那么接下来我们分4个部分讲一下这本书。第一部分,认知革命。这本书是一本历史学书,而且是一本综合性历史学书。综合性历史学书最大的特点就是里边有大量的内容,看起来特别有意思,大家不要被细节所困扰,要关注书的主线结构。但是有些细节也可以了解一下。第一个,智人不是唯一的物种。书里提到了原来有6个人种,但是那些人种都灭绝了,只留下了智人这一支。它是怎么灭绝的呢?书里提到两个原因,一个是替代,所谓替代,就是智人把另外的种族灭绝了。智人所到之处,因为它的合作能力、讲故事能力比较强,其他物种还没学会怎么讲故事,就被智人灭绝了,这是一种。另一个是混种,混种的意思就是说是智人到那以后和其他物种通婚。这个书里前面就已经提到了,什么动物和什么动物可以一块结婚生孩子,只有同种同类的动物是可以的,不同类的动物是不行的。当时不同种的智人,实际上是能够小范围实现通婚,即有个别的可以通婚。所以说我们看到现在有部分的人种还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但是很少,大概是1~2%这么一点点。这里面特别提到尼安德特人,他和我们现有的智人相比有很大的优势,个头高且四肢发达,脑容量大,但是最终还是被智人给灭掉了,这是为什么呢?推测原因可能是讲故事的能力比较差劲。推及到商业上,比如说,你的公司很强,你的产品很棒,但是你文化不行,你可能会被文化比你强、但是产品不如你的企业干掉。所以说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从人类简史中就反复的被论证了。在替代和混种这两类推测当中,大家更喜欢的是替代。从现在实际的DNA的检测上来看,替代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为什么智人把以前其他物种灭掉,这个结果会被我们更容易接受呢?如果它不是被替代的,它是混种的,会产生什么问题?比如说,你是尼安德特人,我是智人,咱俩不是一个种,这相当于你是老虎,我是狮子一样,这个时候智人之间就没有和平共处的基础了。所以说如果是混种的话,就会产生问题了,它会有人种之间的差异了。而现在我们讲的是人人平等,所以就避免出现这个问题,咱还是愿意接受替代这种说法。还有一个观点就是采集者比现代人生存知识和技能更强大。我想大家都能接受,现在把你扔到野外去,你根本都不知道咋找吃的,你都不知道哪个东西能吃。有一种说法,他们也算出来说是远古人的脑袋比现在的脑袋还大,这个我持怀疑态度。再一个就是石头最开始的作用是敲开骨头。因为人不如那些老虎狮子厉害,肉吃不着,连腐肉也吃不到,最后只剩骨头了,怎么办?就拿石头砸。所以说石器最开始的作用是砸开骨头。再一个就是10万年前的认知革命,智人进入了生物链顶端。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10万年前是人类历史的开端,10万年以前不认为它是人类历史,为什么?因为那时候的人不会讲故事。到了10万年前的时候,人开始会讲故事,聊八卦,此时历史也就揭开序幕了,也是历史学的开端。人能够产生认知革命有几个辅助的原因,第一个就是直立行走,直立行动使我们的手解放出来的。第二个是学会用火,用火有很多的好处,(1)它可以杀死细菌;(2)使得肉质更加容易咀嚼,节省了时间;(3)节省了消化时间,使得我们的盲肠变短。所以说会用火可能与我们有时间开始想象还是有一定关联性关系的。再一个就是基因在我们的进化过程中远远没有我们想象来的快。文化演化超越了基因演化。很多基因上的原始的一些行为都被我们现在保留,书上举的例子说为什么人们喜欢吃甜食?因为它能够提供的能量更高,所以说人们就特别喜欢甜食,是基因告诉人要吃甜食。现在人们已经可以满足温饱了,可是基因进化太慢,还告诉你大量的吃甜食,使得因为肥胖而死的人比因饥荒而死的人多好几倍。还有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男人怎么去审视女士的美?我们知道女士要是身材线条曲线比较好,我们认为她是美的,为什么?它实际上与基因有关系,这牵扯到生育的时候,女士的哺育能力和生孩子难产的概率,如果女士胯部比较宽广的话,那么在生孩子的时候,他生下孩子来难产率就小,所以说就容易生殖后代。因此,时间长了以后,我们到现在仍然认为这个女孩子胯部比较宽的话,那就是比较好看,实际上这是基因的一种偏好,是写到人的基因里的东西。那么再一个就是认知革命的时候,提到了的神。开始的时候叫做泛神论,就是万物有灵,桌子有灵,蚂蚁也有灵,树也有灵,墙也有灵,砖头有灵,石头也有灵。后来,变成少数的神,有些东西他认为不重要的,就不再给他用神的概念界定了。只有看不明白,不知道产生原由的,才给它命名为神。比如,刮风了是风神;下雨了,这是雨神。所以说有少数的神,即“有神论”。
再一个对世界影响较大的问题,就是人一旦实现了大规模的合作,其他物种的处境就开始恶化了。最典型的就是智人到达了澳洲以后,当时的澳洲基本上是一个野生动物的天堂,有很多的非常稀奇古怪的动物,比如当时的澳洲有双门齿兽。澳洲大型动物在人类到达以后,24个50公斤以上的动物当中23个灭绝了,就剩下袋鼠了。特别是双门齿兽,它在澳洲生活了150万年,已经经历了10次冰河时代的严酷的考验,结果人到了以后很快它就灭绝了,为什么呢?书里有个很有意思的解释,就说这些动物没见过、接触过人,他还不知道人是咋回事,然而人是对他有杀伤力的。为什么亚欧大陆上的那些动物就不会灭绝了,那些动物在长时间和人打交道,它知道需要主动躲着人。下图就是当时智人的迁移路线。这里面是有一个数shi据,每一百年,人的活动范围可以向外扩张100公里。从非洲出发,大概经过一万年就能走到我们中国。按照这个路径走,从亚洲走到美洲主要从阿拉斯加海峡那个地方过去的。曾经有一段时间海水退去,大概比现在的海平面低100米,它越过海峡,然后走到了美洲,越过北美,最后走到南美,这是人类整个迁徙的过程。
上面讲的是第一个认知革命。认知革命以后就是农业革命。首先在农业革命中,作者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绝大多数的动植物不能被驯服。能被驯化的是极少的,像稻子、玉米、小麦是很少的东西。而且你会看到这个小麦一旦被驯化,真的是把这个智人给累死了。为什么?第一,它和别的杂草不能一块生长,必须把别的杂草除掉;第二,你还给他施各种各样的肥料;第三,不耐旱,需要给他浇水。作者因此提问:说到底是人驯化了麦子还是麦子驯化了人?而且小麦自从被人选中了以后,就变成了全世界最厉害的草,所有的杂草都干不过小麦了。书中提到说农业革命是一个骗局?实际上这个观点我是不认可的,因为作者可能在博取大家的眼球,他写是有点极端,农业革命还是有很大的益处的,而且他书中也说到了,因为农业革命使人类的基因获得了极大的传承,而且使人类可以免受动物入侵,也有很多的优势。但是作者觉得人类更劳累了,不如以前幸福了等等,当然这也是个问题。人类由于农业革命,从流动生存变成了定居。定居的话,人类就会置办农作的工具。以前的采集生活到处跑,都不能置办太多东西。农业革命后,人类定居生活,就可以置办的更多的东西,很多东西可以重复使用,就使得人类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生活质量改善了,人类有更多时间去思考,从而更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个逻辑应该是这样子的。作者主要是看劳作的人辛苦,所以他说农业革命是个骗局,因此得出来农业社会不如游牧社会幸福。这个结论我是个人持保留意见。采集的时候,人们也是比较劳累,因为天天都要去找食物。但是他里面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发现了哥贝克力石阵,哥贝克力石阵大概在将近公元前1万年的时候,而那个时候的生活方式应该是采集者,石阵的发现说明采集者当时的能力和复杂度是远远被低估的。书里面讲了大量的考古的方法,但是实际上你不知道那些远古人到底发生什么,也没有文字记载,有些非石头的东西都留不下来了。作者还提到了整体物种的成功和个体生命的悲惨命运,从这段我觉得作者还是很有人文精神的。他特别提到了对于牲畜的驯化,比如说对羊、对牛、对鸡的驯化。实际上当时那些野蛮的羊,有好奇心的羊就被人都给干掉了,剩下来都是软绵绵的温顺的羊,这些物种就进入到人的生产的链条当中来。进入生产链条之后,这些生物并不是变得更好了,而是更糟糕了,因为他们基本上很小就会被屠杀。但是从物种遗传来说,这些物种的DNA在世界上的普及度确实更高了。这里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个体的感受对于整个物种来说真的是微不足道的。这印证了我们以前讲过《11堂极简系统思维课》这本书的观点,里面说过所有的要素都不重要,要素之间的关联和系统才有价值。采集的时候,人是不关注未来的,但农业就需要关注未来。如果明天不下雨了,农作物会干旱死,这时候他关注未来,未雨绸缪。因为未雨绸缪,所以要储备粮食。因为储备粮食,所以说有人就不劳而获了。因为以前的时候不储备粮食,谁都难吃饱,需要自己干活。现在有储备的粮食了,储备的粮食就养活了一小部分的精英分子,如牧师、教师、巫师等,这些人叫做精英分子,这些人善于思考,不善于干活。最后这些人就用虚构的故事构建了人类的帝国。
看书时,我觉得这两个年代时间非常的神奇,一个是公元前1776年,一个是公元1776年,居然是同一个数字。公元前1776年,汉穆拉比法典颁布,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为它是人类的第一部法典,而里边的法律也非常的有意思。我曾经看过汉谟拉比法典,它一共有200多条,很简单,里边有非常多有意思的东西。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记得它里面有一条这样说的,比如咱俩产生纠纷了,你告我,但是你也没有证据,我也没有证据。咱俩都没证据,但是你又告我说侵犯了你的权益,如果要是在汉谟拉比大帝在位的时候,他是这么处理这种案件的,把原告和被告同时扔到河里,看他能不能活,让河神决定。这就是当时汉谟拉比法典写的,当没有证据的时候处理纠纷的方式。还有一个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如果建筑师盖房子塌了,砸死了主人,建筑师要偿命,这个可以理解。但是建筑师建的房子塌了,没砸死主人,砸死了主人老婆孩子,那行,建筑师的老婆孩子就偿命。所以说汉谟拉比法典是连坐制。这个法典还是很有意思的。公元1776年,颁布的是《独立宣言》。大家注意为什么把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我们以前讲过,这两个文件有一个共同的点,所有条款都有一个前提假设。汉谟拉比比欧几里得早很多年,却和欧氏几何有相同的逻辑体系。汉谟拉比法典有一个前提假设,就是人是分等级的,如果你是一个奴隶,把奴隶杀死了不用偿命的,还头牛就行了,奴隶和牛价值是一样的。比如我欠你钱还不上了。这样的话我老婆孩子到你们家当三年奴隶,三年以后就不再是奴隶了。所以我觉得在汉谟拉比大帝的时候,老婆孩子总是一个不大好的角色,老婆孩子总是被当做惩罚的对象。汉谟拉比的前提假设人是分层级的,而独立宣言是什么,独立宣言写的很清楚:我们认为以下的事情是不言而喻的,人生而平等。你甭管它是分层的还是平等的,到了我们这本书里面都是虚幻的,对不对?但实际上这两个法典,还是很大相似性的。你要是对照着看的话,它们体现的都是人们思考的这种逻辑性。因为建立在想象之上,所以说这个想象也是不可靠,当所有人都不信的时候就完蛋了。哪天不相信美元了,美元就崩溃了。当年就出现过这种情况,比如说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时候,政府不断的收税,就不信任政府了,就把君王给推翻了,实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农业革命的另一个现象是当时的农业的发展、知识的爆炸,所以就产生了信息过载,记不住发生什么事了,怎么办?文字就产生了。那么我们知道汉谟拉比法典上面有楔形文字,我记得前段时间去宁夏,西夏国有西夏文字。文字的东西出现对于人们记忆是有极大的帮助的。能够帮助人们理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里有个小知识,也是这个书里面提到的,就是阿拉伯数字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是印度人发明的。未完待续。。。。。。
由于内容较多,采用多次推送,下次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帮你读《人类简史》(上)|人类真的被小麦奴役了吗?
《人类简史》读后感
《人类简史》解读之五:史上最大的骗局
从《人类简史》里看,“人”是什么
人类简史4:你过得幸福吗?从农耕时代开始,一切只是虚假的美梦
十分钟读完《人类简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