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人生】 谈读经读史

去年我开始读《资治通鉴》的时候,有人对我说《资治通鉴》太枯燥了,不如读《世说新语》有快感。其实,《世说新语》我也读过,如果没有史学的背景,想准确理解《世说新语》里那些历史人物的言行里包含的意趣,难度很大。如果读了《资治通鉴》,特别是熟读了魏晋那一段历史,再去读《世说新语》,可能会读出全新的感觉来。说到底,每一个时代人物的言行,都不能脱离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而孤立存在。

抱着学习和寻找的态度,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从读白话到读原文,一部《资治通鉴》,我是读出点感觉来了,不论是做人做事,这部巨著里包含的思想,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从学习写作的角度来看,这部司马光用了十九年编写而成的巨著里面不但有现实主义,而且有魔幻现实主义,写小说的人,如果写出里面一星半点的气味来,也应该算是大师了。

更主要的是,从做学问的观点来看,读小说,一般认为是虚构的,而读历史,大家觉得是可信的,可以直接引用。从另外的角度来说,对这些历史典籍的认真阅读,也是对我们耐心的考验,许多人觉得枯燥乏味,其实是没有读进去,一旦读进去,你会有妙趣横生的感觉,你会在里面找到阅读的快感。只是一旦读进去后,再回过头来看现在的那些快餐式的所谓畅销书,就觉得浅了;再回过头来看身边的人,就觉得少了一些厚重和沉稳。

读《资治通鉴》,我主张读原文,读翻译出来的白话文,里面没有司马光的韵味,原文和译文对照读,会觉得翻译错的地方也是有的,特别是对有些古代经典的翻译,翻译不好,也就没有味道了。由是观之,翻译我们自己的母语都是如此,那么,翻译外国的经典呢?如果外语不过关,翻译过来的经典还是经典吗?一部经典,有许多种译本,这就是我们主张如果不能读原著,就读名家名译的原因。好书不厌百回读,每读一遍我们都会有新的体会,能成为经典的书,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因为许多经典的阅读,是需要年龄和阅历的。

治学问要专精,读书要有选择,不论如何,读经、读史是读书治学的正道,遗憾的是从民国初年开始,在寻找落后挨打原因的时候,我们从自傲到自卑,将一百多年的落后归结为传统文化,从批判孔孟开始,我们将文言文丢弃了,将古代的治国安邦的儒家经典丢弃了。我出生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经历了批林批孔,所受的教育本身就是残缺的,读经典对我来说有补课的性质。为了读经典,我买了一本对生僻字注音的《四书五经》,就我这个年龄来说,要搞清楚《四书五经》里包含的深意,基本是不可能的了,我只是想通读一遍,寻找读古文的快感,因为《资治通鉴》里也有很多生僻字。殊不知,虽然没有读懂《四书五经》,但再回头读《资治通鉴》觉得又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没有《四书五经》的基础,要想真的读懂《资治通鉴》也绝非易事。

万壑争流,必有主脉,书虽然多,但我们要将有限的精力去读有价值的书,不论社会潮流如何变化,对年轻人来说,读经读史依然是读书的正道。人生何其短,百年苦易满,一切有志于做出点事业来的年轻人,在选择读什么书的时候,应该从古圣先贤的经典开始,读他们对宇宙人生的真知灼见,这样你才不会走弯路,或者少走弯路。曾国藩在谈到读书的时候说过,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圣人复出,必从吾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书五经【书架丛书】
经典重读:四书五经中的精华句子!受益匪浅,值得永久收藏!
跟康熙皇帝一起学习四书五经是怎样的体验?
四书五经合集 (原文 注释 译文 读解)
读不完四书五经,那一定要读这100句,满腹经纶就靠他了
人生百态,千言万语,尽在《四书五经》里,收藏研读,终生受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