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德超:当你不再自信时,你就不会盲从
者按:本文来自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苏德超在接受访谈和讲座时的一些“闪亮的句子”,并经苏老师授权给慧田君刊载。苏德超是邓晓芒先生的高足,长期研究德国古典哲学、中西比较哲学与语言哲学,他在生活中朴实平素,讲课时言辞清晰透彻并不失风趣幽默,文末有一讲他的讲座,墙裂推荐收听。

哲学的一个功能就是哲学可以安抚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物质的包围之下觉得生命是值得去过的。


另一个方面就是它确实可以整理我们的思路,让我们变得更加清晰,了解自己和自己的交谈者,不再容易盲从。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盲从是盲从其他人其实不是的,是因为我们过分相信自己,我们觉得他是好的,我们认为我们这个‘觉得’是对的。

当你稍微有一点理性的怀疑精神,稍微有一点哲学的训练的话就不会这样,当你不再自信,你就不会盲从。


盲从的对象很多时候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盲从是因为太过自信而不是太不自信。


第三个功能就是让我们更加宽容。学了哲学之后会发现,看待问题的角度太多了,你不能从根本上说谁是错的,那你就会更加宽容地看待问题,你的生活也就会更加从容。


我们为什么会着急,是因为我们觉得我们任务紧迫,我们为什么觉得任务紧迫,是因为我们觉得那些任务没有任何可商量的空间,它没有别的可能性。


所以我们看不到别的可能性我们才会觉得任务紧迫,当我们看到了别的可能性的时候,所有的事情也许都有不同的选项,如果所有事情都有不同的选项,我们可能就会觉得从容一点,活起来就没有那么急躁,心中的畏惧感就会减少很多。

不会因为赶不上一趟车,看不见一次花开,等不到一个人就觉得生命完全没有意义,不是这样的。生命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在等我们,这就是哲学能带给我们的东西……

其实有两种类型的哲学,第一种就是像黑格尔那种类型的,表面上很理性,其实它非常诗歌,那么这种就被今天的欧陆哲学,21世纪的欧陆哲学所发展;还有一种接近数学接近逻辑的思考方式,就被今天的英美哲学所发展。

我觉得一个健全的哲学和健全的人应该在两者之间,因为过分强调那种逻辑的思维的话,会导致虚无,「任何事情你去问三个为什么四个为什么,你就会发现你的根基被动摇了,因为理性也并不能告诉我们」,我们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什么。

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离开我们才觉得我们是心满意足的,这是理性没办法告诉我们的,那告诉我们的,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意义,让我们愿意去过的,让我们产生幸福感的就不是理性,而是一些接近于诗歌的东西。

哲学是允许我们犯错的,严格地从哲学上讲,我们很难说有什么错误,我们有的只是没那么深刻,但是没有错误,有的他可能还是对的,但你并不知道他是对的,有可能这样,就是我们需要更深刻而不是更对……


严格意义上的对错其实我们很难得到,只是相对于某一个阶段、某一件事,可能你持有某种观点,会得到比较好的结果,仅此而已。


所以说哲学应该鼓励讨论,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哲学是一门非常自由的学科的原因。


不过西方哲学认为这个世界可能本来就没什么意义。所谓意义就是在一大堆毫无价值、意义的材料基础上,我们人建立起的意义,这是我们人伟大之处。

这个世界没什么情感,但在这个冷冰冰的世界上我们要用我们的情感,我们建构的爱把这个世界变得温暖。

比如对霍布斯来说,另外一种理性,除了本能之外,活下去,让我们活得不相互矛盾,让我们更加有效率。


我们建立社会契约是为了生存,那反正是为了生存我们为什么不保持原始的逐猎状态,因为我们还具有理性,理性驱动我们完善哲学世界——这就是一种哲学的思考方式。


其实真正的哲学家会说,不仅包括哲学,任何的技术、文化,「人类一切的知识并不是为了让我们获得更加快乐富有更有权势」。知识的本意只是让我们变得更加智慧、练达。

维特根斯坦离开大学去教小学生,并不是希望小学生学习之后就可以离开乡村到大城市过更好地生活,他只是希望促进理解,当你们有了哲学之后,你对世界会有一种不同的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死亡与自由——对海德格尔死亡观的解读 - 廖广翏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正视生,思考死
胡塞尔:科学能解答什么是理性吗?
张志伟:哲学的未来与人类文明的未来息息相关
读书笔记(十九):克服虚无的道路?
【吾学】谈谈普朗克长度的哲学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