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卫平:《四库全书》是怎样的话语体系?





  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把当时的哲学社会科学著作汇集起来,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构成了传统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这是怎样的一种话语体系呢?以往我们一般把它作为学术知识系统的话语体系,其实不仅于此,它也是表达儒家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换言之,这是学术知识和核心价值观合二为一的话语体系。《四库全书》作为传统学术知识的话语体系,人们已经有很多研究。这里简略地阐述它作为儒家价值观话语体系的方面。


  四库之“”,即儒家的经典著作,集中阐发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经者,常也,它贯穿着儒家认为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思想、基本路线、基本原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夫学者研理于经,可以正天下之是非。”这里固然有着对经典的迷信,但是,从中可以看到,对“经”在核心价值话语体系中的如此定位,表达的是对基本价值的坚守和自信。


    四库之“”,反映了核心价值的话语体系不是“经”的一元独霸,而是对多元的包容和吸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虽真伪相杂,醇疵互见,然凡能自名一家者,必有一节之足以自立,即其不合于圣人者,存之亦可为鉴戒。虽有丝麻,无弃菅蒯,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在博收而慎取之尔。”就是说,“经”与“子”的统一,在话语体系上表现为前者对后者的有所肯定、借鉴和审慎汲取,从而达到一元与多元、主旋律与多样性的统一。


        四库之“”,在话语表达体系上显示了核心价值与历史的对接。史籍是以往事实的记载,因而“经”与“史”的关系,是“理”(道)与“事”(器)的关系,理从事出,事以证理。因此,以“史”作为话语体系的构建,表明作为核心价值之“经”具有被历史事实所证明的合法性。此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谓“正史体尊,义与经配”;而这个匹配就是用史实予以“考证”。


  四库之“”,表明核心价值话语体系的建构,不是干巴巴的说教式的口号,而是赋予核心价值观以艺术形象,从而打动人、感化人。“经”与“集”的关系是“理”与“情”的关系,理合于情,以情入理。这是继承了儒家“文以载道”的传统。儒家认为文艺作品要通过艺术形象来端正思想方向,引导树立它所倡导的价值观。这样的思想方向和价值观当然是“经”所体现的“道”。以文载道使得作为核心价值之“经”,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容易入耳、入脑、入心,能够有效地抵制不良文艺作品的危害。以“四库”形式建构核心价值的话语体系提供的历史启示就是:坚守基本价值与多元包容、对接历史、与艺术形象相结合;把学科知识的话语体系和价值观的话语体系相统一。





  应当说,把这两者相统一并非始自《四库全书》。汉代刘向《七略》作为最早的学科知识话语体系,实际上也是儒家价值观话语体系的构建。这反映在它把“六艺”即经学置于“六略之学”的首位,接下来的诸子为六经之支流,其他的诗赋、兵书、方技、术数都是“艺学”。这显然是以集中体现儒家核心价值观的经学为中心的话语体系。唐初的《隋志》比较系统地构建了经、史、子、集的四部之学,进一步表现了学科知识话语体系与价值观话语体系的结合。可以说,《四库全书》是把这两者相统一的话语体系构建得更为完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陈卫生平,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学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经验(1)
论中国古代图书出版的热门选题
论中国古典目录学
《四库全书》共收了多少书
中原经学家对易类典籍的贡献
熬波图说(元 陈椿撰)清抄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