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彩回放 |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的传统命运”王德峰教授精彩解读《红楼梦》
前   言

“《红楼梦》是一场悲剧,是作者曹雪芹的一场大哭,自创作之初就注定解其味者甚少。”, 王德峰教授如是说。《红楼梦》对后世影响深远,所谓“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又有一说“新政风行,谈红学者改谈经济,康梁事败,谈经济者又改谈红学。”, 不仅有学者文人将其与经史子集相提并论,也有知识分子将其作为精神避难之所,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没落史的形象缩影,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中国历史上所有价值的一次重新评估。

8月27号,三十余位三智学员在王德峰老师的魅力感召下,从全国各地赶往上海,齐聚“《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的传统命运”课程现场——坐落于静安区的友朋会文化会所,一同前来的还有闻声赶到的红迷、王德峰老师的追随者们。

此处环境宜人,闹中取静,加上时值初秋,气温舒适,显得格外温柔。本次上课地点选在上海似乎也别有意味,《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书中所描绘的贾宝玉的生活原型,锦衣纨绔,富贵风流,正是取材于他本人早年间在南京的幼年生活。而上海与南京正是同一个吴语语境文化,这使本次课程显得非凡而珍贵。

在王德峰教授带有磁性的标志性嗓音中,课程正式开始了。


王德峰教授以《红楼梦》悲剧的本质为起点,用全新的视角为同学们解读了其字里行间的深刻寓意。他认为,曹雪芹是中国的尼采,是以其极高的哲学体悟,书写了这部文学作品,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命运,从哲学角度对中国人内心与中国社会作了详细透彻的剖析,重新评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课程中,王教授以其深厚的知识储备,向同学们讲述了《红楼梦》的缘起、版本以及成书的详细过程。通过其“象征”“社会写实”“家族叙事”等多重结构来解构全书,并以极高的哲学造诣对历史上出现的关于红楼梦的学说一一进行解读,作了深度透彻的评价。在对人物的剖析上,王德峰教授不时地为大家展示珍贵文献中的观点,并将人物作了多角度的对比,给出了自己的犀利评论,使大家对人物的理解上升至另外一个高度,重点呈现了经典人物形象所折射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现象及其蕴含的哲学真理。将书中的情节与中国的现实相结合,指出了其所反映的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病症,揭示了小说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文化批判。指出《红楼梦》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出现的“儒”“道”“佛”三种主要的思想文化皆不能拯救文化的命运,并启迪同学们思考我们文化未来的出路。

从王德峰教授的解读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现实中的最大愚昧、看到了中国文化中的人性悲剧,王教授间接为大家指明了中国文化的命运。

王教授堂风幽默风趣,不时引得大家哄堂大笑,笑声背后其实更是透露着一位当代哲学家对于中国文化命运的深切关怀,他对于中国文化的问题是洞若观火的。在现场,王德峰教授亲自为大家诵读《红楼梦》的原文,其感情深刻动人,能读懂曹雪芹的人没有几个,但王德峰教授算得上知音一个。

红楼梦不仅是一篇文学小说,更是一部思想史。 王德峰教授则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思想之门,揭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宿命。两天的精神盛宴结束了,上海红楼梦课程在今天画上圆满的句号,同学们都感到意犹未尽,沉浸在悠长的回味当中。


这么一位别开生面的学者,可以把虐心的宝黛之恋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教我们如何用哲学家的头脑真诚收获美满的爱情,他感叹在中国古代没有任何一部书像《红楼梦》那样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精神曾作过如此全面深入的检审和批判,直到今天仍有提醒国人的作用,终究成为了中国文化的孤鸿哀鸣……

在'哲学王子'与曹雪芹穿越时空的深度对话中,我们得以用全新视角审视现实世界的价值与意义。

一场红楼一场梦。

我们期待下次与你一起'造梦'、'读梦'、'解梦'!

学员感悟

@李慧琳:

浮生着甚苦奔忙 盛席华宴终散场

悲喜千般如幻渺 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 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

听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香烟不离手的哲学王子王德峰老师讲「红楼梦」,王老师讲课言简意赅,逻辑紧密,风趣儒雅,娓娓道来……红楼梦的五个书名:《石头记》《红楼梦》 《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情僧录》。

《红楼梦》写着中国人的灵魂,指示着中国文化的命运,它不仅仅是清末文人的精神避难所,也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避难所。本质上《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曹雪芹是中国的尼采,重新定义了中国文化的价值。脂砚斋是最早的红学家,提出红楼梦的命意是「戒妄动风月」。

红楼梦的多重结构是佛学思想的体现

1、象征结构:空——色——空,石——玉——石(玉者,欲也)2、社会写实结构,贾蓉买官、王熙凤放高利贷、贾雨村判葫芦案3、家族叙事结构4、十二钗人物性命呈现结构5、谶纬结构:预言、应验、抗争、宿命。

红楼梦从要正反两面看,正面——中华文明繁荣极致精美的成果。反面——骷髅,中华文明已走向死亡、民族命运的悲剧,看懂红楼梦的反面,是中华文明自我救赎的一线希望。


@李克:哲学的思考,比文学角度和历史角度要深刻的多。思考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形态的循环宿命和如何走出循环宿命,是每一个时代知识人的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德峰教授经典文章:《红楼梦》与中国文化悲剧
王德峰教授:高鹗续写《红楼梦》是千秋之功,曹雪芹也收不了场!
复旦教授王德峰:中西方文化差异之“中国哲学讨论的真理”(一)
王德峰教授讲述:《大学》哪句话表现了中国文化精神和哲学特征
王德峰教授: 中国哲学之精选五伦,讲的太精彩了。
王德峰教授:中国哲学滋养我们的心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