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速递 | 吴晓明教授在复旦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生逢伟大时代,进入复旦尤其幸运

2017年9月8日上午,复旦大学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典礼上,复旦大学第六届“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哲学学院吴晓明教授作为导师代表发言。吴老师结合其自身求学经历,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与中华民族的时代使命结合,勉励2017级新生在开启新生活的同时,树立坚定而恒久的志向,以思想的批判力,结合时代发展,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生逢伟大时代,进入复旦尤其幸运。”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嘉宾:

大家好!


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举行2017级研究生的开学典礼。我首先代表复旦的导师对各位研究生和博士生新生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各位来到复旦大学,来到复旦大学的各院系,欢迎你们!


很荣幸让我代表教师来对新生讲几句话。讲什么呢?

我首先想讲的是四十年前,我作为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批考生从农场考入复旦大学。今年九月底复旦大学将举行七七、七八级学生入学四十周年的返校日。接到通知时,我感慨万千:忽忽四十年,只在弹指一挥间。回顾当时的情景,记忆最为深刻的是:我们得到了极为不易的学习机会,必须加倍珍惜求学的机会,并且将学得的知识和理论尽快地用来报效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当时的校长和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要求我们的,他们的号召和教诲至今记忆犹新,而我们也是这样去努力的。当时复旦的学习氛围是那样的深厚,思想讨论和交锋的风气是那样的热烈,以至于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够想见图书馆和资料室里的座无虚席;课堂中少长咸集的学子们如饥似渴,熄灯后宿舍里的高谈阔论和激烈争辩;以及3108教室里讲座前后和论坛上下的孜孜以求。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我想,正是这个变革的时代使得复旦的校园如此青春洋溢和热情似火。


各位新同学,你们在2017年进入复旦大学,大约在2020年前后毕业;而你们未来工作的鼎盛时期将持续到2050年前后。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哲学无非是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同样,任何一种学术也都是把握在理论中的时代,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时代在学术事业中的表现。


这一时代将赋予你们怎样的任务和使命呢?

如果说在你们毕业之际,中国将达到第一个百年的目标,即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那么,你们未来工作的鼎盛时期将持续到第二个一百年的目标,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总而言之,你们作为复旦的学子生逢这样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把你们进入复旦求学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因此也必然把这个时代的任务和使命托付给你们。


诚然,作为个人,也许你可以自外于这样的任务和使命,并且把进入复旦仅仅看作是求职的阶梯;但是,你们作为这个时代的群体,复旦作为一所顶尖大学所肩负的职责,却决不可能局限在这样的范围内。因为你们作为整体的命运必然是和时代的使命本质相关的,而复旦大学也决不仅仅是一所职业培训机构。


当今中国的历史性实践正在生机勃勃地展开出一种史无前例的前景。我们的经济总量成为全球第二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情,但今天的总量却已经超过日本一倍以上。在经济发展不断创造出奇迹的同时,我们的量子通信、大型计算机、公共卫生和尖端医学、高铁、商用大飞机、军事工业等等正在快速占据着世界的前列;正像我们的科学技术在最尖端的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一样,我国大学的全球排名,正在得到出人意料的快速提升。


不仅如此,当今中国的社会转型正在大规模地展开,并强有力地推动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各领域的变革,而这样的转型和变革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使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和严峻挑战。所有这一切都形成了巨大的需求和强劲的动力,要求我们的大学、我们的理论和学术能够对之加以揭示、理解、把握和阐述。这样一种学术任务的实践基础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在于她将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强国,而且在于她正在开启出一种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导师还是学生,都将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这样的历史进程之中。


在这样的历史进程面前,复旦大学将为你们——各位新同学——提供些什么呢?

如果你们是第一次来到复旦,那么,这所大学的外貌、建制和系统你们很快就会熟悉了;但复旦的精神,作为其传统,作为其内在的气质,特别地体现在她的校训中,总共十个字,相信你们也已倒背如流了。但我还想就此谈一些看法。


“博学而笃志”,说的是学习的任务


这样的学习任务无疑是十分广泛的,并且在学术的训练和深入方面,也会是十分艰巨的。因此,这样的学习任务只有在立志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积极的定向和有力的推进。“笃志”,乃是坚定而恒久的立志;在我们的时代,这一立志的基点正在于听取到时代的呼声,并且从这种呼声中开启出自身事业的航程。惟当我们的立志能够参与到并深入到当今中国的时代任务中去的时候,我们的学习任务才能获得明确的定向和强大的动力,我们的人生目标和事业才能历久弥新,持之不堕。


“切问而近思”,说的是思想的任务


对于真正的大学和学术而言,除了学习的任务之外,还有思想的任务。我们的先哲很早就说过这个道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切问”,不仅是问题导向,而且是要能够切中问题,切中问题所在的那个核心;而这就需要思想,并借重于思想的批判性力量。思想的任务对于我们的时代来说尤为重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自近代以来,由于现代性在其特定阶段上的“绝对权力”,我们的学术是从总体上进入到对外部学术的“学徒状态”中去了。从真正的历史观点来看,这样的学徒状态不仅是必然的,而且由之开展出来的大规模的对外学习进程是成果丰硕和意义深远的。


但是,任何一种学术的真正成熟又总是要求实现一个决定性的转折,即逐渐摆脱先前的“学徒状态”而开始获得它的“自我主张”——这样的转折正在我们的实践基础中客观地形成。学术上的自我主张必定赋予思想的任务以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愈益要求我们在更加广泛的对外学习过程中,使学来的东西成为能思的和批判的,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因此,“切问而近思”,就像“博学而笃志”一样,在规范百年复旦的学术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同时,也契合着当今中国的发展任务,而对我们的学术和我们的学生提出新的时代要求。


各位新进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我在四十年前进入复旦的时候是幸运的;而你们在今天进入复旦尤其幸运。因为我们生逢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进入的是一所伟大的大学。我们正在经历的是这样一个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将在现成地占有现代文明之积极成果的同时,开启出一种新的文明类型。正是这一伟大变革将使复旦大学再度青春化,使我们的学术和教师再度青春化,并使你们在复旦的学业和未来的工作成为真正青春的事业。


我们面前当然有问题和挑战,有艰苦甚至有风险,但如果没有这一切,还会有什么卓越的事业呢?希望你们能够时常记取时代的呼声,并在复旦开始一个既生动活泼,又意义深远的新的学习生涯。希望你们在四十年后回忆起这一生涯时,会像我一样感恩复旦,因为复旦给了我们人生和事业的一整块强大的基石。谢谢大家!


摄影:易天宇

以上内容转自:复旦研究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49年:接管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疑遭室友投毒研究生【抢救无效去世】
复旦大学中文系2016级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郜元宝、申小龙教授
复旦毕业典礼:校长寄语“力当先行者”(演讲全文)
坚持原始创新 勇担时代责任!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在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复旦大学中文系2017级新生迎新大会致辞 | 陈引驰:什么是我们真正要保有的、坚持的东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