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荀子思想 耀眼光芒

大家都知道,儒家思想一以贯之的理论便是仁、义、礼、乐。其拓展、递进、延伸而来的现实意义即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证和谐”;大家还知道,儒家思想从其雏形的问世、完善的提速、成熟的落地,历经了三个儒家大师孔子、孟子、荀子毕生的心血才得以流芳万世;大家更知道,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孔子谈仁义礼乐;孟子谈侧重谈仁义;荀子钟情说礼乐。笔者经过千思虑、万推敲、亿琢磨,荀子思想光芒万照的靓点在哪呢?细细推敲起来,有两点值得后人认认真真的加以学习:

一是人性有恶的思想:荀子看来,他把人性分成两半,一半叫性,一半叫伪。天生如此的叫“性”,是恶的,可见所谓的“性”,就是人的自然属性。事在人为的就叫“伪”,是善的,可见所谓的“伪”,就是人的社会属性。两方面加起来,才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人性善恶。荀子说,人之所以要有善,就因为它的自然属性是恶,要不得。如果保留人的自然属性,那人就变成了动物,人变成了动物,那人便无法生存,因为人的生存能力远远低于动物。论力气不如牛,论速度不如马,论凶猛不如虎,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牛马虎却为人所用。为什么?就因为人能够组成社会,牛马虎不行。由此可见,人类之所以可以生存,靠的不是天赋能力,而是社会力量---即人的社会属性。

那么,人凭什么能组成社会,因为是有秩序,秩序为什么起作用,因为有道德。秩序是“仁”,道德是“义”,体现道德、保证秩序的就是“礼”,使“礼”深入人心的便是“乐”。仁义礼乐合起来就叫“伪”。“伪”不是虚伪,而是人为,换句话说,伪应该是“改造”之意思。没有这改造,人不能从动物变成人,也不能从动物性变成人性,更不能从恶人变成善人。通观荀子和孟子单性而言至少有三点相同。(1)两人都赞成人性是道德的基础;(2)两人都认为人的社会属性是善;(3)两人都承认人又为善和作恶的可能。不同的是,孟子更看重善的倾向,强调“人性向善”,荀子更注意恶的可能,提出“人性有恶”。孟子把善的一面看作水,主张引导,荀子把恶的可能当成火,倡导防范。仔细分析孟子与荀子,他们对人性的认识符合他俩的个性主张。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乐,孔子是仁义礼乐都讲。孟子侧重讲仁义,荀子着重讲礼乐。仁义就是引导向善的东西,礼乐就是防范做恶的东西,但荀子对人性的悟透更深一层,他私为人性中恶的一面是先天的,不能靠引导,只能靠改造、靠镇压。改造什么?性。镇压什么?恶。改造了性,镇压了恶,人类就变善了。这叫化性而起伪。化性,就是改造天性,起伪,就是兴起善心。这个工作,一般人做不了,只有圣人才能做。圣人知道人的天性(自然属性)是恶的,这才设立“君权”来统治,明确“礼义”来教化,制定“法度”来治理,加重“刑罚”止犯罪。不难看出,儒家学说发展到这一步,距离法家其实已只有一步之遥。

二是“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就是指出了人在自然界面前不是消极无为的,肯定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完善自然的能力。荀子认为,人不应该只是钦慕、颂扬、赞叹自然界的伟大和等待自然界的恩赐、给与、回馈,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自然界的变化,利用自然界来为自己服务。他说:推崇天的伟大而思慕它,不如蓄养万物而控制它;顺从天的崇高而颂扬它,不如驾驭规律而利用它;盼望天的恩赐而依赖它,不如顺应天时而提升它。总之,荀子提出人要以自己的努力与天、地相配合,参与整个宇宙的变化。荀子这些思想,表现了人对自身力量的高度觉醒以及改造自然的充分信心。

荀子处在战国末期,其时诸子各派的思想学说主义均已出现,这使得他不仅能博取诸子思想的靓点、精髓、要领,又可以对其学说进行批判、甄别、借鉴。所以荀子的思想非常丰富、完备、高远。其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荀子认为天是自然之天,能够被人所用。他在主张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掌握、控制和利用自然,而不能被动适应、顺从、听命自然。这在先秦诸子关于天道观的争辩中,独树一帜,它高扬了理性的精神,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制天命而用之”思想就是人如果认识、熟悉、掌握自然规律而利用它,就能够达到改造自然、改造万物、改造世界的目的。因为天、地、人各有其责, 人必须遵循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融洽相处、温馨相待、和睦相邻。可见,荀子的这种观点充分肯定了人类有挖掘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责任性,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是从先秦时期关于天人关系问题的争论中总结出来的。道家的老子、庄子夸大了自然规律的必然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得出消极无为的结论;儒家的孔子、孟子充分肯定了上天的意志性,无视人的思维创新性,进而悟出主宰社会之论理。荀子则克服了这两种错误倾向,第一次提出“明于天人之分”的辩证观点,明确划分“天职”与“人治”,即自然与人为之间的界限。他指出“天行有常”,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既不具有目的性,也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他又认为:“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即人类能够根据对于天时、地利的认识来利用自然、驾驭万物,人类能够从“畏天命”转化为“制天命”,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的典范也有不少。战国时期李冰父子采取“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办法,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兼具防洪、灌溉、航运等多种功能,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实践证明,历2000多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合理、科学,工程布局顺应自然规律,分水堤、溢洪道、宝瓶口三项工程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联合发挥引水、分洪、排石、输沙的重要作用,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历经1700多年的开凿、疏竣、通航,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即使是放在今天来看,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天命,科学的知识,自然的规律,奇异的怪象,掌握它并且运用它造福,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它要求我们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又是伟大的。自然界有其发生、发展、自生、自灭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不因人的行为和意识而改变,此时人是渺小的。但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人并不总是在自然界面前是被动的、无能的、听命的,人能够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其为社会所用、为国家增利、为人类谋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荀子: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解光宇:论荀子哲学思想的创新性
早期儒家人性论的两种模式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及实践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问题和哲学基本问题
人性是个大问题(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