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梦敦煌 | 榆林窟:万佛峡中观经变,此生长忆在长安​


既有四次的莫高(长梦敦煌 | 庚子年四次参访莫高窟札记),又怎能少了四次的榆林。

四次前往榆林窟均是从瓜州出发,穿过一片隔壁,渐渐地有绿洲和水流潺潺而现,过破城子和锁阳城镇,再经蘑菇台,榆林窟也就不远了。榆林窟便修建在榆林河东西两岸的峭壁之上,因河得名,又称万佛峡。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与榆林窟并称姊妹窟,所言不虚。

榆林窟的开凿年代已无可考,有些洞窟的形制确实很老,有可能上推到北魏。然后现存造像、壁画已无北朝身影,大多为唐以后作品,并历经五代、宋、西夏、清等不同时代重修、重绘。现存洞窟43窟,彩绘佛、道图10856铺,彩塑佛、道造像244身。洞窟当中唐3窟、五代8窟、宋13窟、西夏、元各4窟、清9窟。

余与好友们四次前往榆林窟,在3窟中走进曼陀罗的世界,仰望文殊普贤变,在4窟中看神秘的密教壁画。看着2窟里冷峻幽暗的水月观音激动不已,在25窟观无量寿经变前发呆,泪流满面,像是一起在荒漠的绿洲中一饮甘冽的泉水。

榆林窟就像是泉水一样,沁人心脾,虽然早已远离,却仍口齿留香。

余四次前往所看窟共计12窟:

2、3、4、5、11、12、13、14、16、17、25、26

兹列于后,备忘之。

2窟:西夏时期的洞窟,元、清重修,窟为覆斗顶,中央设佛坛,上有清塑文殊一铺七身。主室窟顶藻井为盘龙井心,璎珞垂幔铺于四披,下画千佛两排。东壁上沿画有垂幔,中间绘有文殊变一铺,其上画涅槃图,两侧条幅画观音济难,南北两侧各画说法图,两端条幅上还有故事画。南壁上沿为垂幔,下画说法图三铺。北壁上沿为垂幔,下绘说法图三铺。西壁上沿为垂幔,下门南画水月观音,下为女供养人,门北亦为水月观音,下为男供养人。


此窟西壁南北两侧的水月观音最为精彩。绘画采用工笔重彩画法,画工精致。整个画面的主色调以石绿色为主,给人一种冷峻、空远、清幽的感觉。观音形象也是端庄雅丽,意境悠远。每每望着这两铺水月观音,总被其散发的幽光所吸引,让人目眩神迷。冷峻的颜色总像是穿过时光手,抚摸着我饱经沧桑的脸庞,给予我内心无限的安慰,让人感觉来世间走这一遭也很好。也许,这就是神圣的世俗力量,大美不言,却能无声的给予心灵的慰藉。

3窟:西夏时期的洞窟,元、清重修,浅穹窿顶,设有八角形中心佛坛。前部甬道顶部残损严重,南壁上存女供养人三身,下部存元代女供养人五身。北壁上存男供养人四身,下存元代男供养人五身,有题记。主室窟顶画金刚结曼陀罗一铺,四周有边饰、璎珞垂幔及千佛一排。窟中央偏后设八角形三级曼荼罗(坛城),上存清塑数身。窟四壁下部清代环砌双层台基,上存清塑十八罗汉像(挪走)。主室东壁中央绘佛传,南北侧分绘汉密五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曼荼罗、胎藏界曼荼罗及显宗天请问经变。南壁东起画曼荼罗、观无量寿经变、曼荼罗各一铺。北壁东起画曼荼罗、净土变、曼荼罗各一铺。西壁门上方绘维摩变,门南北侧绘普贤变、文殊变

榆林窟第3窟之精美恐怕不用多妄言。然后最打动我的除了两壁的文殊普贤变外,最让我的怦然心动的确实此窟的布局和甬道两侧的元代供养人像。3窟中央为彩塑组成的曼陀罗,其上正对的是壁画金刚结曼陀罗。窟内壁画中所绘的曼佗罗互为镜像,置身其中,目之所及,尽是曼陀罗的世界。加之窟室深邃幽暗,宗教的神圣性体现的淋漓尽致,让人仿佛忘却了凡尘,进入了密教世界的时空隧道,在永无尽头的曼陀罗世界中徜徉。在不起眼的甬道,元代供养人像恬静自得,双手合十,向着窟内的方向望去,指引人后来者进入曼陀罗的世界。余四次观3窟,绝大多数的时间并没有关注在世人皆知的文殊普贤变,而是远离喧嚣,静静的盯着这身供养人,看了许久许久,有这么一刹那见,感觉自己也是一个供养人。

4窟:元代洞窟,清代重修,覆斗顶,中央设佛坛。窟顶画九佛藻井大部分残毁。中央佛坛上有清塑一铺九身。东壁画垂幔下中间曼陀罗一铺,两侧经变各一铺。南壁东起白度母、曼陀罗、说法图一铺。北壁东起画灵鹫山说法图、曼陀罗、绿度母。西壁门南普贤变,门北文殊变。

榆林第4窟最大的秘密在于未知的神秘。讲解员多次提到对此窟的内容学术界多有争议,我对壁画内容看了几次也一知半解。绿度母头戴花冠身周身绿色,着胸饰、臂钏等璎珞佩饰,自身后至两肩处画两枝莲花,两腿一屈一盘半跏趺坐在宝座上。唯觉绿度母十分精妙,美不胜收,也是来榆林窟决不可错过的一观。

在主尊两侧,六身和主尊相同的菩萨分坐左右。下方中央画一龙缠绕莲茎,两侧花丛中二明王一白一青分立左右。像这样的度母像属于藏密佛教,用色以绿、青、红、白色为主,大胆而热烈。山石树木已完全图案化,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特别是说法图中的如来,肉髻人三角形,头部上宽下圆,两肩作法肩式,已呈现出典型的藏密系统佛教的特征。与元代的莫高窟相比,榆林窟好似更盛行藏密系统的佛教。

5窟:唐代洞窟,清代重修,嘉庆年间重修三间一面披顶佛堂,内有清修唐塑涅槃像一身。

11窟:清代洞窟,纵向人字披顶,东壁开三券顶龛,南北东端各开一券顶龛。窟内东南北共五龛内塑龙王合为一铺五身。

12窟:五代时期的洞窟,清代重修。覆斗顶,沿着东壁与南北壁后部设马蹄形佛床,前室一面披顶,南北各设马蹄形台子。主室窟顶画藻井井心毁,边饰垂幔铺于四披,下画飞天,千佛,千佛中有说法图。东南北佛床上有清塑药王等九身像。东壁有十大弟子、八大菩萨、帝释、梵天。南壁西侧画药师变,下有慕容出行图。东侧画梵天、天龙八部、帝释、梵天。北壁西侧画西方净土变,下画慕容夫人曹氏出行图,东侧画帝释、天龙八部、天王、神将、夜叉。西壁门上为发愿文,南侧观音坐像,北侧地藏坐像一身。门南文殊变,门北普贤边,下皆为慕容氏和慕容夫人曹氏出行。

13窟:五代时期的洞窟,宋、清重修。窟为覆斗顶,中央设佛坛,前室一面披顶,南北东三面设台。主室中心佛坛上有清塑一铺三身,并有一卧鹿。东壁宋代西方净土变,南北壁宋画净土变各三铺。西壁门上宋代二飞天供宝,门南宋代文殊变,门北普贤变。

14窟:宋代洞窟,清民国均有重修,覆斗顶,中央有佛坛,前室为一面披顶,南北各有马蹄形台子。石窟分为前室和主室,前室有唐塑天王,力士残像,为移置而来。主室窟顶画莲花藻井,边饰垂幔铺于四披,下画飞天一周,东披中间画菩提宝盖,火焰纹佛项光。中央佛坛上为宋塑清修坐佛一身,两侧清代所塑菩萨四身,民国塑力士二身。东壁中间画火焰纹佛背光,两侧垂幔之下为弟子一、菩萨二。南北两壁垂幔之下东侧赴会菩萨六、西方净土变一。西壁上已崩毁,门两侧文殊变、普贤变各一铺。

16窟:五代时期的洞窟,民国重修,覆斗顶,中心设有佛坛,前室一面披顶,南北壁各有马蹄形台子。前室顶画棋格团花、边饰、垂幔铺于四壁上沿。东壁门上画七佛,门南北均为夜叉。南北壁各画天龙八部、菩萨、夜叉。甬道上有不空绢索观音。甬道南北有曹议金供养像。主室的窟顶藻井中心蹦毁,仅有四角莲花图案。中心佛坛上民国塑坐佛。东壁画劳度叉斗圣变。北壁西侧为西方净土变,东侧为天请问经变。西壁门上中间为发愿文,南侧菩萨,北侧地藏,门南文殊变,门北普贤变。

17窟:唐代洞窟,五代、宋、回鹘、清重修。前部人字披,后部平顶,有中心柱,柱四面开龛,前室有一面披顶。甬道南壁,有三行刻画的的题记:“大清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廿一日,湖南湘阴县蒋资生,与英国总理教育大臣司代诺当幕游历到此”。题记中的“司代诺”,后来通译为斯坦因。前室东壁垂幔下有净土变。南壁赴会菩萨五,北壁赴会菩萨六,西壁赴会菩萨五。甬道南北两侧亦为赴会菩萨,各三。主室中心柱西龛为清塑坐佛,南、东、北均为唐塑清修造像,南为坐佛,东为立佛,北为倚坐佛。窟顶有回鹘改绘的图案,亦有残存的五代团花图案。东壁垂幔下为宋代十飞天,赴会菩萨十三。南北宋代垂幔之下东侧各二飞天,赴会菩萨三,西侧各净土变三铺。西壁宋画垂幔之下,门南北各净土变一铺。



25窟:中唐时期的洞窟,经五代、宋、清重修,窟为覆斗顶,设中央佛坛,前室一面披顶。前部为甬道,南壁西侧曹元忠与子侄供养像,北壁西侧曹元忠夫人翟氏与长女供养像。前室西壁门南北各绘说法图,南北壁为宋代说法图,东壁门上残存毗沙门天王赴哪吒会一铺。主室顶崩毁,唯北西南披下残存唐代千佛。中央佛坛上为清代重修的跌坐佛。东壁画清净法身卢舍那佛一铺并八大菩萨曼荼罗,北端画药师佛一铺,上有墨书题记。南壁绘观无量寿经变一铺,东端为大势至,西端为观音,下宋画供养人。北壁画弥勒经变一铺,东西端各画菩萨一身,下为宋画女供养人。西壁门南普贤变,门北文殊变。


此窟有敦煌最漂亮的观经变一铺,绝不可错过。

榆林窟我最喜欢的也当属此窟的观无量寿经变。观经变描绘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场景。《佛说阿弥陀经》载明彼佛土以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经中明确记到:

彼极乐国土中,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又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颇梨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颇梨、车磲、赤珠、马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彼国又有阿弥陀佛所幻化之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鹄、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令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在榆林窟25窟的观经变中将极乐世界的胜景描绘的十分引人入胜。画面中部为七宝池中的露天殿堂,无量寿佛跏趺坐于金刚宝座上,施无畏印,肃穆庄严,头顶上罩着华丽的宝盖和幡幢,上方飞天撒花飞舞,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分座左右,供养菩萨四面环绕。

无量寿佛前妓乐吹奏着不同的乐器,他们手中的乐器,主要有海螺、筚篥、笙、琵琶、洞箫、笛、排箫、拍板,中间一伎乐人肩挂腰鼓,伸双臂,撇手指、提左腿作击鼓腾跳之姿,造型略显肥胖但动作轻捷并不笨拙。旁边有迦陵频伽鸟拨奏五弦应和,神情极为专注。

七宝池中,几身莲花童子在嬉戏打闹,有的莲花童子在捉鸭子有的一个莲花童子头钻进水里,露着屁股,另一个童子在张望神情紧张,还有莲花化生,童子双手合实,等待花开,是下辈生想观的命运。大殿后面是亭台楼阁,有共命鸟、迦陵频伽鸟等,无量寿佛身后的天空中各种乐器飘荡,显示出不鼓自鸣之意。

该经的序分部分未生怨,主要讲述了印度摩揭陀国国王频婆娑罗王因年老无子,担心没人继承王位,有一天国王请来相师占卜,相师说国王所在都城后山中有一道人,正在修行,此人死后会来投胎于王后转世为太子,国王求子心切,下令先断了山中道人的水源食物,后又派人进山杀死道人,可是道人投胎时间没到,转世成为一只兔子,相师告诉国王兔子死后即是将投胎的太子,国王求子心切又杀死兔子,果然不久王后怀孕生下太子名阿阇世,阿阇世长大后受奸臣挑拨,囚禁国王,想饿死国王,阿阇世母亲韦提希夫人每天身藏米面、璎珞盛果浆为国王充饥,一段时间后阿阇世王子见父亲仍健在,得知母亲所为,把母亲也囚禁起来,韦提希夫人非常伤心,向佛祖祈祷,自己为何和国王要受如此遭遇,佛祖告诉他,在阿阇世王子没出生前他们与王子已经结下了孽缘,只要一心静观,除去杂念,即修三幅和十六观,才能得到解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未生怨画面自下而上分六个情节(如图二):1、阿阇世王子发动宫廷政变逮捕国王,2、阿阇世王子欲拔剑杀其母,二大臣谏阻,3、韦提希夫人璎珞盛果浆、身藏米面探望国王,4、国王杀死仙人,5、佛陀从入宫说法,6、佛陀从耆阇掘山。

在佛陀的指引下韦提希夫人修习十六观通往西方往生世界,画面中韦提希夫人对景观想,根据《佛说观无量寿经》所云,这十六观从上而下依次为:

日想观,水想观,地想观,树想观,池想观,总想观,华座观,像想观,佛身观,观观世音菩萨色身像,观大势至菩萨色身像,普想观,杂想观,上辈生想观,中辈生想观,下辈生想观。
25窟的观经变气势恢宏,构图极为严谨。以无量寿佛为中心,亭台楼阁,水榭歌台环绕周围,将西方极乐世界的景象运用世俗的建筑、神鸟等一一体现,两侧未生怨和十六观尽显净土宗的修持之法,使人观之如入极乐。四次前往榆林窟,四次坐在25窟观经变前,泪流满面。前言不仅是极乐世界,更是遥远的长安。壁画中的唐代建筑蓝本让人无限神往,画面中的歌舞妙乐如同让我身临彼时的长安,极乐世界原来并不那么虚空飘渺,就在榆林河畔,就在长安。


26窟:唐代洞窟,五代、宋、回鹘、清重修。窟为覆斗顶,设有中央佛坛,前室一披顶,分为前甬道、前室、主室三个部分。前甬道南壁东侧为残存的五代说法图,北壁东侧为残存的五代经变。前室顶部残存有五代的经变,东壁上宋代七世佛,门南垂幔下有普贤变,门北为文殊变。南壁有净土变,北壁为赴会菩萨六身。前室和主室有甬道相连,甬道平顶上绘莲花图案,南北各有供养菩萨。主室藻井损毁严重,中心佛坛为清修跌坐佛。主室东壁宋代赴会菩萨,南壁东侧赴会菩萨,西侧净土变北壁东侧赴会菩萨,西侧净土变,西壁门南北均为净土变。

主要参考资料如下,图片则主要来自网络。

四次的河西

此生长梦是敦煌,此生在长安

万佛峡中观经变
一抹幽蓝如此打动人心
未见风吹但见满壁风动
吹拂着寂寥的戈壁
和热烈绽放的胡杨

我的心也飞扬起来
飞到那遥远的长安

您的转发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榆林窟25窟,中国最美石窟
敦煌榆林窟25窟
敦煌文化
一起画佛像-张大千敦煌壁画临摹作品集(收藏必备)
中国美术史: 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壁画和彩塑(附五代及北宋初)
敦煌 莫高窟【精品特窟6】中唐第158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