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暑假里,家长要让孩子补齐“三个半成长”的另一半

【家教智慧 第448期】

暑假里,家长要让孩子补齐“三个半成长”的另一半

过了五一节,这学期就过了一半了,离放暑假不远了,不少家长未雨绸缪,开始对孩子的暑期生活进行筹划。

    暑期较长,要有两个月的时间,几近一个学期的二分之一,在不少家长看来,这么长时间,可不能让孩子光阴虚度。外出旅行是必须的,但不能旅行两个月啊?让孩子上个上个补习班、衔接班之类的仍是众多家长心中的首选。

    要想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对孩子成长有推动价值的暑期,当先弄清学校为什么要放暑假。

学校为什么要放暑假?除了天气炎热,让孩子消夏避暑之外,暑假还是现代学校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潘光旦是二十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泰斗,对现代教育颇有研究。在《潘光旦与自由主义教育》一文中,潘先生谈到了学校为什么要放假这个话题。

    文章说,世界“近代教育制度,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所以有人把学校比作工厂,把课堂比作车间,把教师比作工人,把学生比作原料。这种‘规模化生产’虽然有利于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但也出现了另外一些问题,主要是:现代学校教育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这种制度,不仅不能照顾到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和特殊爱好,反倒可能把他们变成千人一面的‘产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创立现代教育制度的人们才在两个学期之间安排了一个较长的假期,目的是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他们的个性和才华有一个成长发育的时间和天地,”

    潘光旦认为,教育应倡导学习自由,发展学生个性才华。而班级授课制实行的是“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统一考试”,自由学习,个性发展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放假了,没有了“统一”的束缚,学生就可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学习和发展,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所以,放假的目的仍是学习,但这个学习,不是为了让孩子继续学校的学习,而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发展自己。孩子如果孩子对音乐、书法、绘画、武术等感兴趣,在自愿的前提下可以送他们去兴趣班、特长班,让孩子去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孩子自己想做的事,放大自己的特长。但即便是这样,上兴趣班,每天一个单元也就够了,无须天天泡在里面。如果孩子不想上“班儿”,那就可以“放任”孩子去玩,旅游、交际、逛公园、游戏同样也是学习,而且对个性发展而言,是更好、更重要的学习。

    最坏的假期安排就是把孩子送进所谓的文化科补习班里,让孩子与在学校一样,重复文化科知识的复习、预习,把孩子的身心囿于在狭隘的文化科学习里,那样,可能使孩子表面上知识渊博,知道了“回字”有四种写法,但其实,出了校门、家门,却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书呆子。

    这是因为,知识只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方面,而孩子的成长不仅是知识的吸纳,更是生理、心智、心理成长的统一。而反观我们当下的孩子,实际上只得到了 “三半个成长”。

    第一是生理上的“半个成长”,是指孩子的身体长高了,但另一半体质却未跟上。孩子近视眼为什么那么多?不仅是因为电视、电脑、手机的缘故,最关键的是孩子每天的视线都在书本和黑板之意,没有放眼远望过;身体为什么胖?体质为什么弱?不仅是因为生活好,更是因为天天呆在屋里不见阳光,很少活动!

    第二是心智上的“半个成长”,是说孩子孩子只是记住了知识,但却并未付诸于实践。心智有两个方面,一是心二是智。智是指知识学习,心是指知识运用,心智成长不仅指人要储备丰富的知识,更需要有学习知识的愿望,对所学知识消化、吸收,进而转化成学习和生活的能力,适应社会和改造世界。而反观当下,孩子的学习不过是知识的吸纳,鲜有输出,如果硬说有,那也只是做题与考试。学习完全停留在静止“智”的阶段,忽略了“心”的能动作用,没有把“智”转化成“慧”。没有知识,难有智慧,虽有知识,不去实践,也难生智慧。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有一篇课文是《乌塔》,主人翁乌塔只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但她却能独自游历欧洲。她说: “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是的知识是呆板的,生活是多样的,唯有经过生活的历练,一个人的知识才能升华成智慧。

    第三是心理方面的“半个成长”,是说孩子现在心理承受能力低,情商低,现在很多孩子不愿、不善与人交流。虽然我们现在不少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大家知道,一个人健康心理的形成,不是靠“纸上谈兵”的空洞说教得来的,是在生活实践、与人交往中形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是反复的成功喜悦与无数挫折的苦恼锤炼而成。近年来青少年自杀案件频发,除了学习的压力大之外,不得不说,与孩子们生活实践缺失,疏于与他人交住、交流,根本没有形成健全心理相关,更不用说再形成较强的抗挫折能力了。

    这也就是说,孩子生理、心智、心理三个方面的成长都是离不开生活实践的。而平日里,孩子天天上学,回家还要做作业,这三个方面的发展是不完善的。

     放暑假,不仅是消暑避热的需要,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是为了给孩子提供补全 “三半个成长”的时间!为此,暑假最好的安排是让孩子走进生活,拥抱社会,奔向自然,锻炼他们的身体,完善他们的心智,砥砺他们的心理,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升华成自己的智慧,转化为实用的能力,学会生活,服务社会,改造世界,体验知识的价值,创造出新的知识,享受学习与生活的快乐!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为孩子暑期早做计划很有必要,但这个计划,无论怎么安排,我觉得最好都不要把孩子送进补习班,补习班可能给孩子补了知识,但却会弱了体质,失了“心智”,“暗”了心理,让孩子只接受三个“半”的教育!

(关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宝典更在下期……)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1
孩子思维死板,家长如何启发孩子心智
妈妈后悔没看,小学的时候这么辅导孩子,初中要少走多少冤枉路
家长假期花钱买放心是教育最大的错误
微信投票,拒绝投票就是对你的帮助
孩子的心智为何与年龄不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