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长“护犊”心切,教师戒尺难举

【家教智慧 第973期】

家长“护犊”心切,教师戒尺难举

教育要不要惩戒?答案的肯定性毋庸置疑;教师体罚学生可不可?答案的否定性也不容置喙。但是惩戒和体罚的有没有标准?如何区分?却是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前段时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拟定《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时,曾把“罚站罚跑”列为教师可以采取的惩戒的方式,但11月15日,发布的《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中,虽保留了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的相关条款,却删除了一审稿中教师可依法对违反学校规定的学生采取“罚站罚跑”的条款,同时规定,“学校主管部门可以制定具体的教育惩戒规定”,也就是说,《意见》把“惩戒皮球”又踢给了学校主管部门。

        “严师出高徒”是人们普遍公认的古训,“严”如何来表现?自然少不了惩戒。我是66年生人,75年开始上小学,那时,几乎没有不挨的学生,包括像我这样“学习又好还特别听话的好学生”,那时如果在学校挨了教师揍,回家后不但不敢告诉父母,而是唯恐父母知道,因为只要父母知道了,无论青红皂白,都会先再挨一遍揍,然后再被父母拖着去给老师道歉,最难受的是父母还要强端笑脸给老师一个劲地赔不是……

可是,后来,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人们经济生活的好转,家长对孩子们开始“疼爱”起来。孩子上学时,家长见了老师,虽然表现上说得好:“老师,咱自家的孩子,你要管严点,该骂就骂,该打就打!”但如果老师果真听了家长的话,严格要求打了孩子,那事情可就大发了。
前几年,网曝云南某老师持续4个小时体罚学生,期间打断5根电线,老师被从重处理的新闻大家想必还有记忆。持续打4个小时,电线都打断5根,确实是过分了,当时在网上发帖人对老师如此体罚教育学生十分愤怒,并质疑问道“这位同学犯了什么样的错,你要这样下狠手?”但大家如果从头到尾仔细看一下新闻,就不难发现,被打学生和打人老师其实是舅舅和外甥关系,舅舅并不是第一个处理学生者,而是该生犯错拒不认错,处理老师才找来其当老师的舅舅协助处理。所以,这个事件,是教师打学生不假,但同时却也是舅舅打外甥。因此,说一千道一万,不要说普通教师打了普通学生,就是舅舅老师打了外甥学生,外甥的母亲、舅舅的姐姐也是不愿意的,在儿子和弟弟之间,家长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后来不少老师干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而我们的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像家长一样,一味地站在学生和家长立场上,出现学生和家长投诉事件,总是无论事情起因如何?教师做法是否在教育惩戒范围内,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都是本着息事宁人的原则,一边倒地处理老师。今年山东五莲教师用书本打逃课学生被追罚事件,安徽铜陵周老师因体罚学生跳江事件便是例证,这更让不少教师寒了心,谁也不愿再举戒尺。
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犯错是他们的“天职”;犯了错误,也并非所有学生都是一说就改,许多时候,还是需要惩戒才能奏效的。当下惩戒缺失的结果,就是导致不少学生好习惯难养成,坏毛病改不掉,造就了诸多的熊孩子,在学校、家庭等场所甚至发生许多的恶性案例。

        为破解教育惩戒这个困局,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随后,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一系列助推教师实施惩戒权的方案和规定。但是,惩戒到底采取何种“方式”“方法”才恰当?惩戒的标准是什么?惩戒和体罚的区别和界限到底在哪里?具体实践操作层面,诸如此类的具体问题,却是见仁见智。

比如罚站、罚跑是适当惩戒还是体罚,要视具体的环境和学生体质而定。教师在实施一种教育惩戒时,是要建立在了解学生基础上的,否则,就算“条例”规定罚站罚跑是合法的,也可能出现严重问题,发生严重后果。比如,你让学生站10分钟、20分钟甚至一节课都不成问题,但若要让学生站一上午甚至一天,则可能就会出问题;在教室里面罚站一般没问题,如果是体育课,烈日炎炎在操场上,你若让学生站上一节课就可能出问题;还有就是学生体质强弱不同,一般学生站一节课问题可能不大,但如果体质较弱的学生,站一节课,就可能就受不了;除了身体素质不同外,还有学生心理素质也不同,性格内向、自尊心特强,特爱面子的学生,你若让他站的次数过多,时间过长,可能就会出问题……
《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中“罚站、罚跑”等惩戒细则增加后又删除,再次让大家看到教育惩戒权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因此,要破解教育惩戒这个困局,不能将关注点放在惩戒的具体形式上,而是需要做好下列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解决家长的思想问题,家长要祛除过分的“护犊”之心,不要孩子一受委屈,就投诉老师,更不能不依不二是政府、教育和相关部门要敢于担当,遇到类似案例,当依照实事公正处理,如果教师确实涉嫌体罚,当依法依规处理,如果是家长吹毛求疵,无理取闹,该驳回的当驳回,对无理取闹者也要依法依规处理;三是强化师德师风教育,让教师用一颗仁爱之心去实施惩戒,不能将惩戒简单化,要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体质、心理、思想的前提下采取恰当的方式,同时要保持冷静、克制,不要以爱的名义,将适当惩戒滑向体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戒尺”来了!教育部首次明确教育惩戒权 老师呼吁细则出台 国内要闻 烟台新闻网 胶东在线 国家批准的重点新闻网站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是教师的“撒手锏”还是“紧箍咒”?
学生不听话,老师该怎么教育?惩戒体罚的标准在哪里?
教育部部长发声,可以把戒尺再还给老师,教师们表示很为难
惩罚尺度不好拿捏!教师接过“戒尺”还需迈过几道坎
《少年派》大结局:那个对你最“坏”的老师,却是最爱你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