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人的产品心得
userphoto

2023.08.07 广东

关注

中 医 馆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 作者 | 李琼  

本来是中医专业出身,临床也磨砺过一些年头,但是觉得看遍人间喜怒哀乐,而且看得太透,许并不是件好事的我,早些年就不干临床了。陆续在外治项目体系规划、手法研发、中医相关产品研发、中医馆以及中医科室的运营方面花力气,且觉得挺好玩、有意义。尤其是研发,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研发,只是一些中医药方面的小小创新罢了。

近两年接触了中医药相关饮品,也进行了一些微创新,好吃好喝又好玩,符合我的个性,关键是,似乎让年轻人对中医的刻板印象有所改观。

干了多年的临床,每天接触的都是病人,病人身体不好,心态也不会好,带给身边人的能量是也是负的,我总试图与病人沟通,用简洁通俗的语言描述中医晦涩难懂的原理,想让患者知道医生是如何用药如用兵,如何一起来打赢这场硬仗的,这样病人的信心也能倍增,疗效也是会有提升的。有时候也会根据中医的原理,告知患者要预防什么问题,发现几乎所有轻症的患者都是左耳进右耳出的。

也就是说,其实“治未病”的口号喊了多年,仍然是没有落实的。在为一些中医馆进行运营落地的时候,也是明确感受到,人们对中医的定位,还是在“治病”上。年轻一代如果不是“造”得太过,也根本不会去关心身体如何,生活习惯如何,养生如何,中医如何。

所谓“熬最深的夜,喝最贵的人参”,这其实是对国人体质现状、对中医的调侃,是一种悲哀。于是,我就有了怎么让年轻人首先是看到中医的想法。

长沙这个地方,奶茶饮品的品牌很多出圈的,茶颜悦色的新国风形象又让我觉得,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其实是充满期待的,只不过中医需要先让他们“一见钟情”,再用丰富的内在吸引当下的年青一代。那么,中药在年轻人的心中就是苦的,这样的观念能变吗?这样的中药能变吗?于是就开始了一些尝试。

在尝试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专业出身的人都有的固化思维,或者说,如果有在做中医药产品创新的同仁,需要引起注意的一些“坑”:

 本身是有医疗资质的企业或机构进行中医药产品创新,总也摆脱不了“我们的医生随便开个方,我把方子做成产品或者饮品不就行了吗”的想法。

中医药创新类的产品,可以称之为中医的“周边产品”,在功效上是一定不能与中药处方相提并论的,这类产品的目的也不全是治病,还有增强顾客粘性、吸引人流客流、增加年轻一代对中医的兴趣并关注自身健康、药食同源中药材的认知普及等等。

因此,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对中药的“苦”进行改观,而且能经常用、天天用。试想,如果一个产品味道非常苦,跟喝中药没什么区别,请问您自己会天天喝吗?奶茶可以天天喝,但是苦药没人愿意天天喝。

这就决定了,我们研发的产品,须得把口感放在第一位,疗效的考虑在后一位。医生开方,根本无法从中药的味道去思考,所以,所有人对中药的印象就是------苦。而我们要改变这种刻板印象,就要在材料和工艺还有口感上下功夫。当然,用到的材料也必须是健康的,比如:中药材跑的茶汤与我们日常喝的纯牛奶拼配,不需要再添加,糖也是用冰糖或者罗汉果提取物等方法,来保证养生中药饮品的健康度。

比如,黄精味甘性平,且属于补虚药,是比较好的创新材料。但是制过的黄精仍然药味明显,当时请了很多人做测试,仍然觉得“有比较浓的中药味”,所以,后来改将制好的黄精烘焙炒制后切成细丝做成类似茶叶的形态,然后用于奶茶的原材料,才有了一股浓郁的焦香,且去掉了黄精的药味。

再比如,黄芪、甘草都是味甘的,但中药所谓的“甘”,都是又甜又苦的怪味,和我们认识的甘甜,完全是两个味道,所以,想要用黄芪当归这两位经典补气血CP的时候,就用了酒酿去稍稍掩盖当归的味道,当然,是掩盖不住的,虽然当归的分量不多,但酒酿味道醇厚,还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越专业越无法站在顾客的角度去思考。

我们其实最好是能想清楚,顾客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想用这杯饮品来治病吗?当然不是。首先,很多人觉得“奶茶”就等于“不健康”,奶茶爱好者担心喝多了不健康的人也不少,我们首先要抓住的就是这些人。另外,还能解决“懒”的问题——自己去药店或者超市买中药材回来熬煮?懒得弄!

所以,我们要解决的就是天天一杯奶茶不健康的心里愧疚感和“我懒得弄”这两件事。顾客其实喝的就是个“新鲜”,就是图个新鲜而已。所以在产品的整体形象方面需要有特色、花功夫,如果有那么些“调调”,就更好了。

  非专业的人不了解中药材的四气五味,使用起来禁忌也不少。觉得中医中的任何东西都能拿来做概念和噱头。

中药材的四气五味,是中药使用的基础。每个人体质不同,能承受的药量也不同。在专业方面,中药也有相当多的禁忌。如黄精,就算是甘、平的,脾虚湿重、中焦寒凉的人还是最好不要服用,要做成普适的饮品,就只能在制作工艺上做文章。杜仲性温,阴虚火旺的人就不宜服用。这些专业门槛其实挺高的。需要如何跨越专业门槛呢?或者说,需不需要考虑到专业门槛呢?这是我自己心中比较纠结的一件事。

另外,中药材的所谓“甘”,和我们平时吃的糖的甜味可是大不一样,甜苦甜苦的,味道实在不那么让人愉快,只能说不难喝,完全算不上好喝。还有一些“淡”味的,如最常见的茯苓、薏仁等,都是没有什么味道的,价值感不强记忆点不强。

再说,只要有中药材就行了吗?当然不是,中药讲究的就是配伍,君臣佐使,很少有单枪匹马的。中药讲究的就是故事,是文化,是传承。在以往的经验来说,有一些如“四君子”、“六君子”、“玉屏风”、“生脉饮”、“黄芪建中汤”、“甘麦大枣汤”等等经方,是口感还不错的,这也是我接下来的研发方向。还是要有配伍、有说法、有出处的。

  无法克服的地域性。

不光中医讲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相关产品创新也同样的。在广东、长沙等南方地区,以“祛湿”为核心的产品销售量就是要高一些,在上海、江浙一代,以“健脾”为核心的产品销量就要好一些。

就像广东人习惯了“斑痧”,他们觉得那样的苦味也能接受一样,一碗普通的薏米水,在广东也能很畅销。长沙人就不行,觉得饮品奶茶这个东西,就应该是要好喝的,不好喝的,尝尝还行,第二次绝不再买。

因此,我们在什么地方创新,就要做一些适应当地的、当季的产品

 产品的体系化特色化

做过产品的人都知道产品要体系化,就算是饮品,也是要体系化的,或者说要分类明确。更利于顾客的快速选择,做出决策。而中药饮品,就需要有更明确的体系

比如,有些医疗机构为背景的饮品店,可以以机构的技术特色或者特色治疗为核心,研发周边饮品。比如某以安宫牛黄丸、乌鸡白凤丸等为核心产品的连锁医疗机构,就可以考虑以护心类的饮品和产品、妇科类方剂调制的饮品、产品为核心。

当然,到底是按照中医九大体质分型为体系,还是以五脏分型或者以常见的亚健康问题分型,都是可以的,只不过要看自己的特长特色是什么,然后根据特色来进行产品的体系和分型。

现代人习惯了“快餐生活”,已经慢不下来了。这其实是悲哀的,连养生都要“轻”、要“快”,更加具有讽刺性。中药奶茶饮品的兴起,其实从侧面反映了我们对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对中医药文化的复兴、对治未病的观念的深入人心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

如果可以,希望能以我的微不足道去传播中医文化、引导人们从自身健康自身利益出发更加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把治未病当成一句口号。

以上是“不务正业”专业人员的“胡思乱想”,请各位老师指正。

I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健康饮品】中医院的中药奶茶,你敢尝试吗?
销量暴涨372%!这类饮品成“新网红”,专家提醒→
李穆:“大家都说中医效果不好,其实问题就出在药材上”
央视对话王国强:无证中医如何拿医师证?给中药材发“身份证”……
用中药草本做新茶饮,1828王老吉计划5年内拓店5000家
药食同源的发展与应用概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