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任岩东丨中医慢病管理打造中医馆品牌建设新支点


第 73 

中医慢病管理最大特色是:中医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取类比象,它是最容易变成我们慢病病人的生活方式,所以中医是最适合做慢病管理的医学技术模式。

■ 演讲者|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慢病健康管理工程组组长  任岩东

我做了27年职业医生,1998年我被公派到美国研究慢病管理,98年国内的慢病管理还没有起步,还没有形成的时候,我就从事其研究工作。2003年回国后到现在整整14年时间,我一直在临床中研究慢病管理工作。

实际上慢病管理不单单代表一门医疗行业的技术、服务模式,更多的是代表医学模式的进步,医学模式生态的进步,也代表着医疗行业转型的重大转折点。

全球医疗行业进入了三大难题:一个叫慢病高发难治时代,二是医疗费用上涨超负荷,第三是药物灾害越来越大。对中国来讲还加了两个,一个是带病老龄化,一个是医学模式落后。在这五大医学背景下,整体医学模式向慢病管理时代转型。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提出了医疗后经济时代,聚焦到中国,2012年出台了第一个中国慢病防治指南,今年我们出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15)年》。这两个大节点,实际上中国大医改的顶层设计,包括中国解决养老等诸多问题都聚焦到了慢病管理上。

而在这个时代当中,中医的慢病管理会在中国起到顶梁柱的作用。虽然我在三甲医院工作了20多年,但是最近几年我们自己创业,体会很深的是:慢病管理作为一种技术形态、服务形态和经营形态会支撑起中医馆的连锁化、品牌化和快速扩张,同时能够提高中医馆的经营能力。

1

慢病管理的内涵

到底慢病管理的内涵是什么?下面张图是美国的慢病管理。

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和中国一样,慢病高发难治时代、医疗费用上涨超负荷、药物灾害越来越大。在这个大背景下,美国开始研究,他们的医学出了什么问题。

当时的美国,药品是全球最先进的,二战以后的医生水平是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是最先进的,商业保险机制也是最完整的。但是,就在那个大背景下,美国人发现他们医疗保险费用是大幅度的上涨,经过反复研究,美国总结出在健康管理行业流行了将近60年的三句话:

一、慢性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二、慢性病是治不好的,只能管理得好。

所以,1973年全球第一个健康促进法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健康管理将会以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在美国产生。当然,通过这个健康管理推动了全球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而慢病管理只是健康管理行业的一个分支。

在中国,慢病管理是健康管理刚需中的刚需。中国现在医保报销费用中85%花在慢性病上,我们门诊中85%的病人是慢病患者,中国带病老龄化85%以上的老人带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而中国的老人慢性病有一个特点,叫复合、多发、治疗终点难以把握。多围绕着慢性病的变化引领了现在医学模式必须要变化,不得不变化。这也成为符合我国大医改核心设计的一个焦点问题。

怎么评价一个医院、门诊、机构是做健康管理的?做慢病管理的?最起码大家在概念上要了解什么是健康管理或什么是慢病管理?这张图的横坐标代表了国际上通行的,如果你这个企业或这个门诊、国医馆是以慢病管理为特色,它有四个核心内容: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

实际上,国际通行的健康管理大模块中,健康教育是第一个产品,它不单单是服务,也是产品,是我们医院医生经营的一种模型。

三、总结了1.2.6管理模型。

美国人说,慢性病是生活方式病,它治不好,那怎么管理?通过合理的营养、排毒、生理、心理、遗传干预,配合适度的医药干预,构成了这张图的纵坐标。

在美国,这叫1.2.6健康法则。“1”指的是在病理学角度讲只有一种病——“细胞故障”;“2”代表两个病因——营养失衡、毒素侵袭;“6”指的是对慢性病的六种管理手段。

对标国内目前的医学模式,我们看到最大的问题是:现在主流医院针对慢性病主要提供的还是医药干预。不管是301、协和还是全国等等诸多三甲医院,针对主要慢病工作的模型,临床的经营模型还是以医药干预为主的。

美国人在总结这张图之后,它的最大价值是向我们诠释了医学模式当中过度使用医药干预,而缺失了合理的营养、排毒、生理、心理、遗传干预,是对现在医学模式针对慢病高发难治的一个落后清晰的格局。

2

中医慢病管理技术

对标这张图,这里面提出中医慢病管理。2003年非典期间我回国,在向美国学习慢病管理我们发现:中医两千年的文明,我们能看到中医最经典的健康管理思想,一直在中医行业里流动,只是我们没有总结出来,没有把它放到慢病管理行业中提出。

中医也一样,一个疾病——阴阳失衡;两个病因——内因外因,重点是我们要讲,我们传承的中医有六大技术模型,它可以完整对标美国的1.2.6模型。中医有中药、药膳、经络、导引、情志、风水六大疗法。

客观点说,中医慢病管理最大特色是:中医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取类比象,它是最容易变成我们慢病病人的生活方式。所以中医是最适合做慢病管理的医学技术模式。

通过这两张图的对标,中西医都有它做健康管理的发展历程和优势,而中医更具备中国人的文化和属性,更能变成中国慢病病人的胜过方式,它完全可以作为中医馆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

3

中医1.2.6医学新模式

这张图是我们做了将近十年的科研课题,2005-2012年,我们用七年的时间总结出这张图。当时我们和301医院做了五年的科研课题,总结出中国特色慢病管理的五大服务模式:医疗信息情报与决策、慢病筛查与评估、多学科联合会诊、1.2.6超强化治疗、院外动态管理。


这张图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你要做慢病管理是有技术含量的,如果说专业的慢病管理机构,不管是中医院西医院,哪怕是一个中医门诊、中医馆、中医诊所,要做好慢病管理五大工作模型,你可以任选其一、任选其二,也可以全生态选择。

其中之一的医疗信息情报决策模型,一个优秀的慢病管理门诊如何评价医生?就是靠医疗信息情报决策模块去评价一个医生在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的门诊流量中,病人的首诊留置率、二诊复诊率、三诊有效率。这个背后是有医学工程学和医学经济学作技术背景支撑。

谈到这个环节,我们前年做了一个课题叫“慢病管理构建医患关系的新支点”,也就是慢病管理本身已经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手段。医疗信息情报决策要求病人把医疗信息全部说清楚,医生把医疗情报和病人交接清楚,最后是医患之间共同对慢性病做好决策,这是我们门诊的一个模块。

现在我们做的慢病管理门诊分两种:首诊和二诊,首诊至少40分钟,二诊一般是20分钟。当病人离开门诊,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这个模块叫院外动态管理服务。

你只有这五个基本的慢病管理服务模块,才能构建出慢病管理服务的生态,才能让病人可能变成你的合作伙伴,甚至变成你的战略合作伙伴。

做这个服务生态模型最主要突出的是:中医的技术服务模型是最适合做慢病管理的。中国人步入老年就信中医,中医传承中国人的文化,别说是老人,大量的慢性病人通过适当的教育都会跟着我们践行1.2.6模式,他们会用药膳等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张图是蛮有实践意义的。

做慢病管理最大的特征是医生和病人之间很容易成为朋友,所以我们创造了很多粉丝级的病人。

4

慢病管理三种经营方式

开一个中医馆,想做慢病管理,有三个基本模式。

医养结合

为居家的老人、社区的老人、机构的老人提供慢病管理服务,这是目前为止我们企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合作的一个重点方向,运用中医的慢病管理技术来支撑医养结合。

现在很多机构谈医养结合谈得很空洞,医养该怎么结合?慢病管理技术的结合,慢病管理服务的结合,慢病管理经营的结合才能真正为居家、社区解决中国老人养老的问题,老人如何提高养老意识掌握养老技能,是靠2000多年沉淀下来的中医的纯粹技术。

工作场所健康促进

这个模型特别适合深圳、一线城市、企业机关比较发达得城市。在美国,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是美国所有的工会组织要和商业保险机构联合买单的一种模式。

各大企业各大机构对员工的福利就是通过采购工作场所健康促进,说的简单点,就是把健康管理慢病管理钱移到我们的工作场所,移到我们的白领、工薪阶层的工作环境中。如何改变工作环境,如何提高工作文化内涵,让我们很多高血压、糖尿病人在你的工作当中就提高你的管理意识,掌握慢病管理技能。

这个在中国呢,做变形了。中国十年的发展,健康管理核心的服务模式叫体检服务,中国把体检服务做成了纯福利的模式,前端的教育和评估做得很少,后端的干预做得也很少。

这几年,我们看到健康管理行业特别是体检中心行业在转型。慢病管理在国际医疗界,说得通俗点,如何让我们中医馆走进大生态,中医馆的创业伙伴们能不能进入中国医疗消费行业的主战场,这很重要。

我的感受是,中国的健康管理和慢病管理这十几年走了弯路,我们一定要用专业的医疗平台做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一点要用专业的健康队伍和服务技术标准来做健康管理和慢病管理。这点是目前中国慢病管理做的不很好的地方。

单病种慢病管理

如何让中医馆以慢病管理为品牌作为支撑点,让我们的服务、技术、经营进入中国医疗行业消费的主战场,使企业能够有生存价值,特别是我们的客户,慢病病人,通过我们的慢病管理服务获得新的生命价值,这很重要。

什么是主战场?大量的慢病老人慢病病人,单病病种病人像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这些单病慢病管理工作,我认为都是中医馆打造特色品牌、连锁中医馆要创造的新的支点。

5

慢病管理要做到三点


1.中医技术产品化

那种形而上学的,相对模糊的概念。而中国人现在的消费方式在转变,再给病人讲阴阳五行辩证,能不能讲?也能讲,但现在很多消费者80、90后的人听得云里雾里,很难做到标准化。

如何让中医特色技术、辨证施治做到相对客观,相对标准化。不管是病的标准、证型的标准化、症候的标准化,我们做了十几年的时间,对常见的慢病病种基本可以做到标准化,意味着我们已经把慢病管理技术产品化了。

2.场景服务化

刚才讲的五大服务模块,在你的中医馆里面如何做到场景化。场景带有文化内涵带有品牌影响力,当然,场景我们经常说环境宜人,我们做慢病管理是要改变病人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才是慢病管理长治久安的本质。

3.经营体验化

经营体验化是慢病管理最大的特长。为什么我们当年做的课题叫“慢病管理可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其最大价值就来源于慢病管理的工作标准模型,这个闭环一旦形成,就可能会用到互联网、物联网技术。

随着慢病管理特别是中医慢病管理的兴起,我们使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技术会越来越先进、丰富、进步。

比如我们现在的门诊,我们的病人住院的时候有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可以变成老人慢病管理智能宠物。很多老人基于养生的方法,会和自己的机器人对答,交流时间一旦变长,机器人就可以完全智能化地掌握很多老人的养生需求、慢病管理需求。最后老人就把机器人请到家里,成为自己的宠物。

类似互联网、物联网终端管理技术也是促进健康管理发展和慢病管理发展的风向标。

总结三句话

1.慢病管理特别是中医慢病管理会在中国未来成为新的医学模式标志,不管你做不做,慢病管理都在突飞猛进的发展。

2.中医慢病管理会成为中国抗击慢病管理的主流模式。因为大量的中国人不等到变老就相信中医了。

我去调研过,相当一部分消费人群,青中年女性偏多,所以现在的中医消费群体不完全是老人,大量的年轻人都在消费中医文化。

中医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医馆连锁模式的突飞猛进,中医馆能够进入中国主流医疗消费模式,慢病管理一定是我们选择的最佳路径。

3.慢病管理是整个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一个必然的趋势。

我们看美国、德国、日本,看所有的发达国家,慢病管理都渗透到所有的医疗消费模式中去。慢病管理包括了大康复,慢康复、快康复等等,包括了越来越多丰富的医学生态模式。

慢病管理是技术活、服务活、也是经营的活,有了这三个支点,实际上讲,慢病管理行业已经带动医学模式向新的更高的医学模式发展。

I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仲凯:人工智能在医疗的辅助应用之疾病管理
全科医生宜强化中医学素养
“治未病”有什么现实意义?
:"治病+预防"远不够 国人健康需"管理"
惊喜!投资额千万以上的项目被投资人现场看中
治未病将成新趋势,万亿健康产业升级,哪些领域含创业机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