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连载:著名军歌《铁道兵志在四方》词作者、志愿军战士黄荣森(1)

谨以此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永远做祖国最可爱的人

——记著名军歌《铁道兵志在四方》词作者黄荣森

                                            
李小芹
《铁道兵志在四方》是周恩来总理生前喜爱并帮助修改歌词、指示推广的著名军歌,歌曲的词作者黄荣森生于1934年4月6日,卒于2021年5月17日,享年87岁。

黄荣森摄于七十年代

一、最可爱的人

黄荣森出生于山东省济南泺口,他曾在诗作中这样描写自己的家乡:“在那千佛山下,黄河边上,四面荷花,满城春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趵突泉日夜在滚滚喷涌,小清河的碧流千里淙响……

黄荣森7岁进入小学,学习勤奋,成绩优秀,小学毕业后顺利考入初中。1948年9月,黄荣森刚升入初中二年级,华东野战军对国民党军重兵守备的济南发起进攻,经过八昼夜激烈的攻坚作战,济南宣告解放。“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黄荣森感觉共产党领导下的济南如“春风拂面”,相比千疮百孔、积贫积弱的旧社会真是换了人间!济南解放后,学校的教育也发生了本质变化,共产党的革命理论如同一股股清泉,滋润着少年黄荣森的心,他对未来新民主主义社会和“世界大同”充满了希望,坚信共产党一定能够救中国。

童年时的黄荣森

1950年,黄荣森正值读初中三年级,按照常规,暑假毕业他便可以顺理成章考入高中继续学习。然而“当兵保卫祖国”,“好男儿志在四方”是他的夙愿,当得知河北省石家庄有招兵的消息后,未满16周岁的他不顾父母的劝阻,毅然放弃了学业,怀着精忠报国的一腔热血,只身北上,投笔从戎,于3月21日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铁道兵团的战士。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不久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党中央和毛主席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240万中华优秀儿女打起背包,背负着祖国和人民的希望,义无反顾地奔赴朝鲜战场。

史载: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铁路军事运输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供应和部队机动的骨干力量。侵朝美国空军一直将铁路列为重点打击目标,集中大量飞机不分昼夜对朝鲜1300公里的铁路线进行狂轰滥炸。共出动各式飞机5.9万架次,投掷各类炸弹19万多枚,妄图切断志愿军后勤补给线。

为了保证战时军事运输,从1950年11月起,铁道兵机关及所属部队全部陆续入朝,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一个全部入朝的兵种。

黄荣森和他的战友在朝鲜战场的防空洞前

1950年夏,黄荣森所在的铁三师完成了京汉线的维修任务后,转战天水一带,修复陇海线西段,年末开赴沈阳。

1951年2月15日,铁三师接到命令,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

火车一进入朝鲜,映入眼帘的是被美军狂轰滥炸后的弹坑和断壁残垣。望着满目疮痍的山川,战争的残酷使黄荣森的心情异常沉重——如今的朝鲜,与当年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下的中国是何等相似啊,绝不能让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得逞,决不能让中国人民再受二茬苦,遭二茬罪。他暗下决心,为了祖国,为了和平,一定要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克服困难,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侵略者打回老家去!

据《铁道兵史》记载:面对破坏严重的铁路线,铁道兵官兵们英勇顽强,浴血奋战。在前进抢修、分段保障、抗洪保桥、粉碎敌人的空中“绞杀战”以及紧急抢建铁路新线中,密切协同,群策群力,排除万难,克敌制胜。共抢修抢建铁路延长线1000多公里,桥梁2300座次,便线便桥127公里,隧道122座次,车站3600处次,通讯线路21000条公里,还抢修铁路新线210公里,创建出“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952年在朝鲜排练节目  左一为黄荣森

黄荣森那时在铁三师文工队当队员。文工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创作和演出,向部队和人民群众宣传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鼓舞士气,激励斗志,丰富部队的文化生活,是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朝鲜战场上,哪里施工艰苦,哪里战斗激烈,哪里就有铁三师文工队员的身影。黄荣森充分发挥自己文学和艺术方面的天赋,无论是采访撰稿、写黑板报,还是宣传鼓动、下连队慰问演出,他都竭尽所能,积极努力,不怕苦,不畏难,得到了领导和战友们的一致好评。

由于丧心病狂的美军在朝鲜实施了细菌战,1951年4月,刚满17岁的黄荣森不幸感染了斑疹伤寒,病情十分凶险,生命危在旦夕,被紧急送往铁三师医院救治。现在这种年龄的孩子还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然而对于那时远离祖国,远离父母的黄荣森来说,必须坚强地面对一切考验。

铁三师文工队赴朝人员  后排左三为黄荣森

黄荣森曾经指着小腹上的疤痕告诉儿子黄霄川,由于野战医院医疗条件差,药品短缺,对于能否治愈斑疹伤寒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当时有一位日籍医生用狗肉培植“疫苗”,将他的小腹切开一个口子,取一小块狗肉埋进去。起初,人们对于这种“土办法”将信将疑,没承想,过了一段时间,他竟奇迹般地痊愈了。

朝鲜民主共和国为黄荣森颁发的纪念证书

作为一名部队的宣传工作者,黄荣森无论走到哪里都牢记自己的使命。三月份他在三登兵站曾遇见一位负伤后重返战场的志愿军战士,闲聊中得知了他的故事。在朝鲜文兴里师医院休养期间,恰逢5月12日国际护士节,他创作了诗歌《我用啥回答你》,刊登在医院的墙报上。

当我被炮火轰倒的时候,

生命仅有奄奄一息,

……

那是一个严寒的夜里,

白雪铺满了大地,

你背着我离开炮火连天的火线,

你背着我穿过危险的封锁区,

你留心着脚下崎岖的山路,

你细听着空中可恶的敌机,

寒风冻僵了你的双手,

汗水浸透了你的白衣,

……

为了挽救我的生命,

你的鲜血流进我的血管里,

为了使我早日养好,

你日夜守着我,一刻也不离。

为了我,你牺牲一切,

为了我,你忘却自己。

这样高尚的革命友爱啊,

我用啥回答你,护士同志?

……

这首语言质朴的诗作讴歌了白衣战士高尚的革命情操和救死扶伤的强烈责任心,其英雄事迹不但感动了医院的伤病员,对医生和护士亦起到了鼓舞和激励作用。

1953年10月  黄荣森在抗美援朝期间获三等功

1951年11月,为对付敌人的频繁轰炸,黄荣森和战友们在朝鲜云下里亲自动手修建了“掩蔽室”。建成后,黄荣森写了一首诗歌《新居》,诗歌中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在小小的山岗上,

在密密的松林里,

积雪是那样的洁白,

松叶是那样的深绿。

从山脚下远远望去,

几个小门儿的圆土堆,

穿插在丛林中的空隙,

像沙漠上的蒙古包,

像高原上的窑洞——

辽阔,美丽……

看,这就是我们的住所,

这就是我们的新居,

它修得多么坚固啊,

胜过那钢筋水泥。

有了它就可以防备疯狂的敌机,

有了它我们便可安心工作学习,

这是我们自己劳动的成果呀,

——第一次构筑的掩蔽室。

在赴朝作战期间, 1952年11月黄荣森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3年10月荣立三等功一次。铁三师政治部在为其颁发的获奖证书上写道:“该同志一贯安心文艺工作,思想上没有过任何波动,埋头钻研自己的业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另外,他还得到了朝鲜颁发的胜利纪念章和证书。

网上资料记载,铁三师文工队自1951年2月进入朝鲜后,从介川附近的清川江,到顺川附近的大同江,再前进到阳德前线,1953年初又回防定州市附近的大宁江大桥,转战南北,搬了无数次的家,直至停战,整整两年半时间从未休整过,在无计其数敌机轰炸的间隙,为铁三师、朝鲜人民军官兵及朝鲜人民表演各种节目,鼓舞了官兵士气。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铁三师于1953年11月奉命回国。

经过战争的洗礼,黄荣森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1954年,他创作了一首诗歌《金色的和平鸽》,在文中讲述了回国后的感受和对自己今后人生的定位。诗歌中写道:

我胸前有颗和平鸽,

是人民把它给予我。

想起来有多么自豪——

我曾抗美援朝保卫过祖国。

当我在人群里走过,

人们对我羡慕又亲热。

他们说:“最可爱的人来了,

看啊,他那金光灿烂的和平鸽!”

孩子们要我讲战斗故事;

老人家询问着炮火中的生活;

年轻人说:“带和平鸽的人处处是榜样,

永远学习你,建设咱们祖国。”

亲人啊,用什么回答你的热爱?

朋友啊,有什么值得你们来学?

假如我在新岗位上工作不好,

还怎配再带着和平鸽?

我要不愧当过志愿军,

干啥也按志愿军的样子去做,

永远当祖国最可爱的人,

让我的金色和平鸽旁,

开满新的胜利花朵。

(未完待续)

编者的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曲《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向曾经的铁道兵战士致敬!
徐华贵 刘振岐——深切悼念《铁道兵志在四方》词作者黄荣森仙逝
济南出生的《铁道兵志在四方》歌词作者
《铁道兵志在四方》
鹿鸣军《战火中的和平鸽》——献给祖国最优秀的志愿军女战士 | 主播刘蕾蕾 | 心香文艺
抗美援朝战争曾颁发过这些纪念章,你见过几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