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承德记忆:老家礤面最滑溜儿
承德记忆:                  
老家礤面最滑溜儿
步玉忠
礤读
老家主食其实就两样子的,米和面,细分的话,米有大米,小米,黍子,粘米什么的,面呢,老家不产小麦,面都是南方运过来的,对了,荞面,莜面老家还有些地方种着呢。我打小爱吃面食,面条更甚。记忆犹新的一顿面条苦涩的暖暖的,想起来半辈子了还有着嚼头。
9岁的那年假期,老舅家的二哥挎着小筐来给家里送托盆儿,这是一种上山采的通红好吃的野果,一家人品尝着,有点像现在吃榴莲一样,稀罕也珍贵。二哥在一家人赞许眼光里骄傲的要回家,不忘了说要带上我,姥姥家的模样记不太清,二哥说,跟我走吧,我们家对面上山都是托盆儿,可劲吃呢,闻听这句话,我屁颠屁颠就跟着出发,和挎着家里人给装上10几个鸡蛋小筐的表哥地走开启了姥姥家之旅。

姥姥家依山傍水,满目葱绿,表哥领我上山摘托盆儿,还在姥姥家胡同里和山坡上捉迷藏,几位姥爷见了乐不拢嘴。后来,三舅妈说外甥好几年没来了,明晚去家吃礤面。三舅妈一句话馋到了我,在家听母亲说过的,礤面要用水把小米泡好多天,泡糟了再用礤囱礤,礤面吃起来很滑溜,粗粮细作,村里人都喜欢吃的。也记得母亲说过,糟米要是泡的不合适,会药人的,所以谨慎的母亲从来没有在家给我们做过礤面。听了三舅妈说吃礤面,第二天,早早就坐到了三舅妈炕桌上,眼巴巴坐等礤面面条上来。

谁成想,表哥嘴快,知道她二姑也就是我母亲怕礤面药人,就告诉了三舅妈。三舅妈家用灶火做饭,看见烟火缭绕中三舅妈擀好的面条下锅,不一会面条上来了,我让三舅妈拉到身边,一个劲说三外甥今天没做礤面,怕药着外甥,擀的是荞面面条,快趁热吃啊。我用筷子夹起面条入嘴,妈呀,差点喷出来,荞面面条忒咸了!咸的都苦了,草草放下筷子,说吃饱了。
后来听表哥说,三舅妈打下主意不做礤面换做荞面条,是她在村里借了三四家,才借到了一小碗荞面。过惯苦日子的母亲听我说三舅妈家的面条忒咸,就和我说咸中有味,咸中出数。她知道娘家三舅妈是热情好客认亲戚的好弟媳,只是那年月日子忒清苦。
多少年了,还常记起姥姥家荞面面条的味道。其实细想,有情和爱在,再苦再咸也透着甜。
再说一出母亲教我擀面条的老事吧:

12岁时,感觉自己是小男子汉了,应该帮母亲干点啥了。一个夏天的星期天晌午,村东头的老太太来家和母亲唠嗑,两个妇女坐在炕头上,家长里短说了一个下午,我也在炕西头写完了作业。日头偏西了,老太太还没有要走的意思。母亲通常都好客的,留老太太在家吃饭,老太太家里不富裕,估计也想在侄媳妇家改善下伙食,说句,那我就以实为实了,就又脱掉耷拉炕沿边脚上的鞋,崴鼓到炕头抽起了火烟袋。
  母亲开始张罗伙食,说擀点面条吃吧。母亲用葫芦瓢从东屋木箱子里少半袋面粉袋中擓出半瓢面,母亲一手抬着木箱子盖,一手端着葫芦瓢,在口袋边抖落着,怕面洒出袋外,还掂量着瓢里的面别太多,多了会浪费。现在想起来,那时操持一家生活的母亲把箱子里的面是看的很重的,只有来客人才舍得打开箱子,我平时留意的捞乒香乒香大米饭的大米也存放在木箱子里的,米和面都不多,半旧袋子样子,通常箱子是上锁的。
  母亲平时绝不会让我擀面条的,会怕糟蹋白面。那天也许累了,也许老太太一个劲夸家老三长得精神,写作业着调。母亲和好面,搬来面板,说老三学学擀面条吧。哈,平时见过母亲为数不多擀面条架势的,腰上系着很旧但干净的围裙,把和好的面从盆里擓到面板上,撒着面揉搓着,两只手用力的滚动着擀面杖,肩膀晃动着很有力量,面团很快变成了薄薄的面片,白花花贴在面板上。记得母亲和面一般都很硬的,要是和面软了,揉面时还要往里撒很多醭面,母亲也会有些心疼多用一些面的。
  我高兴的系上母亲的围裙,像模像样的揉面,用擀面杖笨拙的把不大的面团压扁,用力擀薄,母亲一边看着,指导着这边那边再擀擀,直到带着些皱褶的面皮不规矩的铺满半个面板。记得母亲擀的面皮都很圆,上面也没有皱褶的。我有些雀跃的握着擀面杖,小脑门冒着汗,幸福的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接过擀面杖几处平整了几下,就开始叠起面片用刀切面了,母亲刀功很好,面条粗细均匀,一绺绺放在秸秆盖庭上整齐的很顺眼。母亲那时是不让我动刀的,怕切着手。记得当时老太太叼着烟袋嘴,一个劲夸奖,老三岁数不大手还这么巧,将来一定说个好媳妇。现在想老太太夸人不讲逻辑,会擀面条和娶媳妇不搭什么边的,可当时把母亲和我夸得挺高兴。给老太太煮面条时,那时用勺子擓荤油炼锅,我都想劝母亲要多擓点荤油呢。
   后来中学毕业时,母亲断断续续教我学会了和面、擀面、切面和炝锅煮面。工作后刚20岁出头,月末休班回老家全套做了一顿擀面条,那时母亲生病下不来炕,和父亲一起吃着我擀的面条,有些虚弱的唠叨着,大伙都说你干的这行不错,要是再说个好媳妇就更好了。我和母亲开起了玩笑,说老三擀面条都会了,就不用说媳妇了,母亲用粗手擦下嘴角,又扶了扶头上的围巾说,那可不行!
   母亲从小教我热情待客,也教会我擀面条,现在虽然擀面条很少用上派场,也算有了一门饿不着的手艺。不识字的母亲像只喜鹊妈妈教会了我打食和飞。
说起来早些年,吃面条还是改善伙食,如今早成了家常便饭。超市里有了现成做好的面条,几块票换回一袋,随便煮。挂面种类也很多,每当在家煮起荞面挂面来,还老想起小时候三舅妈苦心煮好的面。街上面馆也多了起来,抻面,刀削面,手擀面,豆角面,荞面馆,饸饹馆,小县城胡同里都能找的到,想吃啥面有啥面,面条卤子也多了去,我始终钟情茄子肉丝和韭菜卤子,几十年没变。记得出差时,老北京炸酱面,兰州拉面,陕西油泼面,武汉热干面等等,都一一踅摸着饱过口福。这段时间周末早上打完乒乓球,哥几个来到对面面馆,一碗老大面条就着茶叶蛋和一小盘素什锦,边落汗边突噜着面,欢声笑语惬意着,说吃面快意人生,也不为过吧。
还是说正题礤面吧。疫情过后老家县城开了一家礤面馆,特色面食吸引了众多食客,我是络绎不绝中的一个,礤面药人的教导也是好多年前的事了,常去品尝礤面的味道,过一段不去就想。礤面馆礤面的食材还是小米,和老一辈礤面工艺比有些改良,礤出的面一咯蚪一咯蚪,半个手指肚长短,金黄金黄的,一股淡淡糟米的清香味道,常配的卤子是韭菜和芹菜肉沫,我还是喜欢泡韭菜卤的,一碗老家礤面端上来,泡上一抹青绿的韭菜卤,黄绿相间,冒着热气,忙入口,要咋滑溜儿有咋滑溜儿,口头地道,满满老家味儿。
前几天高考季,家二哥带着侄女从马来西亚回国,侄女半土半洋,国内国外都上过学,高考在岛国考到了新加坡一所不错的大学,二哥带着她回老家寻根,和老家老屋照了相,我请他们看了家乡的实景演出,还吃了礤面,O O后的侄女是全然不知道礤面的前世今生的,一小口一小口吃着礤面,很香的样子,筷子用的不很顺溜,一咯蚪礤面掉在碗边桌上,她用手捡起来放进嘴里,不经意的小动作看出了侄女懂事的样子,甚至让我想到了她奶奶也就是母亲一生勤俭的模样。“千山路迢迢,万里一面条”,但愿远赴万里他乡的侄女身上一直流淌着延展着老家的血脉和精气神儿。那天,侄女边吃面边抬头用还算标准的国语问我,这东西叫什么名字来着?我告诉她,是礤面,想吃就回来,老家礤面最滑溜儿。
2022.7.1

步玉忠的亲情散文:父亲的1979

步玉忠的散文:老人节里忆老爸

步玉忠的亲情散文:母亲是遮风避雨的墙

步玉忠的怀旧散文:骑自行车的日子

站在九江的边上——也说承德诗人步九江      

著名诗人步九江评《来的都是客》:厚积薄发无穷期

对农民好一点儿:从莫言的拾麦穗儿到步九江交公粮的诗     

步玉忠:六叔步九江婚姻里的那些事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隆化记忆』步玉忠:老家礤面最滑溜儿
行草 | 母亲的元宵节
小果子
“迎春杯”全国首届公众平台线上文学作品大奖赛入围作品展:曹玉兰
夏至吃凉面
母亲的专心良苦 为我做好吃的饭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