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识】印度教之婆婆妈妈婆罗门教(十五) by 胡笳

  主页君:最近胡笳老湿的婆婆妈妈婆罗门教系列又重新开始填坑了,受到了小伙伴们的一致欢迎,很多小伙伴让主页君转达对胡老师的慰问。主页君已经完整转达,胡老湿,你听见了么,大家在呼唤啊大家在呼唤……



  当然,也有人在吐槽主页君,翻看以前的历史文章好辛苦啊。(俺怎么会告诉你们,之前不直接出一个快捷翻阅的途径,是为了小伙伴们可以顺便翻翻我们以前的好内容呀,除了婆婆妈妈以外,也许还有新的惊喜内容呢),啊,谁的砖头?


  好吧,给大家一个捷径。如果需要访问以前的任何一期《印度教之婆婆妈妈婆罗门教》的历史文章,请回复关键词“婆罗门+对应集数的数字序号”,比如输入“婆罗门1”发送可获得该系列第一集,输入“婆罗门10”可获得该系列第十集。但切记,数字是半角输入法下面的数字啊,也不是中文输入法下的,否则没有获得回复内容不要怪我。

  在胡老湿的文章前面得瑟了半天,胡老湿你不要介意呀。来,你来打我呀打我呀……



  下面是胡老师的正文:

  我感觉到了危险。

  

  因为这一篇将讲到佛陀,必然会涉及许多佛教与印度教的关系问题,我是一个胆小鬼,所以我不敢惹得佛教徒和印度教徒任何一方不高兴,这种感受很难描述,打个结了婚的男性都懂得比方,这就宛如你夹在老婆和母亲之间,总是要小心翼翼,时刻担心“掉到水里,你先救谁”这样问题的袭击,而且不能随意的开任何一方的玩笑,不然你就等着吧。



  

  所以,我们会严肃起来,而且和每一部你看到的“爱情动作片”的开头会有个提示说明一样,我们也有说明,还不只有一个,我们有两个:

  

  第一,我们不讨论佛教的神性问题,是多神崇拜、一神崇拜还是无神论,我们都不去探讨;第二,我们既然在讲婆罗门教,所以有些角度自然是从婆罗门即印度教的出发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认同这些角度。


  

  OK,正戏开始了。。。

  

  我们已经看到了毗湿奴大人的八个化身,尤其是特别拽的克利须那与罗摩,按照我们的预告,该轮到第九个化身,更拽的佛陀现身了。



  

  关于佛陀大人确切的诞生的时间目前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我们可以明确的是他生活在公元前五到四世纪,大致相当于是我泱泱大中华的春秋末期,比较美好的观点是他和孔子相差只有十几岁,这种观点让我们有一种天降双壁,东西辉映,文明由此站上起跑线的牛叉想象,但可惜的是,这不一定正确,因为也有人认为两人应该差了有百年之多。

  

  不管佛陀大人的生辰八字了,我们讲讲他的成就。

  

  今天的佛陀,当时的乔达摩悉达多王子,出生于喜马拉雅山脚下的迦毗罗卫国,也就是现今尼泊尔境内的蓝毗尼。当时有预言说如果年轻的王子想要成为一个统治者的话,他必须将自己与世界孤立起来,并且不能迈出他的王国一步。如果成年后走出了王国,王子则会成为一个普世的精神领袖。虽然已经结婚生子,但对哲学的诉求还是让他选择去探索人类本质与生命的奥秘。他震惊于碰到人们的生老病死。最终,一个圣人让王子在思考无法避免的苦厄时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他花了六年时间徘徊于印度的丛林之中,以求让他能够达到觉悟状态的智慧和办法,并获得恒久的、可以消灭苦厄的知识。


  

  很有意思的是,佛教的诞生源自乔达摩坚定不移追求觉悟时连续的49天冥想。历史上,印度人认为菩提树是神圣的,因为佛陀(悉达多)是在一颗菩提树下达到的觉悟。很多印度的圣人和智者都追寻佛陀的脚步,在菩提树下冥想以求觉悟。佛陀的认识围绕着四个主要思想,通过它们理解觉悟或者“涅槃”——一种所有苦厄都不存在的状态。这些想法形成了佛教的“四谛”:“苦谛”,生命到处都是苦痛;“集谛”,一切苦厄的根源在于人类为了追求现世暂时的愉悦而拥有的自私欲求;“灭谛”,消灭一切苦厄的方法是消灭一切欲求;“道谛”,克服欲求,达到觉悟的方法是追寻“八道”,即欲求和克己之间的中道。



  

  佛陀的教导囊括了印度教传统的诸多思想,但它们也有着相当鲜明的不同。转世概念两种宗教皆有,佛陀认可一种循环、乃至重复的历史观,其中世界反复被创建、摧毁,循环往复。佛陀不认可的是婆罗门僧侣的特权,因而他否定了种姓制度。不过,两种宗教的最终目标——印度教徒的Moksha和佛教徒的涅槃颇为接近,都包括达到一种完美觉悟的状态,从转世的链条中解脱。


  

  就此,伟大的佛陀创立了佛教,并且流传几千年,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并且它深刻的影响了人类社会,至今依然在教导人们如何应对生活的中痛苦与不幸。

  

  以上是我们从通常的角度描述的佛陀,而在毗湿奴大人的化身这个角度,描述就不一样了。

  

  这个故事里,毗湿奴大人看到世上有许多敌人,恶魔四处横行,外道扰乱人心,人们正在弃绝属于他们的真正信仰,但是,这些坏家伙们,特别善于伪装,通常的神和世人都不能去辨别,如果任由这种情形发展,坏家伙们必然会变得强大,会更难收拾,所以他决定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打入地敌人内部来消灭敌人。

  

  这个当卧底的毗湿奴大人的化身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他怂恿妖魔和恶人渺视吠陀、跟随这个化身而抛弃种姓等级观念、不承认主神,让这些人因此见解而自我毁灭,或者自动跳出来,被众神毁灭。

  

  所以从这个角度,毗湿奴大人化身佛陀就成了一个阴谋。


  

  这个故事背后颇意思,我们来稍稍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可以判断,这个化身故事反应了印度教与佛教的高低之争,印度教通过它把佛教边缘化了。

  

  其实这是一个常见套路。佛教中同样也有这样的说法,比如毗湿奴大人在佛教中就被称为那罗延天,属于比金刚力士,是还没有摆脱轮回的“天人”,级别比罗汉、菩萨低的多,更不要说佛了。



  而在我泱泱大中华的历史上,佛教与道教同样也是如此,道教徒在西晋造《老子化胡经》一卷,记述老子入天竺变化为佛陀,教化胡人之事,以谤佛法。后人陆续增广改编为10卷,成为道教徒攻击佛教的依据之一,借此提高道教地位於佛教之上。道教这个做法和印度教这个化身故事倒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我们还可以判断,这个化身故事应该产生的比较晚,早期婆罗门时期,佛教还没诞生,自然不会有化身佛陀一说,必然是佛教产生一定影响后,印度教才会用这种办法来打击佛教。

  

  佛教自佛陀创建之后,在印度开始流传,期间经过佛经的数次集结,大乘与小乘的分裂,有论与空论的辨争,到公元6世纪左右已经非常昌盛,成为印度最主要的宗教。此时,婆罗门教已经奄奄一息,但也就是从此时开始,佛教在印度从最辉煌的顶点开始坠落。

  

  首先,佛教内部就修行的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而许多宗派为了获取更多的信众开始放弃佛教的纯粹性,与婆罗门的某些信仰结合,这让佛教开始丧失它根本的一些东西,具体是那些宗派,我们不再这里详细讲述,请大家自己去研究。

  

  其次,佛教外部出现了两个强力的敌人,他们是印度教复兴的强力推动者,这就是鸠摩利罗、商羯罗两位大思想家,他们在论战中不断击败佛教,导致佛教大量寺院和信徒改宗。时间就在玄奘大师在纳兰陀寺留学归国后50年内,鸠摩利罗登门挑战,让佛教最高学府纳兰陀寺从公开讲学变为闭门授课。


  

  而被称为灭佛者的商羯罗死时才32岁,但他给佛教的理论打击是致命的。商羯罗简单的把梵天一分为二,上梵下梵,称佛教认识到的梵只是下梵,所以谈空说幻,而上梵是真实不虚,凡人难以认识的。实质归结为一句话,释迦摩尼并没有觉悟。



  

  这两位大师的故事,我们后面会详细的讲述,但由此我们能看到印度教在吸收佛教的一些论点后,理论性变得更强,也更加完善,从而也反击的更为有力。

  

  当然,这个化身可讲的还有很多,但为了避免被攻击的危险,我们就只分析到这里。

  

  最后,我们要讲一下佛教在印度消亡这件事,请记住,我们用的消亡而不是没落,因为在有着各种宗教的印度,佛教徒所占人口比例不过3%而已。

  

  这个问题,有多种解释,有的人说是金刚乘(请自觉度娘)使得佛教变得不纯洁造成的,有的说是伊斯兰的入侵造成的,还有的说是印度战争不断造成的,但我觉得这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的原因是佛教本身的教义与印度社会现实的冲突。


  

  佛教的 “无常”让人们感觉人生并不是注定的,但印度文明和婆罗门传统都认为一个人一生的道路是由他生来归属的种姓所注定的。佛教却拒绝这一看法,提供了一条不因人的天生种姓而歧视,反而重视通过个人严格道德要求和取向自律的普世道路。一个印度教徒必须放弃他所知道的、关于自己家族种系的全部东西才可以加入佛教,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拒绝社会种姓系统为他们提供的归属感,独自踏上追寻真理的旅程。这让佛陀很难向人们解释洞见,以便更多的人选择相信他的真理版本。

  

  同时,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入侵、英国殖民主义的到来,印度自身民族性不断觉醒,而这种觉醒和吠陀教-婆罗门-印度教这一印度传统文化体系不断结合,从而使得后者成为印度民族的一种象征,在这种背景下,佛教就更难以存身。

  

  以上纯属个人浅见,还请不要当真。

  

  好了,这一篇就到这里啦,此篇太严肃也太学术化,但在下一篇我们就不会了,我们将会讲到许多民族的末世故事,都非常有趣哦,还请大家扶正就要翻掉的小船,好好等待下一篇。下回聊。。。

  

(待续……)

注:本文版权归胡笳所有,由胡笳授权在“不可思议的印度”发布。如需其他商业使用,请联系本平台,非商业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了解印度文化,就要捋顺,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的相生相克
没有文明不伟大(四):梵天湿婆毗湿奴“三权分立”的古印度神话
印度文明
时代 | 印度“贱民”有机会突破种姓制度吗?
佛教为什么会在印度消失?
印度神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