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方:伯鲧传第五章 伯禹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十方:伯鲧传第五章 伯禹

第五章 伯禹


伯鲧的下落,从此就没人知道了,人们为了纪念他,便纷纷说他还活着,在某个地方教人民种植五谷,将文明传播到远方。而伯鲧的死,也说成是伯鲧为了治水,不惜盗窃了上帝的“息壤”,来止住洪水。上帝因此震怒,才让帝舜将他杀死在羽山。传的远了,又有人说成他是让一条长翅膀的飞龙杀死的,反正各种说法都有,而伯鲧自己,是不知道这些的了。


伯鲧留下的儿子,禹,本来应该一同被杀死的,不过他在行刑前,请求见到帝舜,说是有重大情况要向帝舜报告,帝舜召见了这个死囚。禹见到帝舜后,痛哭流涕,对帝舜说:


“伟大是后啊,我是坚决拥护您的。我父亲起兵据城反抗你的时候,我就苦苦地哀求过他,让他不要造反,接受您的统治,可他不听我的劝谏啊。”


“哦?还有这事?”帝舜觉得有些意思了,他现在已经彻底大权在握,正是志满意得的时候,也多了些闲情逸致,不由点了点头,看禹也顺眼了一些,“禹啊,你能这样想,实在是太好不过了。鲧呢,就是死脑筋,不知道转弯,才落得个这样的结果啊,你可不能跟他一个样哦。”


禹一听,是不是自己还有望躲过这一死?连忙对帝舜说:


“伟大的后啊,确实如您所说,我父亲是个死脑筋。要知道,他治水的时候,只知道修堤坝,把水围起来,这哪行呢?我就跟他提过建议,要改堵为疏,他也不听我的啊。”


“改堵为疏?”这下帝舜真的感兴趣了,“说说!”


“我的后啊,是这样的。您看,我们灌溉农田的时候,如果田里头积水了,我们都是挖一条渠,把水向低处引出去。洪水也一样啊,只是水量比较大而已。我们如果在比较低洼的地方,挖一些引水渠,通到大河和大江里去,不就能把洪水问题解决掉了吗?”


帝舜是个做事起家的,细细思索了一阵,不由拍几而起,喝起采来:


“禹啊,还是你这样的年轻人有脑筋,有想法。这个方法确实很好,很可行。呃,你还跟着鲧干过几年治水的活?”


“我的后啊,就是因为干了几年治水,我才总结出来这套方法啊。”


“不过你想过没有,照你的方法,工程只怕比鲧做的还要大吧?”


”后,比起制服洪水的功勋,这点工程算什么呢?”他看帝舜还有些犹豫,连忙补充,“后,现在很多人被洪水冲毁了家园,整天无所事事,您平叛时又抓获好的俘虏,这些人都可以用起来啊,总比白白杀掉要好。”


说完,禹头上竟然冒出来汗,不敢再多嘴,跪在那里,等待帝舜的裁决。


“好吧,”帝舜终于做出了决定,“从今天起,你就接过治水的任务吧。至于那些俘虏,也照你说的处理吧。”


禹大喜过望,不想帝舜又给他加了一张大饼:


“你还是个庶人吧,这样,鲧的伯爵,就由你继承吧。”


禹感激涕零,伏在地上,久久不能起身。


伯禹开始接过治水的重任,继续父亲未竟的事业。而此时的大河与大江,经过之前伯鲧九年辛勤的劳动,已经不再肆虐,大地上确实如伯禹所言,剩下的都是积水了。


伯禹于是带着契、稷、益,视察河道,跟父亲一样,冲在治水的第一线,率领人民风餐露宿,挖掘引水沟渠,疏通积水。为了治水,他与涂山氏女新婚不久,就重新踏上治水的道路,在治水过程中,甚至三国家门不入。而在治水过程中,他对国家进行了规划,跟各地的方伯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样,在经过了十三年艰难的工作后,在躲过了帝舜的监视下,终于掌握了全国的大部分军队,获得了全国大部分部落的拥护。


洪水也终于被驯服了,由于伯禹在治水中的出色表现,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因而治水的功勋,也落到了伯禹头上,而没有被帝舜摘了桃子。而此时,帝舜也老了,精力大不如前,何况伯禹已经羽毛丰满,帝舜也拿他没办法了。就像当年他对付帝尧的手段一样,这个伯禹还真是有样学样啊。


帝舜也像帝尧一样,找到了一个石户之友,想把这个首领位置让出去。可石户之友也不是笨蛋啊,当然看得出帝舜的处境,大义凛然地拒绝了帝舜,自己跑到北海隐居去了。帝舜又找到北门无择,北门无择一看自己说不定会进入伯禹的视线,会让伯禹感到威胁,那可就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了,说不定会身死族灭。他又不像石户之友是个隐士,还有一大家子呢?绝望之下,跑到悬崖上,跳进深渊淹死了。


这时候,伯禹又来找到帝舜,还是用一个用烂了的理由,就是被赶到荆楚南边的三苗又叛乱了,要带着最强的军队去讨伐。帝舜说:


“伯禹啊,我身体还强壮,带领军队打战,我比较拿手,还是我亲自带军队去吧。”


伯禹则说:“你是伟大的后,应当负责把握方向,知道我们工作,打战这样的活,还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去做才对。”


帝舜没办法,只好将手里掌握的最后的军队交给了伯禹。而伯禹则率领军队,经过一次次血腥的战斗,将三苗族人屠杀俘虏殆尽,其残部逃到了长江以南。


至此,伯禹已经完全掌握了政权。他让帝舜给自己、给契、稷、益都赐了姓,正式成为了有邦国的侯,随后也效仿帝舜,在阳城筑了一座土坛,召集四方各牧,让帝舜当着大家的面,举行正式的仪式,把首领的位置让给了禹。


帝舜完成了禅让后,也四处乱跑,想重新拉起队伍。可他毕竟老了,在他巡视到九嶷山的时候,死在了那里,随后葬在九嶷山山南,而山北葬着的,就是帝尧的的儿子,他的大舅子,丹朱。


从此,开始了帝禹的时代。


附1:丹朱传


帝尧娶了散宜氏,生下了大儿子朱。朱从小就很聪明,也很活泼, 而生性活泼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上就不怎么用心了。为了提升朱的专注力,帝尧想尽了办法。一次,帝尧来到了汾水南边的藐姑射之山,在那里遇到了四个隐士。其中两个隐士坐在青翠的桧树下面,他们面前用沙子铺平,在沙子上画了纵横各十一道,两人一个用黑子,一个用白字,在下围棋。帝尧看了一会儿,觉得这是个很有效的修心养性的游戏,肯定适合朱。于是帝尧就从两个隐士这里学会了围棋,回到了定陶。


回到定陶之后,帝尧开始教朱围棋。朱也确实够聪明,很快就学会了,并且越下越厉害,很快帝尧就不是对手。而且围棋,需要奕手能做的住,能心算,这下既能培养专注力,又能培养心机,简直就是给朱定制的游戏啊。要知道,帝尧对朱的期望,可不是仅仅一个混吃等死的纨绔而已。


随着朱的慢慢长大,他的性格也越来越沉稳,小时候的跳脱浮华,在他身上是一点都看不到了。是啊,哪个男孩子小时候不调皮呢?而小时候玩够了,长大后性子完全变反过来的,比比皆是。帝尧对朱看在眼里,满意在心里,这下,如果解除了伯鲧的威胁,那朱接班是没有一点问题的了。


帝尧也已经老了,他开始让朱辅佐他处理政务,为政权交接作准备。而朱也不负帝尧的期望,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完全熟悉了国家的各种事务,并且开始参与帝尧的决策了。帝尧很多时候,都让朱先看各地上报上来的事情,朱能处理的,就让朱直接处理,只有特别重大的,或者朱觉得自己处理不了的,才报到帝尧这里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朱作为帝尧长子,皇帝后裔,接班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了。


而问题偏偏出现了。帝尧的女婿舜此时代替帝尧巡视全国归来,他向帝尧报告了几个非常不好的消息,那就是西北的共工部落,又开始露出造反的迹象;各地的部落都对事实上的执政朱不满,认为朱没有经验,不足以带领国家走出困境;伯鲧治水九年,耗费了国家大量的资源,却没取得什么成果,国家经济为此几近崩溃;最后就是汉水两岸的三苗蠢蠢欲动,打算反攻中原。


帝尧大惊失色,朱就算了,是他着力培养的接班人,这肯定是要保护的。伯鲧则是他位置的最大威胁,正好趁着找个机会把威胁解除。共工部落和三苗部落的反象,是必须立即着手解决的。


这时舜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那就是把共工部落的首领,从西北调走,调到幽州去,这样只调动一个首领,料想他们也不敢反抗,这样就能推迟甚至打消共工部落造反的意图;对伯鲧,则直接下令,将伯鲧调离,干脆流放到东夷去,置于舜所在的部落的直接看管下;对三苗,则应当将他们继续往南驱逐,让他们离开汉水,去江南吧;而对于朱,这也是舜掌权的一大威胁,于是舜对帝尧说:


“后,对朱啊,大家不是觉得他年轻,没有经验吗?我看能不能让他先到下面去当个方伯,锻炼几年,然后再提上来,这样总不会有问题了吧。”


帝尧想这倒是个办法,先到下面攒几年经验,再提到中央,肯定能堵住所有人的嘴。于是他问道:


“那你看哪里合适呢?”


“丹渊怎么样?”舜提出了建议,“这里距离三苗也近,正好可以看护三苗。”


“那会不会有危险呢?”帝尧皱起了眉头。


“后,怎么会有危险呢?我们下一步马上就要解决三苗问题了,朱在这里坐镇后方,给前线的军队负责后勤,这可是军功啊!”


帝尧看着这个女婿,非常满意,这事办的,真是合心意啊。有这样的女婿给朱保驾护航,想来朱以后是可以顺利接班了。


于是帝尧下令,封朱到河南浙川的丹渊为伯,从此就成了伯丹朱。而国家的执政,暂时由舜代理。


帝尧下令三苗族南迁,可是三苗族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一百来年,哪可能因为你帝尧一个命令就放弃乡土南迁?当即驱逐了帝尧的使者,不再服从帝尧的命令。这下舜有了理由了,他立刻向面见帝尧:


“后,你看,果然不出我所料,三苗早就有了造反的心思,这下后终于知道了吧。”


帝尧心里对三苗十分恼怒,这帮蛮夷,我给你们生存的地方就已经不错了,竟然还敢违抗我的命令,真是该杀。于是立刻命令舜,在定陶召集军队,誓师之后,杀向汉水。


三苗也不傻,他们公开宣称,舜蒙蔽了帝尧,窃取了政权,并且发布乱命。除了舆论准备和军事准备之外,三苗族还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利用伯丹朱,打出了拥立伯丹朱的旗号,从政治上与舜对抗。


这下子正中舜的下怀,伯丹朱本来就是舜谋夺政权路上的一大障碍,这下感谢三苗啊,替他直接剪除了。在三苗打出了拥立伯丹朱的旗号后,伯丹朱已经彻底失去了接替帝尧的资格,哪怕帝尧发话,都不管用了。想到这里,舜几乎想抱着三苗族的牧伯,狠狠地亲几口,表示心中的不尽感激。


伯丹朱在这次三苗叛乱中,几乎是无辜至极。仅仅因为他是帝尧的儿子,仅仅因为他被封到了丹水,就躺着中枪了。三苗族的声明,让他处于一个极为尴尬的位置,他虽然立刻派人回定陶,向帝尧表明心迹,可帝尧还能相信他吗?何况,这次带军队来讨伐三苗的,是舜。


舜率领军队来到了丹水,伯丹朱率部众出迎,随即被舜禁锢。很简单,在这个讨伐叛乱的关键时刻,你作为叛军声明的名义上的领袖,已经不适合继续公开露面了。伯丹朱没有办法,只能被舜关起来,等待帝尧的裁决。


这一关,就是一年时间。这一年里,舜的军队和三苗人的军队在丹水两岸进行了连番大战,打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最后,三苗人简单的武器,无法抵御舜率领的装备先进的中央军,被驱离中原,退到了荆湖南部的蛮荒地区。


舜赢得了战争,为中土人赢得了大片的土地,也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载誉而归的舜,没有释放伯丹朱,而是带回定陶继续看管。而回到定陶后,舜随即改组政府,大力提拔东夷族人,这些人对舜忠心耿耿,史称八元、八恺,将帝尧完全架空。就连帝尧想去看看丹朱,都被舜挡住不让。而舜仍然不满意,他要名至实归,于是安排了帝尧,召集各地的牧岳,搞了一出“禅让”的闹剧,正式登上了首领的大位。


帝舜上位后,干脆利落地处理了潜在的威胁,将伯鲧杀死在羽山,而丹朱作为帝尧的法定第一继承人,被帝舜流放到昆吾,而丹朱竟然在伯鲧据城叛乱时,也筑城起兵响应伯鲧,这可是帝舜的故里啊,因此也被帝舜迅速击败,随后被杀死在昆吾。


丹朱死后,已经被赶到南方的三苗人,很仗义地仍然宣称丹朱是他们的领袖,并且在苍梧九嶷山的北面给丹朱立了一个墓,并建庙祭祀,从此丹朱成为了这里的神。而这里也出现了一种大蝙蝠,样子像猫头鹰,翅膀上长着手一样的爪子,名叫鴅鴸,叫起来的声音也跟“丹朱”一样。


丹朱两个字,在人们口耳相传过程中又被叫做鴅兜、驩兜、驩头、讙头,由于同情他的遭遇,人们又讹传他在受到帝舜讨伐兵败后,一直向南逃到了南海,在南海海外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来投海而死,成为南海的神,样子是人脸、鸟喙,有翅膀,能够用手脚扶着翅膀飞行,看起来就像仙人一样。而国家里的人民也都是这个样子,他们既在海里捕鱼,也种植芑、苣、穋、杨等做食物。


附2:夸父传


共工的儿子句龙,是我们所说的皇天后土中的后土。句龙有个儿子叫信,信有个儿子叫夸父。共工的部落在西北,即现在的甘肃一带,黄帝的部落则在陕西一带,由于部落的扩张,两个部落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一直持续了好几代人,最终,共工的部落被打败,一部分融入了华夏一族,一部分向西迁移。


夸父继承了部落首领位置后,由于正是部落衰落到极点的时候。部落的领地已经很小了,而且还面临着华夏族人的持续打击。共工留下的老人相柳,他的部落一直守护者不周山,就已经在中土的首领禹的攻击下崩溃了,相柳也被杀死。当然中土人的心思很多,他们看到共工留下的这些部落不停地反抗,就在不周山西边不远的地方,为共工建立了一座高台,让这里的人们可以继续祭祀共工,他们自己也装模作样地在共工的神像前祭拜,还别说,真的让一些人屈服了。


当然,这些人在武力的压迫下,可能早就想屈服了,只是缺少一个理由而已。而今中土人给出了这个理由,那就是黄帝族和共工族,原本出自同源,只是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又由于误解发生了战争,现在终于回归成一家了。


看到过去的部落和族人们,一点点地被中土人征服,而自己束手无策,夸父心中十分焦急。可是,急又有什么用呢?战争,靠的是实力,是人口,是武器。而这些,他的部落都不如对方。可难道就看着所有的地方一点点被中土占领?所有人都成为中土人的奴仆?


夸父不甘心,他找来部落中的长老们,商议对策。所有的长老们都建议,迁移。做出这个决定是痛苦的,毕竟这是生活了几百年的土地,是祖先们留下来的土地,他们没有能力保全,而为了部族人们的生存,只能向西迁移了。夸父没有理由拒绝长老们的建议,只好派出信使,向还能联系到的各个部落发出了迁移的命令。当然,在这个时候,还有多少部落能听从他的命令,他也不知道了。


至于向西,迁移到什么地方?大家都一脸茫然。是啊,这里跟西边,基本上是隔绝的。只是有人传说,向西走三千里,有一条大河,大河的两岸,水草鲜美,土地肥沃,无论是放牧,还是耕种,都足以养活成千上万的人。或许到那里,能继续生活下来吧。可是,几千里的路,这一路过去,部族里面还能活下多少人来呢?


没有什么可是了,随着迁移日子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们向夸父这里集中过来,人们赶着马、牛、羊,把仅有的家产捆在马背上,牛背上,夸父让他们按照部落住下来,只剩下几十个人的小的部落,就暂时合并到一起。终于,夸父决定出发了。


迁徙的道路是漫长的,也是悲壮的。往西走,大地越来越荒凉,往往几十里上百里都没有人烟,不变的只是远方绵延的群山,和脚下无穷无尽的草地。牛羊们倒是不愁吃喝,可人呢?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家园,只有简陋的帐篷,缺少避寒的布匹,缺少粮食,缺少药品。很多老人倒下了,很多体弱的人倒下了,甚至连最受到照顾的孩子们,也有很多倒下了。可他们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一路向西,走向太阳落下的地方。


而现在,饮用水都不足了。在连续几天没能遇到小溪跟河流之后,部落里的人们开始大量病倒。虽然已经开始控制用水,可是没有食物,可以找水果野菜果腹,而没有水呢?


第一次大灾难开始了。大量的人们死于这次灾难,由于恐慌,甚至出现了骚乱。虽然夸父带领着身边的人们尽力安抚,可是在生死面前,有什么道理可言?最终,不得不动用了武力来约束。而更难以忍受的是,大量的病人们被抛弃,剩余的人们流着泪,赶着马牛羊,继续向西。


而灾难不是一次就结束了,大家在生死的威胁下,在几天之后,来到了一条小河边,很多人便不愿意再走了。是啊,向西是不可预知的未来,而这里,距离中土那边的人们,已经有一个多月的路程了,已经暂时安全了。再说,中土那边的人,他们就能走过这么远的距离追过来?


夸父劝说大家,这条河太小,水量不足,一旦到了冬天,说不定就会枯水,会冻结,而到那时就是部落的末日。只有到大河,到足够宽足够深的大河,才能为部落提供足够的用水。


可是,长时间的迁移,和大量的人口损失,已经让夸父的声望受到沉重的打击。人们已经不再信任这位神子,看着他的目光中,已经充满了怀疑。如果不是这次迁移,尽管会受到中土人的统治,可毕竟能活下来不是?而因为夸父的决策,导致了这么多人死在路上,这些人的怨恨,应该找谁?


部落分裂了,一部分人继续跟随夸父,剩下的大部分人,留在这个地方驻扎下来。如果他们能平安度过这个冬天,或许,他们真的能在这里生根吧。当然,这有个前提,是中土那边的华夏人不再向这边扩张。当然,如果他们真的来了,干脆就投降吧。毕竟,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休整了几天后,夸父继续西行,这次队伍短了很多了。马牛羊倒是还够,活下来的,又都是足够强壮的男人和女人,他们应该能坚持到传说中的大河吧。


是的,他们坚持到了。在经过了漫长的旅程后,在他们几乎都要麻木都要绝望的时候,前面探路的人几乎是打着马飞奔着回来,高声喊叫,前方就是大河。所有人都痛哭流涕,跪在地上感谢神祗,而夸父,也从几乎崩溃的状态中回复过来,他骑上马,带着部众们,向着大河奔去。


十几年过去了,大河边上的夸父一族,又慢慢恢复了活力。当年的少年们已经成人,开始承担了部落中打渔打猎的任务,当年的壮年们已经慢慢衰老,新的一代也出生出来,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他们就要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文明了。


而意外却偏偏来临了。一天,外出放哨的年轻人,跑回来向夸父报告,远方来了大量的人,就是冲着大河这边来。夸父立刻召集部落的年轻人,带着棍棒,骑上马向东奔去,他们在这里付出了无数的汗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没有人能再将他们从这里赶走,他们将为保护这个家园付出自己的生命。


战斗没有发生,来的人,不是敌人。是十几年前,留下来不肯继续西行的人们。夸父见到他们,几乎不敢相信,他们怎么会也迁移到大河这边来,难道东方又出了什么事情?


是的,是中土的华夏人。那帮华夏人的贪婪似乎永远没有止境,他们在占领了共工原来的领地后,继续向西扩张了,就在个多月前,他们突袭了这些移民们的部落,杀死了无数的人,而剩下的人,只好一路向西逃难,直到这里。


夸父带着他们回到大河边,将他们安顿好,心里却无比沉重。是啊,只有一个月的路程,这对一个正在扩张的势力,几乎就是近在咫尺的距离。一个月前,他们扩张到了那条小河,那一个月路程的大河,他们还会远吗?


部落中所有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了,夸父召集部落各首领,来共同商议未来。只有两条路,要么拼死抵抗,轰轰烈烈全部战死,要么放弃这里,放弃这片付出了无数心血的土地,继续向西。可继续向西,就能安全吗?不说向西有没有什么其他强大的部落,就是迁移本身,便足以击垮他们了。


所有人都沉默了,看着夸父,等待他作出决定。可夸父实在难以决定,留下来,向华夏族投降,成为他们的战利品,成为他们的奴隶,卑贱地活着,在他们需要劳力的时候去劳役,在他们需要血祭的时候被宰杀,这就是留下来的结果。还是继续向西,再次死在迁移的路上,死在与西边部落的战争中?或者,就在下次华夏族人打过来的时候,全部战死?


只能继续迁移。毕竟,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夸父做出了决定,众人默默地接受。西边应该有乐土吧,据说在太阳落山的地方,是一个大山谷,叫禺谷,那里四季如春,有各种各样的珍禽异兽,有丰茂的水草,有好客的牧人,没有战争,没有贪婪,没有华夏人。


夸父让部众们一边休整,一边打造木筏,终于将所有人,所有牛马羊,平安地运送过了大河。再次开始了西去的旅程。在经过上一次大迁徙后,这次所做的准备也多了许多,在路上也没有太多的人们掉队----对一次迁徙而言,掉队即死亡。他们向着西方,向着太阳落山的地方,沿着有水有草的道路,向西而去。


秋天过去了,草原上的牧草渐渐枯萎,迁徙队伍中的牛羊也在慢慢减少,人口也在慢慢减少,而传说中的禺谷却始终没有找到。这是片比大河那边还要荒芜的地方,没有任何人的痕迹,只有野兽出没,野马、野牛、还有野狼,经常可以遇到。远方的山上,山顶都是皑皑白雪,看着就让人不寒而栗。而随着秋天的结束,这里的冬天比中土、比大河那里更加寒冷,死亡不可避免地来临。


而这次,真的到穷途末路了。部众们连着经过了几条河,河中的水量,一条比一条少,到最后一条的时候,整条河都是干涸的,没有一滴水。夸父也已经连续两天只喝了几口水了,身体虚弱的厉害,嗓子里面就像在冒烟,之前还可以拔一些草,摘一些树叶,咀嚼出来水分解渴,可这几天已经很难找到绿草了,一片片的都是枯黄,山上倒是有雪,可是要走到山那里,谁知道还要多少天呢?


牛羊已经被吃光,甚至开始杀马,这对游牧为生的他们,是几乎无法接受的。可再无法接受,也得这么做,不然人都没了,留下马还有什么用。


而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现在走到了哪里,就在这条干涸的河道边,他们失去了希望。夸父看着天边一望无际的草原,再次做出了决定,那就是,顺着河道的方向,向北。是的,每条河流,在下游一些比较低洼的地方,都会形成湖泊,河道虽然干涸了,可湖泊不会,那里就是希望,就是未来。


可夸父终于没能等到美好的未来,在向北的路上,他受了风寒。他的身体已经很虚弱,而这次,西北刮来的寒风将他击倒了,夸父知道自己走不动了,他把部落交给了一个有头脑的年轻人,让他带着剩余的人向北去,自己留了下来。


夸父看着部落的队伍越来越远,他的身体也越来越热,眼睛也开始模糊。朦胧中,他似乎看到了故乡,故乡就在不远处,夸父看到了,看到了故乡的那条河,看到了故乡的那一片片的棚屋,看到了故乡的那片结满果实的桃林。


流浪的队伍终于停了下来,河道的下游,真的有一个大泽,他们,共工大神的后裔们,在这里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他们安定下来之后,将附近一座山,一座叫成都载天的山,改名为夸父山,在山上为夸父建立了一座神庙,由于山上有很多蛇,他们将夸父的像塑成两个耳朵上缀着两条黄蛇,两只手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的样子,让夸父从此成为这里的山神。


附3:夷羿传


尧成为了首领后,天下并不太平,因为帝尧是杀掉自己的哥哥篡的位,很多部落都不齿帝尧的为人,脱离中土的部落联盟,不再听从中央的命令。叛乱的主要是东夷一带的十日、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这几个部落。


十日是尧同父异母的兄弟,尧的母亲是陈锋氏庆都,十日的母亲是娵訾氏常羲。尧被帝挚封到定陶,十日被帝挚封到沿海一带的甘水。两兄弟共同看护山东的东夷人,拱卫着中土的安全。而尧推翻了哥哥帝挚,抢到了首领的位置后,很多人都并不服气,十日便是如此。


十日是个太阳崇拜的部族,他的部落在国家的最东面,这里有一座山,名叫孽摇頵羝,山上有两棵若木,互相缠绕,名叫扶桑,人们每天能看到太阳从扶桑树上升。


凿齿部落,是一个武力很强的部落,他们的战士一手执戈,一手执盾。盾牌上画着一个凶猛的兽头,兽头上有两颗长长的牙齿,有三尺长,十分吓人。


而其他几个部落,猰貐是个养狗的部落,大风是个崇拜凤鸟的部落,封豨是个养猪的部落,修蛇是个崇拜蛇的部落,而九婴是个有猎头传统的部落,脖子下方挂着八颗人头骨,看起来就像有九个头一样。


山东的东夷人,从蚩尤时代开始,就是中土人的心腹大患,经过了两代人的战争,都没能完成征服。而依靠战争、封建、和亲的手段,也只是勉强让东夷人在表面上臣服而已。而中土本身出现了政治动荡的时候,连尧的兄弟们都割据自立了,东夷人借机反叛,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东夷人里面,也不止是敌视中土的人,也有很多人投机到中央这边,依靠镇压同胞来获得权力和富贵,夷羿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审时度势,认为这次尧的实力远远超过叛乱队伍的实力,因而决定站在胜利者一边,便动身去定陶会见尧,向尧表示忠诚。


敌人队伍的分裂,是尧十分乐见的事,而且为了树立典型,尧任命夷羿为平叛的总指挥,夷羿一族的军队,成为平叛的主力。夷羿一族,擅长射箭,夷字就是一个人站立着,身上背着大弓。而夷羿一族,更是对弓箭进行了技术改进,在弓箭上装上了羽毛,成为能够平稳飞行的羽箭,获得了强大的远程攻击能力。


夷羿平叛的过程十分顺利,他率领军队在泰山东边的寿华之野击败了凿齿部落,在凶水击败了九婴部落,在青丘山击败了大风部落,在桑林击败了封豨部落,在弱水击败了猰貐部落,在洞庭击败了修蛇部落,最后在甘水通过暗杀的手段,射杀了十日。


尧任命夷羿,摧枯拉朽一般评定了东夷的叛乱,中土的其它部落都知道了帝尧的实力,对尧再也不敢公开质疑,于是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从此成为了帝尧。而夷羿,则由帝尧论功行赏,封到了山东黄河边上,成为那里的方伯。而且为了笼络夷羿,帝尧又将妹妹姮嫁给了夷羿,让两个部落结成了姻亲。


夷羿擅长射箭,他也经常练习射箭,他经常让人把靶子竖在大河里的沙洲边上,自己带人在河边,站在河边一块木桩一样的石头上,向靶子射箭。这个事被称为“射陼”,这件事传到南方,到屈原时代的时候,屈原就将“射陼”误以为是“射夫封狐”,想象夷羿射杀了一头大狐狸。


不过有一次夷羿带着人在大河边射箭的时候,大河忽然波涛翻涌,大家都十分害怕,只有夷羿保持镇静。他张开工,搭好箭,警惕地对着大河的方向。而这时,河水中突然跃出了一条白龙,夷羿虽然内心也十分紧张,不过还是立刻对着白龙的头部,一箭射了过去,正中白龙的右眼。白龙怒吼一声,扭动着身子,沉入了河底,一会儿就消失不见了。


这件事传开之后,夷羿的名声传播的更加广了,他开始失去了人生的追求,开始追求长生不老。他带着一些护卫,离开自己的地盘,离开了中土,历经千难万险,向西一直来到了昆仑,在昆仑山上找到了西王母,向西王母求取不死药。西王母收下了夷羿带来的东土的特产,回赠了他一颗不死药。但夷羿没有打算立刻吃掉,而是回到了中土,谨慎地收藏了起来。


而他的妻子,帝喾的女儿,帝尧的妹妹,姮,却趁着夷羿外出的时候,将这颗不死药翻了出来吃掉了。随即她身体变得越来越轻,渐渐飘了起来,一直向上飘到了月亮之中,从此成了月亮上的女神。


姮奔月前,向太祝有黄占卜,有黄说向西方飞上月亮时,会遭逢天上昏暗的光芒,即“逢天晦芒”,后人根据这个,就传说夷羿收了个叫逢蒙的华夏族弟子,跟夷羿学射,在射艺学成后,觉得世界上只有夷羿比自己射的好,当然也可能是接受了帝尧的密令,用一根桃木棒子,在夷羿睡觉时,将夷羿杀死了。而从这以后,世界上的鬼就都怕桃木了。


附4:炎帝传


4200年前,黄帝统一了陕西东南一带的时候,在陕西西部宝鸡一带,也形成了一个统一的部落,那就是炎帝部落。而在炎帝往西三百里左右,就是甘肃天水一带,这里是华胥氏的部落。任何一个势力的崛起,都是周边部落的噩梦,而如果出现了多个大的势力,那就意味着战争。黄帝统一了东南一带,必然向周边扩张,而这与炎帝的意志相同,于是战争爆发了。


这个时候的部落战争,规模都不大,一次失利也不会导致部落的灭亡。要灭亡一个统一的势力,需要多次战争,并且辅助以政治手段,才可能达到目标。而如果两个部落势力相近,那可能就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了。黄帝与炎帝的部落战争也是如此,黄帝打败了炎帝的部落,但没有获得炎帝部落的臣服,为了避免损失,双方结为了松散的政治联盟,而这个联盟,也始终非常脆弱,不断破裂,直到几代人后,到大禹时期,才通过战争彻底解决。


炎帝是姜姓烈山氏,姜姓,意味着是羌族,属于少数民族。他的部落也是通过与周边的战争、和亲等手段,不断扩大,他虽然在与黄帝的战争中战败,但仍是整个势力的首领,而他与黄帝结盟后,双方的人民也开始了自由流动。这样的流动是对文明有利的,就中国这片土地而言,由于中国地处世界文明的边缘,文明从世界中心的埃及和巴比伦,向东缓慢传播,尤其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的文明,因为距离中国更近,对中国的文明影响也更大。到中国之后,文明的传播仍然是从西向东的过程,即西部的技术文明普遍高于东部的技术文明。这些技术文明,包括金属冶炼、轮车、烧砖、历法、还有楔形文字。


虽然在战争中失败,但在文明上,炎帝却是征服者。正是在楔形文字的基础上,黄帝部落的仓颉,创造出了中土的文字,他吸收了楔形文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优点,又摒除了楔形文字的繁琐语法,创造了流传到后世的文字。当然,楔形文字后来改为从左向右写,而中土的文字则始终从右向左,保持了古楔形文字的原汁原味。


炎帝作为神农氏的后裔,也被称为神农氏。他发明了刀耕火种,发明了斧子、耒耜、鉏鎒,并且种植粟米作食物,也就是小米。他也从与女娲部落的交流中,学会了制作陶器,并且在种植粟米的基础上,开始尝试驯服其它植物,被称为尝百草,为中土人的生产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传说,还有朱雀衔着九穗禾飞过炎帝的部落,有些九穗禾掉在地上,炎帝把它们种在田里,人们如果吃了它们结出的谷子,就能够长生不老。


黄帝、炎帝的部落,本来都是游牧部落,逐水草而居,可以说是完全看天生活。而自从炎帝发明了刀耕火种之后,人们开始能从土地中获得稳定的收入,而社会的稳定也带来了人口的激增,也让文明更进一步扩张,和发展。当然,他们也不是放弃了放牧,而是放牧与耕种同时进行。炎帝的形象,也被描画成头顶着牛角的神,这也可以间接证实他的部落至少有牧牛。


那时候,就算在河北山东一带,也是养牛的。山东的蚩尤,也是身穿牛皮衣服,头顶牛角的部落。他们在黄帝部落向山东扩张时,与黄帝进行了多次大战,并且一次次打败了黄帝,一直讲势力推进到冀州北部的涿鹿。黄帝不得已,让炎帝的部落也参与大战,而蚩尤由于深入敌境,后勤无法保障,又由于有了炎帝部落的生力军参战,被击败在涿鹿之野。


而由于炎帝部落参战并击败蚩尤,也让他们在瓜分战利品的时候收获颇丰,不仅在山东得到了领地,还在后来联合向南征服的时候,把自己的势力扩充到了南方。


炎帝一个女儿,名叫瑶姬,没有出嫁就死了。炎帝将她葬在巫山的南面,从此成为了巫山的女神。瑶姬葬在这里后,山上出现了一种草,称为瑶草,也被称作灵芝,传说是她的身体变成的。吃了瑶草之后,女人会变得娇媚。


楚怀王曾经到高唐巡游,午睡时梦见了瑶姬,和她在梦里相会。醒来后,他问侍臣宋玉梦里的是谁,宋玉告诉他是瑶姬,并且写了一篇《高唐赋》来纪念这件事。怀王因为对瑶姬的思念,就在巫山的南边建了一座观,又因为宋玉说瑶姬朝为云,暮为雨,因此将这座观起名为朝云观。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曾经在东海乘船游玩,因为所乘的船失事,女娃溺死在东海中,死后精魄化为精卫。从此常常从西山衔来树枝和石头,扔到东海里,要把东海填平,以期后人不再在东海遇害。而发鸠山上有很多柘树,山上有一种鸟,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喙,红色的足,名字也叫精卫,它的叫声就像“精卫”一样。


在大荒的西边,有个互人部落,炎帝有个孙子叫灵恝,灵恝生下互人,互人国的神,能够通天地,在天地之间自由上下。


刑天则是炎帝的不下,炎帝曾经让刑天制作扶犁的乐曲,以及丰年的歌咏。在炎帝、蚩尤相继被黄帝打败后,他不肯附从黄帝,而是率领自己的部落向西,起兵反抗黄帝。刑天的部落手执干和戚跟黄帝作战,却战败被黄帝抓住,砍掉了头,因而得名为刑天,也被称为形夭。刑天被杀死后,被葬在常羊山。他虽然死了,人们却十分同情他,因为他是个悲剧英雄。上帝就将他的两乳变成眼睛,将他的肚脐变成口,让他复活,称为常羊山的神。而他则不肯放弃自己的理想,两手仍然总是拿着干戚挥舞。


炎帝的后裔中,他的儿子炎居生下了节并,节并生下了戏器,戏器生下了祝融。祝融的部落后来迁移到了南方,成为南方的火神,也被称为赤帝。他的领地从北起户孙之外,贯穿颛顼之国,向南一直到委火炎风之野,一共有一万两千里。传说帝尧杀伯鲧,就是让祝融执行的。祝融死后,葬在衡山的南面,从此衡山最高峰被称为祝融峰。他的形象是人面兽身,乘着两条龙飞行。


而炎帝的孙子共工,在黄帝的孙子颛顼时候,退出了联盟,并与颛顼帝大战,最终却失败了,不得不继续向西迁移。而中土人对他们的打击却并未停止,共工的儿子句龙,句龙生下了信,信生下了夸父。到夸父的时候,终于在中土人的不断打几下,彻底失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神话
魁隗氏炎帝九世夸父王鬼方族鬼猴图腾
中国神话体系梳理
大侠:大禹把老婆吓成了石头 这些神话黑历史看完节操碎一地
上古神话里的10个冷知识点,射日的不是后羿,炎帝一共有9位
上古简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