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北作家 || 邢群娥:水烟这个老东西

  

  自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就把烟草吸食的方法带回欧洲,又从欧洲把烟草吸食的方法从福建带回陕西。陕西商人又传入甘肃,当地人再也离不开烟叶了。因为“烟解山峦瘴气,塞外边瘴之地,食此最宜”“边上人寒疾,非此不治”陕西商人又把烟草传入边疆,俄国与边疆互市,把布、烟草等带回去,烟草成为异军突起的一只新军,出现在边贸市场。

  

  交易开始时,一斤烟草换一头牛,后来三四斤换一头牛。种烟草的利润远远高于五谷,所以农民多种烟草。 从此,渭河以北大量种植,渭南、汉中是重要的烟草产地,烟叶品质极佳,颜色淡黄,被称为“黄金叶”。

  

  陕商以财力垄断烟草生意,水烟加工成为泾阳的又一产业,凭借便捷的交通,泾阳成为西北商务中心。泾阳商贾云集,东门到西街经营烟叶者有十五家之多。

  

  陕西商人收购烟草,在泾阳加工炮制,制成烟丝,号称“青烟”,然后,再贩运到长江中下游一带,泾阳水烟的商人统称为“丝子客”。

  

  清代陕西泾阳是水烟加工运销中心。由于烟草种植与吸食是富平商人从山西曲沃那里学的,因此这一技艺被富平人垄断。清代在泾阳做烟叶推刨的技师基本上都是富平人。就连炮制烟丝专用的“大推刨”唯有富平产。 泾阳与富平毗连,容易集中富平来的推丝技工,所以清代的水烟坊多集中在泾阳。

  

  泾阳水烟素以加工精细,用料考究而闻名于世。烟叶入坊后必须经过六道加工焙制工序:

  

  一、开始撕结分级,就是将烟叶分别撕结挑选,将墨叶、绿叶检出,将最黄的叶子选出已备卷皮之用。这项工作。多雇佣女工和童工为之。最盛时兰州各大烟坊雇佣的捡叶女工和童工就有七千余人

  

  二、晾晒入库,指定专人负责既不能使烟叶发霉变质,又不能使烟叶太大而破碎。

  

  三、焖烟配料,即将烟叶加配一定原料进行初步加工,这是保证烟叶质量的一道关键工序。

  

  四、压捆刨丝,即将烟叶分层装进木箱内进行焙干挂榨,压成烟柸。再上板推刨成丝。一幅板由两人组成,称为上下手,上手为师傅,下手为徒弟,专门使用从富平传入的推刨,上推下拉,将刨好的烟丝装入特制的木匣内。这是水烟生产中最关键的工序,由专门的技术工人承担。

  

  五、出风装箱,即将刨好成匣的烟丝放在特制的烟板上晾干,称为出风,一般需四十天左右,然后装箱待售。每架烟重七千二百斤,一般可装一百二十箱。这套严格精细的加工方法是泾阳水烟始终以质量上乘而走俏全国。

  

  在配料上,水烟很讲究色味俱佳,香味独特,如青烟丝要配合辅料“绿沫子”。所谓绿沫子,是由白沫子、槐籽、紫花、纯碱、白矾五种原料配合成的综合辅料。白沫子的特点是性凉质软容易碾绵,而且有粘性,与其他附料配合于烟叶,可使烟丝碧绿光泽,凉爽醇香,由官府颁发谕示形成规范。

  

  在泾阳烟商以烟叶加工起家的人数不少,同州、朝邑两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富户,基本上都是在兰州办烟坊,在泾阳制烟丝发的大财。凡经过陕西省需先到泾阳加以改装与加工。这些加工焙制成“丝、色、味”三绝的水烟丝,被命名为“泾阳青丝”行销全国。

  

  清代泾阳的烟坊,不仅投资巨大,每家烟坊的资金大都在万两白银以上,甚至有十万元之多。 民间形成“千金不开酒坊,万金不开烟坊”的俗语。

  

  尤其是太平天国后,兰州水烟迅速发展到历史上的最高峰。因为左宗棠的部队调防西北,他们以湘人为多。湘人把西北特产水烟带到南方,赠送亲友,他们视为珍品,互相传送,使长江下游的水烟市场迅速兴起。

  

  水烟也是皇室贵胄的生活必需品。慈禧逃难西安时,光绪着青蓝色大褂,手携一赤金水烟袋神色沮丧吸食兰烟。 慈禧太后也许感觉吸水烟既高雅,又卫生,既能过瘾,又能增添几分的闲情逸致。慈禧太后吸烟,必须有人侍候,端茶点烟之事,都有小太监精心去作。

  

  水烟常被商人出于商业目的宣传为无毒、无害的香烟替代产品。民间也普遍吸食。我见过擅长抽水烟袋的是五十岁以上的老头、老太太,他们坐在椅子上,咕嘟咕嘟地吸食,然后引发一阵歇斯底里的咳嗽,直到吐出一口浓痰来,这才仿佛疏通了喉咙。

  

  我知道水烟那是有钱人的东西,我父亲只抽旱烟。为了省钱,自己在家种烟叶,自己摘叶晾晒,逐渐让烟叶缩成一团。吃的时候,用纸卷个小圆桶,把烟叶揉碎卷烟,吸食即成。

  

  现在,人们能看到抽旱烟的人极少,在大城市几乎绝迹。水烟,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也许,只有在博物馆再能看到。

  

  作者简介:邢群娥,1967年出生于泾阳县王桥镇社树村。1991年毕业于咸阳师范学校历史系,长期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当代知名作家。大秦文学院院士。中华文艺版主,获“当代文学精英”称号。民风诗文选刊常务社长兼常务主编。《西北作家》签约作家,在“国学杯”华人文学大赛中,获散文类二等奖、小说故事类一等奖。在第二届“中华杯”全国文学创作大赛中获散文随想类二等奖,小说故事类二等奖。百度文库认证作者,新浪博客认证博主。现从教于泾阳县泾干中学。

继续阅读点击下面链接

西北作家 || 安黎:初冬闲话

西北作家 || 吕常明系列散文之三:我与西安

西北作家||赵明宇:大哥(小小说,外一篇)

西北作家||王科:惊弓

西北作家||程应峰:走进秋天(外三首)

西北作家 || 商子秦:韩城《大河之魂》朗诵词

理论 ||《当代》主编孔令燕: 如何打造现实主义精品力作?

西北作家 || 幽默:低头族

西北作家 || 吕常明:我与山 (系列散文之一)

注:稿件有可能修改后发表;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苦水烟丝
中国烟具文化(多图)
中国全史:烟酒史
汪曾祺|《烟赋》(烟民一定转)
逝去的“水烟文化”
汪曾祺:烟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